历史,另一种选择
联红军的精华;决不能拼光耗尽。他适时地发出了〃收拢部队;向北转移〃的命令。并派遣留守包头的重型坦克团——全部为新式〃斯大林3型〃——向刘伯承那个唯一的坦克旅发动了一次打击;以扫清后撤之路。
鄂尔多斯风暴的尾声;就是〃敕勒川;阴山下〃的坦克战。
二兵团的坦克旅是刘伯承从欧洲带回来的。其中有两个用缴获的德国〃豹式〃装备的营;甚至还有两辆〃虎1〃和三辆〃虎2〃式拼凑的一个重型坦克排。他一直当成宝贝;把他们留在八达岭内的南口训练场;并从贺老总那里〃匀〃出来少量供应一兵团的红外夜视装备——〃猫头鹰〃;好不容易把这个坦克旅练成了一支精兵。
战斗的当日;可以说是〃天似穹庐;笼罩四野〃;雷雨前的大草原乌云滚滚。两支坦克劲旅对头开进;刚刚翻过小山冈就遭遇了。
〃斯大林3〃和〃虎2〃从2000米距离开始对射;双方一直打到200米的近距离;谁也不肯相让。天苍苍野茫茫之地;风吹草低;只见大片金属残骸。
中国坦克旅的颓势直到暴雨之前乌云密布时分才略见扭转。能见度的急遽下降;使〃斯大林〃的瞄准率出现偏差;而躲在一边不敢靠近的〃猫头鹰〃这回派上了用场;夜视装备帮助〃虎豹们〃找到了目标;最后几轮射击的便宜使得遭遇战的天平又恢复到平衡状态。
坦克旅长韦杰上校痛心疾首地在大雨中把部队撤了下来。活着的坦克兵;好歹还能拼凑编出一个营;但〃活着的〃坦克;已经不够一个连了。老虎全死了。剩下的10来只豹子遍体鳞伤;谢尔曼也是七零八落……。韦杰旅长几乎没脸回去见刘总了。
战场是苏军打扫的。士兵们整理出一些破碎的装甲;揭掉双星涂装的漆皮;纳粹的铁十字赫然在目。政治部干事们主张把它们拉走;作为再次找到的中国人勾结法西斯的又一铁证。
但是雷巴尔科大将对此不屑一顾:
〃这些破烂;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随便去拣。你就说是从蒙古带回来的;谁又来和你争论呢?中国人即使勾结了法西斯;又怎么样?现在世界上除了我们;又有谁来谴责他们?扔掉吧;有那块地方;还不如多拉一个伤兵!〃
在大青山区;增援的苏蒙混合骑兵机械化集团军;包围了华北二兵团的两个山地纵队。但是发现那些穿草鞋的中国士兵在山地间灵活攀援进退;自己的炮火只能给他们造成轻微损失。而山下展开的部队;每到夜间就受到袭扰;给养的补充甚至还不如被围困的对手。领兵的扎赫瓦塔耶夫中将感到进退两难。
卫立煌上将乘坐一架〃蜂鸟〃直升机来到前线;视察几支刚刚经过惨烈作战的英雄部队。
神木以西;大片的戈壁滩上;触目惊心地分布着上百公里的钢铁垃圾。屡屡黑烟在大漠上空盘桓不散。如果有人此时吹起一曲羌笛;庶几可以催人泪下。
在52军野战医院;他见到了关麟征军长。昔日这位〃铁甲上将〃如今已是片甲无存;浑身缠满了纱布;只能微微睁开浮肿的眼皮;听不完他的慰问和嘉勉;就支撑不住昏迷过去。
在榆林74师前线指挥部;残留的74师老兵们;围着师长张灵甫将军的棺椁;正在低声唱着那首由田汉作词;任光谱曲的《国民革命军74军军歌》:
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
我们在战斗中成长;在炮火里相从。
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兰封!
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
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民族的先锋!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
踏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勇!
抗战必定胜利!建国必定成功!
祭奠之后;张将军的副官顾中校决定追随师长而去。举枪的时候;卫长官阻止了他。交给他的任务是;写出一份74师的光荣战史。
满目苍凉的战场使卫立煌上将心情沉郁。敌人狼狈溃退;但他毫不感到轻松。看到卫长官闷闷不乐;随从副官拿来一些从西安寄来的报纸;指给他看:大小标题渲染着《鄂尔多斯虎牢关:刘关张三英战雷巴》、《新桃园结义——刘关张联手;雷巴尔科逃走》……
卫立煌扫视一下;凄然一笑:
〃民间这么说故事也可以。……可是一路上你也看到了: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个民族;长期这样消耗;国家的前程还怎么保证?〃
卫立煌决心报仇。他当即下令:战区内的空军〃蚊式〃轰炸机联队;发挥夜战优长;连续作战;每夜追踪后贝加尔方面军的撤退营地;不停顿骚扰;不给敌人喘息之机。
这么做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苏军虽增加一点伤亡;但还是实现了有序撤退。唯一的重大战果是;第三天轰炸中;一枚燃烧弹命中了雷巴尔科大将的车载野战帐篷。
重度烧伤的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被紧急送往伊尔库茨克;接着又转往莫斯科。
(105)
满洲。呼伦贝尔草原。
同是内蒙古这片狭长的土地;地处西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鏖战;却和地处东端千里之外的呼伦贝尔草原上这场厮杀全然不同。
这是一次几乎完全依靠空降部队实施的进攻战役。
华北联军在这次代号为〃雷阵雨〃的作战中;投入了全部的伞兵纵队和空军全部两个运输机联队;以及两个战斗轰炸机联队的护航、支援兵力。
第707、708航空联队负责提供空中支援;配备B25轰炸机、A26攻击机、P51战斗机和P38侦察机约300架。
伞兵纵队负责实施空降作战;辖有5个空降旅、2个支援旅和127滑翔机突击团;加上临时编入的机场勤务营;总计人数达到49000人;配备有320架C47型和16架C82型运输机和150架〃哥达242型〃滑翔机。
伞兵纵队分成西、南、东3个战斗群。分别在龙江镇、齐齐哈尔市郊和昂昂溪机场3点附近进行空降。127滑翔机突击团属于西部战斗群;搭载滑翔机发起首批攻击;任务是占领嫩江铁路大桥并扼守至后续部队到达;其余空降部队采用伞降方式。
南路夺取昂昂溪机场后;作为预备队的另一个步兵纵队将乘坐运输机直接降落。
伞兵纵队从参战欧洲时起就开始摸索滑翔机机降作战战术。多次演练之后;他们感到突击滑翔机实施机降;比使用降落伞进行伞降具有更大优势。
伞兵在从空中缓缓飘落到地面;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处于被动挨打状态;容易造成伤亡。既使平安着陆;也常因为地点分散;难以快速集结形成战斗力。再加上伞兵还须卸除降落伞、寻找武器装备;花费时间长;容易贻误战机;使突袭效果大打折扣。
然而滑翔机情况完全不同。经培训的驾驶员可以准确操纵滑翔机降落在目标附近30米之内。一旦着陆;全副武装的空降兵就可立即跳出机舱投入战斗。滑翔机没有发动机噪音;夜间攻击;可在敌人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悄悄抵达目标地区;从而达到近乎完美的奇袭效果。
哥特242是一种中型突击滑翔机;其结构秉承了传统的滑翔机布局;采用高单翼加翼下支撑的混合式结构。机身横截面近似矩形;骨架由钢管焊接;表面覆以亚麻材料制成的蒙皮;制造成本十分低廉;便于大量生产。
为缩短滑翔机着陆距离;前线部队通常在滑翔机着陆滑撬上缠绕铁丝;在机尾增设减速伞;并在机腹安装磨擦系数更大、更坚固的重型滑橇。
直到最近有了新产品——他们在机头安装4枚由青岛莱茵公司生产的反向喷射火箭;在16米距离内完成着陆并停稳。于是;滑翔机内可以放心地搭载两台伞兵战车;大大提高了第一轮空降作战的机动火力。
此外;火箭喷射时产生的烟幕还可以为滑翔机和空降兵着陆提供掩护。
降落完成后;伞纵司令员李天佑少将即刻指挥西战斗群扑入龙江镇。
这里是苏联制式宽轨铁路的终点。由此向东的线路还没有来得及改造;因此积压了大量待运的苏军补给物资。原来担负守备的一个步兵师;由于被抽调出击白城方向;压制吕正操纵队的骚扰;只剩下一个轻武器的警卫团。
车站搬运工队伍中的潜伏者帮助伞兵突击队迅速熟悉地形、进入战位;并指明了苏军的守备分布。吉普车或者〃灵猫〃突击车在几分钟内就对守敌团指挥部构成包围;车载无后座力炮、重机枪和火箭筒凶猛而短暂的一刻钟射击;那所砖木结构的小楼成为一片瓦砾。
随后的行动基本就是肃清丧失指挥系统的守军了。中午时分;零星抵抗也告结束;西战斗群开始清点战利品。
他们找到了上万吨积压待运的油料、装满了车皮和库房的食品和原粮、堆积如山的枪炮和弹药——巧的是和他们手中的武器型号可以通用。缴获武器中最有价值的是50门ZIS-3型76毫米野战炮、38部喀秋莎火箭炮和炮弹;以及250辆正好马上派上用场的卡车。
细心的李天佑发现一个问题:在众多的苏军补给物资中;完全没有冬装。他本来是想找到一批;留给自己的部队;从而给后方群众减少一点负担。但是找来找去;没有痕迹。他于是得出判断:敌人是力求速决;没有冬季作战的准备!
既然如此;把他们拖到冬天;得不到这项补给;敌人就会不战自溃!这是一个重要情况;他立即架起电台;报告了林总和前委。
南路战斗群;秦基伟空降旅经过战斗;歼灭了舍斯塔科夫的守备营;还缴获了昂昂溪机场上大约一个中队的伊尔10攻击机和4架里-2运输机。守卫机场的高射炮部队发生了战场投诚;给秦基伟送来了现成的防空力量。天亮以后战斗机、轰炸机和运输机陆续进驻;增援市区进攻的二梯队也空运抵达。
东路突击市区的战斗持续了两天;最终抓到了3000余名俘虏。
伞兵纵队在一间地下室里找到了被关押3个月的柯立亚DangerCode;永寿;他的精神受到很大摧残;不停地念叨着哥哥的名字;但是部队没能找到谢尔盖DangerCode;永福的下落。
已经越过江桥、前出到草原深处的苏军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在慌乱的回防中;很快处于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境地;加上缺少预设阵地、头顶航空兵的追踪袭扰;第四天就在包围中缴械投降了。
林彪乘坐他的〃蚱蜢〃降落昂昂溪机场后;当即下达两个与人们预料完全相反的命令:
第一;以工兵为主的陈士榘纵队;加强一个炮兵营;立即乘坐缴获的铁甲列车和其他列车;直接驶向海拉尔和满洲里;在那一带的中东铁路沿线埋设大量地雷;并夺取、恢复和修筑海拉尔要塞;
第二;秦基伟伞兵旅在滑翔机突击团的配合下;再作一次500公里的跃进;目标——正北方;黑龙江畔的姊妹小城:瑷珲和海兰泡!随后;就切断那里以北通向东方的铁路。
第三个命令才是组织面向哈尔滨方向的防御;但那显然不是重点。
这些部署使各级指战员感到;军委和林总对敌人的动向和配置胸有成竹。
几天后;四兵团并入一兵团的三个纵队;沿着北宁线乘火车到达;随即用龙江军火库的装备充实了自己;还组建了2个新的苏械炮兵旅。
……
避实击虚的呼伦贝尔草原〃雷阵雨〃;与〃鄂尔多斯风暴〃比起来;获得了实质性收获。
(106)
江西。庐山;好汉坡。
蒋委员长和夫人乘坐着滑竿;在这里登山。
公路没有修好之前;从这里乘滑竿是登山的主要途经。委员长历次登山都是如此;这次他也不想破这个例;虽然公路已经通车了。
时已仲秋;秋老虎仍在南京逗留;长江沿线〃三大火炉〃名不虚传。那里还是酷热难当。为了这次重要的会晤能够取得成果;委员长建议还是把地点放在庐山——这里有让每个人都能怡然自得的气候;更有委员长中意的风水。
委员长有个没说出口、却自信无误的直觉:庐山是一座关乎中国命运的神秘之山。近代史上没有哪座山对中国前途产生过那么多息息相关的影响;江西剿共、华北抗战、收复蒙古、北拒苏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他都是在这个云山雾罩的环境里作出的。那个潮湿凉爽的山间小镇——牯岭;格外触发人的灵感;就连那些酸文人如郭沫若之流不是也频频讴歌那里〃天上的街灯〃么……
委员长在滑竿上一边观望山景;一边思绪联翩。
马歇尔国务卿正在执行他的〃环球穿梭访问〃计划。他是在会见过贝文大臣、莫洛托夫委员之后;才转头顾盼东方的。白种人之间交换完了意见才轮到黄种人——这一点委员长心中有数。
但是世界格局已不再是以人种分布和势力来划分了。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数和历史进步。
美国;凭借它战后爆发式增长的国力;和他国不可比拟的地缘优势;独占鳌头;取得了国际纷争调停人和仲裁者的地位。好在现在的美国像个年富力强、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没有那些老牌殖民主义者的权术、心机和老谋深算;也不像末代沙皇那么霸道、欺人和嗜好土地;刚刚登上世界舞台〃领导岗位〃的这个牛仔小伙;肌肉发达;但是有些土头土脑。他喜欢把〃公平、机会均等〃挂在嘴边;时不常的还来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举动——这都是年青人的特征。
我们这个积淀了五千年酱缸文化的古老帝国;把命运和前途和一个年轻人捆绑一道;有什么不好呢?他们的原则、方式和价值观;迟早要在这个世界上发挥影响;带来变化。这就是年轻的法则。老大帝国势必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