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南恃?br /> 波格丹诺夫的救援;始终未能突破祁连山脚下的古浪防线。狡猾的中国人使用蚊式飞机夜间密集布雷;阻挡了机械化兵团的前进道路。弱势对手大多喜欢这种鬼鬼祟祟的战法;可你不能不承认那也是合理有效的武器……卫国战争前期;苏军不也是这样对付长驱直入的、猖狂的德军么……
兰州市区;炸掉黄河铁桥以来;双方进入隔河对峙。于是炮击成了每天的必修课程。敌人的美式105榴弹炮虽然威力不及苏军的122火炮;可是数量和地形优势渐渐在占上风——至少他们有用不着吝惜使用的、足够的炮弹。而自己;现在只能依靠空运了!
空运……崔可夫大将忽然想起四年前的情景。一瞬间;眼前的黄河幻化为伏尔加河……白塔山幻化为马马耶夫岗……遍地的废墟瓦砾也变得熟悉而毛骨悚然
……那是;那就是血与火的斯大林格勒啊!包卢斯的德国第六集团军不就是在包围圈中依靠空运;渐渐被吸干血液;最后走向覆灭么?而自己;正是自己;这个斯大林格勒的第一英雄;却要在这遥远的东方黄土高原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里;重蹈斯大林格勒那个包卢斯元帅的覆辙么?
一股寒气从脚下升起;直透天灵盖。
不行;决不能再象那样坐以待毙。我必须在补给耗尽以前;组织突围!哪怕战区司令;甚至最高统帅不批准也罢!
新西伯利亚市。铁路编组站。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匆匆赶到这里;为的是昨天这个重要的编组站遭受轰炸。
一片狼藉的现场上;朱可夫元帅也出现了。他的飞机比自己到得还要早;并且一言不发;脸色很难看。
执行这次轰炸的敌人B-24中队半数以上——有10架被击落;算是对这次严重破坏的一个严厉惩罚。俘获的敌方飞行员多数竟是美国人;所谓志愿飞行员;实际上是领工资的雇佣军。这不稀奇;苏军也招聘到一些这类人;前线也有适量使用。
华西列夫斯基明白了;只有这些美国人才能这么大胆、这么没有地域概念地飞到苏联腹地;也才能把B-24的远程能力发挥到极致;敢于接受这往返5800公里的几乎不可能任务。他们会作出一些高空滑翔、节省燃油的动作……但是策划这次空袭的是否就是美国人呢?搞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元帅亲自参加了审问。几个吊儿郎当、嚼着口香糖的美国〃鲍伊〃们回答提问倒还诚实;交代了:策划并亲自带队实施这次大胆空袭的指挥官;是中国空军副参谋长兼远程轰炸机部队司令;徐焕升少将。并说;这个人富于冒险精神;是第一个轰炸过日本的人;用的是〃纸片炸弹〃。
元帅想起来;这个人1941年前后还曾担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副武官。怪不得能够这么准确地找到苏联交通动脉的结点;组织这样富有想像力的远程奔袭。
这个在哲学中含有〃后发制人〃内涵的古老民族;象俄罗斯对付德国一样;开始缓缓释放它巨大而可怕的能量了……
苏军东方战役准备的重要内容;便是从国土的欧洲部分将部队和物资调到东方战场。某种意义上;这是人类历史规模最大的军队部署之一。大量兵力和兵器要在短时期内进行10000公里的调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唯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运输效率。
苏联亚洲地区铁路的技术保养状况难以符合需要。在对德战争岁月里;各条铁路储备的铁轨、枕木、道岔和大量机车都被调集到西部的铁路线上。西伯利亚大铁路年久失修;许多地段的通过能力不强;某些路段的昼夜通过能力仅为12对列车。
苏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与交通人民委员部共同拟制了部队东调的铁路运输保障计划。成立了〃东方铁路特区〃;调来了三个铁道管理团和管理处;另有4个铁道兵旅和一个专业队奉派参加修路工程。从其他铁路干线上调来800台机车;使东方各铁路干线上的机车增加到近3000台。大批铁路职工和铁道兵部队增建会让站、抢修复线和迂回线路;终于使西伯利亚铁路每昼夜通过列车能力达到30~36对。铁路民用基本停止;西伯利亚大铁路归由苏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维诺格拉多夫直接管理;支线则划归方面军使用。
统计表明;开战五个月来;约有14万节满载部队和物资的车皮从西部驶抵后贝加尔和阿拉木图。输送部队约60万人;运送物资器材的为48800节车皮;约220万吨。平均每天1800多节;换算运量约4。5万吨;月换算运量达到135万吨。运量已达到此时铁路技术水平所能达到的极限。
在运来的苏军兵团中;共有8个集团军(含近卫坦克第6、第4和第3集团军)15个步兵、炮兵、坦克和机械化军的指挥机构;36个步兵师、炮兵师和高炮师;53个兵种旅。还有2个航空兵军指挥机构和7个航空兵师。
到1946年9月;苏联在远东整个军队集团的人数增加到214万人;其中陆军186。2万人;空军和防空军29。2万人;海军7。8万人。其中伤亡和减员约64万人。在技术兵器方面;西伯利亚大铁路共运往东方各种火炮29835门;坦克5250辆;飞机5700架。目前战损超过了三分之一。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冷静地看到;尽管苏军在战略后勤运输上发挥了优秀的效率;但战场运输做得并不好。战区气候、地形、路况的复杂程度;对运输的影响出乎预料。在战役过程中;交通堵塞、物资积压、供应中断、后勤远远落后于作战部队等问题多次发生。
但由于近来敌人两次对于铁路枢纽编组站的破坏;从战略后勤的角度;苏军也将遇到困难。过于漫长而又易受攻击的补给线;使苏军尝到了轻敌的苦头。
那些在欧洲经过战火洗礼的、已经拥有远程空袭能力和经验的中国空军;现在开始冒着牺牲对苏联补给线实施〃绞杀战〃了。
作为指挥员;华西列夫斯基意识到;多数地段还是单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将承受不起百万军队的消耗补给量;他坦率地向朱可夫承认了这一点:前线苏军渐显疲态。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朱可夫同他交换了意见。两人的共识是:兰州可以放弃;崔可夫应该突围。可能的话;新疆应该守住。蒙古;至少要保住乌兰巴托一线。但是远东毫无疑问是不可丢失的。兵力投放的重点;无疑应该是科涅夫的战区。
想到如何向最高统帅部复命;俩人沉默不语。分手时朱可夫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来之前;斯大林同志曾说;如果不是还没有找到合适人选;他或者科涅夫之中至少有一人应该撤职。
但是朱可夫又说:〃我认为;你这个岗位;没有人能够顺利地接替;亚历山大DangerCode;米哈依洛维奇。即便是……斯大林同志本人。〃
华西列夫斯基凝望着铅灰色的、风雨将临的天空;没有答话。
徐焕升;1908年9月11日生;上海崇明人。中央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选入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受训;后派往德国、意大利空军深造;学成回国;任航空教官、蒋专机驾驶员。
抗日初期;徐率机〃人道远征〃日本;首创中国空军越洋远征记录。
抗战中期;徐任空军轰炸总队教练;空军第八大队队长;与苏联空军志愿队联合作战。后任驻苏联大使馆副武官;回国后任中美混合团副司令;亲率机队出击;屡建战功。在台湾历任空军参谋长、上将总司令。
(109)
庐山。议事堂。
一次历史性的会晤从寒暄开始。
〃委员长;一年半不见;别来无恙啊!气色满好。〃毛泽东先打招呼。
〃润芝——旅途劳顿。江西你不陌生;可是庐山第一次来吧?〃蒋介石于是起身来迎。
〃果然。没有机会么;那时委员长在赣北;我们在赣南……〃毛泽东转头对站在一旁微笑的马歇尔国务卿解释道:〃十几年前;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好捉了一阵迷藏呢!〃
蒋介石倒不回避这个话题;并且言谈中也不肯落下风:〃不打不成交噢。我同李德邻、阎百川、冯焕章都是打而相识;识而再打。分歧为国;非关私谊啊。〃但他感到这题目没有继续展开的必要;还是转了一个角度:
〃润芝;这一向;没有时间研究水利了吧?军务缠身哦?〃
〃鄙人平生爱水。少不更事之时;自作聪明;曾凑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为自励。委员长见笑了;这段时间我越发的研究起跟水有关的事情来……〃
〃哈哈;击水三千!鸿鹄之志嘛。智者爱水;润芝于水——有何心得?〃蒋委员长边说边请各位客人入座。马歇尔也颇有兴趣地观察着这场对话;哈佛博士出身的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董显光低声为他流利地翻译着。
〃委员长可还记得?上次在尼亚加拉大瀑布前闲谈;我曾向你讨官?〃毛泽东发挥他声东击西的谈话风格。〃那时我是想作水利部长。〃
蒋介石本没把那个说法放在心上;加上生性也谨严而不甚幽默;于是回答:
〃笑谈。润芝啊;我知道你是开玩笑滴。鸿鹄岂能屈就燕雀之位?〃说话间他注视着对方的眼神;旁敲侧击地又跟上一句:〃我这个委员长;或许应该准备让贤呢。〃
〃哪里哪里;委员长毕竟是委员长!〃毛泽东神情放松。〃这不仅是我个人意见。至于毛泽东——我本人当年在这江西;井冈山的时候;他们就习惯叫我毛委员。所以;你是蒋委员长;我是毛委员;天经地义。〃
蒋介石摸不清毛泽东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是正面发问:
〃润芝戎马倥偬;忙不自胜;何以提起水利问题?〃
毛泽东于是把荡开去的话题又收回来:〃此一时彼一时也。委员长问我’于水有何心得’;我想;和平时期;治理江河;战乱之际;不才毛某;想为蒋公担当一名——水师提督。〃
蒋介石惊讶半晌;语带支吾:〃这个么……润芝怎么忽发奇想?民国海军司令……有人了呀;陈绍宽;海军宿耆;世家出身;又无过错;怎好易人?〃
〃呵呵;委员长请宽心。毛某只不过是客串一时。大敌当前;我是想仿效委员长公心为国的先例;借一支水上偏师;克期破敌。班师之日;完璧归赵——呵呵;既然海军司令姓陈;那就完璧归陈。〃
蒋介石对此缺乏心理准备;迟疑地说:〃你们仗打得不错;这我知道。可是苏俄重兵压境;举国上下兵力紧张呀。再说军舰来之不易;战争烽火;岂能儿戏?兵者;凶事也;有战必有损。完璧归赵之说;如何兑现?〃
〃委员长;据我所知;国民革命军目前浴血抗战者;陆军、空军是也。西洋舰队黑海挫敌、惊动世界以来;基本闲置。舰艇可以作价;战斗中但凡受损;我们加倍奉还。毛泽东说话算话;马歇尔将军可以监督、旁证。〃
马歇尔这时微微颔首:〃委员长阁下;我个人以为;毛先生的建议值得考虑。〃
蒋介石两手放在胸前交叉;犹豫片刻:〃这件事;容我考虑考虑。〃
时钟此刻敲响九点整;正式会晤开始前的非正式交谈;告一段落。
长春。斯大林广场。苏联远东方面军西集群司令部。
列柳申科上将越发感到;自己内部出了问题。
敌人的夜袭最近频频得手;每次都能准确地摸到目标的位置;前哨几个坦克营接二连三的被这么零打碎敲地报销了。白天;携带攻地火箭的〃野马〃成群地窜入防区;也是锁定装甲目标。防空火力简直对他们构不成威胁;战区歼击机的追赶驱逐总要慢半个节拍。这样下去;前线装甲兵力对比就要发生逆转——事实上;他觉得自己剩下的这400多辆坦克已经处于劣势了。
列柳申科并不是个一味粗心的将领。他决心证实自己的怀疑。
他把一份虚假的调动布防计划派人送到〃满洲人民军〃城防指挥部。当晚;那里就发现敌军夜战坦克的踪迹。第二次这样做;结果又是不出所料。
他当即挂通了科涅夫元帅的电话。
军事情报行动局——格鲁乌小组迅速地行动了。排查的疑点集中在〃满洲人民军〃几个高级领导人身上。列柳申科恨得牙根发痒;真想派出一个团;连夜端掉这个埋藏在身边的犹大窝点。
但是什捷缅科阻止了他。毕竟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连锅端〃会使事情变得一塌糊涂;那样苏军将会在这片土地上无法立足——占领区的民众也许每个人都变成间谍;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嫌疑者都杀光……
方面军指挥部采取措施;把满洲人民军的几个负责人调往哈巴罗夫斯克开会;就地实行了隔离审察。
接下来;列柳申科上将接到命令——撤离长春;向哈尔滨收缩阵地。他有意没有通知那个〃人民军〃协防师行动的时间;只是让他们接管了部分阵地。
结果真的就发生了所谓〃战场起义〃;叛变者成群结队逃向敌军阵地。
一腔怒火的列柳申科下令;对临阵叛变者实行坚决镇压。152毫米榴弹炮怒吼了;很久没有打过胜仗的第四近卫坦克集团军当即解决了这些隐患。
科涅夫元帅恼怒地对他进行了斥责;威胁地吼叫着;要解除他的职务。
但是几天过去;没有命令下达——因为元帅本人忽然失去了他的岗位。
(110)
江西。庐山会馆。
庐山会晤正式开始以后;马歇尔国务卿一反他过去简明、清晰的讲话风格;用了许多繁琐、书面式的官方语言;描绘国际形势;介绍各方立场;陈述外交政策。这一轮陈词大约用了一小时;多少有些让人昏昏欲睡。
马歇尔也感到这样讲话令人乏味。最后放下讲稿提纲;总结式地望着与会者:
〃说到底;我想表达的是;美国的政策;现在是要保持同战时几大盟国之间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