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代中国缺少海权的屈辱历史;介绍岛屿所代表的巨量的海洋资源。
林遵成为海军官兵爱戴和信赖的高级指挥官。民国海军部在最近一次晋升中;根据战功和带兵成效;正式向他授予了海军中将的军衔。
此刻舰桥上;他刚刚收到海军部的电报;命令舰队尽快补满燃油弹药;整装待发。同时命令黄廷枢潜艇支队从驻地台湾基隆港启航;并入林遵东洋舰队;准备受领新的任务。
又一次休假被取消了。
林遵略带遗憾地从前胸口袋里掏出9岁女儿给他写来的信和照片。女儿长到这么大;自己和她呆在一起的日子还不到100天。
随后他让参谋长邓兆祥向舰队全体传达命令。
东洋舰队升火待发。
(350)
长春。白求恩广场;华北联军前敌指挥部。
朱德总司令签发了几道命令之后;正在亲笔起草《关于情况的通报(1946年9月30日)》:
……总计我军现有南北两线3个陆军主力兵团;正规兵力已达40个纵队(等于整编师);156个旅;平均每旅人数7千左右;总人数110万人。此外;尚有海空军、非正规地方部队、游击队、后方工程运输部队、军事机关、军事学校等在内;共86万余人;全军总计为196万余人。
而1946年3月以前;我们只有正规军28个纵队;108个旅;73万余人;每旅人数不足5千;加上非正规军54万余人;总计127万8千余人。
可以看出;我军正在壮大。旅的数目虽然增加不多;每旅人数却大为增加。战斗力亦大为增加。
此涨彼消。4个月作战中;我军共消灭敌军28万4千人(本月尚未统计;约有5万人左右);即是说;远东苏军消耗了它原有兵力将近半数。
本文改造自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1948年3月20日)》
加拿大。多伦多。
当地出版的一份军事发烧友畅销杂志《汉胡评论》;发表了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皮克吴的最新分析文章:
《介绍中国!华北民主联军陆军某部——连级新编制与装备》:
一般在山地的一次进攻战;他们投入一个加强连的兵力。负责提供火力准备的通常是旅榴弹炮兵营和81迫击炮连;有时候纵队炮兵群也参与火力准备。
加强兵力一般为营属无后坐力炮的一个排(4门75无后坐力炮)和营属机枪排(6挺重机枪)有时加强兵力还会有旅喷火连的一个喷火器班(每班3组;每组一具喷火器)步兵连下辖4个步兵排;一个火器排。
连队通常拥有90支卡尔迅冲锋枪;60支春田步枪或卡宾枪;手榴弹560枚;携带步机枪弹20000发;另外还携带75KG炸药。通信器材是6具步谈机;连长控制一部;5个排长各控制一部。
火器排下辖3个火箭筒班;每班3具发射器;每具发射器备弹8发);2个迫击炮班(每班2门60炮;每门备弹30发);一个指挥支援班。
每个步兵排36人;下辖6个班。其中2个步枪班;2个冲锋枪班(根据需要;有时步、冲混编)。一个机枪班;一个指挥支援班。每班6人。
机枪班6人;操纵3挺轻机枪;副射手携带弹药;并在战斗中正射手伤亡的时候操纵机枪继续射击。
指挥支援班6人:少尉排长、上士军士、四名炮手(2支掷弹筒或者一门迫击炮)其中一人兼卫生员。单兵负荷(生活负荷都是相同的。挂包1;水壶1;背囊——内装雨衣、绒衣、饭碗、口杯、干粮三份、弹带一条;手电筒)
步枪手20公斤:步枪1支;子弹100发;手榴弹4枚。
爆破手25公斤:卡宾枪1支;子弹60发;手榴弹4枚;炸药5KG或1根爆破筒。
冲锋枪手20公斤:冲锋枪1支;子弹210发;手榴弹4枚。
轻机枪射手25公斤:轻机枪1挺;子弹300发;弹盒2个。
轻机枪副射手25公斤:子弹500发;弹盒2个。
火箭筒射手25公斤:火箭筒1;火箭弹3;背弹具1。
火箭筒副射手29公斤:火箭弹5;背弹具1。
60迫击炮炮长22公斤:卡宾枪1;子弹100发;标杆2根;零件包1。
1炮手25公斤:60迫击炮1门。2、3炮手各25公斤:60炮炮弹10发。
几位发烧友读者兴冲冲买来最新一期的《汉胡评论》;泡在咖啡馆里;先睹为快。
他们象往常一样;对着每期必上的〃皮克吴〃军文;评头论足;将信将疑。呐喊着;叹息着;欢呼着;唾弃着……这似乎成了他们一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共青城。
30年代建立的这座新兴城市;此刻已经拥有6万多人口。
市中心小广场上;摆起的长条桌前树立了一块大型牌匾:〃征兵站〃。
背景墙上张贴着那副人们熟悉的巨幅招贴画;一个戴着棉帽、身穿大衣的苏联红军士兵;用他那使人无可遁形的硕大手指;指着每个向他张望的人:
〃你;参加保卫祖国的行列了么?〃
广场电线杆上;高音大喇叭里反复播放着许多人们熟悉的战时乐曲:
〃听吧;战斗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
青年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万众一心;保卫国家!
我们再见了亲爱的故乡;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
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
……
〃让最高贵的愤怒;象波浪翻滚!……〃
这些激励了整整一代苏维埃儿女浴血沙场、前赴后继的激昂战歌;而今似乎失去了它们往日的魅力。或许人们对于经久不息的战争感到疲惫和厌倦;或许这个小城此时人口仍然实在太少;征兵报名册上始终没能填满它预备的那么多页的表格。
兰州。这里的战况依然成胶着状态。
左冲右突的中亚细亚第一方面军始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唯一侦察到的敌人兵力相对薄弱地带是南面——但那等于继续向中国内地深入;这对于伤员众多的崔可夫兵团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方面;几个月下来;也仍然不能夺回被苏军占领的永登机场;也就没能彻底切断包围圈中苏军的补给线。
有人认为这是圈套——中国空军在利用这个手段;消耗苏联本来已不充裕的运输机。中国人的〃大奶瓶〃战斗机以中队为单位;利用航程优势;在机场上空持续巡逻;逼得苏军只好加大护航力度;每次空投或者降落都要付出损失。而地面苏军高炮发射的次数越来越少;炮弹的供应危机已经明确浮出水面。
日前;中国西北战区总司令李宗仁公布一个所谓〃人道主义〃政策:中方红十字协会;每天愿意接纳100名重伤的苏军伤员。
但是这点数量根本不可能解决什么实质问题;崔可夫大将识破了敌人这一动摇自己军心的阴谋;指出;这完全是中国人在沽名钓誉。
他阻止了部下清理本部队伤兵、减少后勤包袱的冲动。但还是有些中下级军官把一些垂危的伤员趁夜间偷偷地送到中国人的指定地点。看到那些年轻的生命在忍受着伤残和濒死的痛苦;一向刚烈的崔可夫心里在流血。
他转过头去;对下级这种违反纪律、迎合中国人的做法采取了默许和〃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虽然他明白;这对自己部队士气的腐蚀作用很大。

(350)
南京。黄埔路;中央军校;委员长官邸。
海军上将桂永清奉召赶到。正准备并拢脚跟;响亮地喊一声〃报告!〃的时候;发现蒋委员长正在太师椅上闭目养神。他不由得收敛了军姿;屏息静气地守候在一旁。
委员长眼睛眯出一条缝;唤道:
〃率真哪;你来了?你们的舰队增补扩编计划我已经批了。到陈辞修总长那里去取便是。你们胃口太大;国家当前怎么可能支撑那么大的一摊海军?美国货也不是白给的。当务之急是飞机;这个你要清楚;不要说我对周至柔偏心眼。〃
〃是。请校长放心。海军扩军计划是做了打对折的准备的。〃桂永清毕恭毕敬地回答。
〃此外;率真;陈绍宽去职后;谁来接任海军?〃蒋介石问道。
〃这个……学生似乎不便多言。〃桂永清心存疑窦。
〃让你说你就说嘛。〃
〃那么我看;最好由陈诚总长兼任。〃
〃你本人怎样?〃
〃校长;学生长期在陆上任职;接手西洋舰队时间不长;尚无心得。才疏学浅;恐难当此大任。〃桂永清不知校长是真心还是试探;循例客套。
〃没出息。率真啊;毛泽东那么个土包子;念了两本马汉的书;就敢向我来讨’水师提督’!你;黄埔一期;留洋几国;党国用人之际;却要推三委四!〃
〃校长;学生岂敢!〃桂永清明白委员长不是开玩笑;于是挺胸敬礼;〃既然委座有命;当效犬马之劳!〃
蒋介石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这样就好。海军交给你们这些人我才放心。〃
两人又就一些海军具体事务讨论几句;桂永清看到委座有些疲倦了;于是告退。临走时;他小心翼翼地又问了一句:
〃校长;海军……毛委员那边;我们真的就把东洋舰队派过去么?〃
蒋介石又在太师椅上闭目静养了半分钟。
〃与赤俄舰队;免不了一场恶仗。唇亡齿寒;他们损失光了;于我们也不利。你们酌情配合便是。〃
末了;又幽幽地跟了一句:〃派吧。北洋战事紧哪。〃
上海。24层的国际饭店是此时这个远东大都市最高的建筑。
马歇尔访华最后一站;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
这是西方政界人士习惯的通常做法;国务卿希望借助此种透明的方式解除国际舆论界对他此行的种种猜测和议论;从而引导一下舆论的走向。
无奈蒋委员长和〃毛委员〃却不习惯所谓〃记者招待会〃——小人物七嘴八舌的问难;对于他们是不可想象的。于是找到借口推辞了。
但是主人方面也不好让贵宾马歇尔一人尴尬。而且这是一次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关乎世界未来格局和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亮相。因此;记者招待会的主办方出现了强力阵容组合。
……
首先出场的两位西装考究的主宾;是身材高大、面色严肃而又慈祥的马歇尔国务卿;和身材中等微胖、彬彬有礼的宋子文行政院长。
跟随其后的两位;戎装笔挺、干练沉稳的军人装束——个子矮、但腰身挺直的参谋总长陈诚上将;和华北联军代表周恩来上将。
周恩来是月底前监护一批重要而昂贵的器材——诺顿轰炸瞄准仪回到国内的。这种设备不在美国退役装备之内;美军也限制其出口。为此;史迪威-巴顿基金会动用了不少重要关系;最后史迪威亲笔给现役的阿诺德上将老朋友写信;才获得特地秘密批准的200套原装〃诺顿〃。
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将瞄准仪其中半数;交给了周至柔上将。当晚周至柔就陪同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席宋美龄女士亲自前来道谢;并专程带来一束〃君子兰〃鲜花——他们不知从哪里听说这是周恩来最喜欢的品种。
国际饭店二楼宴会厅兼多功能厅。
记者招待会在略显沉闷的气氛中开始。提问不算踊跃;但问题显得凝重、深入而刁钻。
《中央日报》记者按照安排;提出第一个问题:〃请马歇尔国务卿谈谈访华观感和成果。〃
马歇尔以他惯有的简明和直率答记者问:〃为期一周的访问;使我了解中国方面的立场;和对于时局的考虑。我感到;中国政府首脑和两党领袖;并不认为战争应该长期化。他们希望国际社会包括美国;能够采取行动;为和平进行斡旋和努力。〃
路透社记者提问:〃美国打算进行哪些具体的和平斡旋?〃
马歇尔扳动手指回答:〃第一;呼吁双方停火;召开国际和平会议;第二;充分了解双方立场;促成和平谈判;第三;对于主动停火、为和平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一方;承诺提供较大额度的战后恢复性贷款。〃
美联社记者提问:〃如果双方或者其中一方;不接受和平调停;美国是否会协助一方;以武力或其他手段;迫使另一方接受和平?〃
马歇尔答:〃直率地说;为了和平;采取某些必要措施是可能的;例如限制拒绝和平一方的扩大战争的努力。但是不会像你理解的那样;动用武力。美国不想为了争取国际和平而制造另一场战争。〃
塔斯社记者提问:〃为什么这一轮和平斡旋不能从苏联开始?〃
马歇尔答:〃实际上我在一个月前;先同莫洛托夫外交人民委员举行会晤。但他没有表示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我想是苏联领导人对于战争前景过于充满信心。〃
《南华早报》记者提问:〃美国和中国之间;有在战争期间或者战后结盟的计划么?〃
马歇尔答:〃战争期间——我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同苏联和中国都是盟友;这一点尽人皆知。战后;我们没有同任何人结盟;这一点同样尽人皆知。至于结盟计划;据我所知;这一届政府没有这种计划。美国历来主张机会均等;在处理各国关系上也将如此。当然也不会放弃她对世界应当承担的义务。〃
《大公报》记者再次就结盟问题发问:〃那么中国打算如何协调和处理同美国这个旧日盟友的关系?〃
马歇尔听了;用手势示意;请宋子文行政院长回答这个问题。
宋子文似乎稍稍欠缺准备;或者更主要的;是他还没有得到充分授权;回答略显空洞:〃我们;一向以拥有美国这样强大友好的盟友为自豪……呃;当然;在当前这场战争中;美国愿意保持中立态度;我们也理解;我们不会强迫人家和我们结盟的。〃
陈诚总长不满意这个答复;皱了皱眉头补充道:〃中美关系依然如故。很正常;不需要什么协调和处理。旧日的盟友也将是未来的伙伴。〃
〃依然如故?就是说;依然象大战期间那样保持着物资供应往来?〃《东方真理报》记者敏锐地抓住这个小小的漏洞。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