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58)
当晚;上校来到他的窑洞;面带喜色。
〃石油工程师的儿子!你是否清楚石油对战争的意义?〃
〃我想我是清楚的;长官。〃
〃那么你了解中国石油的状况么?〃
〃中国是个贫油的国家。我父亲所在的美孚石油公司曾经在中国勘探数年;得出过这个结论。〃
〃但你知道中国是最早使用石油的国家么?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中国已经有了第一口油井?〃
〃1000多年?……我想没几个国家愿意和中国——比较历史长短。〃
〃亨利;当你知道这口油井就在你身边;你会怎么想?〃
〃上帝!我……我会在那儿建一座中世纪博物馆。〃
〃你是军人;亨利。〃
〃您是说;我该为它……扛枪站岗;长官?
〃再提示一下:你是陆军航空队军官;亨利。〃
惠特赛想了想;吹了声口哨:
〃我明白了长官。这个油井有没有开采价值?〃
〃25年前;美孚在这里勘探失败。但是几年前;在共产党人手里;打了20多口油井;四分之三都出了油。这是他们用最落后的设备干的;如果是——比如说你父亲他们现在用的石油设备的话;成绩显然会更好。〃
〃长官你知道;连重庆的油料也都是外运的啊。〃
〃所以啊!如果能把这里的宝贝利用好;等于给我们的战车输血!〃
〃上帝会不会照顾我们呢?〃
〃这就是我坚持要明天去考察的目的。〃
(59)
西伯利亚大铁路。4月底。
无边无际的俄罗斯原野扑面而来。
这个国家广袤、深邃得令人窒息。即使航海时的单调也不过如此了吧?
当然;车窗外的景观时有变幻——为了旅客的胃口;它们会被替换成原始森林。而且这种森林走廊;动辄就是黑洞洞的上百公里。
莫罗中尉仍然保持着新鲜感;尽管他的中校上司开玩笑说;如果他犯了错误、有机会对他惩戒的话;就罚他在这条线路上往返25次。
贝加尔湖已经过去了。据说那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足有安大略和伊利(两个湖)加起来那么大;而且一尘不染。
莫罗心想;这种湖往往都和怪兽啊、仙女什么的;有些关联。可惜呀;通过的时候是在夜里。
不明白凯南中校为什么心烦意乱。他不喜欢苏联;这可以;但为什么也不喜欢大自然呢?看这些积雪尚未融化完的林莽;和那些未开垦的、肥沃的处女地吧……他的砂砾和秃山遍地的亚利桑那家乡和这里完全两样。
本来是安排莫罗和另一位上尉出这趟差。但事到临头哈里曼大使一个电话;中校取代了上尉。这使他有点沮丧;因为上尉毕竟年龄接近;一路上可以欢歌笑语。中校严肃得象他父亲。跟着军衔高一些的上司出差的唯一好处就是;或许能见识较多的场面……
惟有一次中校显出一点人情味——黎明时穿过那片白桦林的时候。
莫罗正在遗憾;不能在行进的列车中画上一幅写生;乔治·凯南中校带点嘲讽地告诉他:在俄罗斯;你若是称赞一位女士〃象一株小白桦〃;肯定会得到满意的回报——但必须是青年女士。
这好办。从餐车回来的路上;莫罗就照作了。
女乘务员雀斑未褪的小脸上飞起了红晕;确实显出了几许妩媚。
最终的回报是;包厢小桌板上多了一份加奶的红茶。
传说中的小白桦也就是这样了。
下一站是乌兰乌德;莫罗伸了个懒腰;打算到站台上去做体操。
〃中尉;你这么喜欢远东和西伯利亚;〃凯南中校突然说;〃把你留在这里工作两年怎么样?〃
迟疑了一分钟以后;莫罗艰难地说:〃还不如……让我;往返25次吧。〃
心里盘桓着一个可怕的疑问:这就是……小白桦的惩戒?
(60)
陕北;黄土高原。永坪炼油厂。
今天清晨;一辆救护车开来;接他们上了路。
惠特赛原以为使用这封闭的救护车是为了掩人耳目和保密。听介绍才晓得这是〃党中央〃仅有的两辆汽车中较好的一辆;还是孙夫人宋庆龄女士捐赠的。
这个俭朴得近乎简陋的〃党中央〃;却吸引了中国和美国人的目光;集聚了那么一股抗日力量;产生了那么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惠特赛把它归结为人类渴求平等的天性。
上校和他今天都换了便服。公开的身份是〃英荷壳牌石油公司远东处〃的代办;辛普森先生和随员皮特先生。
救护车行进了一个小时。
车窗比飞机舷窗还小;惠特赛只能观赏一下那些孪生兄弟般的高原土丘;偶尔穿插着几丛白杨树。这种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植物;它的忍耐性和生命力;很像在这里生存的人群;比如说;八路军就有这种特质。
陪同者徐向前将军不必换装;他们没有军衔的土布军装是这个边区里的最常规的装束。
另一位陪同者是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军委作战部副部长伍修权;他的〃地方职务〃是陕甘宁边区的秘书长。这次陪同是专门安排的;他和卡尔迅彼此明白;明天将一起执行一项重要使命。
上午;在延长县的七里村;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的汪鹏——军工局的工程师;带他们看了自己主持开发的油井群。这是他用简单仪器在他称之为〃鱼鳞状不对称小背斜〃的地质构造上找到的油层。其中七1号、七6号都是日喷百吨的〃旺油井〃。说到井深为87米到150米时;惠特赛插话道:
〃这我知道;150米也才是500英尺。属于非常浅的地表盖层;开采十分容易。我父亲他们经常要钻探2000英尺以上。——你们用的是什么钻机?〃
〃有三套自己装配的200米汽动顿钻钻机。钻铤、钻具是美国的;锅炉是德国的。德国造鱼尾钻头不适用;改用美国硬岩钻头。〃汪鹏介绍。
〃钻井工人有多少?〃
〃我们钻井队120人。1938年;国民政府准备开发玉门油矿;经济部长翁文灏找不到钻机;我们周恩来副主席主动把这里最好一部钻探设备移交给了他们;并且送到兰州。〃
卡尔迅对惠特赛点头;用英语说:〃这件事我也知道;为了统一战线。〃
史实:延长油矿40年代产量一下猛增好几倍;仅1943年即达1279吨;创造了自190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相当于1935年前14年产量的总和。至今;七里村油田仍然是延长油矿的最大油田。
(61)
另一处的永坪油矿;历史更早些。旁边就是永坪炼油厂。
工厂规模当然很小。主产品照明煤油、车用汽油和蜡烛。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一共20多辆卡车的汽油都由这里供应。
一间厂房里;几个工人正在修理一些破旧的机器。
〃皮特先生〃注视了一会儿;不禁技痒难熬;弯腰拿起一只扳手。〃辛普森先生〃连忙用眼色制止了他。
边区的伍秘书长笑笑对陈厂长解释说:〃皮特先生曾是一位很好的技工。〃
厂里最好的建筑是一座〃工人俱乐部〃;屋顶装饰着一颗红星。
使惠特赛惊奇的;是礼堂舞台的墙上;并列张贴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还有罗斯福、蒋介石的画像!
他们……完全不是一码事啊。共产党同时信仰或崇拜着这么多人么?还是只是厂长的个人爱好?
厂长陈振夏;是边区八大劳动模范之一;获得过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埋头苦干〃。
均根据爱泼斯坦的记述。
〃皮特先生〃虽没看好小小炼油厂的生产能力;但却从〃辛普森先生〃胸中有数的表现里;嗅到某种信息。
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因为反复研究过地图——漫说战争时期;即使和平年代;这里通往任何地方都是千山万水呀!纵然有设备;可怎么运来呢?
即使是突击队长;也不是全能的上帝。他终于忍不住;用英语悄悄地对〃辛普森先生〃说了自己的忧虑。
〃辛普森〃用下巴指了指墙上的画像:
〃别担心;亨利……皮特。那里;第五个人;他有办法。〃
(62)
西安;西郊机场。
这架B-25米切尔〃气象侦察机〃已经是第二次降落这里了。
国军机场警备团参谋胡图丹上尉;听说前不久轰炸东京的美国飞机就是这种型号;喜洋洋的;把它远近看了个够。忍不住还要跟同僚赞叹地骂几句:
〃妈的老美;就是阔气!连气象飞机都使的轰炸机!〃
〃这你就不明晰了;气象飞机天上一转么一整天;小飞机作甚?油都不够;驾驶员也受不了哩。〃团部蓝信发干事说。
〃瞅你还挺明白。你知道他们观察哪儿的气象么?告诉你吧;运城!临汾!太原!你老家!〃
〃你咋甚都知道?大鼻子告你啦?把你还明晰得不行。〃
〃侦察完了就炸。跟东京似的;咣咣咣!早早告诉你媳妇;留神点;赶紧躲!别当了鬼子炮灰。〃
〃俄媳妇用得着你操心哩?把你个嚼舌头的……〃
(63)
西安;西郊机场。
夕阳时分;约翰机长看看万里无云的天气;觉得这西北和重庆就是不一样。那边的霉雨和大雾简直比他去过的伦敦有过之无不及。可是一过秦岭;又好像到了美国西部;连土地都是干黄的。
加满油后又检查了油料储备;他满意地踢了踢那些225加仑的橡皮副油箱;心想够了。命令是带足2000英里以上的燃油——这几乎比杜利特前不久的著名飞行还要长!
幸好是不必携带炸弹;节约的重量也可以转让给油料。
跟着卡尔迅转了半个地球。这次又要飞哪里呢?命令上没有说;只交代〃服从上校的指示〃。据上校来电说要作好降落一系列陌生机场的准备。
第一站;就是上次空投时没留心观察的那个——延安。去接上校。然后呢?反正那是个富于冒险色彩的老头;跟着他旅行呗。看名字;他好像挪威裔?维京人哪!是不是有北欧海盗的血统?这种人最喜欢闯荡。
咱苏格兰人也不含糊。一路上没让他挑出半点毛病。嘿嘿;杰出纪录不只是杜利特能够创造的……作为曾被杜利特选中、后来因为名额有限又被淘汰的约翰机组;他们常常憋着一口闷气。
17点整;约翰机长看了看表;自信地发出命令:
〃准备起飞!〃
缺少一名机枪手的四人机组开始忙碌。
〃增压泵——打开!
〃混合气——正常。
〃螺旋桨——全速。
〃增压器——就位!
〃半襟翼——到位!〃……
(64)
三天以后;重庆。黄山别墅。
戴笠少将步履沉稳;走到面窗而立的蒋委员长身边。他知道不需要先开口。此时不该打断校长的思路。
〃嗯?雨农;有什么新情况?〃蒋中正幽幽地问。
〃校长;明天;5月4号;美国海军代表团将访华抵渝。领队是米尔顿·梅乐斯海军少校。与我方协商对日作战情报合作事宜。〃
〃唔;好哇。准备的怎么样?〃
〃一切就绪。根据校长指示;我方将提出;成立一个合作机构。〃
〃可以。名称要想好;不要带有明显的军事色彩。〃
〃明白。打算叫’中美特种技术合作研究所’;校长意下如何?〃
〃研究所……好。学术单位;不是军情单位;可以。〃
〃校长;另外有件情况。——据012号内线报告……〃
〃嗯?〃
〃三天前;一架美军气象侦察机因为迷航;迫降在……延安东关机场。〃
蒋警觉地问:〃后来呢?〃
〃次日凌晨已经飞离。〃
〃飞机上有什么人?〃
〃只是些飞行员。这是一架B25轰炸机改装的气象机;执行例行任务。〃
〃飞机上几个人?〃
〃就是杜利特炸东京那种;五人机组。不可能装什么大人物。机舱狭小。〃
〃但是史迪威就喜欢坐这种飞机。他图快。〃
〃史迪威在缅甸;校长。〃
〃我晓得。当然不会是他。那边有什么动作?我是说……〃
〃明白。中共方面除正常迎送;例如加油送水之外;未发现可疑接触。〃
〃油?他们哪来的油?〃
〃过去他们袭击过日军机场。历次作战;想必总有些缴获吧。012号看到一些空油桶。〃
〃还是不可掉以轻心;咹?共产党狡猾得异乎常人!美国人当中也是有亲共通共分子地!咹?〃
〃是;校长。我已布置;核查延安外国人近日活动。〃
〃胡宗南那边;防范也要加强;陆路必须封锁住。〃
〃是;校长。接待完梅乐斯代表团;卑职到西北走一趟;以配合胡长官。〃
蒋委员长沉吟作罢。
(65)
卡尔迅返美航程日记之一:
5.1.1942.星期五;晴好。
深夜;与伍修权上校一起潜入飞机;睡到凌晨。
拂晓飞离延安;一直向北。高度6000英尺;节油飞行。
能见度良好。伍准备了地图;我们拿来与拉铁摩尔搞到的地图相对照;增加保险系数。约一小时飞越黄河、平绥铁路;中间经过几大片戈壁和沙漠。
两小时后到达察哈尔——外蒙古边境上空。地图上标记这里是:达里岗皑草原。
还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草原。空旷、辽阔、连绵;令人心旷神怡。覆盖到天边的绿色让视觉非常舒服。
偶尔见到一点人为的痕迹:一些奇怪的、用石块垒成的、规则的堆状物体;上面插着高低错落的木质旗杆。
我怀疑这就是拉铁摩尔笔记中提到的〃敖包〃。
这怀疑被伍上校证实。他讲了〃敖包〃的故事——蒙古人风俗的夏日篝火晚会上;小伙子和姑娘们骑着马、唱着情歌;在这里聚会……哈;何等浪漫!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情感的表达方式。
我把故事翻译给机组的小伙子们听;他们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有机会的话;他们愿意在这天鹅绒般的绿地毯上举行婚礼——上帝;如果蓓姬能来;我们也重新结婚一次。
飞机在这一带进行了盘旋。在〃敖包〃东北约100英里;出现了山岭;估计高度为700英尺。地图的标识是:纳兰山地。
伍上校认为这个选址很合适。共产党人喜欢山;真是名不虚传。连这个莫斯科留学生也概莫能外。
第二次盘旋时他的理由更充分了——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