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他抓了几把头发已经脱落、所剩无几的头颅;很快构思了一个方案。随即起身要车;匆匆赶赴克里姆林宫。
但是回来的路上;他感到沮丧。斯大林同志不同意他的计划;认为这伙敌人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他说中国人和我们以往遇到的敌人不同;有着另外一套价值判断系统;而我们没有多少圈套让中国人好钻……斯大林同志现在已经听不进自己的意见了;最近的战争压力使他的脾气变得固执而焦躁……
贝利亚决心在收网之前还是要尝试一次。处在他这个位置;并不需要每件事都去请示汇报。他要让军队的首脑们;体会一次情报战的力量。在未来的苏维埃国家领导人行列里;情报工作者始终应该占据重要的位置。
甘肃。河西走廊。
汤恩伯司令顶着12月劲吹的西北风;在半是黄土高坡、半是戈壁荒滩的路途上艰难跋涉。两周前崔可夫戏剧性的突围;毁了他一世英名。结果一场本来满说得过去的胜仗;却变成了现在还要千辛万苦、戴罪立功的格局……他不知祖宗坟茔上哪支香火没有烧好。
波格丹诺夫集群——中亚第二方面军接应了崔可夫残部之后就部署了撤退。国军则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对这样一个强敌实施〃千里大追击〃的豪迈。
虽然苏军时不时还要回头反咬一口;但国军的空中优势可以把敌人的动向查的一清二楚。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汤司令发誓;再也不要被敌人的些小伎俩迷惑。他找来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在北非追击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范例;坚定地实施稳扎稳打的战法。
前天;大军进抵酒泉。
悬想两千年前;汉武帝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匈奴于此;倾御赐美酒于泉中;与将士共饮的佳话;汤司令于是专程驱车来到酒泉之畔;焚香拜祭;还命人打开一瓶英国威士忌;倾倒泉中;与卫队士兵共饮。
本来一件小事;却被随军记者大事渲染;报导一番。结果引来蒋委员长电报斥责:〃先有古人之功;再行古人之事!〃
汤司令不禁讶然。真个是〃胡天八月即飞雪!〃恼怒中;他把那痛饮甘泉的随军记者关了禁闭。
杜聿明也不是省油的灯。屡屡责备总司令〃追击不力〃;还自带本部人马先行冲出嘉峪关;直逼玉门;摆出一副抢功的架势。通电要他谨慎从事、提防埋伏;他却拿出杜兵团〃连续进剿、俘敌逾万〃的区区战果来说事……
(356)
中东铁路(滨洲线)。
〃两江会战〃开始后;在安达-肇东段进行的围点打援作战没有花费很大周折。已成强弩之末的第四近卫坦克集团军(缺编)被性能有所升级的〃麒麟式〃坦克在东北平原的夜晚大肆追歼;激战72小时;除了阵亡者之外;3万余人做了俘虏。
哈尔滨。后勤不济成了苏军明显的瓶颈。
陷入重围的远东方面军;战意阑珊。随着阿城机场被封锁和最后一批航空兵的撤离;制空权易手;军心日益动摇;每天都有私下投降分子。
在一个属于异族人的城市里;依靠巷战进行坚守是不足取的。叶廖缅科大将决定突围——他宣称;死也要死在俄罗斯土地上。
一直准备在〃三棵树〃火车站上的两列铁甲列车驶上了轨道。
所有容许铁路通行的方向;只有东北方的佳木斯可供选择。他命令144、146两个师向两侧方向主动出击;引开包围圈上的敌人;入夜以后;铁甲列车一前一后;中间加上了几列兵员和伤员列车;象是一头头钢铁巨兽;喷吐着浓烟;从三棵树火车站冲出来。
铁甲列车的机枪向前疯狂地扫射着;众多的炮塔发射着76毫米和122毫米的各型炮弹;使突围的场面颇有几分热闹和壮观。
但这一切没有持续很久。列车团队驶出100公里;刚刚过了宾县;空中便挂起了一连串的照明弹。随后;大约一个中队的〃契丹风〃战斗机便把火箭弹成串的打在铁甲列车身上。
最终;前方一座铁路小桥被航弹炸断;大火熊熊的前卫铁甲车一头栽进了不太深、却已经结冰的河沟里;宣告了这类过时武器的必然命运。
四周的枪炮声越来越近;流弹飞窜;停在铁轨上的列车成为攻击目标;而冲下列车的士兵又缺乏重武器……夜间战斗组织得混乱不堪。叶廖缅科后悔这次突围的盲目了。相比崔可夫的成功摆脱;自己的策划太粗心。
天亮时;冻得瑟瑟发抖、饥肠辘辘、正在一个弹坑里呆呆烤火的叶廖缅科;听见了中国士兵的喊声。
大将很不满地看了一眼那种所谓〃卡尔迅〃冲锋枪;生气地把双手揣在呢子大衣的袖管里;慢吞吞起身;跟着他们走路。
白城——泰来地域。
在齐齐哈尔南翼待机的一兵团萧克、万毅、周桓三个纵队10万人;得悉列柳申科的16集团军5万余人向满洲里方向出动;立即受命尾随追击。
苏军毕竟摩托化程度较高;行动之前又相当保密;所以暂时摆脱了追击部队;直到海拉尔要塞附近才受到阻击。
林彪觉察到自己对敌人在这个方向上行动能力的判断失误;再次祭起了紧急空运手段:秦基伟伞兵旅被连夜运抵陈巴尔虎机场;迅速加强了海拉尔阻击线。
前不久缴获的ZIS-3苏式76毫米野战炮也被用来参加阻击战。
前有阻截、后有追兵的列柳申科上将;向已经秘密迁址到赤塔的苏军远东前线总指挥部;发出紧急求援电报。
堪察加半岛西海岸。奥帕拉。
宋时轮纵队两个先头旅在航渡中进入12月份。因为出发紧急;没有来得及换装;部队仍然身着秋季作战服。一船冬装已经从大连启运;计划在登陆实施两天后到达。
为了不致贻误战机;部队义无反顾地启航了。在横跨鄂霍次克海的五天航渡时间里;寒冷;日甚一日;在船上就开始出现轻度冻伤。宋时轮后悔了;发电催促冬装运输船加快速度。
登陆地域没有敌人守卫;因此上岸顺利。但堪察加的冰天雪地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从未经历的严寒一下子就剥夺了这支劲旅的活力。
更为严峻的是;苏军发觉中国人在西岸登陆后;立即派出第34滑雪团部队进行骚扰;利用季节优势;把登陆部队压制在纵贯半岛的中部山脉之下;同时派出基地最后保存的潜艇和鱼雷艇;到半岛西海岸巡逻;竟将没有护航、并且疏忽大意的冬装运输船击沉!
本来苏军在堪察加半岛;常年只驻守一个第101师;并且由于偏居一隅而缺少作战经验;只有8000余人。宋纵队两个旅14000人久经战火;实力对比显然占优势。结果由于严寒造成的大量非战斗减员;登陆部队几乎处于要么被冻死、要么被歼灭的绝望境地。
事情惊动了各个方面。毛泽东在沈阳大为光火;痛批海军——居然第三次忽视反潜;造成恶果!北洋舰队领导集体作了深刻检查;一边等待处分;一边抓紧把训练尚未完成的刘华清反潜支队调往鄂霍次克海。
东京。
罗瑞卿中将得到萨瑟兰参谋长的紧急约见;匆匆赶到。
萨瑟兰少将微笑地通知他:〃将军〃命令他转告罗中将;离千叶机场不远的美军仓库里;积压了一批为驻日美军准备的冬装。因为东京的天气不算寒冷;驻日美军又在减少之中;这批冬装可以临时调拨给中国军队使用。
罗瑞卿喜出望外;当下就去仓库察看;并立即电告沈阳。
当晚一个中队的C-82远程快速运输机(解放者改)就降落千叶机场。罗瑞卿派人组织当地日本工人进行了连夜装运;还在现场用美元发了工资。
C-82运输机凌晨起飞。这次;驻守新知岛的海军战斗机出动了两个护航中队。
上万套棉帽、棉大衣、棉手套、军靴等冬装;和一些取暖设备、防冻药品等;陆续空投到宋时轮纵队的阵地;终于使这支冻僵了的部队渐渐苏醒;恢复了活力。
《朝日新闻》还为此发了专稿;题为《〃道格拉斯棉袄〃和巧克力挽救堪察加解放军》;顺便还吹嘘了一下〃日本清酒也有保暖驱寒作用〃云云。
一周后;宋纵队换装完毕的后续兵力两个旅和炮营再次登陆堪察加;开始了被严寒推迟半月的、对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钳型攻势。
陈锐霆准将带领巡洋舰炮击舰队;在白令海的流冰大雾中;为战役提供火力支援。
半岛上力量悬殊的战斗进行了两个星期;以101守备师投降而告终。
(357)
达里冈皑草原。丘陵环抱的纳兰基地。
孔庆德亲自驾驶吉普车;陪同刘伯承司令员和泰勒将军在每个山包、洞库和机场上查访、巡视、逗留。
故地重游;泰勒心中充满感慨。
四年前他在这里渡过一段难忘的岁月。那是最艰苦的年代、最需要胜利鼓舞的时期。那时节的每一分进展、每一寸成功都要激起他一阵发自心底的欢呼。那以后的成就;不管是在欧洲还是在美国;却都很难再打动他了;所谓见多识广、所谓胜利疲劳症;就是后来的心态吧。走向成功那一瞬间;永远比获得成功的时刻显得更关键……
另一份感慨;就是他当年那些战友、兄长、上级;都已不在人世。史迪威、巴顿、卡尔迅……短短四年里;在纳兰山打过仗的美国陆军将军只有他一人硕果仅存……
他决心要在这里为他们建造一座纪念碑。就是为了这座碑;为了以后还能时常来这里瞻仰、凭吊;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纳兰山作战后勤基地的中美开拓者们;他也要施展全力;使这个基地保留在中国人手中。
……
刘伯承上将是第一次来到纳兰山。
他以一个战略家和一个长期在一线作战的指挥官的眼光;里里外外地审视这个传奇故事般的神秘基地。但得出的〃遗憾结论〃是;这里并不适合在现代战争中抵御大规模的坦克集团冲锋。
抗日战争时期;在敌人麻痹大意、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纳兰山成为一个出奇制胜之地;这还有情可原。而现在战场透明、双方都已经熟悉了基地状态。纳兰山地处草原深处;没有铁路;大规模物资囤积和大部队集结并不占有优势。因此在对苏战争中;它的战略意义需要重新评价。
此外;苏军最新的军事动向;也使刘伯承心生疑窦。
根据总前委上次的情报;朱可夫已经到达远东前线。苏军下步计划要在〃诺门罕〃方向;向海拉尔发动攻势;试图重新夺回中东铁路。为此需要驻守在蒙古南部赛因山达、经过重新整顿的〃坦三集〃;兵锋指向乔巴山市;参加诺门罕方向的突破。
也是为此;刘伯承根据前委部署;让兵团主力跃进到纳兰山;准备出击牵制赛因山达的〃坦三集〃;从而提前扳断苏军这次〃钳型攻势〃的一齿。
但是〃坦三集〃突然原地不动了。是敌人改变了计划?是情报走漏了消息?还是敌人得到新的兵力;不需要这支力量了呢?
扑朔迷离的战局;使老将刘伯承警觉。
兰州;中川机场。
整饬完毕的跑道上;停满了一排排油漆崭新的B-24J解放者重型轰炸机。机体上;青天白日军徽在高原初冬浑沌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徐焕升少将带着一摞新的航线图;向飞行员宣布明天的远程作战目标。大家屏息静气;当听到〃伊尔库茨克〃这个字眼时;纷纷产生了疑惑。
〃不是阿拉木图么?怎么变成了伊尔库茨克?〃
〃这是李梅将军的命令。〃徐焕升摊开双手。〃大家去准备吧。〃
另一列美国飞行员志愿队没有这种疑问。
对他们来说;那些地名只不过是些符号。新目标的航程至少要短600公里;这意味着往返要少飞3个小时;这才是更实际的。倒是一些曾经在第8航空队服役的老兵;听说李梅的名字;有的欢呼雀跃;有的撇嘴、作鬼脸。
柯蒂斯DangerCode;李梅少将秘密来到西北前线空军司令部不过两周;这支远程航空兵就变得空前活跃。
周至柔上将拿出了他的〃家底〃——两个一直蛰伏在内地的J型(改进型)〃解放者〃大队。这自然是他得到了更新的飞机替换;或至少是承诺。
100多架大飞机和上千的机组、地勤人员的到来;使中川机场格外繁忙。一度充斥机场的〃蚊式〃和B-25等双引擎飞机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那些富于想像力和挑战性的任务;不是原来的那些相对平庸的策划者和指挥者所擅长的。而平时一言不发的李梅;在这一点上却无可非议。爱戴和痛恨他的人都愿意跟着他打仗。
坚信〃空中致胜〃的李梅接到了泰勒从纳兰基地发来的电报;这成为他调整作战目标的依据:
〃如果你想早日回家;请首先瞄准威胁最大的地方。泰勒。〃
11月15号刚刚渡过生日的李梅决定;再次带队飞行。
这不光是他向自己40岁以后人生挑战的计划;也不光是第8、第20航空队小伙子们至今还把〃无规避作战〃的口号挂在嘴边;而且冷眼看着这位功成名就的昔日长官还有没有勇气跟他们一起飞行;而是他很想返航时再到那个魂牵梦萦的〃香格里拉〃机场降落一下;那里;有他难以忘怀的人生传奇的开篇序曲……
国军前线空军司令毛邦初中将这次没有打小报告。对于李梅他还是有几分敬畏。即使不比较战功;人家的专业素养也使自己无可争锋。何况他还拿着委员长的手令:
〃一切听从李梅将军调遣。蒋中正。〃
反正美国佬出钱出飞机出汽油;他愿意炸哪里就炸哪里吧。从中阻拦;引起不快;受损的可能首先是自己的国家。委座既然能把一支舰队交给毛泽东;浪费几颗炸弹又算得了什么。
赤塔。
秘密迁到此地的苏军远东前线总指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