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卫国战争中身经百战、建立过殊勋的近卫第一坦克集团军;象一个重量级拳击手挥舞的巨臂;抡圆了;打在林彪攻击部队的后腰部位;一举把谷地中的华北联军挥为两段;12万人陷入了包围。
数百辆坦克同时发动;轰鸣声犹如天边滚滚的雷阵。俄罗斯的雪原使它们感到一种在自家土地上任意驰骋的自如;而以步兵和轻武器为主的敌军又使它们平添了必胜的信心。
森林中隐蔽的钢铁巨兽终于出笼;饿虎扑食一般;从侧翼深深楔入中国人正在前行的卡车行列;把那支队伍的攻击队形搅了个乱七八糟。
在华西列夫斯基看来;这一口似乎吞得大了一点点。如果提前几个小时行动;可能会更加干净利索地解决包围圈内的战斗。但朱可夫坚持要吃掉敌人的后勤车队;放进来的结果是;敌人反而增加了抵抗的资本。当然;任何指挥员都不可能控制得那么精确;这种控制也反映了朱可夫的雄心。
华北联军坦克兵立刻感到;这批苏联坦克来者不善。将近100辆第一次见到的〃斯大林4型〃出现在身后;苏联人用它们担任切断任务。这种新式的笨重家伙非常抗打;〃貔貅〃的88炮都难以一炮两炮解决问题。而失效、迟疑的结果就是遭到反击。中国坦克一辆接一辆地冒烟起火;装甲能力迅速被削弱。
本来入夜以后的拿手作战方式;也因为〃猫头鹰〃红外夜视指挥车损失过大;反击组织不力。
苏军不时打出照明弹;熟练地转动炮塔;寻歼游动的中国坦克。打惯了T-34的步兵火箭筒;对付这种重型坦克也失去效力;一些拼命接近、力图使火箭筒奏效的老兵被坦克机枪撂倒;或者干脆就被碾压在履带下……
整连整营配备冲锋枪的苏军步兵也高喊着〃乌拉〃冲出赤塔城区;扑向因为严寒而未及构筑阵地的中国兵。
大威力的〃喀秋莎〃火箭炮弹在中国兵密集的队形中连续爆炸起火。指挥体系被打乱的包围圈中;三个中国纵队开始狼狈奔逃。
好不容易熬到天亮;航空兵迅疾赶来;企图遏制苏军坦克的凶猛势头。但苏联空军同时也出动了大批截击机。
这一来;野马和契丹风;同雅克和拉沃斯金绞成了一团;在云雾翻滚的低空中大打出手。一天之内连续爆发了四场空战;每一轮出动都超过上百架;全天参战飞机几达上千架次。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了苏德战争中库班上空的激斗;成为中苏交火后强度最高的一次对抗。
犬牙交错的地面已经无法给予有效的空中火力支援。空战演变成单一的战鹰间的厮杀缠斗。
空中;时时有中弹的飞机拉着滚滚浓烟栽向地面;英勇对撞、凌空爆炸的场面层出不穷。忽高忽低的云团象一群起哄、裹乱的无赖观战者;交替地把厄运和契机带给双方;曳光弹的弹道直到夜幕来临时还在闪烁划过。
机型略占优势、训练日臻成熟的中方;与经验丰富、作战顽强的苏军基本上打成了平手;炮火连天的地面一天里就接纳了将近200架折翅解体的铁鸟……
〃啃不动〃的苏军重型坦克给华北联军造成了全面被动。
士气仍然高昂的战士们使尽浑身解数;有的冒死爬上车顶;掀起车盖扔下手雷;有的把爆破筒插进坦克履带;侦察营年仅17岁的新战士董存瑞;在敌重型坦克从自己掩体上方碾过时;毅然引爆了身边的炸药箱;被开膛破肚的〃斯大林4型〃崩离地面一米有余;最终瘫痪……
被阻击在包围圈外的后续梯队;由于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手段;多次突入未果。重型火炮一时又不能到位;另一支装甲主力许光达纵队尚在齐齐哈尔-龙江宽窄轨道交界处换车装运……华北联军终于体会到境外远程出击的种种酸甜苦辣;明白了〃打出国门〃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第二个夜晚;包围圈内的中国军队已经被压缩在长约20公里、宽约6公里的一片狭长地带。苏军开始从容部署;逐渐收拢各条包围线。
同样两天没吃饭的双方都在稍作喘息.外缘的苏军吃上了热的红菜汤和香肠、土豆;圈内的中国兵只能寻找积雪;勉强咽下干硬的压缩饼干。他们明白;明天;一场激战将使自己弹尽粮绝。
林彪在又一次营救行动失败后;气急败坏地向总前委发出电报。
沈阳的毛泽东同样夜不成眠。
他向专程赶到沈阳的泰勒少将咨询;空降兵使用规模以多大为宜?泰勒举出欧洲作战的实例:几次大规模行动都效果不佳。特别在没有掌握战场制空权的情况下;损失将难以接受。
毛泽东踌躇良久;还是下了决心。救场如救火。他命令聂荣臻、刘亚楼;将集结在通辽的中央军委战略机动预备队——李天佑伞兵纵队;火速调往赤塔前线;要求当夜起飞。
以C-47为主的空军运输机部队;难以一下子实现这上千公里的大规模运送;大部分都要经停海拉尔陈巴尔虎机场。而那里的航空汽油还要保障次日更加激烈的空战;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神兵天降〃的要求。最后;反复斟酌之下;只能先派出一个重点携带反坦克武器的伞兵阻击旅。
这一轮的后勤缺失;给华北联军和它的高层领导、特别是毛泽东本人上了生动的一课。此后他再也不提倡〃好人民解放之大;喜革命胜利之功〃之类的口号了。
(363)
次日凌晨;华北联军空降兵纵队第四伞兵旅降落在赤塔东南1508高地上。
收拢和集结部队过程不到半小时;显出了长期战争考验后的训练有素。迅速占领高地后;他们马上开始构筑工事;准备天亮时敌人的大举进攻。
伞兵的到来使被包围的部队看到希望;终于在东北方向两山之间找到苏军一个薄弱环节。这时;中国军队较好的通讯装备发挥了作用;大功率车载步话机的沟通使外围部队准确得悉这个情况。林彪司令员立即派遣两个轻装旅;翻过几道山梁;内外夹攻;扯开了这个突破口。谷地中饥寒交迫、人困马乏的队伍;趁机向东北方蜂拥而去;身后留下几万具尸体。
华北联军空军再次出动两个战斗机联队;奋力掩护这次突围。
苏军发现了中国人的突围企图;毫不犹豫地发起了攻势。近卫第一集团军再次充当先锋;在追击中用机枪疯狂扫射着突围部队。直到连续三辆〃JS-4〃坦克被击毁;才发现侧翼1508高地的阻击伞兵。
伞兵旅控制的谷地通道使得〃坦一集〃十分恼火;当下便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向高地突击。冲锋一直持续到黄昏;先后进行了12次之多;直到月亮升起时;伞兵们才放弃1508;转移到几公里外的新支撑点1433高地。
这个五营制的伞兵旅只剩下不到一个营了。整整一天的残酷阻击战;自旅长谭甫仁准将以下;4700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但他们赢得的时间使包围圈中大部分将士和被击落的飞行员得以撤离。这个旅后来被军委命名为〃赤塔英雄旅〃。是全军唯一获得旅级英雄集体称号的部队。
1508高地的皑皑白雪渗透着大片殷红的血迹。
雪白血红;象是圣诞老人那亘古不变的装束;残酷地诉说着一份战争的凄凉。
赤塔北侧;被分割包围的黄永胜纵队;没有轮到突围的幸运。
他们一度突入赤塔市区;但因为缺少重武器、缺少增援;只得据守城市一角。夺取机场、赢得空中补给的努力也失败了。苏军把东侧包围圈出现疏漏的怒气;全都撒在这个纵队身上;迅速调集两个坦克师;向黄纵队阵地横冲直撞。
坚持到第四天;部队所有的炮弹、火箭筒、爆破筒甚至手雷都已经打光;子弹也所剩无几。四万余人;伤亡大半。
街区内;苏联兵的呐喊声已经清晰可闻。
黄永胜少将身上的棉袄都被弹片划得开了花。望着山穷水尽的部队;他擦了一把脸上的硝烟、汗水和泪水;骂道:
〃妈的;自打井冈山以来;我军还没有一支纵队、一支主力纵队被成建制歼灭的先例!这号公鸡下蛋的倒霉事让老子碰上了!我死不瞑目啊!〃
然后他命令身边还活着的纵队作战参谋:〃我死之后;可以命令部队投降了。抵抗没用;增加牺牲而已。让弟兄们留条命吧——我们有不少苏军俘虏;相信都能把你们换回去。〃
作战参谋流泪劝道:〃首长;咱们俘虏的少将、中将也不少;上将都有呢;你也一样能换回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不能啊……〃
黄永胜冷笑一声:〃老子是井冈山下来的;不能丢这份人!老毛子想抓个我们活着的将军;做梦去吧!〃
他抓了把身上的破棉絮;擦了擦手中那支跟了他十几年的毛瑟驳克枪;走到墙角一棵被削去树冠的西伯利亚冷杉树下;把枪管伸进口腔;扣动了扳机。
蒙古。赛因山达。
驻守这里的苏联后贝加尔方面军感到;刚刚调走了缺编的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是个错误。
中国军队正在迅速地向自己两翼包抄。
南翼;新整编的傅作义兵团像个没能驱散的幽灵;前锋已经在望远镜的视距内晃动。东边;徒步行军的刘伯承兵团两个纵队公然向自己的侧后运动;好像并不隐讳企图。
中午又接到报告:一支中国骑兵——据说叫做乌兰夫骑兵旅;袭夺了400公里外的乔巴山市。同样是蒙古骑兵的守军;竟败在对方的马刀之下。
考虑到力量对比悬殊;地形不利防守;方面军司令、带病重回岗位的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向赤塔总部提出:放弃赛因山达;以避免被包围。方面军撤至乌兰巴托以南;强化蒙古中部防线。
最终;〃坦三集〃又在乌兰巴托卸车;重归后贝加尔方面军建制。增强了对蒙古南部方向的监视;而却没能去参加赤塔战役预备队。
苏联。赤塔州;涅尔琴斯克(尼布楚)。
林彪上将满腔怨怼、满腹哀伤地飞临此地;检查陈士榘工兵纵队在这里的预设阵地。
赤塔一役;损兵折将。8万余人损失在包围圈里;算下来就是两个纵队有余;兵团所属装甲兵力消耗殆尽;使用不到半年的坦克都被丢光了;机动车辆抛弃了四分之三;纵队级领导中;杨得志、周桓、萧克都轻重不同挂了花;一兵团此战元气大伤。
几天来;在交替掩护的撤退中;敌坦克集群在奥洛维扬纳亚遭到了后续跟上、紧急布防的一兵团炮纵和反坦克炮阵地的顽强阻击;这才缓缓停下脚步。
苏联滑雪部队沿途追击、骚扰中国退军;也使华北联军意识到;自己缺少寒带雪地作战的多方面准备。
在西伯利亚的林海雪原中对抗北极熊;年轻的中国小老虎要补的课还很多……
博尔朔夫山脉;这道被工兵部队经营了两个多月的布雷加火力支撑点的防线;眼下成为阻断苏军的一道屏障。
通过这场失败的战役;林彪对于朱可夫的攻势也有了基本判断:苏军已成强弩之末。坦克至少损毁350辆;100多辆重型〃JS-4〃中;报销达到半数。兵员损失约在4-5万之间;对于不足20万人的苏军;也是个重创。
他认定;战线将在这里巩固下来。陆续到达的兵团主力可以替换打残了的一线部队;处于防线纵深的许光达装甲纵队有200多辆谢尔曼M4;100多辆〃麒麟〃以及自行火炮;可以担负起战线后机动防御的任务。
林彪起草了给聂荣臻将军的电报;请他在一旦天气情况允许时;即刻恢复对于苏军铁路线的〃绞杀战〃;毫不放松地卡住这条苏联兵员和给养的脆弱通道;削弱敌人;给一兵团在博尔朔夫山脉筑垒地域的构筑赢得时间。
尼布楚这片雪原莽莽的古战场;将在未来的争夺中;见证这两个为领土而厮杀的古老民族用血与火谱写的新篇章。
部署调整完毕;林彪还是不放心;执意要从空中观察一下战场态势;以对攻防地形增加感性认识。参谋部的劝阻没有奏效;他用来时乘坐的那架由德国〃白鹳〃FI256升级改进的战场观察机;飞了两个起落;对周边阵地设置基本满意。
自从巴顿送给他的那架〃蚱蜢〃出了故障以后;他就改乘这种沈阳组装的、性能更胜一筹的轻型飞机;并养成了习惯。几天不上天看看;他就浑身不舒服;旧伤还会复发。有人告诉他;隆美尔就喜欢这样指挥部队;他不置可否地笑笑;也不搭腔。
返回满洲里时;他仍然乘坐这架〃白鹳〃256。空军派了4架〃野马〃护航。
然而不幸发生了。
当天苏军航空兵向尼布楚方向派出了几组空中游猎小队。其中4架〃雅克-9〃在王牌飞行员阿列柳欣大尉的带领下;从低空接近了这个小小的编队。
苏联飞行员从护航的态势上判断;这是个有价值的目标。一架〃雅克-9〃赶在被击落之前;向〃白鹳〃发射了一串23毫米炮弹;击中了〃白鹳〃的燃油箱。
1947年元月3日;林彪上将;随256专机葬身于尼布楚上空的飞行。终年40岁。
哈里森DangerCode;索尔兹伯里在他那本著名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曾这样描写长征时的林彪:
〃他是红军中年轻的鹰。在1935年那明媚的春天里;云南的田野万紫千红;到处是雪白、桃红和淡紫的罂粟花;在阳光下迎风摆曳。在红军这道星河中;没有比林彪更为灿烂的明星了。〃
(364)
旅顺港。北洋舰队〃太行号〃巡洋舰。
这次编队执行的是全程护送毛主席到日本开会的任务;目的港:大阪。
和以往几次登临这艘旗舰不同;毛泽东没有了谈笑风生;一脸严肃;郁郁寡欢。水兵列队致敬时他也是匆匆走过;没有象过去那样停步、握手;问长问短。上船后他就把自己关在住舱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