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乔:深切的关心和深切的哀悼。请一定安心治病。
〃我很健康;S&L药物效果不错;可以帮你支付费用。爱你的埃文思。〃
(96)
印度。比哈尔邦;兰契市郊;蓝姆迦兵营。
这里的中国士兵们发现;一名60岁的美国中将;经常出现在训练场上。他身材瘦削;穿着开领短上衣和短裤;戴一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宽檐战斗帽;在操练的士兵中间走来走去。
时而;他伏在卧倒的中国士兵身边;帮他们校正瞄准点;或给他们做示范。
缅甸失利以后;不甘心失败的史迪威将军在印度重新建立了支撑点。
是五月份开始的大溃退。
杜聿明将军带着大部分远征军逃进了荒无人迹的缅北野人山;十万人中;四万多人葬身在原始森林。
史迪威带领他的小队;16天里穿越蛇蝎虫兽出没的林莽;疲惫地跋涉数百英里之后;来到印度的英帕尔。
一位跟随他走出缅甸的记者这样描述:将军〃不仅靠权威;更是靠意志驱动这场艰苦的行军。……他的体重至少减轻20磅;瘦削得只剩皮包骨头。双手不停地颤抖;皮肤蜡黄;象得了黄疸病。眼窝深深陷下去……〃为了把队伍带出绝境;以及命令空军去拯救野人山的灾难;老将军声嘶力竭;严厉粗暴;〃他恰似愤怒的上帝;骂起人来有如堕落的天使……〃
美国飞机发现了远征军的踪迹;开始空投救援物资。
日本人满以为中国远征军在滂沱大雨中退入〃死亡之谷〃;注定束手待毙。后来发现:〃美国空军解救了这些穷途末路的中国人。他们向胡康谷地和孟拱谷地空投了大量粮食和物品;才使奄奄一息的中国士兵免遭覆灭。〃
〃据估计;至少有132吨粮食和物品被空投在中国军队的行军路线上。〃
5月25日;史迪威从阿萨姆邦的延苏吉亚飞到新德里。
(97)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纸转发美联社记者发回的现场报道:〃5月25日;印度新德里:在缅甸遭到沉重打击之后;约瑟夫·史迪威中将依然充满着战斗精神。他在今天宣布说;缅甸能够、而且必须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
晚上;他在写字台前;起草了一份给陆军总部的电报。
〃我相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的重要地位;我对此深信不疑。因此不向中国战区派遣美国部队;无疑是个重大错误。〃
5月28日;他乘坐一架B25轰炸机离开新德里;重返中国。
电报原文。
6月24日;蒋介石表示;可以接受史迪威关于在印度装备和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甚至还答应再向印度空运5万中国部队。
史迪威一再打电报、写信向史汀生和马歇尔提出援华的具体项目和数量;以至于马歇尔都感到有些不耐烦。有一次;他来电批评史迪威过于急躁。
宋子文也打电报给史迪威;劝他不要火急火燎地催促美国陆军部;因为对华运输实在太过艰难。
租借物资;从美国东海岸装船;穿过大西洋、印度洋近两万公里的海运;从卡拉奇上岸;经过2500公里的铁路;运抵加尔各答;再经过孟加拉至阿萨姆的窄轨铁路;运到空运司令部的各机场;
最后才能飞越〃驼峰航线〃到达昆明。
尤其是最后一段的〃驼峰空运〃;更是十分危险。
7月初;80岁母亲去世的消息和黄疸病的双重痛苦;袭击着史迪威虚弱的身体;但没有拖跨这个顽强的美国老头。
〃在36个小时内;接连服用了8种药物;终于好起来了〃——他在日记中写道。秉承着父亲的教诲:〃不工作就是罪过〃;他在病中不停地撰写各种备忘录——形势分析、《整编方案》、训练计划……
他〃用文件轰炸〃蒋委员长。
这期间;蒋大元帅和他的美国参谋长之间的矛盾;经历过一次爆发和平息。
蒋于7月初致电宋子文;要求转告美国政府;将史迪威〃自动召回〃。
罗斯福总统为此派出他的经济顾问劳克林·柯里博士再次访华;几番斡旋之下;终于使双方言归于好。
史迪威和柯里8月初赴印度之前;委员长夫妇在黄山别墅举行家宴;为两人饯行。宋氏三姐妹难得地一起出席了宴会。
均为史实。
8月15日;史迪威处理完新德里司令部积压的各种文件之后;赶往位于加尔答以西约300公里的蓝姆迦训练中心。
机要副官交给他一份来自〃埃文思弟弟〃的电报。
看到〃S&L药物效果不错〃这句;他露出会心的微笑。
(98)
延安。杨家岭。
正在进行的一次整风工作讨论会被一个小小意外所打断。
朱德看了手中电报;闷闷不乐;转手把它交给刚刚发完言的毛泽东。
毛泽东先瞥了一眼;又仔细看完;不由得一掌拍向面前的木质方桌:
〃这么搞;哪里还讲什么国际主义?〃
叶剑英怔了一下;拿起电报。是徐向前打来的:
〃中央及军委:据我方及美方驻赤塔物资监管小组报告;近日多次发生苏联方面扣押和截留我方物资事件。美方第二期发来的数十门高射炮、反坦克炮等(原计划用于纳兰基地野战机场防范)及弹药;和几百辆卡车、吉普车、部分油料;均被苏方截留并转运。
〃理由是苏德前线吃紧。我方从国际主义原则出发;据理力争;但未奏效。卡尔迅上校已赶赴苏联赤塔;交涉此事。
〃特此报告;请示我方原则立场和处理方针。〃
沉默有顷;与会的几位纷纷议论起来。毛泽东绷紧了嘴唇:
〃抗议。必须抗议!〃
〃毛泽东同志;请冷静一点嘛。〃一直坐在角落里不发言的共产国际王明书记开腔道。〃我们是共产党。能眼看着共产主义堡垒——苏联陷落于德国法西斯么?在他们紧急时刻;我们不能直接提供援助;还不能间接做点贡献么?〃
〃他们紧急;我们不紧急喽?〃
〃我们这里没什么危险嘛。可以整天坐下来’整风’;开一些与战争无关的会。可是苏联;每分钟都在流血!〃
〃我们血流得少吗?同样抗击法西斯;保家卫国;谁个比谁个更重要?何况他们自己还有生产能力咧。他们给过我们什么实际支持?〃
〃难道没有么?我们的多数药品从哪里来?我们的理论着作从那里来?我们的大批干部是谁培养的?我提醒你毛同志;对待苏联的态度是检验真假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试金石和分水岭来的。〃
〃马列主义首先也要吃饭、要生存!这是起码的唯物主义。大敌当前时刻;从弱小同盟军手里;抢夺人家的讨饭碗和打狗棍;这算哪家子马列主义?〃
〃毛同志!我们不要有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嘛。更不能有小团体主义和农民意识!这是酷烈的国际阶级斗争;也是考验我们的时候——苏联的安危;关系着整个共产主义事业的成败!〃
〃如果这个事业成败就寄托在几十门大炮、几百辆卡车身上;恐怕太脆弱了一点吧!〃
〃毛同志;你是懂军事、打过仗的。虽说总的数量不大;但有些关键时刻;就是几十门大炮决定胜负!〃
〃不要危言耸听。去年没有这些美国援助;苏联不是也把希特勒顶在莫斯科城下么?说心里话;若是在去年;我都不会争哩。现在远远不是最危急时刻。他们是在谋求胜利——难道我们不需要胜利?〃
〃如果我们的胜利是和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这个胜利的价值就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不要主义、主义的喊得凶。挂羊头买狗肉的事情我们领教过不少!我们通过战斗得来的胜利首先是人民的胜利!你想打什么问号?〃
〃人民是划分为阶级的!无原则的人民胜利;不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的!〃
〃莫吵;莫吵。〃朱德摆了摆一双大手。〃我提议;政治局和军委开会;就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表决。〃
王明哼了一声:〃靠人数优势来压制不同意见;这也不是没有先例。党内对苏维埃红色政权有清醒认识的同志到底有多少?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那你说咋个办?〃
〃我们今天无条件支援苏联;将来苏联会无条件支援我们!〃
毛泽东不屑地站起身;心说:作梦去吧。然后对大家宣布:
〃这件事是军事问题;由军委研究处理。今天散会!〃
说完又转身:〃对不起;王明同志;由于军事问题的特殊性;需要对你实行必要的保密措施。这些天你的工作;组织上会作出安排。〃
王明回忆录中记载;他多次和毛争论;每次一争吵就不可开交。吵到吃饭时间;已成为毛妻子的江青会站出来说:〃这两只老公鸡真是厉害得不得了;一见面就斗;一斗起来就没个完。〃然后和王明妻子叫各人的丈夫回家吃饭。
会议结束了。矮个子王明面带不满;走下山坡。
身材长大的中央保卫部长罗瑞卿跟上来。
〃王明同志;有个理论学习班需要有人主持一下;组织上决定你去。〃
(99)
8月12日;丘吉尔一行飞越开罗、德黑兰、里海;到达莫斯科访问。
这之前;苏联报纸公开抨击英国停止护航运输;是为了占取理应属于苏联的物资;《真理报》甚至刊登漫画;谴责英国同纳粹合作。
丘吉尔首相认真的回顾了这四天的旅行。
〃……我反复思量着我到这个悲惨而阴险的布尔什维克国家去的使命。这个国家诞生之初;我曾一度力图扼杀它。在希特勒出现以前;我认为它是文明自由的死敌。现在;我要对他们说些什么才算尽到责任呢?具有文学癖好的韦维尔将军;把我要说的话归纳成一首诗;这首诗分成几节;每一节的末尾都是一句’1942年不开辟第二战场’。
〃这等于向俄国人浇一瓢冷水……难啊;多么艰难的任务!〃
接下来;首相与斯大林元帅的会谈〃在阴森而沉闷的气氛中开始〃。中间经历了〃冰块融化、通人情的接触逐步建立起来〃的阶段;四天后;被斯大林称为〃那匹老战马〃的首相;在大元帅私宅中的家庭酒会畅饮到凌晨2:30;然后在拂晓5:00飞离苏联。
均引自《丘吉尔回忆录》。
8月19日;蒙巴顿三军中将指挥英国和加拿大部队6000余人;在法国北部港口小城——迪耶普进行了一次著名的登陆袭击作战。在德军有准备的反击下;以三分之二以上伤亡或被俘的惨败而告终。
同日;德国第六集团军保卢斯装甲兵上将;下达向斯大林格勒的进击命令。
(100)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斯大林宽敞的大办公室里;墙上挂着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的大幅画像。但是没有马克思或是列宁的肖像。
最高统帅部扩大会议已近尾声。临近散会的时候;斯大林转向莫洛托夫。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说说那件事吧。〃
〃总的来说是这样;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从眼前文件上抬起头。〃哈里曼大使递交的这份抗议;措辞强硬。他们威胁:如果不归还那些截留物资;就将拒绝履行今后的租借义务。〃
斯大林缓缓吸了一口烟斗。
〃你们怎么看。〃
刚刚出任最高副统帅的朱可夫大将发表意见:〃不管怎么说;前线确实需要那些东西。特别是高射炮、反坦克炮;还有炮弹。卡车也同样;没有它;部队就会失去机动性。况且;大部分已经运到古比雪夫了;难道再运回去?〃
〃他们措辞强硬?〃铁木辛格元帅接着说。〃盟国之间不可以这样。他们不也需要我们协助么?要从我们领土上过境、要使用我们的铁路、车皮——虽然他们提供机车。如果一味强硬;我们应该——不予理睬。〃
〃但是真的中断供应;会是什么后果?〃伏罗西洛夫问。
〃我们依赖自己。〃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迅速地说。
〃眼下不行。〃朱可夫摇头。〃前线形势严峻。〃
〃我认为他们不会这么做。他们需要我们抵抗德国法西斯。而且那么一来;他们不也彻底失去这条通道了么?〃布尔加宁插言道。
〃可是毕竟;大受损失的是我们。根据协议;今年转往中国方向的只有太平洋航线总量七分之一;充其量10万吨而已。可我们的总量是数百万吨。他们怕什么?大不了取消在中国北方开展游击战。而我们呢?恐怕至少是减员几十万人去强化生产。是否……因小失大?〃卡冈诺维奇表示担忧。
史实:美国援苏物资数量;1941年;36万吨;42年;245万吨(其中太平洋航线73万吨);43年;480万吨;44年;622万吨;45年;367万吨;总计1750万吨。
(101)
斯大林这时轻轻敲一下烟斗。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哈里曼大使的个人态度怎么样?〃
〃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和蔼可亲。并解释说这是国务院的立场。同时还转交了一份美国使馆武官处凯南中校的备忘录——是个……是个要求补偿的清单。〃
〃补偿?什么内容?〃
莫洛托夫递过来一纸文件。斯大林用手势阻止。
〃扼要介绍一下内容。向大家。〃
〃好的。备忘录说:如果我们不能如期交还这些武器、车辆、物资的话;他们要求苏联方面’补偿相应数量的机关枪、冲锋枪、迫击炮、火箭炮……以及弹药。还有木材、煤炭、水泥、建筑材料’等等。〃
〃建筑材料?什么用途?〃贝利亚问。
〃大概是修建营房或者碉堡什么的。〃一直没说话的米高扬判断道。
〃就是说;美国人准备了让步的余地。〃斯大林点点头。
〃除了喀秋莎;都是些轻武器嘛。〃作战部长安东诺夫如释重负。
〃喀秋莎?〃斯大林有些不解。
〃哦;斯大林同志;这是前线战士给我们火箭炮起的绰号。他们爱死了这件秘密武器;就象自己的姑娘一样。〃朱可夫笑着回答。
气氛活跃起来。斯大林转身问主管国防工业的卡岗诺维奇人民委员:
〃目前冲锋枪产量是多少?〃
〃今年计划;超过150万支。目前是……〃他在翻阅笔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