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乔治·马歇尔上将刚刚完成他的精兵简政改革。原来臃肿的380个大小指挥机关;被清理掉三分之二以上。他委托铁面无私的麦克纳尼将军领导的一个委员会;来负责这项彻底改组。高效率的工作使他沉郁的心情感到几许振作。
办公台上叠放着厚厚一罗军事计划。已实施的、未实施的;已决策的、待讨论的……分别用蓝、绿、黄、棕、灰等各种颜色标示着区别。
〃磁铁〃、〃围歼〃、〃波莱罗〃、〃铁锤〃……是它们的名称;代表着一个个在欧洲和北非采取军事行动的方案。马歇尔望着它们出神。
是啊;欧洲。都是关于欧洲的。
去年圣诞节期间在华盛顿召开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和美英两国高级参谋人员一致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明确了希特勒德国是头号敌人;这与他的战略思考一致。为这一战略的确立;他可以说功不可没。
但是见鬼!三个月来的形势发展;德国除了潜艇战对盟军有一点威胁;还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略突破。欧洲局势没有想象中那么令人担忧。
可是亚洲却是四面起火;处处被动。
太平洋舰队被打成了残废。
关岛、威克岛、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陆续被占领。
麦克阿瑟在菲律宾的科雷希多小岛地堡里叫喊着与阵地共存亡。但是巴丹半岛上的一万多美国士兵、七八万菲律宾士兵已经濒临弹尽粮绝之境。
日本人扬言;要把麦克阿瑟将军作为战利品;锁进囚笼;送到东京大街上展览;然后斩首示众;以炫耀他们的赫赫武功。
这样一位显赫的高级将领被杀;或被俘;都是美国尊严所承受不了的。现在必须行动。不管曾有多少个人恩怨;作为参谋长的马歇尔;及时建议总统和战争部长史汀生;迅速将麦克阿瑟调往澳大利亚。
昨天的消息是;他们的小队人马即将乘坐鱼雷快艇逃出日本海军封锁线;抵达棉兰佬岛上的卡加延。那里目前还保留了美国控制的飞机场。
高傲的麦克阿瑟将军;在日本人面前所体验到的狼狈和屈辱;正是整个美国此刻在太平洋真实状态的写照。
(7)
另一件不开心的事;就是随着荷兰王国在爪哇岛上的抵抗被粉碎;刚组成不久的〃ABDA〃四国司令部(美英荷澳)被迫解体了。西南太平洋防御几乎陷于瘫痪;必须尽快重组那里的防御体系。
3月8日仰光失守。日军仅仅两个师的兵力;就把大不列颠数万守备部队冲了个七零八落。更要紧的;那里已是中国能从海上接受援助的最后一条通道。失去了缅甸;窒息了中国输血管;那么刚刚划分成立的中国战区、和它的首脑蒋介石大元帅;还能不能坚持对日作战?
如果中国不能打下去;此后太平洋方面来自日本的压力甚至将大于欧洲来自德国的压力。毕竟还有两个强国——英国和苏联;在抗衡着德国人。
莫斯科严寒中红军发起的反击;使希特勒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第一次破灭。英吉利海峡的天堑和皇家空军的出色表现;在半年前就基本打消希特勒跨海征服大不列颠群岛的念头。
欧洲形势最令人担心的时刻已经过去。但三个月以来几乎所有抵御日本侵略的努力;无不归于失败。日本人正在空前地、疯狂地扩张。
可是看看吧;参谋长桌上这些印制精美、考虑周详的作战计划;除了那个已经过时的〃彩虹2号〃;竟没有一份是关于亚洲的!
马歇尔苦笑着摇了摇头。先欧后亚……
难怪这几天连续召开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那位被称为〃用火焰喷射器刮胡子的倔老头〃——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恩上将;反复咆哮着:必须在太平洋采取行动!甚至要求动用原计划派往欧洲的地面部队。
与此同时;国内也掀起一股舆论浪潮;要求修正〃欧洲优先〃的战略方针;重视太平洋战场。
最新的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赞成先打败日本的民众比例是65%;而赞成先打败德国的是23%。——比例如此悬殊。
史实。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有影响报纸的头版标题;往往是:〃究竟是谁在攻击我们?〃〃哪一个更重要?〃〃军事指导的误区在哪里?〃〃必须先扼住日本的喉咙!〃〃斩断黄色魔爪!〃等等。
发行量节节上升的《时代》周刊冲在前列。马歇尔知道;它的老板亨利·卢斯生于中国山东蓬莱;而且是中国、也是蒋委员长一家的好朋友。《时代》关注中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
(8)
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官邸。
下午茶对于丘吉尔首相来说;差不多是早餐的代名词。这头昼伏夜出的老狮子;每天从这时开始打起精神;黄昏降临时便精力充沛;到了午夜;开始目光炯炯。在他经常一字不差地即席吟诵那些经典的战斗诗篇、和逻辑严密而雄辩地发表演讲的时候;没有人相信他已经68岁。
此刻;刚起床不久的首相精神有点萎靡。
最近他很少住进官邸;因为战时的伦敦已经遭受轰炸;并不安全。多数情况下他要听从警卫人员安排;住在一街之隔的外交部对面那座〃战时地下指挥部〃里。那里有他的办公室和门牌标号〃66A〃的卧室。
那10平米的空间着实使他郁闷;经常找借口回到地面。这次;为了内阁会议;他昨夜悄悄进驻这里。
日程表上这两个小时是处理信件。首相戴上老花镜。
几天前;3月9日;罗斯福总统发来长篇海底电报;提出他对〃在欧洲大陆开辟新战场愈益感到强烈兴趣〃。并通报;他准备派总统助理哈里·霍普金斯和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前来英国进行具体协商。
美国人对欧洲战争的积极态度当然值得鼓励;但无论如何;这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
〃围歼〃计划;动用美国30个师和英国18个师;在法兰西海岸登陆;与如日中天的德军开战;这本身就不明智。漫说所需要的登陆舰艇和船只远远不够;即使一年以后充足了;这48个师就能对德军实现〃围歼〃么?
二十多年来;美军没有同德军交过手;那些嘴里嚼着口香糖、屁股兜里塞着避孕套的美国大兵们;从未见过流血牺牲;他们能对付那些身经百战、残忍坚毅、而且目前数量很不少的纳粹士兵么?理想化的、天真的美国人啊。
还是先把纳粹送到更残酷的红色土地上去耗干他们的血液吧。维持力量的均衡;用合理的代价换取尽可能多的利益;这是日不落帝国几百年积累的世界政治智慧的精髓;幼稚的民族短时间是学不会地。
(9)
一定要把他们的视点引到非洲。
看哪;这块被希特勒、墨索里尼践踏和蹂躏的欧洲土地;就象一条……唔;鳄鱼;这个比喻很好。它张牙舞爪。大不列颠群岛很不幸;就在它天灵盖上。这里是它牙齿最锋利、披甲最坚硬的地方。傻瓜才会一出手就对准这里。
而非洲呢?在鳄鱼的肚皮底下。在这里站住脚跟;然后——这才是优秀猎人的选择:瞄准它柔软的肚腩——下腹部;给予致命的一击。循着巴尔干出击罗马尼亚;这里是德国军队的石油来源;切断这条动脉;纳粹的钢铁怪兽们就只能伏在地上喘气。呵呵;此外还有妙不可言的意外收获……
什么叫战略?这才是战略。具有这样世界眼光的人;才称得上是政治家。首相想到这里;欣慰地喝了一口咖啡。
咖啡有点凉了;他皱了皱眉头;重新点燃心爱的古巴雪茄。
说到消耗战略;首相满意的一件事;是从去年秋天已经开通的北极航线。
PQ船队;这是从英国开往苏联的运输船队代号;返航则叫QP船队。已经航行七次;给斯大林——这个他原来认为与希特勒相仿的独裁头目——送去了645辆坦克、720架飞机、1400辆卡车;以及弹药、粮食和其他物资。
苏联人在流血。这些物资使他在良心上多少感到释然。尽管那些苏联人还讥讽地说什么〃每个隔岸观火的人;都自诩为战略家〃……
让纳粹和布尔什维克在那些广袤、寒冷、无边无际的荒原上尽情地拼杀去吧。这两个不把人命当回事的国家。我们价值观中的人命;比他们值钱得太多。供应物资;不提供人力;这就是〃各尽所能〃。
弹一下烟灰;首相在记事簿上写下几行字;提醒自己给北极航线护航舰队司令萨默维尔爵士发电报;注意纳粹舰队、潜艇、飞机最近在挪威北部的集结;最近这种迹象越来越明显。
还有;适当时候要给斯大林元帅打个招呼;通报一下物资保证的情况;使他坚定信心;不要妥协。
最近苏联在呼吁开辟〃第二战场〃。而美国人对此似乎十分感兴趣;却不肯对我提出的非洲战略做出反应。
第二战场?什么第二战场?这本身就是个狡猾的斯拉夫式说法!
一年前大英帝国同法西斯孤军奋战的时候;苏联在干什么?不止是冷眼旁观吧!而且在侵略芬兰、吞并波罗地海三国!现在却拿出〃第二战场〃的说法;来压低我们作战的意义!我们在空中、在海上、在大西洋、在北非;天天在作战!按照时间顺序;这里分明是第一战场!
现在登陆法国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必须把目光转向非洲!
非洲;有一员希特勒的悍将——隆美尔。他象纳尔逊指挥舰队一样;在沙漠海洋里指挥他的坦克;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灵活、狡诈、迅猛;可以说无愧于他的称号——沙漠之狐。
相比之下;我们因击败意大利而获得光荣称号的装甲第七师——〃沙漠之鼠〃;简直就象这只狐狸的野餐。真是令人愤慨。为什么起名字的时候;不考虑长远一点呢?
(10)
海德公园。阳台上的谈话在继续。
显然;〃让敌人灵魂出窍〃的概念;在总司令和他的士兵心目中并不统一。战斗中、战术上能做到的;无法代替战略考虑。
总统的动作应该是战略级的动作。
地球仪于是转到远东。罗斯福注视着那些绿色、黄色和棕色的色块。声音象是自言自语。
〃你说中国?她的力量不够。日本人正在大举南下。谁才能在身后给它一斧头呢?好象只有苏联……可是斯大林已经明确拒绝了艾登的要求;坚持不肯两面作战。……至于中国吗;目前她不足以阻拦日本。〃
〃父亲;很多人不明白你为什么那么主张支援中国?〃詹姆斯提起了话头。
罗斯福侧身望着他。
〃杰米。如果中国人屈服了;你想想那会发生什么?那会有多少个日军师团腾出手来。他们会攻占澳大利亚;唾手可得地夺取印度;直接冲向中东……那将是日本和德国的大规模钳形攻势;他们将在近东的某个地方会师;彻底切断俄国的对外联系;把埃及孤立起来;封锁地中海的全部航道——那时候;美国还能干些什么呢?〃
罗斯福传记引文。
〃他们不会屈服;总统先生。〃卡尔迅看到詹姆斯翻起眼睛看他;于是会意地说。〃五年前我曾在战火中的上海;问起一个不识字的、浑身汗水的苦力——为什么冒着枪林弹雨;挑着担子给前线送饭?他沉默很久;只回答了两个字:救国。〃
卡尔迅想了想又说下去。
〃我在河南还看到一个12岁的女孩;膝盖被炸掉;伤口十分可怖。给她包扎和救护时她一声也没有呻吟。我想;一个把痛苦和死亡如此置之度外的民族是打不倒的。〃
引自卡尔迅传记《TheBigYankee》
罗斯福点点头;又摇摇头。
〃是的;这些令人钦佩。但是埃文思;流血和牺牲还不等于反击。〃
〃总统先生;如果;〃卡尔迅的手指向地球仪。〃在这里;中国的华北地区;进行一些较大规模的游击战;是否能对局势发生影响?〃
这个看似平淡的建议被后世评为改变世界历史的100项建议之一;成为本文所有动议的肇始。
〃可是埃文思;中国的军队;都已被压缩到西南角落里了。日本人占据了整个华北。〃罗斯福道。
〃远不是’整个’;总统先生。我去华北两次;4个月里见到的日本人;只有战俘。〃
〃嚯嚯?埃文思;你真幽默。〃总统不自然地笑了。
〃不要说华北;仅仅一个山西;日本人能实际控制的地盘;只是在自己的大炮射程以内。我确信;总统先生;由于有了那些抵抗战士;日本人想征服中国;就像用犁铧犁开大海一样枉费心机。〃
引自《TheBigYankee》
罗斯福沉默不语。
(11)
卡尔迅打破沉默:
〃总统先生;您是否记得我写的那两本书——《中国的双星》和《中国军队》;还有几年前写给你的那些信?我想;那里的确有一支生力军。如果我们提供足够的武器装备;他们可以牵制数万日本兵。〃
怎么会不记得呢?罗斯福亲自把卡尔迅的书和文章批转给国务卿赫尔;并请他〃阅后退回〃。
……1937年春天;卡尔迅上尉结束总统卫队勤务;申请第三次去中国任职。被批准后;起身前一周;受到罗斯福的单独接见。
那时的世界;正处于战争全面爆发的边缘。
总统给了卡尔迅一项特殊使命:
〃埃文思;我要你不时地给我写信;告诉我;你眼里的中国已经、和将要发生些什么。……这些信我们保守秘密;只有你我两人知道。〃罗斯福说;〃我猜想;今年夏天中国政治和军事局面将会发生突变;我想直接了解那里的情况;并听到你这位军官的看法。〃
这之前;卡尔迅已经有过两次中国之行;1927-1930年的上海;作为海军陆战队中尉;1933-1935年的北平;作为公使馆警卫官。这期间他学习了汉语;并且认识了正在中国的年轻记者埃德加·斯诺。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