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别的不说;那些咔叽军装;结实耐穿;而且省了多少根据地人民纺线织布的辛劳汗水啊!穿上它;无论敌军友军;都不敢再叫我们〃土八路〃了。
仅军用胶鞋、军袜、军靴一项;就解决了几万名战士过冬的急需。再也不是穿着旧布鞋、草鞋甚至打赤脚的日子啦。行军的人都知道;这点太关键了。
抗菌素;救命的灵丹妙药。早点有它;白求恩大夫都不会去世的……
还有那个单兵携行具;真是好东西。过去转移时;打背包要花多少时间?现在把行装军毯往里一塞;披挂整齐;要不了30秒就可以出发!这才叫军队嘛。
压缩饼干、野战罐头;特别是那些大桶装的凝固牛油、猪油、香肠、奶酪、白糖……;保证了战斗紧张关头也不会饿肚子。
这些都是战斗力!
至于武器弹药;嗨嗨……再也不是两年前;一场持续数月的百团大战;消耗了区区120万发子弹;他彭总还要心疼地开会大批一通〃败家子〃;然后为了〃浪费〃向中央写检讨的日子啦。
再也不是夜里猫着腰、甚至匍匐前进;偷过敌人封锁线;眼看着鬼子的砖瓦炮楼和一层薄铁皮的铁甲车却束手无策、恨得牙根痒痒的日子啦。
再也不是任凭日寇〃扫荡〃合围、〃治安肃正〃、〃铁壁〃拉网、甚至长驱直入;直捣我军总部;杀我战友、毁我军工;肆意猖狂、不受惩罚的日子啦!
左权啊;我的好战友好助手;你牺牲的不是时候;哪怕再坚持五个月呢……
(162)
〃第二次百团大战〃作战计划在收到第一批武器当天就部署下去了。
重点首先是袭击日军华北各机场。
虽然〃青纱帐〃已开始谢幕;铁与火的出击却把鬼子打了个晕头转向。
拿警卫员话儿讲——〃这一程子〃;真个是捷报频传!
华北根据地各军区;晋察冀、冀鲁豫、冀热辽、晋绥……告捷电报把电报纸都用光了。
最初的兴奋已经没有了;无非是:
前天端了几个炮楼;火箭筒一炮一个;逃出来的敌人冲锋枪一扫一片;
昨天打鬼子埋伏;某个作恶多端的猪头小队长被甜瓜手榴弹送上西天;
今天敲了平绥线铁甲车;拆下来几门机枪大炮;斩断一条封锁线;
明天又计划抢回多少粮食;包围、俘虏和收编多少伪军;
后天打算再拔几个钉子;让根据地连成一片……
武工队一度是坚持敌后斗争的法宝;现在都有点不适用了——规模太小!
过去村里来了八路军;如果有汉奸告密;鬼子伪军立马出动;往往使我军一夜要转移好几个地方。——现在若是找个老乡;跑到鬼子占据的城根底下喊一嗓子〃老八路下山了!〃两天也看不见鬼子出城的动静。
华北的日本鬼子没有几架象样的飞机。他们认为对付八路军飞机没用;把空中主力都调往南方;北方只留点小小的看家队伍;以侦察机为主。
那也不能放过它。
三天前打掉邯郸机场收获不小;报销了21架;仅次于阳名堡那次。上个礼拜在大同机场也解决了17架。
前一段;为了粉碎日寇来势汹汹的合围扫荡;129师刘伯承师长提出了〃到敌后之敌后去〃的口号。现在;我们可以带着精良的武器、充足的弹药;在敌后相当大的范围里挺直腰杆地行动了。
此外;冈村宁次在冀鲁豫圈定了铁壁;要捕我们的〃黄羊(黄克诚、杨得志)〃;结果〃铁壁〃让〃黄杨〃用卡宾枪给捅破一个窟窿。而冈村的黄羊——池田支队却叫我们在草原上猎获了。
(163)
月底统计初步战果;比起上一次〃百团大战〃;用了不到一半时间;消灭了两倍以上的敌人;打死打伤日伪军4万余人。重要的是;前一段被敌人〃扫荡〃压迫得难以喘息的局面;被彻底粉碎了。
随着根据地扩大;接受空中补给的可能越来越现实了。
〃红日照遍了东方;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
窗外;传来警卫战士和卫生队姑娘们的歌声。这是根据地里消沉了很久的歌声。仔细听听;还有动听的伴奏——原来是他们随着收音机中〃延安广播电台〃的播音在唱。
这空运来的几百台收音机;把各个抗日根据地用看不见的电波紧密地连在一起;结成了真正的铁壁铜墙!这种无形的力量;比起那些有形的武器、装备、物资来;难以计算它们的价值。
〃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纵情歌唱。〃
自由之神。……这是不是我们的神呢?彭德怀默默地想着。
长期艰苦的斗争;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从残酷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之下;争取自由和解放么?对于此刻的中国人民;还有什么比自由——更可贵?
于是;从不唱歌、自称〃毫无文艺细胞〃的彭老总;禁不住跟着窗外的旋律轻轻地哼起来。
〃……千山万壑;铜壁铁墙;
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山深林又密;兵强马又壮!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叫它在哪里灭亡!〃
(164)
不过彭德怀并没有被冲昏头脑;让他糊涂可轻易办不到。
阶段总结会上;彭总铁板着那张指战员熟悉的黑脸:
〃这一轮得手;主要是这次装备的迅速改善;使部队战斗力陡然增加;而完全出乎敌人意料。而在作战部署和战术使用中;还缺少可圈可点之处!
〃短期胜利;尚不足以扭转整个战略态势。哪个也不许翘尾巴!
〃美国佬为啥给你这些东西?为的是让你打好仗!吃饱了你得卖力气!你以为让你白吃白拿吗?就算白给咱都不好意思!
〃咱说是百团大战;实际作战规模大多数还是小队、中队一级的。如果敌人清醒过来;定会实行反扑。各部队;要尽快落实反击措施!
〃战斗;只能说开了个好头;今后仍然要做长期艰苦斗争的打算!〃
彭总明白;那边;一批重要角色还没亮相呢。
(165)
重庆。曾家岩。德安里101号;委员长官邸。
国府和蒋中正本人;面对几天里这一系列突变;又惊又怒又喜。
惊的是;八路军居然在敌焰正旺之际;有实力发起反攻;并取得战果;
怒的是;美国竟然背着自己向中共提供了如此规模的援助;
喜的是;日本终于取消了那个咄咄逼人的、攻占重庆的〃5号作战〃计划!把战争矛头指向共区和北方;国府可以喘一口气;不必考虑再次迁都了。
10月2日;作为罗斯福总统特使的美国共和党领袖温德尔·威尔基的到访;和他不容怀疑的善意;使蒋委员长几次压下了心头的愤懑。
10月9日;英美政府宣布;愿与国府谈判;废止各项对华不平等条约。
10月10日;美国费城独立厅的自由之钟;为中华民国31周年庆典而奏鸣了31响钟声。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遥致祝贺。
是日;重庆举行国庆大典;蒋介石宣布:〃我国百年来所受各国不平等条约束缚;至此已可根本解除。国父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遗嘱;亦完全实现。我国同胞;自今日起;应格外奋勉;自强自立。〃
美国舆论界也认为:承认中国是反法西斯强国之一;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对世界人民起到了鼓舞士气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同时;白宫宣布了给予中国国民政府七亿美元贷款的援助计划。
……十多天里;面子给的不可谓不足;实惠也不可谓不多。仅废止不平等条约一项;国父就为之奋斗一生而未果……蒋介石不免叹息。
这些示好的举动;再加上那些战果——中国过去对日作战前所未有的、实实在在的战果……使委员长无法马上发泄对美国〃偷偷援助〃共产党的不满。
于是作出了一系列看来很矛盾、实则符合自身逻辑的举动:
在《双十节文告》中;他表彰了〃第18集团军近来的神勇作战〃。
但回官邸;又把刊登《文告》的报纸撕得粉碎;摔给秘书陈布雷。
戴笠被〃校长〃骂得狗血淋头;因为他对延安的动作居然一无所知。
戴笠提供了一份调查报告:
春季里;在陕北某油矿曾发现英荷壳牌石油公司两职员的一般性到访;也曾收集到美国某位退役军人打算以〃陈纳德式志愿人员〃参加八路军的传闻。仅此而已;都缺乏更具体的掌握。
对于委员长的严厉质问——〃是军统;还是饭桶?〃戴笠无言以对。
此外;大元帅还解聘了拉铁摩尔〃委员长顾问〃的职务。
(166)
对于威尔基可能担任下届美国总统的前景;蒋委员长开始想入非非。
还有两年;这位健康、爽朗、在国内呼声颇高、对中华民国颇有诚意的共和党人;能否入主白宫呢?
国民政府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和阅兵式;举行了一系列宴会、酒会和午餐会;参观学校、工厂和军事演习;领导人之间还几次促膝长谈。
威尔基先生则热情邀请蒋夫人宋美龄正式访问美国。
根据委员长夫妇的要求;威尔基在重庆期间两次会见陈纳德准将。
喜欢对当权者施加影响的陈纳德将军;抓住这个机会;推出他的空中作战计划——只要能给他105架新式战斗机;30架中型轰炸机;在最后阶段再给他12架重型轰炸机;并一直保持这个水平;他能够在〃半年或者至多一年的时间内;有把握摧毁日本空军并打败日本〃。
威尔基要陈纳德把他的想法写下来;表示可以把这封信直接转交罗斯福总统。陈纳德激动得浑身热血沸腾。
罗斯福对陈纳德的来信很感兴趣;信中的高度浪漫主义非常适合他的胃口。报纸上有不少关于〃飞虎队〃辉煌战绩的报道;因此;总统很愿意采纳陈纳德要求并不高的建议;或许这小小的代价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况且他已抱有撤换史迪威的念头。罗斯福把陈纳德的信转给陆军部。
均为史实。
(167)
威尔基离开中国前夕;一个戏剧性的细节使访问达到了高潮。
日本对于关东军新京机场被炸;一直讳莫如深;严格控制报导。与此默契的是;美国方面为保守下一步作战机密;也没有过早发布官方新闻消息;而是以〃传闻尚未加以证实〃的措辞来处理。
新闻媒体感到一头雾水;众多记者打探消息;议论纷纷;更增悬念。
得到授权后;在重庆告别时的记者招待会上;威尔基宣布了空袭长春日本关东军航空兵的胜利消息;以及英雄的领队——杜利特的名字。
他风趣而有针对性地说;现在杜利特已经改名叫做〃杜·摩尔〃(DoMore;〃有所作为〃之意)。引起哄堂大笑和广泛报道。
当有人问到起飞地点时;他说:这一点他从不过问。但是据他所知;总统一直认为那都是从某个〃香格里拉〃起飞的。
(168)
10月6日;美、英、苏签署第二轮援助议定书。议定书中重新核定了〃余量分流〃秘密条款;反复磋商之后;援助量只增加一成。
几天后;尚不知情的蒋委员长再次提出增加〃驼峰航线〃运输量的要求。
10月12日;罗斯福答复;同意向中缅印战区再增加265架战机和100架运输机;以保证〃驼峰航线〃每月达到5000吨。
据史实记载。
趁此机会;史迪威热忱敦促蒋介石着手缅甸战役;开辟援助之路。他给委员长送去了蓝姆迦训练、演习的电影记录片。蒋心情好转;授予史指挥中国驻印军全权。
史迪威中将重新燃起收复缅甸的热望。这期间他多次经过驼峰航线;奔波往返于中印之间;希望促成中美英各方合作。
〃由于所有人都说这事不可能;我自然更要努力把它办好〃。
《史迪威日记》
(169)
关于反攻的准备;《刚烈将军》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史迪威目标是1943年1月发起反攻缅甸战役之前;在印度建立两个齐装满员的陆军师;和其他保障部队。目前的9000人无法达到要求。蒋虽答应向印度空运5万部队;但并未付诸行动。
〃将军把中国驻印军训练、装备、演习情况的大量照片和一段记录影片送给蒋委员长;果然使他满意;随即向印度空运补充兵员。
〃到年底中国驻印军达到3。2万人。新38师和新22师;每师1。25万人;各辖3个步兵团;3个炮兵营;还有工兵营、辎重营、通讯营及其他配属分队。炮兵团36门105毫米榴弹炮;迫击炮团48门150毫米重迫击炮;汽车团400辆载重汽车。中国驻印军成为一支火力凶猛;机动性强的战役突击部队。
〃训练和整编并不一帆风顺。史迪威非常了解旧军队中虚报冒领、克扣军饷’吃空额’等腐败。为杜绝弊端;他建立〃补给到连;供应到人〃的后勤保障体制;坚持集体点名方式;直接把津贴发到士兵手中。这受到基层官兵欢迎;一些军官却耿耿于怀。
〃罗卓英就任副总指挥;要求由他来’总领’驻印军官兵45万卢比的军饷;遭到史严词拒绝。这成为史、罗之间爆发一系列冲突的重要原因。在史迪威坚持要求下;蒋调走了罗卓英。〃
……但是英国方面对于反攻缅甸的消极态度又使史迪威懊恼不已。
(170)
这期间;世界上发生了几件大事;都足以改变战争进程:
10月23日;充分准备后的阿拉曼战役打响。
11月15日;盟军在北非成功登陆。
11月底;红军对斯大林格勒的大反攻开始。
战局向全面不利于轴心国的方向发展。
这期间东方也发生几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同样影响着战局。
11月;日本面对瓜岛危机;为了充实关东军受损的航空兵力;无法向南洋派出更多飞机。
11月1日;日本内阁设立〃大东亚省〃——专司〃共荣圈〃建设。
远东;度过斯大林格勒危机的苏联;开始加紧抢运太平洋沿岸积压的物资。并向中国、中共提出劳工要求——并以〃过时重武器和过剩轻武器〃交换。
11月里;八路军第二次〃百团大战〃?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