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远东;度过斯大林格勒危机的苏联;开始加紧抢运太平洋沿岸积压的物资。并向中国、中共提出劳工要求——并以〃过时重武器和过剩轻武器〃交换。
11月里;八路军第二次〃百团大战〃如火如荼。
(171)
东京。大本营。
日本许多原定作战方案被打乱。大本营的最新认识是:敌人在华北!!
为此匆忙取消了酝酿半年、大举进攻重庆的〃5号计划〃。日本国内报纸上;一片〃报复罗刹国〃、〃严惩八路军〃之声。
冈村宁次大将被迫作出辞职姿态;还没有获得批准。
东条英机首相召集了内阁会议;外相向苏联提出严正抗议。
但是各种针对苏联的作战计划;经研讨之后都被否决。最基本的理由是;现在缺乏空中掩护。
切实可行、能见成效的方案;首先是围剿纳兰山根据地。
大本营决定;派出两个师团——包头的战车第3师团、和关东军第25师团以及2个混成旅;要求于11月底前在集宁和太仆寺两地集结完毕。
原准备加强南洋的3个师团暂缓派出;转而参加〃北支那平乱〃。
同时;指示〃梅机关〃负责人、前参谋本部中国课课长影佐祯昭少将;抓紧针对重庆政府劝降的〃桐工作〃。
南太平洋方面;日本争夺瓜达卡纳尔的努力;只能提前放弃。澳大利亚再也没有被入侵的担忧了。
(172)
昆明。巫家坝机场。
11月上旬;史迪威做了一件事;为此埋下了他和蒋介石最终分裂的种子。
华北战局的热辣;和潜在的危险;引起史迪威每天关注。
两位老朋友——某种意义上也是他十分赏识的下属——卡尔迅和泰勒;在经常性的报告中传达的信息是:他作为中国战区的盟军参谋长;有必要亲赴华北来看一看。
于是史迪威向马歇尔发出了电报。
为了确保纳兰基地和初见成效的〃S&L〃运输线;同时也是确保对日作战的势头;马歇尔认为肩负中国战区的史迪威有权监管华北战场。
但因为总统忙于中期选举事务;还没有明确授权他去。
史迪威受到鼓舞;在两次电报征询蒋委员长意见、而蒋未置可否的情况下;采取了独断独行的做法。
他直接从昆明巫家坝机场起飞;经西安飞到了纳兰基地。
为避免敏感问题;他没有选择降落延安;或者山西的八路军总部。
但是蒋委员长仍然极为不悦。
罗斯福总统为此专门写信;向蒋说明、解释:那里毕竟有美国利益。
11月中旬;蒋夫人宋美龄出访美国时;罗斯福还从万里之外派来了专机。
(173)
草原。纳兰——香格里拉基地。
11月10日;史迪威中将到达不久就有所发现:情报显示;日本装甲部队正在向察哈尔集结。
此前;卡尔迅带领一支小队;已于11月上旬;空降到苏北和沂蒙山地区;以便开发那里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的作战潜力;研究和考察如何对这一地区进行空运和空中支援。
接替卡尔迅的泰勒上校;得到了马歇尔将军〃尽快加大这条高效率线路的运输量!并做好反装甲作战准备!〃的指示;开始在纳兰基地囤积装甲力量。为此;他组建了装甲大队;并多方筹集装备。
9月初启运的几船坦克、装甲车终于10月到岸。但其中42辆较有威力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又被苏联截留。理由是中国战场使用轻型坦克已足够;而对血战中的斯大林格勒来讲;这些〃谢尔曼〃会有帮助。
争执和抗议是无效的。
笑嘻嘻的苏联人送来一批远东军区淘汰的老式〃波特〃坦克;说它们参加过哈勒欣河战役;打败过日本人。泰勒考虑到日军装甲战斗力近年没有改进;在无奈中接受了这种交换。为了显示公平;苏联人还给予了数量补偿。
在这时期美苏中三方物资援助及运输活动中;这是一次典型的〃互利互惠〃式的交易。苏联享有着优先选择权;但也作出必要的妥协。这一模式持续了相当时日。
这种〃波特〃坦克的一个优点是速度快。但是乘坐条件——以美国眼光看;极为恶劣。没有无线电通讯;座舱狭小闷热、减震不良、颠簸剧烈……好在中国士兵们没有人提出意见;毫无怨言地用它们开始了训练。第一次接触坦克的八路军;坦然认为这已是先进武器。
泰勒没作过多解释;但心里有一种内疚。看到操作简单的苏联旧式坦克反而能让中国新坦克手较快地熟悉掌握;他的负疚感减轻了一些。
装甲大队1200人;包括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36辆、M-8〃灵提〃轮式装甲车47辆、和苏联〃替换〃来的旧式装备BT-7野战坦克43辆。编为三个中队;另有反坦克、炮兵和工兵中队。史密斯中校任大队长;八路军方面许光达中校任政委。
(174)
基地为史迪威组织了一次演习。
观察了装甲兵的训练和装备;史迪威实话实说:状况不能令人满意。
火箭筒操作还基本合格;但坦克战术使用上完全没有章法;协同上有问题;射击不够准确;整体力量的准备也远远不够。
泰勒也不含糊;立即明确向史迪威请示:敌情严重;请求增援。
史迪威随即向留在印度的参谋长赫恩准将发电;要他尽快分批空运那里的美军装甲兵300人、60个车组到达纳兰基地。并投入战前紧急训练。
史迪威还与泰勒亲自飞赴赤塔;与苏联人交涉。用增运25架苏联人最喜欢的P-39〃飞蛇〃战斗攻击机的承诺;交换了24辆〃格兰特〃中型坦克。
苏联人不喜欢〃格兰特〃这种难以对抗德国战车的高大笨重的美式坦克。因为它有6名乘员;所以给它起了个〃六兄弟的坟墓〃的绰号。
但是泰勒认为;多炮塔的〃格兰特〃在北非表现还不错。在这里它足以对抗日本的薄皮坦克了。
史迪威建议:向驻在内蒙河套五原地区的傅作义部第7集团军、陕北榆林的邓宝珊部第21集团军;和山西新军续范亭部等;提供部分装备援助。纳兰基地分别与之联系后;上述各部受到鼓舞;并由泰勒和徐向前拟订了联合作战计划。
为方便读者;此处取1938年番号。
当月;运输机开始向各部空投枪支弹药。
史迪威同时还向美国陆军部和参谋长发出紧急建议:〃鉴于目前美军和八路军都严重缺乏装甲实战经验;我们必须调去最好的坦克手。〃
他是有所指的。
11月18日;敲定一系列作战方针后;史迪威乘坐李梅上校驾驶的轰炸机飞回印度。
(175)
东京。大本营。
东条统帅部在考虑封锁千岛地区航线;或者破坏苏联远东的铁路枢纽。
但反对意见是:这样是徒劳的。
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表示:〃时值冬季;由于结冰原因;苏联航运和铁路运输已大大缩减。而在日本南洋吃紧、德军进攻苏联受阻之时;我看关东军短期内无法实现’北进’的兵力需求!〃
陆军军务局长、东条首相顾问兼好友佐藤贤了中将附和地点头:
〃既然如此;那么既要作出对苏联威胁的姿态、又不能给予实际的打击;将是一种愚蠢的选择;只能使对方更加有效地防范。苏联甚至无须直接参战;只要给米国提供空军基地;日本就难以承受。〃
于是大本营再次确定:尽快发动对察哈尔地区八路军纳兰基地的剿灭作战;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为此;参谋总长杉山元建议;将在缅甸作战有功、刚刚升为大将的饭田祥二郎调来察蒙;担任临时组建的攻击部队——第13军团司令。25师团正好是他的老部队。
考虑到自己所器重的冈村宁次目前受指责的狼狈状态;东条首相顾虑各方压力;没有坚持。
大本营发出命令:12月9日;察哈尔边境〃肃正〃部队;两师一旅;3万余人;兵分两路从集宁和太仆寺出动。作战代号是〃铁钳〃。
(176)
北非。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完成了〃火炬〃计划、占领并降伏这个海港城市之后的小乔治·巴顿少将;正在度过〃一生中最无聊、无所事事的阶段〃。令他忿忿不平、妒火中烧的事情刚刚发生:比他小9岁、晚8届的马克·克拉克晋升为三星中将。
史实;见《巴顿日记》
〃真是该死;需要做的事情那么多;我却不得不整天在交际所——司令部里品尝那些该死的法国烹调、阿拉伯菜肴和当地的野味!〃有一天他愤愤地说。
11月下旬某日;他忽然收到来自印度的一封急件。
这封快信用他熟悉的法语写成……原来是乔!
乔;这个一同曾在〃铁锤〃潘兴将军手下、在法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熟人——史迪威中校(喔;现在是中将);邀请他去东方、去中国;〃指导一次坦克作战〃!并问他:是否愿意接受较低级别的指挥权?
上帝!没问题;这是对我的恩典!
何等的令人渴望啊!一小时后;巴顿的复信和向华盛顿的请战书已经发出。他才不在乎〃只能指挥一支小规模的部队〃呢。
当晚就收到马歇尔将军的回电:
〃亲爱的乔治·巴顿少将:如果准备好;就启程。即日到史迪威中将处报到。原部队交给布莱德雷少将。〃
(177)
巴顿到达印度前后;发生了两次空袭;影响深远。
11月28日上午;一队美国陆航轰炸机;从印度格雅起飞;首次空袭了泰国首都曼谷。
随后;日本9架轰炸机从缅甸仰光起飞;轰炸了印度加尔各答。
虽然损失不大;但因为日军使用了燃烧弹;却造成了印度35万人流离失所;并引起严重的混乱。
这件事对善于动脑筋的李梅上校;震动很大。
由此;他开始思考〃精确轰炸〃和〃面积轰炸〃之间的关系。
均为史实。
(178)
12月初;史迪威和巴顿同行;这一次路过重庆。
在曾家岩官邸拜会蒋委员长之时;彼此几句寒暄;委员长便直接了当发问;并使用过去不曾用过的称呼:
〃史迪威参谋长;你们那个;呃;纳兰基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基地?〃
史迪威微微一震;答道:
〃总司令;据我了解;那是一个即将废弃的临时基地。冬季来临;航运基本终止了;日本迟早也要封堵这条路线;看来前景堪忧。我们的目的;是要充分利用那里的剩余物资;打一场较大规模的战斗;把日本人的目光和兵力吸引过去;以便我们进行收复缅甸的作战。〃
〃既然如此;还有必要委派这位……巴顿将军;到那里吃苦么?〃
巴顿立刻双目生辉。不合时宜、却又不失分寸地接话道:
〃大元帅阁下;您可能还不了解我。每天能听见一点儿枪炮声;才是我最感到享受的美妙日子。如果没有这些;我会感到十分苦闷。〃
巴顿吸引了委员长的火力。史迪威感到一阵轻松。
蒋委员长注视了这个6英尺3英寸的魁梧将军一会;慢悠悠地说:
〃将军;我们未来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呀。〃
巴顿忽然站起来;并拢脚跟:
〃大元帅阁下;如果有朝一日您能给我提供军队、并指明战场的话;我百分之百愿意为您效劳!〃他立正的姿势有点让人联想——似乎如果他向前上方伸出手臂;就会呼喊一声:〃嗨;蒋介石!〃
……
短暂的拜会在一种有点啼笑皆非的戏剧性气氛中结束。
回到汽车里;巴顿小声地问:
〃乔;我今天有没有违背你的注意事项?〃
史迪威捂了一会儿嘴巴;再也忍不住了:
〃上帝啊;我要说的是:你们这两个来自美国的老坏蛋!〃
接着眼镜震落下来。
两个将军孩子般失态的大笑;把副官和司机惊得目瞪口呆。
(179)
史迪威和巴顿一起路过延安;飞赴纳兰山前线。
为避免那些人所共知的麻烦和纠纷;加油时他们也没走出机场。这一点各方都有默契;八路军叶剑英参谋长陪同在机场共进午餐;然后他们就继续赶路。
飞机上还有一位〃沉默的伙伴〃。
巴顿少将觉得;这位个子瘦小、脸色苍白、只有一双浓眉惹人注目的年青人;怎么也不象史迪威给他介绍的那样——经历过的战斗比自己多十倍。
他比我年轻22岁啊……
看他在角落里一声不吭、专心致志、翻来覆去阅读那本地图的样子;好像在研究一本圣经。大体上是个书生嘛。
什么什么?五次反围剿、长征、突破天险?还有哦;平型关……呵呵是啊;这些都没让我赶上。如果我和他在同一个队伍里;或许他们不至于跑那么多路?
这个人嘛……他似乎不想交谈。
我呢;语言限制;也不想谈什么。
还是看窗外的草原吧;多么开阔、多么平坦、多么理想啊;坦克兵简直要把这里爱死了。
可是回过头来;偶尔目光碰到一块;那个人会露出一丝礼貌的微笑。
瘦弱;苍白。他真的会打仗么?
他上过什么军校?史迪威说叫做黄埔?不知道。
那种笑容……象谁呢?
——蒙蒂?是的;蒙蒂。
不。该死;不是蒙蒂。那是一种机警的、深沉的、狐狸式的微笑。
是的;象那个人。就是那个人。
虽然我还没有见过;但直觉告诉我;那个人一定也是那样笑。那种沙漠里的、或是草原上的;狐狸式的微笑。
降落前;巴顿将军在信马由缰的畅想中;打了一个盹。
(180)
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
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教授首次实现了自持性的核链式反应。
第一个原子反应堆开始运转。
通向核武器的道路开通了。由于保密原因;这没有成为当时的新闻。
(181)
同一天。江苏;泗洪。新四军前线指挥部。
空降到这里一个月的卡尔迅;今天遇到两个老朋友:一个是新四军政委刘少奇——1940年5月他和路易·艾黎一起;步行穿过江西;在皖南泾县当时的新四军军部里;与刘少奇会谈了几个小时。
另一位就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