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苏北30天空战中;双方战斗机损失为:美方67架;日方102架;战损比超过了1:1。5。
由于享有相对制空权;苏鲁前线得到了空运补给和部队补充;以及空中火力支援;战线因而得以坚守。
一个巧合是:12月19日这一天;后来的统计数字表明;美军向被包围中的徐州九里山机场空运的物资量;与同一天德国空军向被包围中的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空运的补给量同样——达到了290吨!
这是空运效率支撑战斗力的一个早期实例。被后人写进美国陆航军史。
后来被称为〃九白战役〃的这次机场争夺战;双方都投入兵力10万以上。
中国军队坚持到一月上旬。直到机场油弹耗尽、后继运补不及、部队减员过半、敌人大量增兵之时;苏鲁军区前线指挥部才安排撤退。
伤病员大部被飞机接走;轻装部队向沂蒙山区突围转移。
为了充分利用运输机回程空驶;根据战区前委书记邓小平建议;撤离了相当一批根据地群众;以避免部队撤走后的敌人报复性屠杀。同时这一措施也充实了陕北、察蒙地区稀少的人口和劳力。这项建议得到中央肯定。
八路军代总司令彭德怀总结说:
〃此战虽伤亡重大;超过以往;但是打的不窝囊。把我军威风打出了国境!〃延安也十分认可这个评价。
一时间;国际新闻媒体对于这一轮〃坚守机场、坚持对日轰炸〃的报导;连篇累牍;充斥版面;反而使同期另一场规模大得多的激烈对抗——斯大林格勒的血战——显得默默无闻了。
白塔埠机场1月18日、徐州九里山机场1月22日终于先后失守。中国大陆冬季已经到来;疲惫的双方不约而同;进入冬眠休整期。
(211)
华北;张家口。
农历年初;除留下少量坦克教官和随队医生外;史迪威命令巴顿将军率领其余400余名美军离开寒冷的塞外边城;南下印度;准备参加缅甸作战。
这之前送别史迪威去参加卡萨布兰卡会议时的路上;泰勒驱车带他来到五年前俩人一起到访过的一所张家口的日本侵略军司令部的旧址。
那是1937年秋天。当时这里的司令官;就是后来在菲律宾击败麦克阿瑟将军的本间雅晴中将;同时他业余还是个剧本作家。
那天;本间中将盛气凌人。因为史迪威上校刻意提出一些让他难堪的问题;结果他们被轰出了办公室。
为修补两个未交战国武官之间的工作关系;当时的泰勒上尉四处奔波;以流畅的日语邀请了几位日本军官赴宴;以便缓和气氛。可是临到就餐时;五个客人中三个不见踪影。激愤的〃醋性子乔〃(史迪威雅号)大叫一声:〃让他娘的杂种们见鬼去吧!〃
宴会终于没举行。
史迪威也回忆起;他们一起收集日军番号时;某次在颐和园万寿山的一尊佛像背后;发现几行日文。经泰勒识别;原来是三个士官留了姓名;还有完整的各自所属师团到班组的番号!这给他们增加了一条情报来源;哈哈哈;史迪威顺便表扬了这几个〃乐于助人的好兵〃。
〃在名胜古迹签名的迫切愿望;显然是全世界共存的弊病。〃泰勒总结道。
吉普车绕过一座山丘时;史迪威说:〃马克斯记得吗?当年我们曾在这座山头上一起观察。〃
泰勒想起来。那次他们在山上;发现远处有一个长长的物体在铁路上蠕动。物体两边延伸着无数小黑点;象一只巨大的蜈蚣。
直到近了才看清楚;原来是几节没有车头的满载车厢;两侧各有一队中国士兵;弓着腰用力推动车厢前进。
两位美国军官为这一景象所震撼;默默站着;直到货车消失在远方。
离开山顶时史迪威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具有这种精神的民族;一定能够最后击败日本人。〃
泰勒想起史迪威多次跟他说过的话:
中国士兵是很好的士兵。只要给予装备和训练;予以正确指挥;可以与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相抗衡。中国士兵吃苦耐苦;任劳任怨;对粗糙的食物、艰巨的任务;以及负伤、生病和毫无乐趣的生活;都习以为常;具有天生的乐观情绪;可以〃用琐碎小事开心逗乐;在最令人失望的时候仍然兴高采烈。〃这些都是士兵的最基本素质……
(212)
临别时;巴顿将军用通俗的语言向泰勒传授他对〃战略〃的体会:
〃马克斯;我来告诉你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让你手下一个狗崽子去夺取一个地方。如果他不行就撤掉;换一个更能干的、有狠劲的狗崽子上去……〃
据泰勒回忆录记载;谈话发生在43年初;与此时相当;但地点在摩洛哥。
泰勒听得目瞪口呆。海因茨中校请他顺便评价一下与他同期作战的林彪将军。巴顿两眼闪闪放光;望着窗外的覆盖着银白色的草原说:
〃那年轻人是个真正的军人。狗崽子有点狠劲。可惜没跟他较量一番。〃
春节期间;张家口数万军民;冒着大雪;为美军战友举行了欢送会。
路过重庆;巴顿到陆军医院看望了卡尔迅;送给他一把自己随身佩戴的的象牙柄手枪。
巴顿将军还去拜会了蒋介石大元帅。他表示:现在将有机会履行诺言——带领部队去为委员长的事业而战斗。
蒋委员长送给他一幅精美的古代山水卷轴;并亲切地拉着巴顿的手:
〃将军;那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213)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西班牙语的意思是〃白宫〃。
丘吉尔首相亲自挑选这个城市作为会晤地点;希望罗斯福总统感到亲切。
这次会议后来被称为〃历史性的〃。
在战争扩大为全球性的大战之后一年整——准确说是十三个月以后;参战者中的一方——联合国家这一方;可以明确宣告他们对胜利的信心了。
会议具有这些特征:
所有被讨论的重大计划都是进攻性的。
所有提出的经济生产指标都没有脱离实际。
所有的参会人员脸上都洋溢着自信。
乃至后来备受争议的、让敌人〃无条件投降〃的口号;此时提出之际;也没有引起争议。
〃过去几星期;我们听到许多好消息;〃罗斯福对《纽约先驱论坛报》记者说:〃看来战争的转折点终于到了。〃
会议上;〃巴尔干战略〃和〃收复缅甸〃是讨论的两个核心议题。也是争论激烈的焦点。后来《真理报》在发泄苏联的不满、指责英美没有信守开辟第二战场的诺言时;援引美国记者拉尔夫·英格索尔的话说:
〃巴尔干就像一块磁铁;无论罗盘怎样抖动;英国战略的指针始终指向它。……卡萨布兰卡会议是一次折磨人的、难产的会议……最后只生下了一只西西里小老鼠……〃
两者均引自《蒙巴顿传记》。
但是另一只顺产的〃大松鼠〃却被忽略了——因为它对《真理报》并不重要;但它对重庆的《中央日报》后来的报导却是重要的。那就是:〃安纳吉姆〃计划——收复缅甸;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214)
会议开始不久后的一个中午;在卡萨布兰卡城郊;安法尔兵营的美国代表团休息室里;总统次子埃里奥特·罗斯福少校看见父亲在悄悄发笑。
〃怎么了;父亲?〃
〃我在想着蒙巴顿。〃总统问儿子;〃你知道为什么温斯顿让他陪同来这里吗?……因为这样一来;我耳朵里将灌满把登陆艇转移到东南亚是如何重要一类的话。〃
见到埃里奥特惊奇和不得要领;罗斯福接着说:
〃为了缅甸。英国人想夺回被日本人占领的缅甸。这是温斯顿第一次对太平洋战场表露出兴趣。为什么?为了他们的殖民帝国!〃
〃可是那和蒙巴顿有什么关系?〃小罗斯福仍然不解。
〃他们;将挑选他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东南亚——担任盟军最高统帅。你瞧着吧;温斯顿肯定会这么做。〃总统对他的英国同行是了解的。
引自埃里奥特·罗斯福的回忆。
究竟要不要在这个时候实施〃安纳吉姆〃——收复缅甸的战役?
为此;马歇尔、金恩、阿诺德、史迪威;布鲁克、庞德、波特尔、蒙巴顿……这些左右战争进程的著名将领们;口沫横飞、拍桌打凳、唇枪舌剑地辩论了三个整天。
曾有戏剧性时刻——在英国参谋长布鲁克元帅表示要调走存放在印度的那些登陆艇时;暴怒的欧内斯特·金恩海军上将几乎隔着桌子去抓他的衣领。
见于《史迪威日记》。
(215)
至于中国的态度;何应钦将军陈述了蒋委员长的意见:中国将参加〃安纳吉姆〃作战;但同时须有〃海盗〃作战——英美舰队的海上行动配合。
第四天会议上;宋子文部长再次表达对〃先欧后亚〃战略的不满。
下午;轮到中国北方战区代表。
44岁的周恩来;用不算流利、缓慢但清楚的英语表述了本方观点:
一;从世界战略角度区分顺序;首先打败主要敌人——德国法西斯;是正确的;中共代表团表示赞成。
二;为支持配合盟军这一战略;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和准备继续;作出更大的民族牺牲。
三;前不久的战果;说明敌人是虚弱的、可以战胜的;并且有办法加速它的灭亡。我们欢迎盟军实施〃安纳吉姆〃战役;呼吁尽快打通缅甸运输线;使艰苦奋战中的国民革命军得到应有的援助。
四;如果需要;八路军可以抽调兵力参战;或者在华北进行牵制作战;吸引敌人10个师团——即使部队已经十分疲劳;即使牺牲了一批高级将领也罢。并且;我们愿意从北方调拨物资南下。
五;中国欢迎援助。但有决心;用自己的力量打败侵略者。八路军、新四军将继续支持蒋委员长领导抗日战争。并有能力为胜利作出更大贡献。
六;延安总部;愿意把自己的军队交给史迪威将军统一指挥。如果盟军能够维持现在的援助规模;就是说——对苏联援助总量二十分之一的话;秋天;我们将在华北发起反攻。
七;从军事效率学和战争经济学角度;我们认为;支持中国作战;总体耗费会小于许多其他方式。这将被实践证明。
五分钟的发言后;静场了十几秒。
马歇尔将军情不自禁地轻轻鼓起掌来。接着是沉思的罗斯福;接着是惊异的丘吉尔;接着是会场内众位将星闪烁的将军们。
宋子文外长没有鼓掌;略表不满地对身边人说:〃他讲话;怎么象是行政院长的口气……〃何应钦只是在一旁嘿嘿地笑。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将军也就部队前一阶段作战战果、装备训练、今后计划等作了介绍。
〃八路军〃从此有了国际知名度。
(216)
中国。
从华北到西南;传统民族节日——春节期间;洋溢着多年少有的喜庆气氛。
三位战功卓着的上校——埃文思·卡尔迅;马克斯韦尔·泰勒;柯蒂斯·李梅;被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批准;晋升为准将。
巴顿少将;虽然同样战功卓着;但由于殴打了两名不敢冲锋的美军士兵;而失去了一次晋升的机会。
这引起纷纷议论——在中国和美国是截然不同的反映。
中国舆论普遍认为;军队中的官长对士兵的打骂现象不足为怪;甚至被视为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而且很难杜绝。为此而阻止一位英勇将军的晋升;是不是小题大做?但是透过巴顿将军委屈的道歉声明;人们也加深了对大洋彼岸的那种自由主义人权价值观的切身感受。
一个识字的士兵放下报纸;问重庆来的记者:〃这么说;将军殴打士兵;就要葬送自己前程喽?〃
记者:〃是的!将军可以送他上军事法庭;但无权侮辱士兵的人格。〃
〃人格?小当兵的、平头老百姓;也有人管他的人格么?〃
〃应该不是别人来管;人格是你自己生下来就具有的。〃
〃天生就有?那俺长官天天打人;怎么照样升官?〃
〃那是因为没有我们记者把他的’事迹’捅出去。〃
呼啦一下子;围上一群士兵;纷纷要求提供’事迹’素材。
记者慌张而窘迫了。
〃别别;先别!我们要的是新闻!你们这些已经不算新闻了……〃
(217)
北非。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最后几天讨论;议题越来越集中了。
英国参谋长布鲁克元帅最担心的是〃先欧后亚〃战略发生倾斜。
但马歇尔将军一反故态;措辞强烈。
〃目前;太平洋局势存在着发生逆转和损失海军力量的可能。我极为渴望开辟滇缅公路;不只是为了鼓励中国士气;更是为了对日作战。我们不能留给日本人喘息的机会。……除非采取’安纳吉姆行动’;太平洋方面随时都可能出现一种迫使美国——遗憾地取消在欧洲战区承担义务的局势。〃
引自《盟军谋士马歇尔》第165页。
很少看到马歇尔以这样强硬的口气说话;布鲁克准备妥协了。他解嘲地说:
〃我们的立场;是一位立遗嘱者想把自己大部分财产留给他的情妇;然而必须留些东西给他的妻子。所以问题是决定留给她多少才不失体面……〃
同上;166页。
轮到海军表明观点时;金恩将军明确了他一贯的〃强势主张〃——发动缅甸战役。他提出三点理由:
1;由于日本封锁千岛群岛;阻断太平洋航线;中国北方经蒙古到苏联远东的通道已难以使用。他判断:补给危机将使华北作战难以为继。起码规模受到限制。在中国战场对日牵制日益明显的今天;这种逆转是不允许的。
2;而北非登陆成功、地中海航线恢复;使经印度洋到达波斯湾的船只不必再绕行好望角;航程的节省使运输量可以增加三倍。为避免本来吞吐量不足的伊朗港口造成积压;正好可以向中国分流一部分;而到达港最好是仰光。
此观点见于罗斯福给斯大林的信。
3;最重要的是;日军抽调缅甸部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