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泰勒将军在笔记中写道:
同样在敌后;没有援助的地方;国府军队活不成;生存在民众之中的八路军却活得很好。
(225)
重庆。林园宾馆。
缅甸得手之后;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上将、后勤补给司令索默维尔中将和英国将军约翰·迪尔勋爵一起到中国视察访问;商议如何利用滇缅运输线;加大中国战区作战力度等问题。
1943年3月10日;根据蒋委员长和罗斯福总统商定的意见;阿诺德将军在重庆宣布:
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脱离第10航空队;扩编为独立的美国第14航空队。陈纳德担任指挥官;同时还兼任了新组建的〃中美空军混合大队〃队长。
早在1941年7月26日;罗斯福总统就曾经宣布;用500架飞机装备中国空军。
美国后来将此计划陆续付诸实施。到1942年下半年;又加快装备中国空军的步伐。把飞机转往中国的同时;还在印度卡拉奇创办飞行员学校。
1942年底;训练完毕的飞行员;驾驶着370架美国飞机回到广西、贵州等前沿地带;使中国空军得到加强。
这批飞机包括B-24型重轰炸机30架;P-40驱逐机82架;P-66驱逐机84架等。中美空军混合大队在数量上已对日本在华空军占有优势。
均为史实。
(226)
陕北;黄土高原。
这期间;延安原来的旧机场整修完毕。
同时;一个3条跑道的野战军用机场群;在延安东北100多公里的清涧河边落成。
延安动员数万人的军队和民工;用原始工具——铁锨、镐头、碾子、石头辘轳等等;忙了整整一个冬天;以迎接〃空中英雄〃杜利特部队。
这里成为第12航空队驻华北第33特遣联队驻地。他们从苏北两机场撤回这里以后;主要执行对华北日军据点和东北〃满洲国〃工业城市的打击任务。
大连、本溪、鞍山、抚顺、奉天……都吃了他们的炸弹。
特遣队由李梅准将担任首任指挥官。
李梅一向不露出笑容;以对飞行员严格要求和无情训练而着称。每次轰炸他都亲自带队。〃他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不成功〃——这是人们给他的一致评价。
机群由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各2中队组成;共有76架飞机;还有4架不起眼、却十分有用的〃蚱蜢〃。
特遣队2月上旬陆续进入;因为冬天寒冷的纳兰基地对飞机保养十分不利;而陕北同期气温要比察蒙边境高出10个摄氏度。
一次应邀访问延安枣园;李梅准将还同毛泽东主席交换了礼物。李梅后来回忆道:〃我们双方的关系如同丝绸一般光滑柔顺。〃
见于卡萝尔·卡特所着《延安使命》;互换礼物是在1945年。
对于美军飞行和地勤人员来说;唯一不便是生活比较枯燥。于是杜利特将军派人给他们运来一批好莱坞电影。电影屏幕在草场上支起木杆;露天放映;吸引得附近居民也跑来观看。
这些令人大开眼界的新事物;迅速激发了封闭地区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大洋彼岸的一切让中国老百姓感到新鲜。
为方便看电影;这里流行起一种便携式座凳——马扎。
后来;因为形状类似;山头上警戒雷达天线就被简略地称为〃大马扎〃。
因为这时雷达还没有正式名称;英国人叫它〃空中截获(AirInterception)设备〃。直到1944年春天;美国人才给它确定了〃reder(雷达)〃的名字。
在第33联队;〃大马扎〃的名声反而比〃雷达〃更响亮。
(227)
冀中平原;白洋淀。
机动巡视小队的吉普车给这儿的游击队送来一批〃巴祖卡〃火箭筒。泰勒亲眼观察〃端炮楼〃的过程;验证了卡尔迅当时的执着建议。
凌晨埋伏在一个村庄外围的游击队员;对村口一座坚固的三层炮楼实施抵近射击。两发火箭弹引起了炮楼的浓烟和火苗;彻底摧毁用了4发。逃敌纷纷倒在冲锋枪火力下。游击队员乘吉普车撤出战斗;全过程只用了16分钟。
泰勒准将还了解到前不久战斗中一个有趣细节:
入冬后的一天;八路军某部武工队;护送数名城里的知识分子前往根据地。路过封锁线时和日伪军两个小队遭遇;双方激烈交火。
鬼子把八路军包围在一个小村庄的残垣断壁之内;架上了两挺歪把子机枪突突突地扫射。但武工队的猛烈还击大大出乎鬼子意外。
忽然鬼子那边枪声停了;墙后用刺刀挑出一顶军帽;唧唧呱呱喊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一个翻译官举着铁皮喇叭;扯开嗓子:
〃嗨!八路!等会儿再开火!太君有事问你们!〃
〃呸!那是你的太君。有屁就放!八路爷爷没功夫等!〃
〃太君问你们——拿的是什么枪?啊?说说吧;没见过!〃
这边一个战士转头问指导员:〃他问咱使的什么枪?狗东西……〃
指导员趴在战士耳边说了一句。战士嘿嘿一笑;大声喊回去:
〃嗨!鬼子听着!我们这是’朱德式’!厉害的狠!快投降吧!〃
鬼子阵地嘀嘀咕咕一阵;翻译又喊:
〃嗨;八路!太君问你们换不换?我们一挺机枪换四个?公平啊!〃
〃想换?一个换一个;少了不干!〃
嘀咕了几句;喊过来:〃八路!做梦呢吧你们?会做买卖吗?〃
〃少废话;拿命来换吧!狗汉奸;〃一梭子过去;那边躲土墙下边了。
过一会;喊声又传来。
〃嗨!太君说了;你们子弹少;照顾你们——拼刺刀好不好?〃
〃不拼!老子有的是子弹!一人赏你们十发有富裕!〃
〃别忙还有!你们那手榴弹哪儿来的?怎么不是老模样儿了?〃
〃哈哈;这叫小甜瓜!我家地窖里挖出一麻袋!来;赏你们两颗!〃
那边又是一阵嘀咕。最后翻译官支起喇叭筒子:
〃嗨!八路!今天不和你们打啦!撤吧你们!我们保证不开枪!〃
〃不撤!要撤你们先撤!有本事就打!〃
不知敌人怎么想的;可能子弹也不够了;过了一会;居然逐次退去。
这支一度被鬼子两面夹击的小部队;带着〃洋学生〃顺利撤出战斗。
此后;〃冀中八路有一种很厉害的’朱德式’;日本人打不过;被吓跑了〃的传说;就在双方阵营中传开了。
鬼子不知道;这就是空投过来的、轻便实用的美式M1型卡宾枪。它把游击战的质量提升了一个台阶。
(228)
泰勒想;吓跑敌人的〃朱德式〃——这就是当初没有〃克扣〃卡尔迅那份清单上所列举数量的绝好实例注脚。
他不由得想起负伤的卡尔迅;想起他在武器配备上的先见之明。
泰勒打算;在张家口兵工厂增添设备;仿制和改进一批卡尔迅所衷爱的苏联〃波波沙41〃冲锋枪。
这种枪异常皮实耐用;拆卸方便;不易走火;防尘防水;每分钟900发的高射速;使射程内的目标几乎没有机会逃脱。战果明显;深受部队欢迎。批量装备之后;现在又产生新的需求。
它们结构简单;以钢板冲压件为主;枪膛镀一层铬;以增加使用寿命。生产条件要求不高;制造并不困难。弹药口径也恰好和美国标准、以及中国大量使用的毛瑟驳壳枪弹一致。仿制成功;就结束了八路军不能生产自用武器的历史;大量减少对外援的依赖。
它是战争中的武器明星啊。
美军顾问团中就有2位武器技师;曾参与过复杂的〃汤姆森式〃的改进。以他们的技能;加上同苏联交换来的一些机床;相信这个兵工厂不久就可开张。
于是泰勒告诉讲故事的武工队员:
〃下次那些’太君’再问;就告诉他;我们还有一种’卡尔迅式’呢。〃
(229)
浙江;雁荡山中。史迪威野战指挥部。
鉴于阿诺德对持续空袭日本的重视;史迪威趁热打铁;随即着手在华东浙赣地区实施了〃猛犸〃作战。
作战目的是夺取和巩固这一带的机场;建立基地;维持对日本本土的轰炸。
为此;他费尽心机;多方运筹。从马歇尔将军那儿得到短期〃借用〃一支盟军机动部队的许可;但规模不能超过一万人;时间不能超过两个月。因为参谋长联席会议明确过〃一般不向中国战区派遣美军部队〃的方针。
史迪威明白;马歇尔勉为其难;对他实行了短期〃特殊照顾〃。
此外也因为这次作战的特点必须是空降;否则陆路无法快速越过2000英里的中间地带;而国军第三战区;没有单独发动进攻的决心。
4月初;从缅甸〃借〃来的李奇微少将满编的第82空降师8500人在浙江括苍山西麓实施空降;夺取了丽水机场和温州港。
战斗进行得并不激烈。
一年前;日军为报复杜利特空袭东京而占领了这里;破坏了可供飞机起降的各种设施之后;就将野战部队撤回。只留下少量守备分队;大部分是汪伪政府的〃皇协军〃。
伪军们在凌晨的睡眼朦胧中;惊愕地观赏了铺天盖地的降落伞进行的新奇刺激的表演之后;放了几百枪;就在吉普车前列队投降了。少数日军小队在惊吓中也钻入山林;向杭州方向靠拢。
(230)
李奇微少将遗憾地说;这次实战〃有点过于类似一场完美的演习〃;〃猛犸的獠牙;只剥开了一棵竹笋〃。
但这毕竟是一场师级规模的攻势空降作战。虽然部队伤亡很小;82师却获得了如何在复杂地形下迅速集中、投入战斗的宝贵经验。这对他们以后在欧洲的行动大有裨益。
顾祝同上将负责的第三战区;奉蒋委员长之命;在战斗中给予了积极配合。
重头戏落在工程兵身上。
修复机场和工事费了不少时日。缺少机械和车辆也使美军工兵很不习惯。
当地百姓自愿组成民工团;支援修复施工。史迪威向他们发放了物资和给养品;作为酬劳。随之从昆明巫家坝机场飞来丽水的装备和物资;也使第三战区得到补充。
一个月后;三战区国军主力74军;按照中国驻印度美械师的标准;整编为〃74师〃;实现了全盘美械化;战力明显提高。两位抗战名将——原任军长的王耀武中将升任战区副司令;张灵甫少将担任74师师长。
猛犸战役使南京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部〃再次感到惊慌。
皇军主力部队刚刚完成苏北〃肃正作战〃;尚未全部撤回南京;一年前曾取胜过的浙赣战场就烽烟再起。
手头可用的野战部队实在有限。而那些已对盟国〃宣战〃的南京政府军;连地方警戒任务都不足以承担。
畑俊六大将痛感兵力不足;再次向大本营发出请求兵力支持的呼吁。
(231)
3月19日;史迪威60周岁。为表彰他的杰出功勋;他被晋升为四星上将。
但晋升并没有让他高兴起来;他的心情一点也不比畑俊六更好。
此时;巩固中的第三战区丽水轰炸基地正在为物资积累速度焦虑。陆路漫长;交通不畅;浙赣铁路线目前仍为日军据有;空运数量短期难以扩大。但是面临的作战态势无疑是严峻的。
他发现一个事实:同等状态下;美军一个师的物资消耗吨位;至少是国民军的2倍(平时)到5倍(战时)。这就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另外他感到;与八路军相比;国民军的战场消耗也要高出1到2倍的吨位。
带八路军打仗是最省事也最省钱的;他感叹道。这也是军事效率的范畴。
美军82空降师这次介入是暂时的;不久后将按期撤离;去地中海参加西西里登陆。而那时;这里残酷的战斗可能刚刚开始。
国府在第三战区除了74师;没有几支善战的部队。
必须把自己在印度亲自训练过的38师、22师空运过来。但这又受到国府方面层层掣肘;不能顺利进行的话;辛苦夺回重建的作战基地;是否又会得而复失?……史迪威为此睡不着觉。
或许是自己心情太急迫?真是象他们所指责的——对一年前的缅甸失败仍然耿耿于怀?或许是感到年龄不饶人;希望早日亲眼看到胜利?
总而言之他对丽水基地建设和巩固的进度深为不满;平均每天至少要发火三次。以至于当年天津15团老部下李奇微说他〃又变成了愤怒的上帝〃。
阿诺德访华过程中;亲眼目睹史迪威的艰辛使命。临别时说道:
〃亲爱的乔;你那份工作真不是人干的。……今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需要我的帮助;请尽管吩咐。〃
现在史迪威提出;三个月内至少再增加300架运输机;并把那位十分能干的威廉·H·滕纳上校调给他。
阿诺德苦笑着回电:难度甚大;尽力而为。
威廉·H·滕纳是驼峰航运的组织者;后来是西柏林危机空运的总指挥。
(232)
其实史迪威十分恼火的是;他和蒋委员长的矛盾已经公开激化了。
由于北太平洋航线受阻;纳兰基地物资在前一阶段高强度作战消耗下;和参加华北联军的新部队装备需求调整供应下;已经所剩无几。
泰勒和负伤未愈的卡尔迅;都向他发出告警信号。
负责分配援华物资的史迪威;利用滇缅路线上出现的间歇性积压;将其中一部分——主要是弹药;向华北战区安排了适当的空运分流;总量不过300吨。
史迪威认为;这是最低限度的维持;也是作战和防卫的起码需要;不应受到任何指责。
但还是触动了〃花生米〃那根最敏感的神经。
为此屡屡受到阻遏。引发了他的火爆脾气;终于酿成不可调和的冲突。
(233)
华盛顿;白宫。
这期间;蒋夫人宋美龄对美国的访问和演讲取得巨大成功。
几轮见诸报端的抗日大捷;加强了她的访问地位。
人们对中国的感情;从带点怜悯式的同情;发展成〃耕耘后可以期待收获〃的欣喜。夫人所到之处的掌声和欢呼;相信会超过委员长本人的亲自来访。
这是两国历史上第一次互相的凝视;而且是善意的凝视。而不是以前那种〃匆匆瞥上一眼〃的相识。
但是;应埃莉诺邀请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