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一度沉寂的远东港口海参崴、纳霍德卡、苏维埃港、瓦尼诺等又繁忙起来;钢坯、铝锭、铜材、橡胶、轮胎、皮革、硝酸、汽油、机床、化工产品、机车车辆、粮食油料、食品罐头、电线电缆、服装鞋帽、拖拉机……60天里75万吨的到货;使所有的码头都忙得不亦乐乎。
一时间;远东本来不多的劳动力再次出现大的缺口。
苏联向中国华北方面提出要求:
根据美苏《第二轮援助议定书》中的〃余量分流〃秘密条款;这批货物中有七分之一是运往纳兰基地和中国北方的份额。
因为战争期间苏联人力极其紧张;中国华北方面有义务承担一部分运输劳务。希望象去年那样;派出装卸劳工队伍;并希望人数增加几倍。
中国、华北方面也觉得义不容辞。毕竟这些物资中有供应几十万部队的大量粮食、油料和服装;还有电话线、轮胎、布匹、军鞋、汽车零配件;以及供应张家口兵工厂的铜材和硝酸等合成炸药的原料。
于是几个根据地组织了新兵和民工为主的两万多人的劳工队伍;经蒙古和苏联阿穆尔州;陆续来到苏联的几个濒临日本海的港口。
(255)
陕北;延安。
6月10日;广播中公布了季米特洛夫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发表《解散声明》。这是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历史事件。
虽然早有预告;这一新形势还是使中共领袖们连日开会商讨。因为重庆方面也掀起一片要求中国共产党仿效解散的呼声;《中央日报》连篇累牍地发表了系列社论。一时间;以蒋委员长名义写就的着作《中国之命运》变成小册子大量发行。
华北战场态势不容乐观。
几个月里;日军从最初受打击的懵懂惶惑中苏醒过来。冈村宁次的〃华北派遣军〃得到关东军几万兵力的加强;空军数量也渐渐恢复;正在调兵遣将;眼看大规模攻势发动在即。
而华北物资供应已现紧张。
由于组建〃华北抗日联军〃;新加入的、来自各个山头几十万人马稀释了原有武器供应。而联军战斗力整合尚未完成。冬天以来;蒙古运输线无法利用;开春后;虽然粮草供应能跟上;但武器特别是弹药却处于短缺状态。
重庆方面以日军增兵武汉、杭州;导致浙东和华中作战紧张为由;申明:不能对华北分流物资。
6月底;华北抗日联军新组建部队30个旅的装备;二分之一没有着落。这样;预计秋季开始的第三次〃百团大战〃就有因装备跟不上而延迟的危险。
(256)
这期间延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需要的不再是纺线、织布;更多劳动力参加了军工生产。但问题是只能满足子弹、手榴弹和枪榴弹的需求;重迫击炮弹以上的弹药还无法自给。
落成不久的陕北清涧机场上;李梅准将的第317航空联队竟时常出现有油无弹的情景。阿诺德进行了几次干预;效果不大。
此时在浙江丽水基地的陈纳德第14航空队;已开始对日本本土和台湾进行间歇性轰炸;大量航空炸弹都要从昆明运往丽水;以保证更迫切的急需。
运输机的数量和燃料也不充足;反而还要求从延安向丽水调运油料;并且加以空中护航。这项任务占去了李梅部队大半精力。
因此;这一时期的华北空中作战;基本陷于停顿。
(257)
莫斯科。赫尔岑大街;中共代表团驻地。
为寻求共产国际解散后的工作方针;以及苏联对中国作战的支持;延安方面派出一个代表团;6月中旬;王明书记等人经蒙古赴苏联。
但是莫洛托夫人民委员表示:目前;爱莫能助。
两个月前;苏联红军在哈尔科夫遭到德军元帅、老谋深算的曼施泰因〃三套钳〃战术反击;物资消耗也很大。
史实。
即将到来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区的会战渐现端倪。预计双方在这里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浴血拼杀。
负责与中共联络的米高扬也解释说:种种原因;使苏联自顾不暇。
下旬;由主管根据地后勤的书记高岗带队;第二批中共代表团再次到达莫斯科;前来说明华北秋季作战的紧迫性。
苏联同志提醒:兄弟的中国党在利用资本主义美国的武器打击日本强盗的同时;还要注意坚持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根本立场;牢记伟大的国际主义义务。
中共代表团则介绍了国民党政府借共产国际解散掀起的第三次反共浪潮;以及对延安方面的种种封锁和禁运。
苏联同志认为;有些困难是由于过度依赖美国的援助造成的。
受到一些质疑和抱怨后;王明和高岗见到了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同志表示:共产国际虽然解散了;但我们不能在远东留下真空。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也是我们的斗争。苏联虽然仍十分困难;但也不能忽略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6月末;双方达成协议;一批轻武器——主要是10万支冲锋枪、步机枪和4000门迫击炮以及弹药;以及一些辅助器材;共计5300吨;装了4列火车;陆续从乌拉尔山工业区启运。
交换条件是3个月内《分流条款》中配给中国的美式车辆、施工机械、油料和中国劳务。以及如期发动本年度秋季攻势。
中国同志认为;八路军即将渡过以游击战为主要手段的抗战时期;今后的战略目标是准备反攻。因此;这些武器过于轻型化;种类过于单一;不能适应攻坚任务;希望有所调整。高岗说:受到斯大林同志器重的林彪同志;特地提到;希望苏联能够支援少量的〃喀秋莎〃火箭炮。
但苏联同志说;目前苏联能够提供的只能是轻武器。苏联同样需要反攻。重武器和卡车;必须待美国兑现若干援苏武器物资后;再来交换。
月底;延安方面复电:照单接收;尽快启运;不必讨价还价。
王明书记主动承担善后事宜;自此长期滞留莫斯科。延安也乐得这一安排。
草原上;纳兰山基地再次热闹起来。
同时;华北再次向苏联派出了新的装卸队伍。
(258)
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苏维埃港。
大使馆的莫罗中尉此时已晋升为上尉;其中部分原因是他已往返了十几次西伯利亚。
他高兴地第三次见到卡尔迅上校——现在是准将。
〃将军;当听说你被当作’美国战争贩子’给日本人杀害时;我和凯南上校的血液都要凝固啦。〃
〃日本人只好继续研制能够击毙我的子弹;莫罗上尉。〃
〃呵呵;他们没有足够的铜;将军。〃
莫罗上尉不知道卡尔迅要他找到那条3700吨的〃考爱号〃有什么用。在他看来;那条船又小又破;再跑两个来回就该报废了。远不如那些标准的6500吨自由轮气派。
但他还是让斯蒂芬上士早几天就把〃考爱号〃留在港里;督促船长修好了有些失灵的吊车和绞盘机;并且预付了几百美元的压港滞留金。
新来的那批中国装卸工人不怎么喜欢干活;倒是对游泳很感兴趣。
他们成群地泡在水里;说是捞取沉落在港内的某些物资。时而还会以港湾入口处的灯塔为目标举行一些不够正规的游泳比赛。
苏联港务局的军代表柯萨科夫少校有些不耐烦地说;这些中国人;都没见过大海;过些天他们就不新鲜了。
……
6月底的一个有月光的夏夜;莫罗看到〃考爱号〃开始装船。
但那批新来的工人不是按照以往的常规来配货——装载那些应该运回美国的矿砂和木材——而是用手推车推来大大小小的包装箱。
这时苏联港务监管人员都已下班;但莫罗知道;日苏之间最近新签订了过往船只装载限制协议;为避免碰到麻烦;莫罗打算过去给他们一些善意的提醒。
卡尔迅准将在船尾旁站着;用手势阻止了他。
莫罗明白了。职业训练告诉他;不该过问的事情就不要过问。
莫罗注意到;与卡尔迅同车来的这批装卸工似乎与众不同;显得强壮、整齐、训练有素;黝黑的脸上……似乎有一股杀气。
……
天亮时;考爱号离港;向北;而不是向南驶去。
是不是搞错了?难道他们要去绕过萨哈林岛的北端么?那样可要多走1000海里!
那一队装卸工都不见了。另一批——他熟悉的中国工人进入货场。
莫罗上尉耸耸肩膀。
我……什么也没看见。可我想;考爱号的船长;现在一定是卡尔迅将军。
一定是他;那个神秘的、被日本人击毙过的美国战争贩子。
(259)
浙江东部。丽水基地群。
一场大规模的基地保卫战持续了三个月。
中国和日本双方;在衢州、金华、义乌、磐安、仙居这些县市;拉锯般地争夺;每一地域都反复易手。
第79军军长王甲本少将;率部参加丽水保卫战;奉命在凉水滩堵击日军时;以身殉国;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中将。
过去六年抗战中;国军始终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其将领和士兵也磨练出一种防御的耐性。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军不再为武器的劣势而抱怨了——他们切实感到;在武器和兵力对比上;自己现在占了上风。
天空上;是自己的飞机。过去那些令人惊惶的炸弹;现在落在鬼子头顶。
身后是自己的大炮。隆隆怒吼;还可以用步话机指挥它找到敌人的位置。
冲锋的是自己的坦克。狰狞地劈入敌阵;常把日本兵逼成绝望的肉弹。
后方不远就有自己的野战医院。
不必再担心那〃负伤就等于死亡〃的咒语了;伤兵可以得到及时抢救;可以得到起码的人道关怀……
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国民革命军;从没有这么清晰地触摸过一种胜利的前景。
在祖国的领土上;在委员长的家乡;他们可以不再后顾退路;而是放胆鏖兵;哪怕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260)
丽水攻防战;双方都付出了重大伤亡。
日本两个军、6个师团都打残了;伤亡超过10万;面对兵力、火力都占优势的中国军队;士气低落。
国民革命军换防了受重创的12个师;又增加了7个师;伤亡超过20万;但后援人力和补给充分;士气高昂。
国军的几大主力——74、38、22师;参照美军作战体制;轮番参加战斗;又轮番得到休整。两个新整编的装甲部队——关麟征的52军、杜聿明的第5军;也都派遣了师级战斗群参战。那些经过千里行程的坦克;虽然故障率较高;但也着实把曾经自大的日本兵吓了一跳——〃豆战车〃完全不是对手啊。
战场上出现了频繁的走马换将。
日军指挥官泽田茂中将;被西原贯治中将接替;中国方面;战区长官由猛将卫立煌替换了文弱的顾祝同。
日军再也无法考虑使用上一年〃海兵队〃在温州登陆、实施侧翼包围的战法;因为空中频繁的威胁;使登陆部队基本不敢靠近海岸。其他一些惯用战术也不灵了。
陈纳德第14航空队时常起飞;轰炸台湾各个日军机场;多次击毁地面飞机;不时地袭击沿海日本船只。在又一个〃昭和日〃到来的时候;这支原来的〃飞虎队〃以0:22的战绩给天皇生日送了一份〃厚礼〃。
真实战绩。
这一时期;无论是浙东会战、鄂西会战、长沙会战;国民革命军都显示出足以与日军相持的底气;不复昔日一触即溃的弱势情景。
蒋委员长心中颇感得意。
缅甸航路畅通;使国军顺利完成了第一期装备30个美械师的计划;第二期装备的30个师也在着手。
有了这些部队;至少半壁江山可以确保无虞。
史迪威的去职;使他不再有那种如芒在背的感觉。有时还不免念叨他的一些好处——例如勤奋、耿直……毕竟他训练出的部队;确实有战斗力。
新任参谋长魏德迈将军年轻十几岁;相处容易多了。虽然他也频频督促装备完毕的部队要上战场;但总会客气地给委员长一个从容的时间表。
不甚和谐的是;几个地方派系——桂系、滇军和川军;对于物资和装备的需求和不满有愈演愈烈之势;从私下抱怨到会上指责;发展到公开争吵。李宗仁甚至联合了龙云;一起找到魏德迈参谋长去告了刁状。
(261)
东京。永田町;总理府。
前线一连串失利的消息使东条英机首相大伤脑筋。
〃如此下去;只会提高敌人士气。中立国会动摇;’大东亚共荣圈’诸国也会产生严重离心倾向……难道我们就不能在什么地方;找个办法打败他们吗?〃
东条每每在地图前自言自语。
一年前的首相是多么风光啊……那是个捷报频传、国运昌隆的时代;是大和民族发出吼声的时代;也是自己名字可能彪炳青史的时代。
而如今;风光不再。那一切仅仅维系了半年;即使作为历史的瞬间;也太短促了吧……
首相说过:先天注定的皇国弱势;只能用激昂的精神和精确的选择来弥补。
而如今;精神不再激昂;选择也难以精确。疲于应付的局面下;缺少的是冷静的头脑。
不是吗?前些日子;一群参谋本部各部长散会后不经邀请;集体驱车;深夜前往首相官邸。东条只得起身;穿着和服接见了他们。
作战部长田中新一中将;那个狂热、爱冲动的家伙;请求东条重新考虑参谋本部的要求。首相冷静地加以拒绝。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半个小时;声音越来越大。田中新一后来居然失控地喊道:〃你准备怎样对待这场战争?这样下去我们要失败的!科诺八格牙鲁!(你他妈的混蛋!)〃
事后;田中因侮辱上级受到惩戒处分;被解除作战部长职务。
但是东条也同样感到自己威信下降。
就说自己的夫人、无辜的胜子吧;只因为作了几次演说;发表了一篇支持战争的广播讲话;于是就受到〃喜欢抛头露面〃的指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