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它能为战争做出多大贡献?它的军队有多少战斗力?唯一值得肯定的;是它抗击了日本五年;至今没有投降。这使法国、荷兰、乃至欧美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感到汗颜——在同样亲身感受了日本人的攻击力以后;可以对中国人的韧性;重新作出评价。
但是罗斯福刻意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地位的做法;使人感到怀疑。他一再强调中国作为弱势民族的代表性;在每一个公开场合把中国外交人员排在最前列;作出种种援助中国的许诺;并在国会面前去奋力争取……
富兰克林似乎在为战后世界作打算。
这不太早了一点么?总统阁下想把战后的大英帝国放在什么位置呢?
天哪;那种对中国的热心呵护、勉力提携的态度;简直就象在扶植一位来自农村的副总统!就象他一定要遴选从穷乡僻壤选区出来的华莱士作他的竞选伙伴一样。
罗斯福一定认为;战后就是美国领导世界了。然后他要找一个驯顺、忠实、依赖美国、重量级也还过得去的帮手……
这些瞒不过我的眼睛。在我这个年纪;对一切已经洞若观火。
首相有点悲哀地想:美国;他不想和我们平起平坐。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几乎连上帝都想取得美国的国籍。
可是眼下有什么办法呢?在该死的战争面前;我们离不开美国的援助。
首相本人对〃阿卡迪亚〃会议上罗斯福一定要安排中国作为四个大国之一;在《联合国家宣言》上领衔签字;十分不以为然。在写给韦维尔的信中他说:
〃我应该让你明白美国的观点:在许多美国人心中;中国竟然和大英帝国一样重要。……如果我要把在美国学到的东西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CHINA’!……〃
雪茄终于烧到手了。丘吉尔狠狠把它熄灭。
(16)
濑户内海。吴港。
清晨在〃大和号〃甲板上习惯性踱步的山本五十六大将;漫步穿过那装有460毫米巨炮的炮塔群。
望着这举世无双的巨舰巨炮;他心里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曾几何时;饱受英美歧视的日本;在战列舰——这个号称第一武备的领域;竟然领先于那些傲慢的对手了。日本;堂而皇之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顺手摸一下系缆桩的绞盘机;白手套上没有留下一丝的油污和灰尘。满意中;他感到了士兵对自己战舰的爱慕;也理解了那些他称之为〃老式军官〃的人们对大舰巨炮的留恋情结。
一个多月前;2月12号;他把联合舰队指挥部从32年船龄的老舰〃长门号〃迁到〃大和号〃上。
从设备到官兵居住条件;都显得格外先进、豪华的新战舰;使船上的水兵乐开了花、船下的看红了眼;纷纷称之为〃大和宾馆〃。甚至风闻军令部那帮人讲了怪话;说什么海军模仿英国;过于贵族化;过于奢侈等等。山本没必要在乎这些;毅然迁上〃大和〃。这是日本的骄傲;是对联合舰队赫赫战功的奖赏。
舰舷边值更的水兵挺直身体向他敬礼。他微微颔首;低头走过;不想打断思索。
面对一连串的胜利;山本仍然保持清醒。这一周里;大本营的进取欲望达到了新的沸点。所有的进攻方向都有了腹案;甚至是文案。
西进——打穿印度、锡兰的海陆通道;与德军在中东会师;
南进——攻取澳大利亚;铲除米国反攻基地;
北进——不用说;目标就是罗刹国——苏联;
东进——寻机摧毁米国舰队;巩固太平洋制海权……
作战计划覆盖了所有方向。似乎八纮一宇;都闪烁着等待日本攫取的宝藏。
但是;只有东进;才是他坚持的方案。才是现实的、符合日本国力的、可以实施的计划。其他那些;渗透着青年参谋狂热和老朽们盲目冲动的预备案;他一概嗤之以鼻。
所幸;东条首相与他的心是相通的。以前激进的〃剃刀将军〃英机様;现在变得相当老成持重。当家人方知柴米贵呀。
陆军计算了南征西进、或者北上需要的兵力和船只之后;一一否决了那些狂想。支那问题不解决;没有足够的师团开赴那些大片新领土。
因此;新的攻击之矛;仍然是海军。锋锐;仍然是他的联合舰队。
(17)
阿拉木图。火车站。
列车刚刚启动。望着这座在战时人口不断膨胀的中亚细亚城市;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少将心绪怅然。
他是奉召回国的。结束了苏联驻华使馆首席武官和蒋介石大元帅军事总顾问的十四个月的生涯。
事情的起因无非是嘴巴捅漏子。
年初重庆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那个讨厌的家伙非要问他;苏联何时对日开战?他只好说:消灭希特勒德国后立即动手。这本来也是最高苏维埃的意思嘛。没想到重庆《新蜀报》第二天就予以发表;引起一番风波。日本人跳脚了。
尽管苏联使馆照会中国政府予以否认;指责《新蜀报》造谣;可是重庆方面居然不予辟谣;认定是他说的。他只好承担责任;接受了召回处分。
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倒霉。离开那个窝囊的岗位;回到祖国参加战斗;正合他的心愿。当然此时他无从知道;有朝一日他将成为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英雄。
回顾这一年来的中国经历他问心无愧。
1941年初他赴任时飞机刚降落兰州;送给蒋委员长的见面礼就到了——150架战斗机、100架轰炸机、300门火炮、500辆吉斯-5卡车……。每到一处;他被称为〃伟大盟友〃;受到热情款待。短短一年里他收获了上百条重要军事情报;其中许多是与苏联利害攸关的日本战略动向。
至于为中国方面制订的数份军事计划;却未得到蒋的欣赏;他想;这不是他的问题。
对于这位委员长;崔可夫始终琢磨不透。现在好了;不必再费心劳神去琢磨他了。
列车在加速。一缕阳光透过薄薄的窗纱射进包厢。
乘务员同志敲门了。她端着一托盘红茶。是的;红茶!以及砂糖和奶缸。乘务员的脸庞也许谈不上细腻;但她们的笑容无一例外的透着纯净真诚。
看看包厢吧:虽然卧铺上的皮革已经破损;而茶几和卧铺的金属边框依然闪闪发亮;连一点划痕都没有留下。俄国机车正面看去宛如一位嗜血的中世纪重装骑士;有一股天生的威猛肃杀之气;是重工业灵魂的完美体现。
这些都是在苏联三十年代——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急速工业化时代迅速完成的。西伯利亚和中亚复线铁路建设、逐步延伸的电气化改造;把西伯利亚、远东正式带入机器时代。
再看看:烧木柴的茶炉;粗羊毛织就的帷幔;门板上不平伏的马口铁皮……呵呵;车身上的铭牌:〃1939;哈尔科夫列宁车辆工厂〃;多么引人遐思的短句啊!
此时;那里已被可恶的德国人占领。那里的前线才是我的岗位。
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上午为了排遣等车的寂寞;军械局的老朋友布拉贡洛夫中将带他去参观阿拉木图的国家实验靶场。苏军装备规划委员会正在那里组织选型试验。
在那儿;一个坦克兵出身的23岁小伙子;自学成才;设计了一种新式自动枪;引起他的注意。他们聊了很久;直到副官催他要去赶火车。小伙子名叫卡拉什尼科夫;上士。崔可夫叫他〃米萨〃。
一代枪王。AK47之父。
(18)
海德公园阳台。
又一支烟抽完了;詹姆斯开始看手表。
〃对了;你们俩。我还没问;你们这次从圣迭戈赶过来;是为了什么事情?〃罗斯福的问话有点漫不经心;脸也没有从地球仪上转过来。
〃汇报、观看演习、检测装备……还有更换那种A型马达;橡皮艇上的。我们只有一天假期;埃文思;他的妻子在弗吉尼亚;还没有去看她。〃
〃哦;是这样;是这样……应该去;应该去。〃总统回答得有点恍惚;完全不是他平时关心别人的样子。
〃对了爸爸;说到装备;还有一件是你给我们推荐的呢!〃
詹姆斯设置悬念的时候好象回到了15岁。他想冲淡一下过于严肃沉闷的气氛。看到父亲仍然迷茫;他摊开两手;揭开谜底:
〃步话机呀!摩托罗拉生产的。〃
原来;1940年总统就职仪式上;罗斯福看到一种被警察与情报人员为安全目的而使用的〃手持无线电话机〃;当即敏感到它的军事用途;便给正在组建的伞兵部队写了一封推荐信。
以后;摩托罗拉创办人高尔文完成针对性设计;并组织实地演习;产品得到认可;摩托罗拉1941年7月投入满负荷生产;这是珍珠港被炸前8个月。
被称作〃SCR-536〃的军用手持无线电话机;在后来的战争岁月中;遍布世界各地战场。5万台的生产数量;是电子工程上的一个奇迹。
除了前线部队报告位置、炮火攻击的定点;以及呼叫空中支援外;它还被空降部队和海军广泛使用。每台都是防水的;甚至可以实施水下作业。
这次〃卡尔迅突击队〃订购了100台。因为质地优良;摩托罗拉公司后来五次获得陆军和海军的〃E〃奖……
某种意义上;这是总统本人对战争的直接贡献。但此刻;罗斯福若有所思;似乎并不关心这件事。
他注视卡尔迅良久;然后换了一种口吻说:
〃中校!你今天回到弗吉尼亚妻子身边。她是叫蓓姬?代我向她问好。〃
〃是。先生。〃
停了一下罗斯福又说:〃然后留在那里;等候新的命令。〃
口气严肃;不容置辩。
〃是。总统先生。〃
轮到詹姆斯吃惊和茫然了;他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为什么?不能说明一下吗?难道埃文思;他说错了什么?上帝……〃
明白暂时得不到答案以后;詹姆斯有点结巴地又问:
〃可是……那么我呢?我该怎么办?〃
〃你;杰米;可以回到你的部队。这之前;到房间里看望一下你的母亲。〃
(19)
北平。翠明庄;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
冈村宁次大将刚刚布置完新一轮〃肃正作战〃计划。
〃总而言之;土八路有如附骨之蛆。药力一过便又迅速生长。此乃顽症;久治不愈。诸君切不可掉以轻心!〃
散会以后;冈村仍然想着他去年策划的那场〃百万大战〃。那是针对上一年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报复行动。十万兵力;扫荡近两个月;又用蚕食、封锁;挖沟、筑墙、开河、修路、建碉堡、制造无人区等等手段;也未能把那个所谓〃晋察冀边区〃肃正、剿灭掉。
光是封锁沟已经挖了一万多公里。这本是他得意的囚笼政策;有着前辈兵法的依据——中西合璧:德克塞的堡垒主义和曾国藩绞杀太平军的成功战例。
可是对付游击战完全不同于他在武汉会战中的那种攻防裕如。
土八路混迹于百姓之间;神出鬼没;情报灵通;打了就跑;令防范颇感吃力。甚至居然把他的封锁沟变成掩体和交通壕;在里面穿梭往来……
必须再次开展攻势作战。
手里这18个师团的兵力——1军、12军、驻蒙军、27、35、110师团;以及4个混成旅团和〃皇协军〃14个团;要充分运用、调配;组成一个个的〃铁环阵〃。针对华北粮仓——冀中平原的扫荡;必须在五月初开始。而针对晋东南、太行山土八路总部的〃肃正作战〃将安排在五月中旬。
这是计划核心;出击必须猛烈有力。
冈村盘算周全;吁一口长气;向西窗外望去。
数百米之遥就是紫禁城。对照那斑驳残颓的红墙琉璃瓦;自己这翠明庄的青砖绿瓦在四月的夕阳里显得生机勃勃、春意浓浓。院子里那株玉兰虽已凋谢;古槐却已是绿上枝头。他不禁心情释然;随口吩咐道:
〃有请片山先生。今晚想与他试作乌鹭之战呐。〃
围棋。
(20)
云南上空。腊戍至昆明航线。
蒋介石委员长的专机正在跨越澜沧江。
回访印度答谢尼赫鲁、视察缅甸战况、会晤史迪威将军之后;此行已近尾声;委员长踏上归途。
这次为时一个半月的出访;是戴着长沙会战胜利的光环进行的。那个胜利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同盟国军队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英国《泰晤士报》评道:〃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伦敦《每日电讯报》刊文:〃际此远东阴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美国记者福尔曼实地采访湘北战场后;撰文报道:〃中国第三度的长沙大捷;证明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中国军队的配备若能与日军相等;他们即可轻易地击败日军。〃
看到这些评论;蒋介石感到欣慰。那些一向蔑视中国军队的欧美司令官们;在这期间可曾拿出过这样的战绩?2月15日;帕西瓦尔将军带领13万英军在新加坡投降。在中国战场也没有这样的先例!今天;传说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美菲军队也顶不住了;投降在即。他们的人数可是比那个水桶一般身材的本间雅晴中将的14军;多两倍啊……
这样比起来;我的国民革命军不算笨蛋!
……
清明节刚过;这里的热带天气却蒸得蒋委员长颇感不适。
经国从赣州发来电报;述说他〃欲回乡为生母毛氏扫墓而不得;愈发痛恨日寇;愿率队前往浙东故乡打游击〃云云。已回电嘱他:小不忍则乱大谋。
一小时后就要到昆明了。灰色云团间阳光闪射;有些刺眼。大元帅准备闭目养神。
〃达令;你看;那是什么?〃
忽然夫人紧张的声音传来。随声向舷窗外望去;侧后方有一群飞蠓般大小的黑点;渐渐逼近;速度很快。
〃日本战斗机!〃侍卫长王世和放下望远镜;绝望地叫道。
这时驾驶舱门打开;机长报警:
〃右后方发现日军18架驱逐机!我机紧急摆脱中!请诸位系好安全带!〃
座机上开始慌乱。蒋介石虽然不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