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304)
大西洋。比斯开湾。
自从3月1日欧内斯特·金恩海军上将提议召开〃大西洋护航会议〃;新任德国海军司令卡尔·邓尼兹那战无不胜的潜艇〃狼群〃战术就快走到尽头了。
〃吨位战〃中名噪一时的三大王牌艇长——普里恩、克里斯玛尔、舍普克纷纷葬身鱼腹之后;〃狼群〃中似乎再也无法产生那样一批天才了。
盟军将一批大型运输船改装成护航航空母舰。
在〃以鹰群对付狼群!〃的口号下;潜艇的软肋暴露无余。
进入8月;大西洋空潜战持续97天;德国潜艇被击沉26艘;击伤17艘。
这就是著名的〃比斯开湾潜艇大屠杀〃。
这以后一段时间里;在德国潜艇的〃通气管〃装备出现之前;艾森豪威尔不再为德国潜艇的袭扰而烦恼了;横跨大西洋的运输开始畅通。
(305)
晋西南。运城。
10月中旬;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由129师扩编而成的太行、太岳两支野战纵队;跨越两个省;千里奔袭;经过4昼夜激战;攻克日军重要前线兵站——山西运城和侯马。歼灭守军赤鹿理少将的第36混成旅团;打掉了牛岛满的第22军团的后勤基地。
冈村宁次大惊;立即意识到:后勤既失;前功尽弃!看看刘伯承所部的神速攻坚;可以说;土八路再也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
其实;在发起进攻之前;他已经审视到后勤上的不利态势——要翻过吕梁山、渡过黄河。决不是参谋长在地图上按照直线距离计算的200公里攻击半径那样简单。
可是碍于大本营〃胜负手〃的坚定命令;以及保持奇袭效果;他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寄希望于皇军战斗力的强悍;和速战速决战略意图的实现。
在延安遇到意料之外的顽强保卫战之时;他就预感情况不妙——在这个地域;旷日持久的作战;势必出现后方危机。可是战略目标——油田和机场没有到手之前;他又怀着一丝侥幸:或许只要再有几天……
现在;危机终于临头。他有一种从悬崖上缓缓下坠的感觉。
冈村大将火速致电军团司令牛岛满中将;立即作好被包围的准备!
当晚;在与棋道老友片山先生循例手谈、纹枰对弈之时;他破天荒地在一场屠龙之战面前中盘认负了。
片山不解;历来重视胜负的将军;缘何如此?
冈村心事重重而答:〃眼位不足;大势去矣!〃……
(306)
一周后;第7集团军傅作义部从北线转入反攻。
数万日军困守延安。在这座已被严格〃坚壁清野〃的空城里;他们找不到粮食;更找不到须臾不可缺少的弹药。空运是不可能的;天空不属于日本。自从中菌盛孝阵亡;华北几乎没有再出现过日军战斗机。
胡宗南兵团正确遵循蒋委员长的命令;这时恰到好处地〃相机而动〃。
——久战疲惫、后勤中断的日本22军团;枪炮子弹都已枯竭;此时不麾兵相向、坐收渔利;更待何时?
于是大张旗鼓;顺势举兵;30万人包围了日军南翼三个师团。
日本华北方面军安达参谋长飞抵延安东关机场;亲临指挥。面对重围中丧失机动能力的22军团;安达亦无良策。6万日军顽抗近两个月;弹尽粮绝。
陆续赶到的美军飞机终日轰炸;胡宗南部趁势掩杀。
危急之时;冈村以现代军人意识;秘密电告代理司令的安达参谋长;为了数万将士生命;在缺乏弹药等起码抵抗手段之时;允许局部投降。
这是完全违背当时日本军界主流认识的一个反潮流的进步性背叛。也开了东洋武士军事史的一次先河。同时冈村还暗示;〃即令有拜;背北面南〃。就是说;如果投降;应该选择向包围南翼的胡宗南部队缴枪。
安达没有出卖他的长官;自己承担责任。
不肯执行安达命令的牛岛满将军切腹自杀。
安达二十三中将被俘;受到优待。但不久悒郁而死。
胡宗南兵团11月21日进入延安;接受了5万多日本伤兵的投降。还顺便缴获了3面军旗!——这是中国抗战史上破天荒的空前胜利;缴获军旗的事情过去没有过。
一时间鼓噪之声铺天盖地;胡长官成了两个月前冈村宁次一样的明星。西安和重庆的街头巷尾纷纷传诵着蒋委员长来自开罗的夸赞:
〃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
(307)
上述战场之外;国军尚有余力;实施了河内、海防战役。
白崇禧指挥桂系9个师16万人;击溃了从缅甸调来交趾的日军33师团;收复了越南北部;提前打通了这里的出海口。
蒋委员长为胡宗南和白崇禧分别颁发了嘉奖令。顺便还向华北战区发了一份得意洋洋的〃激励电报〃。
而此时处处吃紧的日军只能坐视〃南支那的沦陷〃。
同一时期的地中海;也有一场大规模的武装行动。
10月19日;盟军发动了因缅甸作战而推迟100天的西西里登陆作战。
英美联军在强大火力支援下;一月后拿下这个大岛。
巴顿将军在战后回味了一遍同英军并肩作战的感觉;觉得隐隐地有一种〃被歧视感〃。蒙哥马利明显的抢功行为让他闷闷不乐。他忍不住地怀念那些尊称他为〃高老头〃的、质朴的中国士兵……
西西里之战;轴心国再次显示出其脆弱性。
11月7日;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召见墨索里尼;宣布他为〃意大利最遭人痛恨的人〃;随即将他废黜;并以保护安全为名;将其送入救护车予以拘禁。几天后墨索里尼被送往荒无人烟的马达莱纳岛。
(308)
尼罗河畔。开罗。
1943年11月22日;开罗会议如期召开。会议主题是讨论亚洲和太平洋战争的态势和走向;以及战后有关安排。
会前;埃利奥特中校问起父亲对战后国际局势的看法。
罗斯福说:
〃美国将不得不出面领导。领导并运用斡旋进行调解。帮助解决其他国家之间必将产生的分歧:俄国和英国在欧洲;英国与中国、中国与俄国在远东。我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是大国;是强国;而且我们不妄求。
〃英国在走下坡路;中国仍在18世纪状态中;俄国猜疑我们;使我们也猜疑它。美国是能在世局中缔造和平的唯一大国。这是一项巨大的职责;我们实现它的唯一办法是面对面地与这样的人会谈。〃
此时的罗斯福总统;踌躇满志。
引自《罗斯福传》。
蒋委员长也容光焕发。赴会之际他宣布:国民政府日前收复了〃被共产党抛弃的延安〃;以及原法属印度支那的河内市和海防港。
新一轮胜利使他倍感风光。会议上;委员长的讲话开始有了分量:
——过去;在盟国坚持〃先欧后亚〃战略方针的前提下;要发挥中国的积极性是不现实的。而现在;力量配置取得一定的欧亚平衡;因此中国可为盟国多所贡献!
华北战区代表周恩来的发言也颇有新意:
——如果能够提前打败日本;华北联军可以参加对欧洲法西斯主义的作战。
他并透露;这一精神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向史迪威将军谈过〃的。
这些表态引人注目。
(309)
老牌政治家丘吉尔迅速捕捉到中国有意参战欧洲的信息。
在尼罗河游船上;同蒙巴顿的交谈中;首相准确判断了这种前景:
〃你注意到了吗;迪基?中国人这个意向;很可以因势利导。那些廉价的兵员和鲜血是别的国家所不具备的。这种可能性将大有助于我们的地中海战略。〃
蒙巴顿上将赞同首相的乐观情绪;也认为:
〃说到廉价兵员;即使训练印度士兵;成本也高于中国士兵。要紧的是;印度人无从获得那么多年的实战经验。此外;武装印度还可能助长独立倾向。〃
首相于是进一步分析:
〃而中国军队参加巴尔干战役后;又不会常驻欧洲;是吧迪基?这一点十分重要——胜利后的中国士兵会要求回到家乡;在那里他们不会产生归属感。并且中国政府也无力维持海外驻军的庞大开支。〃
蒙巴顿深深点头:
〃那么温斯顿;是否可以考虑在下一阶段我的’拉链作战’——收复马来亚和新加坡的行动中;适当邀请一部分中国军队参加?〃
〃哦;你认为这必要么?你战区里还有多少日本兵?〃
〃加上苏门答腊;大约超过60万。其中有一批不太稳定的傀儡军。这样的话;鉴于目前我们还没有在东南亚投入很大兵力的可能;我手中的部队主要应该担负技术性较强的迂回登陆作战。那么陆地需要发起一轮攻势;吸引日本南方军向泰国方向支援;可能的话;最好由中国人来作这件事。您认为呢?〃
〃想法不错;迪基。总而言之;你同蒋介石大元帅的关系;比韦维尔相处得好多了;他们喜欢你。这件事我们要一步一步来。〃
就此;丘吉尔首相一改往日立场;主动向中方示好。
会议第三天他来到蒋介石大元帅的住地;与蒋氏夫妇融洽会谈了3个多小时。他没有去闲扯那些〃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等无用的话题;而是率直、中肯地谈成了一笔政治交易。
返回后;首相指示蒙巴顿:物色并武装一支中国军队;例如;桂系或者滇系。就此为参战巴尔干埋下伏笔。
次日;彬彬有礼、贵族举止的蒙巴顿勋爵与蒋委员长会谈。
蒋已心中有数;表示同意——以缅甸换防名义;调出云南地方军队龙云部6个师;10万余人;归中缅印战区的蒙巴顿司令官指挥、补给;参加印度支那收复作战。
委员长是满意的。他评价;这对中英双方来讲;都是一箭双雕。
人们惊异于中英抛弃宿怨后的迅速接近;但还不了解内幕。
这是因为首相有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允诺:除了支持蒋委员长在战后对国家的统治地位之外;他还要帮助重庆政府;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的〃海军。
这一点没有作为会议的正式协议;但成为一项私下谅解。
(310)
开罗会议期间;各项国际活动之外;蒋委员长随员吴国桢还记录了一些非正式交谈的花絮。
吴国桢少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与周恩来是同窗好友;并有结拜之谊。后赴美留学;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和公共管理学博士;回国后曾任蒋介石侍从室秘书、汉口市市长;此时正在重庆市市长任上。
史实——吴国桢曾参与开罗会议。
他在《随笔》中写道:
会间闲暇时;蒋公谓恩来先生曰:共产国际既已解散;何不重归政府?
周答:我军始终处于政府领导下。虽无粮饷;抗战不停。并始终在第一线。作战次数、歼敌数量;均属上乘。牺牲尤巨。
蒋问:何以不经国家同意;擅自表示向欧洲派出远征军?
周答:国家者非一人之国家。国共双方;在抗日、反法西斯、反侵略旗帜下统一政令。如以〃国家〃为说辞;试问国家多年无饷无援;听凭我军自生自灭;〃国家〃义务何在?至于〃擅自〃;参战方式多种多样;即令自发之志愿军;亦属可能;世界早有诸多先例;并无〃擅自〃可责。
蒋曰:如此;岂不乱套?国家利益谁来代表?
周答:如有民选联合政府;自应按照民主表决结果行事。蒋公之所患;盖以一人而天下也。二十世纪民主潮流不可抗拒;委员长之观念实为旧时代之产物……
委员长拂袖而去;谈话不欢而散。
……某日;军政部长何应钦戏言:
〃恩来;请你谈谈贵党丢失延安;’转进’山西大同之感想?〃
周答:〃一如委员长和部长之放弃南京;丢失武汉;转进重庆〃。
何大窘。史迪威笑。
某日;在美国代表团居所、开罗西郊的亚历山大·柯克别墅;罗斯福总统指周恩来其人问蒋公曰:此人怎样?
蒋答:过去他同我合作过。其人可;其党不可。
罗斯福乃劝告:未来中国应为联合政府。
蒋公不语。良久对曰:共党实为赤色苏俄在中国之傀儡。
罗斯福笑谓:两者相去甚远;中共只是一些土地改革者……
会间;罗斯福希望丘吉尔首相作出归还香港、允许印度独立等承诺。
首相愤然道:〃我不适合作大英帝国葬礼执行人〃。
(311)
11月27日;《开罗宣言》正常发表。它是会议最主要的成果。
〃我三大盟国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谋求利益;也无意于扩张领土。……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外;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我三大盟国抱定上述之各项目标;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
会议期间;中美方面关于对日战争讨论的主要作为;是批准了〃逆戟鲸〃作战方案。
这是一个以海军为主的行动;尼米兹海军上将为此欢欣鼓舞。麦克阿瑟将军却因为他的〃滑膛枪手〃计划——攻打菲律宾没有受到重视而大发雷霆。
(312)
耶路撒冷上空。1943年11月27日。
开罗会议结束;罗斯福总统一行乘C54〃圣牛〃号专机前往德黑兰。
飞越巴勒斯坦时;罗斯福提出一个要求。
〃以后我也许不会再飞这条航线了。〃他希望飞行员布赖恩少校低飞。
他下命令说:〃当你飞临每一处圣迹时;尽你的胆量贴近它兜兜圈子。〃
飞机越过贝尔谢巴井泉、濯濯童山;来到伯利恒。布赖恩把飞机倾侧到一只机翼几乎触及地面。
罗斯福凝视着耶稣诞生的小教堂;遗憾不能降落。
接着是圣城耶路撒冷。不到一分钟;那些神圣的建筑尽收眼底。
总统向随行医生麦金太尔报出它们的名称:
〃大卫墓。天国之门。……耶稣拱顶、耶稣受难地;坡上是伊斯兰陵墓……大马士革之门。圣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