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右后方发现日军18架驱逐机!我机紧急摆脱中!请诸位系好安全带!〃
座机上开始慌乱。蒋介石虽然不动声色;但也感到抓着座椅扶手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日机猖狂迫近;目视已经可以看见红膏药机徽。突然一架机头上喷出了火焰;敌机开炮了。
〃达令;我们一起作升天祷告吧……〃夫人抓住他的手腕。
蒋介石屏住一口气;慢慢呼出。
〃死生有命。中正成仁;未必此日!〃
然后他拍拍宋美龄的手背;顺便拿过她身旁的《圣经》;正襟危坐;专心致志地读起书来。
领袖的榜样使慌乱的座机中渐渐安静。
转瞬间;绝望的人们惊喜地发现;一队中国战机冲入了敌群。
以上史实。1942年4月8日发生。
(21)
伦敦。契克斯;两栖联合作战总部。
42岁的蒙巴顿勋爵作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年轻的三军中将;在这里接待了来访的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和他的随员艾尔伯特·魏德迈中校。
参观结束马歇尔表示;对这个英军单位内各兵种整合程度之高;感到吃惊。
〃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马歇尔问。
〃怎么说呢?虽然分属三军;但他们毕竟使用同一种语言。〃蒙巴顿没有诉说辛苦和付出的努力;淡淡笑道。〃阁下;您也说英语;干吗不派些军官来这里一起训练呢?〃
马歇尔赞同地对魏德迈点点头:〃记着这件事。〃
蒙巴顿决心取悦这些握有实权的美国人。晚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和联欢会。令人略感奢侈的豪华乐队和水上舞台边的斑斓灯火;使人怀疑这是战时。
双方融洽欢快的时候;蒙巴顿抓住时机说道:
〃马歇尔将军;请您受理我的订单。通知国内;把登陆舰的需求增加一倍。我需要一种能装200人和10辆坦克的船。〃
〃现在有这型号的专用舰船么?〃马歇尔随便问道。
〃目前没有。〃蒙巴顿顺手用一张菜单背面画出他久已构思的船只轮廓。
〃好吧。回国后我让工程师们具体设计一下;给你们造150艘。魏德迈;这草图请收好。〃
财大气粗的客人令主人心花怒放。乐队奏响了优雅而令人愉悦的曲调。一群漂亮的英国女兵及时围拢;向上将和他的中校敬酒。
以上史实。发生于42年4月10号。
(22)
重庆。南岸;两浮支路185号;美国大使馆。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一上午。把刚刚回暖的春意又替换成潮湿和阴冷。
〃这种天气;日本飞机不会来轰炸。〃
33岁的约翰·谢伟思虽然脸色依然苍白;但是脚步轻快地从高斯大使的房门走出;一边下楼梯一边对迎面上楼的同事打招呼。
〃嗨;约翰!祝贺你。〃同事拍拍他的肩膀。
喔;他们也知道了?今天是他从使馆三等秘书晋升为二等秘书的日子。大使刚才对他说了一些勉励的话;表彰他这段时间勤奋、有效的工作。其中使用了〃卓越〃这个词汇;使他深受鼓舞。
谢伟思是美国来华传教士之子;1909年生于成都;讲一口流利的四川话。在生命中大多数时间里他生活在中国。在使馆同事中;他被誉为〃中国通〃;这一点他当之无愧。
他曾经多次孤身一人背着行囊;在中国大西北和大西南旅行。习惯了在山麓上徒步行走;在水井边打水;或用山泉解渴。在公路上搭乘〃黄鱼〃(一种过路搭客的卡车);同司机激烈地讨价还价;从这个小镇到下一个县城。
他也习惯了在暮色中到路边小客栈投宿;必要时能与赶车人或挑夫一起睡大通铺、挨臭虫咬;一起吃大蒜和窝窝头。
重庆的外交同行们对他不能不佩服——他在中国某个城镇一条街上随便走的时候;能根据小铺里买到的火柴、行人穿的衣服、或摊档上烹煮的食物;分析当地的社会结构。
〃噢;约翰;传达室有你的信。〃同事从楼上转身喊道。
谢伟思拿着信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略感虚弱的身体还是有些不适。上星期他付出了400cc血液——是为了一位中国人;一位他还不太熟悉的中国人。他的名字叫作乔冠华。
乔是重庆中共代表团的年轻官员;上个月突然得了肠穿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生命危险。抢救时做了腹腔手术;由于失血过多;急需输血。
战时医院血液奇缺。而中国社会还普遍缺乏对献血的了解;迷信者认为献血会引起自身疾病;甚至死亡。
《新华日报》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工作人员参加了献血;但由于血型限制;血液仍然不够。谢伟思听说立即赶往医院;与另一个同事一起献了血。
抽血时发生晕针——因为谢伟思的血管太细;针尖又太秃;致使他晕过去才抽出血来。
几天以后;龚澎女士——八路军办事处英语最流利、也最漂亮的青年官员;送来了一封感谢信、二十个新鲜粉红的大鸡蛋和一包红枣。谢伟思知道;这是中国风俗中的〃补血〃营养品。他更知道在战时的这里;找到这些东西颇不容易。
打开那封信时;他发现笔墨酣畅的信尾署名竟是:周恩来。他知道;重庆外交使团的不少外交官们认为周是最有风度和十分睿智的中国人;都愿意借各种机会与他打交道。
看完感谢信;他突然灵机一动:
这不正是完成大使交办任务的绝好时机么?他脑子飞速转动着。这样;这样;然后这样……对了;还要选择路线;因为还有那种令人厌烦的盯梢。大使叮嘱过;特别是接触这些敏感的人……唔;时间要短;意思还要说清楚。
方案在他脑子里形成了。谢伟思拿起电话;拨通了庶务科。
〃你好。请为我准备一束鲜花和一些水果。我要去医院看望病人。〃
然后;他迅速拿起笔和信笺;略一思索;开始写。
〃龚澎女士:这是我对周恩来先生感谢信的回信;请你务必尽快亲手交给他本人;因为时间不多……〃
他把信纸叠好;装进一个牛皮纸信封。然后拿起雨伞。想了想;又从衣橱找出一件长大的雨衣;口袋里塞进一个大口罩。
之后;他步履安详地走进大门外连绵的小雨中;用标准的四川方言;叫了一辆黄包车。
此事实际发生于43年夏。
(23)
华盛顿。宪法大道;陆军部大楼。
计划处改为作战处以来;处长艾森豪威尔少将职权扩大了;107名军官在他手下工作。
福斯特少校送来五角大楼建设进度的备忘录——那座新的国防部综合大厦将于明年4月15日竣工。他点点头;没吭声。
此时他正在关注大西洋反潜问题。几周前;一艘德国潜艇在圣巴巴拉附近海面出现;向一个牧场发射了几枚炮弹;竟引起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场骚动。
这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他倒无暇顾及。恼人的是纳粹潜艇已经钻到可以看见纽约百老汇灯光之处;在离海岸数百码的范围内;击沉不少舰船!
战争头两个月;已经有132条轮船在大西洋被击沉。这种损失的恶果被写进《海军训练手册》:
〃如果敌潜艇击沉2艘6000吨货轮和1艘3000吨油轮;损失大致折合为——坦克42辆;6寸炮8门;25磅炮88门;履带装甲车50辆;弹药5300吨;步机枪600支;军需补给品2500吨;汽油1000桶……
〃如果这三艘船到达目的地;而且货物已经疏散;那么从空中炸毁同样的装备;敌机就要进行3000架次顺利的轰炸。〃
艾森豪威尔对海军不够重视反潜作战而生气。
但是眼下在地图前晃来晃去的两个下级参谋更使他心烦——他们正忙着用地图钉标志战况;在南太平洋上插那些小小的太阳旗;很快就插满了一片。
离开菲律宾仅两年的艾森豪威尔;瞢然发现——吕宋岛上的美国标志已经被他们拔光。怎么回事?科雷希多小岛明明还没有沦陷嘛!一股无名火从他心头升起。少将愤怒地盯着两个中尉;直到他们感到脊背上的寒流;尴尬地停下手里的活计。
这片触目惊心的小旗;让他想起赫伯特·伊瓦特博士——澳大利亚外长的话:现在的局势〃简直绝望了〃。太阳旗真的升起在南洋各地;380万平方公里、1亿5千万人口就这样划入日本账下……
有着〃从不轻易发怒〃的好名声的艾克处长;一把抓起中尉手中剩余的小旗;扔进墙边的字纸篓。
(24)
重庆。化龙桥;八路军办事处。
周恩来微蹙双眉;再次把信从头看一遍;问道:
〃他交给你的时候;还说了些什么?〃
龚澎一边擦干淋湿的头发;一边回答。
〃他说他等了一阵。在病房问过乔冠华;肯定我一会儿就到;就决定继续等下去。但因为出来时间已经很长;他必须早点回去。还说;这信是一位老朋友托付他的;希望尽快交给你本人。〃
〃就这些?〃
龚澎点点头。
周恩来再次翻看这一页纸的短信。
〃……他可能是一位退役的美国军人;认识你们当中的不少人。他想以类似克莱尔·陈纳德的方式参加你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并且希望两周内先到达延安……〃
〃陈纳德方式?志愿参战人员?一个人?〃董必武在一旁问道。
〃他会成为你们的朋友;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希望最近能和周先生见面〃。
〃不管什么方式参加抗日;我们和延安都是欢迎的。但他好象一定要上前线?〃林伯渠说。
〃如果恩来万一有事外出呢?〃
〃看来我们得好作安排。〃周恩来继续念下去。〃目前;这只是一件私人委托;但时间紧迫;希望尽快得到你们明确、稳妥的答复。〃
〃为什么是’目前’?时间上是否也急了点?〃
叶剑英在厅中踱了几步。这几位都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重要成员。
周恩来低声与大家交换了几句意见;转头对龚澎道:
〃立刻准备向延安发电报。同时;提醒大家;注意保密。〃
(25)
东南亚。缅甸上空;机舱中的埃文思·卡尔迅。
耳边是隆隆的马达声;视野中是飞逝的海洋和陆地。
这架新出厂的B-25型〃米切尔〃轰炸机;已经伴随他飞越了半个地球。
马歇尔将军之所以从陆军航空队调拨这架杜利特机队改造后富裕下来的轰炸机;而不是运输机C-47;为的就是它速度够快;航程也够远。
飞行的起点是佛罗里达的埃格林机场。那里进行过这个型号飞机加大航程的改装。
杜利特机队的改装与训练地。
七天时间;他飞越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穿过非洲;又把印度甩在身后。累西腓、弗里敦、开罗、新德里……;儒勒·凡尔纳曾经幻想《八十天环游地球》。可是看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速度!人类的进步真是一日千里啊。要不是中途的必要保养;他还可以加快24小时。
几天前卡尔迅接受了临时上校军衔;同时接受了马歇尔参谋长和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恩上将向他传达的总统特殊使命。
任务只有三页纸;用备忘录格式写成。没有标题;也没有任何人签署。和他以往接受的任何一项指令;都完全不同。
几周前;当他忐忑不安地向面色严峻的总统告别、回到弗吉尼亚;回到分别一年的妻子身边时;难以想象什么是总统让他等待的〃新的命令〃。
总不会是让他退役吧?那将是他职业生涯的结束。这样的悲剧……在大战已经开始、正需要军人效力的时候;总统不会把一个久经训练的老兵扔到板凳队员的位置上去的。何况他并不老;46岁;正是经验和体力处于峰巅状态之时……
后来他理解了总统在重大决定之前的犹豫踌躇和反复掂量。
仔细回想同总统的历次交往;他隐约感到那〃新的命令〃似乎同中国有关。
对此;他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蓓姬这次一反往常;一句也没有唠叨。久别重逢的喜悦使她变回了多年前的那只小鸟;整天地缠绕在他身边。好象生怕他这只老乌鸦、猫头鹰、匪贼鸥——这些蓓姬给他的爱称——一瞬间就飞走了似的。
唉;小鸟;可是这次我……真的飞到了地球这一边。
还好;时间来得及让他能穿着陆战队上校的军装;和他的蓓姬合了一张影。对于一个军人的妻子;丈夫肩章上的银色花瓣变成鹰徽;可以使她幸福地感到:没有嫁错了人。这可不是那帮无聊家伙们所谓的虚荣心。
(26)
还记得见到欧内斯特·金恩上将时的情景。
这位力主太平洋作战优先的老头子威严地坐在大办公台后面;打量他十秒钟;然后用四句话结束了那次接见。
〃卡尔迅上校!你必须尽快向马歇尔将军报到。具体命令由他向你发出。〃
〃是;将军。〃
〃你必须到军需处领几套陆军军装。这些服装;你要准备穿一阵了。〃
〃是;将军。〃
〃但是如果;你有机会参加战斗的话;不要忘记你仍然代表着海军——和陆战队的荣誉!〃
〃是;将军!〃
〃你可以走了。祝你成功。〃
卡尔迅敬礼。上将用手指触了触帽檐。
乔治·马歇尔上将则把总统的意图、军方的指令;以及每一步骤、环节;可能发生的异变、对策和处理办法等等;向他作了详尽而又扼要的阐明。
每个要点他只重复一次。然后注视你;等你领悟。卡尔迅是第一次见到马歇尔将军;立刻受到他冷静、清晰风格的感染。
(27)
接下来就是两万公里、让人振奋的飞行。
一路上唯一让他伤感的一件事;是路过开罗期间;却参加了他的一位老朋友——中国将军王庚的葬礼。
王是中国军人中不多的几位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生。与艾森豪威尔同为1918届。并且成绩是137名毕业生中的第12位;名列前茅;为人也正直。由于语言沟通方便;卡尔迅前几次到中国曾与他交谈和来往;不管是他在北洋军还是在国民政府军中。互相都有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