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这次卫立煌也被派往远征军;担任李宗仁的副司令。现在他带领7个师的一个集团军;正在积极准备科西嘉岛和法国南部登陆作战。
〃巴尔干〃是土耳其语〃群山〃的意思。
最让巴尔干地区德军最高指挥官魏克斯元帅担心的事情在9月上旬发生。
11日;粟裕带领的两栖纵队;自意大利的布林迪西-莱切启航;几小时内跨越60哩的亚德里亚海奥特朗托海峡;迅速在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港到萨兰达一线登陆。
德军此时在阿尔巴尼亚的全部守备力量只有一个营;*充其量起到维护治安的作用。粟裕纵队轻而易举地肃清了发罗拉港口的德军守备连;取得了第一次对德军作战的胜利。
因为战果太小;没有记者把它作为报道热点。
但是魏克斯司令官清醒地感觉到;巴尔干的局势从此滑向深渊。
*史实。
阿尔卑斯山;贝希特斯加登。〃鹰巢〃。
在这所与〃狼穴〃对应的西线指挥部里;元首最担心的事情也在9月中旬发生。9月13号;是元首暴跳如雷的一天。
与魏克斯元帅的担心相同的一点;这也是为了一次登陆。
而不同的;是方向、规模和实施者:
那是诺曼第。那是几十万人。那是英美盟军和铺天盖地的飞机。
(235)
南斯拉夫。迪纳拉山脉。
在铁托将军的游击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在巴尔干站住脚根;扩大了登陆地域。到9月底;登陆部队已超过15万人;以刘伯承兵团为主。
巴尔干群山的地形地貌;和中国太行山区颇有几分相似。裸露的怪石;陡峭的山脊;粗疏的植被……就连那些山脚下小村落升起的袅袅炊烟;也让人联想那里面会不会走出几位大爷大娘;给八路军战士烧水;或者送来烙饼摊鸡蛋……
随着部队推进;战斗越来越激烈。虽然规模并不很大;以营级突击或遭遇为主;但是每个山头都有一番争夺。
步兵轻武器;中国士兵使用起来已经毫不逊色。60迫击炮和火箭筒也是得心应手、花样翻新。远程炮兵因为重量问题;难以参与山地作战;暂时在后方集训。火力空缺则由空中攻击机填补——中国兵呼叫空中支援的水平大大提高;无线步话机成为制式装备;充分配发;不再缺乏。
山地战;无论人力、经验、支援和后勤;还是精神、士气;中国军队都没有处于下风。推进虽然不够神速;但是〃积小胜为大胜〃;每日都有斩获。用兵谨慎的刘伯承喜欢这种状态。
从敌人——德军训练有素的山地部队身上;中国远征军也学到了诸多战法。例如重视发挥山地狙击枪手的作用。
开始;德军的〃神枪手〃屡屡袭击中国远征军的中下级战场指挥官;并且频频得手;一度造成部队的小小恐慌。
刘伯承决定;建立自己的〃神枪手中队〃。兵团上下选拔了160名优等射手;配发了美式狙击枪和大号瞄准镜;并组织了集训和比赛。
一个月后;一批战绩优良的狙击手涌现了。
射击冠军是一名叫做张桃园的纯朴战士。他在28天里;用160发子弹;消灭了123个德军官兵。
受到兵团表彰的时候;小张涨红了脸;憨憨地说:
〃这不算啥。在老家打兔子那前儿;俺那弟弟枪法比俺强。每枪都能穿了兔子俩眼珠!这才不伤了兔子皮;能卖上价钱。俺哥儿几个都不如他。他眼力好;耐性也好。〃
杨勇师长来了兴趣:〃噢?有这等人?参军么得?喊个么名字?〃
张桃园答道:〃俺是桃园;他叫个——桃芳。才十五;没枪高呢。俺爹腿脚不好;在家帮着俺爹转山、种地呢。〃
杨勇兴趣不减:〃记下来!等他两年。桃芳!……女娃儿么。〃
10月;英国鉴于资源有限;负担过重;提出:中国远征军按原后勤保障系统供给物资。即:原在东南亚作战、现在参与意大利和希腊战役的滇、桂部队;仍由英国负担后勤支持;而川军和刘伯承兵团因为转为参加巴尔干战役;由美国提供后勤支持。
美国趁机拿到巴尔干战役局部指挥权。
已经被初步诊断为胃癌的史迪威将军;由于他顽强的坚持;又被任命为巴尔干战区的总指挥。并和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金恩、尼米兹等人一起;晋升为第一批五星上将。
马歇尔欣喜而不动声色地告诉史迪威:〃总统的看法是;我们的责任加重了。我们必须在原来不感兴趣的区域采取行动。这个区域过去我们十分陌生。但美国现在有余力为那里承担义务。〃
10月下旬;史迪威到任。
他调整了巴尔干作战部署;规定了主攻方向和任务:向贝尔格莱德进军;与南斯拉夫铁托将军的主力部队会师。年内进抵多瑙河畔;威胁德国主要石油供应来源——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为此;他征得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同意;向中国国内发出了征集第二批远征军的计划报告。并从整体上提高了中国远征军的待遇和装备水平。
为中国远征军正式建立空军和机械化装甲部队;是这个计划的亮点。
同时史迪威着手整顿队伍;复原了一批因伤病无法继续作战的官兵;重新理顺了编制;并陆续将川军补充并入刘伯承兵团。
缺少核心将领的川军;虽然有点犯嘀咕;但在严格的军令和不可缺少的补充这些软硬兼施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面前;奈何不得。
川军拥有6万人、4个师的编制。他们推出了邓锡侯将军作为首领。
一个月后;从南京传来一句国骂:〃娘西皮;邓锡侯被邓小平统战过去了!〃谁都明白这话出自谁的尊口。
邓锡侯惴惴不安地找到邓小平:〃格老子;回国有我好看的了!〃
邓小平哈哈大笑:〃莫慌噻老兄!回国我们一起唱大戏!〃
11月初;远征军在铁托部队配合下;解放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纳中心城市——萨拉热窝。德军第41掷弹兵师在这里遭到围歼。师长沃尔夫冈·豪森少将被俘。
这是第一次歼灭德军师级部队。但还是被走脱了一个掷弹兵团队。
德军在南斯拉夫的亚德里亚海滨的防御体系崩溃了;远征军物资船队靠岸风险大大降低。
刘伯承和邓小平得到游击队通知;说这里有一位被捕的、长期坚持地下斗争、勇敢保卫萨拉热窝的传奇英雄——瓦尔特;于是马上提醒部队;尽快解救监狱里关押的人们。
但还是晚了。两天前由于叛徒告密;瓦尔特暴露了真实身份;这位英雄被德军杀害了。
另一种说法是;〃瓦尔特〃就是铁托将军的名字。而铁托是不可能被敌人逮捕杀害的;他已经来到最安全的地方。
(236)
中国国内的政治协商会议几经反复;仍无结果。
国共两党在政治上展开了一轮攻防战。
起因是中国财政问题的严重恶化。抗战一结束;物资的短缺陡然引起一轮通货膨胀。在短短的几个月里;中国货币的国际兑换值下降了70%;物价同1937年相比;上涨了2000多倍。
史实。
通货膨胀几乎消灭了中产阶级;也使得知识分子幻想破灭。国民党的统治基础出现动摇。土地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欧洲战争尚未结束;物资和船舶都还难以兼顾战后贫弱的中国。无米之炊使得任何政府都会苦无良策;遑论本来就治国无方、腐败成风的国民党政府了。
共产党发动了一轮政治攻势。报刊上大大小小的不满现实言论和对统治阶层的抨击;使蒋委员长一时陷于困境。
由于李奇微和82空降师抽出参加欧战;黄河沿岸〃隔离带〃名存实亡;国共军事摩擦又起。
毛泽东接受谢伟思的建议;主动撤出了〃兵荒马乱、灾患频仍〃的河南;以退为进;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国内报纸舆论纷纷刊出评论。有些中间势力的倾向性十分明显;标题干脆就是《让他三尺又何妨!》立场分明地引用古诗的典故;令蒋委员长颇感窘迫。
挑起争端的目的没有达到;内战危机再次化解。
秋末;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胡宗南部派兵控制新疆;傅作义部控制蒙古。两部因冬季将临;准备不足;冬衣缺乏;行动缓慢。
入冬以后;随着经济形势渐渐稳定、援助物资分期分批到来;民众情绪得以稍为缓解;国府抓紧稳固自己的阵脚。又抓住了一个天赐的机会;改善自己政治上被动的态势;实施了一轮攻防转换。
中共在北方土地改革中;由于推进过快;出现了某些偏激、过左的政策。
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康生等人指导的山西土改。在〃斗老财、分浮财〃的口号之下;几千名地主和富裕农民被赶出了家园;数百人死于游街、批斗或者私刑。这种势头短期内未能遏止;一度出现蔓延的趋势;毗邻的河北、山东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景。
事情的爆发是以抗日将领傅作义将军留在家乡的高龄老父以及邻里同族被游斗、凌辱致死、财产被哄抢而引起的。
镇守绥远、蒙古边疆的傅作义怒发冲冠;当时就带领一旅骑兵;袭击了山西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的共产党土改工作队;砍了队长、副队长等一干人的脑袋;挂在县城旗杆上示众。
同时傅还用激烈措辞通电全国;点名怒斥康生为刽子手;要求共产党予以严惩;并检讨整个土改政策。
这是原华北民主联军内部出现的第一次分裂。
蒋委员长立即抓住北方土改的消极面所引起的民众(主要是有产阶级)中的不满;展开了舆论攻势;从而对前一阶段自己方面在政治和民心领域内失守的阵地进行反击。
一批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被剥夺家产、赶出家园的〃原住民〃也被组织起来;现身说法;在广播电台和报纸杂志上纷纷控诉〃华北当局的残忍、制造动乱。〃一批不明真相的高校学生也被组织上街游行;呼喊口号。
双方军事准备也开始明目张胆地开始。
沈阳和抚顺的兵工厂已经顺利转产了105、155毫米炮弹;并在日本技师的协助下;仿制了美式57毫米无后座力炮。
重庆兵工厂则成批生产了〃勃然〃轻机枪和12。7毫米勃朗宁重机枪。
在南昌;国府安装了两条从日本拆装拼凑的飞机生产线——紫电战斗机和中岛狂风式战斗轰炸机。
一批失业、饿肚子的原日本航空工业从业人员;为了养家糊口;欣然接受招聘;坐上返程的战俘运输船;从横须贺开赴上海;又换船抵达九江;再乘南浔线火车来到南昌。
1944年冬天;在简陋的厂房里;中国航空工业开始起步。
消息传到沈阳;共产党毫不迟疑地采取了类似行动。华北联军空军司令员聂荣臻带人来到日本;在自己占领军势力范围——九州岛上;开始了搜罗技术、人才和设备的一系列活动。
在炸成废墟的九州飞行株式会社原田工厂和杂饷隈制作所;他们找到了一个奇异的新式飞机试验原型——鸭式布局、发动机后置的〃震电〃式;以及它的设计者鹤野正敬少佐。
搜索队如获至宝;连夜把人和物品、图纸装上飞机;司令员亲自押运;飞抵沈阳。随后又装船启运了残余的发动机厂和风洞设备。
中国大陆军备竞赛之势日益抬头;情报送到白宫椭圆型办公室。
刚刚赢得第四任总统任期的罗斯福眉头紧锁;心情忧郁。按铃叫来了正在生疟疾的霍普金斯。
〃哈里;很抱歉在你还没有康复时就把你请来。你本该好好休息。可我遇到难题了。〃
霍普金斯仔细看完情报;为总统设计了几条对策。罗斯福脸上露出了笑容。
(237)
朝鲜;釜山港;第三码头。
这里刚刚发生了一轮哄抢事件。
起因是一部吊车在从船上吊运一包货物时;包扎货物的棕绳网兜挂在船舷的某个铁钩上;发生破裂;里面的木箱摔裂在码头上;滚出了成百上千的牛肉罐头。
这批罐头来自澳大利亚;是在这里装运火车;再通过朝鲜境内和中国东北完善的铁路系统;经过满洲里;运往苏联的。这是东方航线目前向苏联补给物资的最为快捷的路线。这些物资基本以食品为主。
罐头落地后;起先只有一两个人弯腰去拣。看看无人制止;很快发展成大批人群的参与。
饥饿的码头工人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加入拣拾的队伍;后来甚至没开箱的食品也被摔破、哄抢。
码头哨兵开始鸣枪示警;企图制止哄抢;结果人们愣了一下;看到没有真实生命危险;又不顾一切地争夺起来。
驻守码头、负责监督押运的一支苏军小分队;闻讯赶到码头现场。面对喝止不住的哄抢人群;季连阔夫中尉下令开枪。
冲锋枪的扫射终于制止了疯狂的人群。十几个朝鲜码头工人倒在血泊中。对于制止不利的中国哨兵;季连阔夫中尉命令;缴了他的枪。
突然;人群中一个壮硕的家伙——他叫朴在顺;当过日伪时期的伪警察;现在也在码头上作苦力谋生。看到自己的弟弟和同乡当场被杀;怒不可遏。趁一个苏联士兵不注意;他劈手夺过冲锋枪;转身对着苏军小分队扫射起来。
人群中又有人拣拾枪支、加入对抗的行列。
苏军小分队本来人数不多;这下死伤惨重。但码头工人里面没几个会用枪的。对抗持续了半个小时;到双方把手中子弹打光为止。
第三码头一片狼藉。
码头对面就是《朝鲜日报釜山分社》;迅速把这场码头流血事件作为头号新闻捅出去。
这次事件苏军死伤27人;包括季连阔夫中尉。
朝鲜码头工人死伤195人;包括夺枪开火的朴在顺本人。
事件在东方各地引起了一轮报导。
南京的报纸渲染了恐怖和血腥;沈阳则反复强调着误解和遗憾;汉城和平壤出现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呼喊反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