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日程是早已安排好了。
先过日本;逗留3天;检阅一下驻日占领军。然后……看看当年留学的地方;是否已经湮灭于战火。当然要会晤麦克阿瑟将军;也顺便会见一下天皇裕仁。
想象汪精卫当年求见天皇而不得的尴尬情景;再想象如今天皇不得不〃屈尊〃来到自己的下榻;求见一位战胜国的领袖……蒋委员长感到血脉贲张、意气风发。
他确信天皇裕仁定会主动求见的;日本现在需要求助于中国——而不是美国——的地方很多。何况目前战后国际法庭尚未开始审理;天皇现在惴惴不安。中国在法庭上的态度甚至能够左右日本局势。
中国的命运同日本是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的。战败的日本;更值得一看。
然后飞檀香山。那是国父孙中山发祥之地。甚至也是国民党发祥之地。对中国革命的早期输血;是靠了那里的养牛场完成的。
檀香山;就连这个优美、富有韵味的中文名字;也足以令人遐想……
只可惜;孙夫人宋庆龄不愿同行。美龄力劝三次;全然无效。
下一站旧金山;这个华人聚居的美国城市。可以想见;华侨对于领导祖国八年抗战的领袖到来;将会表现出高度热情。
实际情况也正如他的预期——唐人街上的庆典令他陶醉和自豪;同时也触动了他深深的民族情结。
(245)
蒋委员长启程的当日;元旦那一天;欧洲发生了一件跟中国有关的事。
意大利。罗马。
10月底;被盟军攻打半年之久的古斯塔夫防线终于攻克。接着是11月份突破罗马以南的〃恺撒防线〃;然后12月;是罗马以北130公里的〃哥特防线〃。
德军黑廷霍夫司令官紧急增援的4个师和1个重型坦克团也没能挡住盟军的步伐。罗马攻克了。
这一轮战斗中公认的两支〃英雄部队〃;一个是波兰第二军团;在攻占卡西诺山时;付出了4500人牺牲的代价;
另一个就是中国的滇军;作了3次勇猛的穿插;牺牲9000余人;但在战线后方拦截了德军增援部队;使得盟军全面突破得以实现。其中60军的卢汉军长身负重伤;抢救半月宣告不治。代理军长曾泽生率部突破罗马城外围堑壕防线;率先进入市区。
这是中国远征军赴欧参战以来;首次参与解放一个世界级的大城市。滇军总指挥龙云感到扬眉吐气。
12月底;滇军远征兵团兴高采烈地准备了入城式。
忽然接到意大利战区盟军司令部的通知:入城式暂缓;在元旦日举行。
这通知似乎很有道理。于是龙云命令:休息待命。
但从此就没有了下文。
直到元旦下午;滇军远征兵团才得到召唤。
进入罗马城区后;得知英军后续部队已经全部通过完毕;法国和波兰军团也正在通过时;才轮到第一个打开罗马大门的滇军第60军起步。
沮丧的滇军低着头走过罗马国王广场和君士坦丁门。他们听到不怀好意的人在嘲笑他们:这些排在末尾、无精打采的中国人!怎么有点象俘虏?
消息传到开罗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李宗仁气炸了肺。
(246)
蒋委员长出访之前;对国内一系列问题作出安排。
点检了手中的军事力量;国内还保留着44个轻装美械师。驻日本的6个师当中;有三个是装备良好的美械部队;正在着手替换回国。
国军战后复员了一批伤残军人;目前总数390万人;其中〃中央军〃序列超过300万人。
美中不足的是;国军手中缺少重型装备。7个155毫米〃长腿汤姆〃榴弹炮团都在欧洲。关麟征的52装甲军倒是美式标准重装战车部队;可是目前全部控制在史迪威手上。
为了熟悉和掌握更多的技术装备;第二个装甲军——杜聿明的第5军也派到了开罗;正在集训换装。原来驾驶M3斯图亚特轻型战车的坦克兵现在都开上了M4〃谢尔曼〃。以前不曾见过的M10;甚至M18型坦克歼击车也不陌生了。
美国佬对于参战部队倒是大方;除了奢侈品;该给的都给。
这也理所当然;毕竟要这些军人卖命流血。
这一手也确实牵制住了中国军队。美式后勤已经使他们逐渐习惯了痛快淋漓的发射和大手大脚的消耗。
有些部队大叫大嚷〃缺乏弹药〃的时候;实地检查的结果;他们的弹药比对抗日本时期要多出好几倍!过去非常能够忍饥挨饿的中国士兵;现在也不同了;常常挑剔本部队与外部队的伙食差别……
据说共产党那边也出现类似情景:某次演练强行军时;一批战士眼巴巴望着汽车;不肯走路;伤愈后出掌共军后勤的贺龙;在《民主日报》上撰文;批评底下部队作战时〃不必要地使用连发射击〃的习惯……
想起这些;委员长不由得苦笑了一下:依赖美国;看来误人不浅啊!
建立自己的兵工、后勤无疑是当务之急。可惜自己和整个国民政府对满洲——中国东北一贯的不重视。那里保存着日本留下的一套完整的工业基础啊;接管那里的土包子们不知多久能够发挥它们的作用?弄不好这就是他们争天下的资本。
何应钦部长曾经建议:释放张学良;任命为东北行政长官;向那里插上一根钉子。
蒋委员长审时度势;果断批示:暂不考虑!
此时释放张学良;他出来后成为谁的〃钉子〃都很难说。而且在依靠实力获得发言权的今天;还有几个人能够跟着张学良跑呢?
解决东北问题必须另觅良策。
得意门生戴笠曾经向他提示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只可惜天不与寿——那次雨中飞行和接踵而来的飞机失事;把这位戴雨农安葬在太湖边的戴山之麓……
戴笠之死使他痛失一臂。那个未能实施的计划也就成了〃遗计〃。熟读《三国》的蒋公叹息:或许这就是〃郭嘉遗计定辽东〃?
委员长于是布下一枚着意深远的棋子。
年底出访前;他在南京颁授一级上将军衔的有利时机;召见了第七集团军司令傅作义。表彰他为党国建立赫赫功绩的同时;再次明确授予他晋察蒙绥〃总督〃——最高行政长官的职责;同时调拨一批武器弹药;并理顺了对于傅部的后勤保障体系。
挖掉了这支〃七路半〃;委员长心中感到几许宽慰。
未来的斗争;不应仅仅是军事上的。
(247)
毛泽东当然也不会忽略作出布置。
44年12月;中共中央军委重新编制了〃华北民主联军〃的战斗序列。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总参谋长:周恩来(兼)。
华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朱德。
副总司令:贺龙(兼总后勤部长)。
总政治部主任:陈毅。
总参谋长:黄克诚。
第一兵团司令员:叶挺;政委:罗荣桓;副司令兼参谋长:粟裕。
第二兵团(欧洲远征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
第三兵团司令员:徐向前(兼政委);参谋长:张宗逊。
第四兵团司令员:林彪(兼政委);参谋长:程子华。
军委直属战略机动部队司令员:陈庚;政委:谢富治。
下辖:
装甲兵纵队司令:许光达;
空降兵纵队司令:李天佑;
两栖纵队司令:韩先楚;政委:邓华。
炮兵纵队司令:朱瑞;副司令:郭化若。
驻日本(九州)占领军司令:罗瑞卿;政委:傅钟。
海军司令员:叶剑英;副司令:肖劲光;参谋长:张爱萍。
空军司令员:聂荣臻;参谋长:刘亚楼。
中共旗下的正规部队此时为137万人;由华北自治政府承担后勤和给养。此外还有使用缴获日本武器、由地方自行补给的民兵约90万人。
在巴尔干;毛泽东在与铁托的交流中;考察了另一种前期主要依靠独立自主生存作战的模式。
战况的进展和部队的进步;也使他决定派出更多干部来欧洲;学习和观摩现代战争。
在〃太行号〃上;毛泽东发电报给周恩来;请他尽快作出部队和将领轮换的安排。同时作出派遣第一兵团25万人增援巴尔干战区的决定。这既是尽快取得现代化战争经验和装备的捷径;也是在访问美国之前;向世人宣示中国共产党专注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无意于内战的一个明确姿态。
史迪威将军自然欢迎华北联军增大参战力度。这使得他的战区里几乎不再需要美军承担地面义务。就连美国空军(陆航)的人数也无须再增加——按计划培训起来的中国空军已经日益顶用了。他们中的半数有了200小时以上的实战飞行经验;这在螺旋桨飞机时代早已超过合格标准。
毛泽东还向他介绍;受到国民党长期关押的第一兵团司令叶挺将军;还在20年前的北伐战争中;就是全中国知名的〃猛将〃。前不久蒋介石迫于国内进步势力的舆论压力和共产党的多次交涉;释放了叶挺、王若飞等一批〃政治犯〃。
史迪威再次对于〃花生米〃的独裁、专制和腐败表示不屑;并对蒋在压力下的让步感到高兴。
〃我与他打交道的历史证明;只有压力对他才行之有效!〃史迪威拍了一下手掌。〃我欢迎叶挺将军;希望他建功立业。〃
毛泽东按照自己的老习惯;与史迪威愉快地谈了一个晚上。
东方发亮时;呵欠连连的史迪威收到刘伯承从前线发来的战报:
〃我部已于凌晨4时攻克贝尔格莱德。前锋渡过多瑙河;向喀尔巴阡山脉挺进。〃
史迪威欣喜而又如释重负地对毛泽东幽默道:
〃主席阁下呀!您和刘伯承将军一起;毁掉了我的一个……睡眠计划!〃
毛泽东让秘书叶子龙取来带给史迪威的礼物——一支硕大的高丽人参。郑重地说:〃将军;这是我们全党和华北联军的一点心意。我们都盼望你多多保重、身体健康!〃
史迪威手中掌握的物资分配计划天平;向着参战力度和实际需求倾斜。对于何应钦部长指责他〃偏袒共产党〃;他采取一笑置之的态度。
12月;苏联红军在冬季攻势中扫清黑海沿岸;终于夺取了克里米亚。
苏联再次要求盟国将援助尽快送往黑海港口。
得到的答复是:由于中国远征军前段在巴尔干的作战强度;囤积在埃及的大部分物资和油料已经消耗。新的补充需要延搁时日。
还有更令人不舒服的说法:
第二战场;甚至第三战场——巴尔干都已经开辟;这本身就是对苏联的巨大援助。上述战场都有超额数量的物资需求;在那里〃获得实质性进展〃之前;请苏联〃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当前的短缺;以保障〃盟国共同的事业〃。
莫洛托夫在答复中斥责了西方的虚伪。
最高苏维埃号召苏联人民自力更生。
(248)
亚德里亚海。克罗地亚;维斯岛。
地中海的冬天;温暖而多雨;气温不冷不热。这令本已习惯了中国北方寒风、又在印度洋和红海晒了一路太阳的毛泽东颇感适意。
与约瑟普DangerCode;布罗兹DangerCode;铁托元帅的会面;被主人特意安排在维斯岛上一个偏僻而安静、可以俯视海滩的别墅中。
铁托穿了一件崭新的、紧紧绷在身上的灰色军服;裤子上缀有一道深红色条纹;军服上则饰有金黄色穗带以及元帅军衔的标志;毛泽东则穿着一件合体的深灰色中山装。
会面刚开始的时候;双方还有一些拘谨。
年长一岁的铁托拿出一盒骆驼牌香烟;递给毛泽东。毛泽东笑了;也从口袋里拿出一盒〃骆驼牌〃。
于是两人象是地下工作者对上了暗号;一起哈哈大笑起来。气氛立刻活跃、轻松了。
相似的经历;相近的背景;使得他们颇感投机;谈得无拘无束。两个〃大烟筒〃交替着为对方点火。
被邓小平政委从前线带来、担任翻译的高个子小伙显然对于塞尔维亚语还不够熟练;当毛泽东引用一个典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时;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翻译。
在这里已经工作了几个月的翻译师哲马上用俄语把这句话翻译了过去。通晓俄语的铁托明白了毛泽东的寓意;会心地笑了起来。
会议的内容从下一步的军事配合转到胜利后的政治安排;又转到今后如何使用西方的援助、以及继续援助的内容和代价。
会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后;毛泽东忽然跟师哲耳语了一下;师哲又把话悄声翻译给铁托。
铁托点了点头;和身边人说了一句;就站起身来。
毛泽东也示意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继续和南斯拉夫同志会谈;自己带着师哲;一起和铁托走出别墅。
三个人在户外一边看着海景散步;一边交谈。几个警卫战士在后边远远地跟着。
铁托向毛泽东问道:〃苏联也给你们那里派了军事顾问吗?〃
〃以前有过;不过是以共产国际的名义来的。〃毛泽东答道:〃要是没有他们;我们还不会把红军主力转移到北方呢。〃
铁托听出了毛没有明说的意思;有所感叹;〃他们啊;军事水平似乎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不过对于情报工作的积极性倒是超乎寻常呢!〃
看了看那几个警卫离得很远;铁托便继续说道:〃上个月;他们甚至要把我的秘书都秘密发展成他们的情报员;专门汇报我的一举一动。〃
〃然后呢?〃毛泽东停下了脚步。
〃当然我的秘书没有听他们的;向党组织汇报了此事。我们也只能当作没有发生过。〃铁托顿了一下;〃看来;斯大林同志还是不放心啊。〃
〃是啊;我们都是共产党人;却和英国、美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站在一个战壕里;老大哥心里自然不舒服。〃
还没有等铁托再开口;一阵巨大的轰鸣从上方传来。一队四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排着整齐的队形低空掠过维斯岛;向北飞去。
〃那是美国人;他们在这个岛上建了一个机场。〃铁托解释道。
望着远去的机群;毛泽东不禁说道:〃当我们抵抗各自侵略者的时候;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