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选择
1月底;两位客人被安排在美国国会演讲;并观摩国会山的外交政策讨论;〃体验美国式的民主〃。
蒋委员长认为美国不应该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这样一个讲坛。在坚持无效的情况下;他准备以拒绝演讲为要挟。幸好夫人宋美龄马上机敏地委婉翻译转达了委员长的意思;最后两人的演讲都改为五分钟的简短致词。
后来他们分别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进行了演讲。
在参观日程中;蒋委员长和夫人先行前往美国东部。
一路上;纽约的证券交易所、匹兹堡的钢铁、底特律的汽车工业、纽波特纽斯的造船;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毛泽东则根据安排;先去了美国南方。佐治亚州高效率的农场、德克萨斯的油田……都令他兴趣平添。在密西西比河畔的维克斯堡;他还遂了一桩平生心愿——在春风料峭中畅游了一回〃老人河〃。
整整两个月;走走停停;一直到客人们的新鲜感逐渐耗尽。
体检和医疗日程又开始了。两位年逾五十的中国贵宾;都不难查找出身体的潜在疾病。
蒋委员长重点看了牙医;最终配制了一套令他满意、舒适的义齿。
毛泽东借此机会把他去年所患的严重失眠、头痛不已的病症作了一次彻底诊疗和医治。夫人江青从旁照顾;同时也诊治了一些皮炎之类的小毛病。并且大大满足了一轮对电影的爱好。
史料记载;毛泽东45年冬在延安;此症曾严重发作;短期不能工作。
(286)
美、加边境;〃水牛城〃布法罗。
奔腾咆哮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引起客人们的赞叹。主席夫人江青女士欣喜雀跃;不停地用照相机选取着各个角度。昨天她接受了一份小小的贵重礼物——美国最新研制成功的24D彩色菲林(胶片)。
平生爱水、也爱气势磅礴的毛泽东正在大瀑布前驻步。沉思间;忽然接到通报:恰巧——蒋介石委员长携夫人宋美龄女士也来到此游览。
于是这次留下了两个影响中国命运的家庭的唯一一张珍贵的彩色合影。
合影时还有一个小小细节:
毛夫人在蒋夫人面前总免不了有一点点自卑——不是由于容貌;而是由于气质和出身。今天缺少准备的江青穿了一身当时流行的、朴素大方的〃列宁装〃;虽然剪裁合身;但和宋美龄那一袭得体的旗袍比起来就又拉开了差距。本来江青唯一能自恃的还有年龄和身高;可是蒋夫人穿着细巧精致的高跟鞋——这是毛泽东对自己夫人严格禁止的。……加上自己一句英文也不会;于是江青有些赌气;画面上的她;一点笑容也没有;与其他三人形成反差。
往来美国南北期间;蒋委员长在旅程交叉点上;几次与毛泽东的〃偶然〃相遇;看得出主人安排的痕迹。
或许美国人有某种期待。——在中国、在东半球谈不成的问题;在西半球、在这个看上去自由宽松的国家;能够营造出一种合作的气氛?
天真的美国人;委员长想。他们真以为政权或者天下是谈出来的?也许他们的是;但我们的不是。……即使他们自己也并非如此嘛——难道忘记了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但他已经应付裕如了。在三次与毛泽东的〃偶然〃邂逅中;两人虽然都不主动交流政治观点;但在旅游观感、考察心得方面;彼此都有了谈兴和谈资。
〃润芝啊!听说你最近在考察水电站?〃蒋委员长这次破例;主动打起了招呼。〃润芝〃的称呼;更是不卑不亢;不远不近;得体、自然。
〃呵呵;委员长情报准确。我是觉得;中国水力和水利开发;是个需要排上日程的大事。将来我到阁下的政府中当个水利部长;修个三峡水库什么的;或许还称职。〃
〃哪里;润芝;那不是太屈才了?一个’秦皇汉武、成吉思汗’都不入法眼的风流人物;理当是中国山水的大总管啊!〃委员长话中有话。
〃委员长谬奖了。我个人见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是农家子弟;务农为本。这次来美国;最大的关切点就是种子、化肥;还有列宁说过的那个——全国电气化。〃
〃好啊;润芝;我们多走走;多看看;取得建设经验;都来替中国把一把脉。……好好;你们走好……〃
在50年后美国方面解密披露的、东道主的记载和报告中;描述了有关机构是怎样为了蒋、毛会谈;刻意创造那些不期然的相遇、预先精心选择的会面场合、在现场布置的那些作为提示的小小道具——报导中国建设的图片、模型、报纸和《时代》周刊等等;以及事先打过了招呼的记者采访……
负责这些安排的简DangerCode;惠特尼女士后来忿忿不平地写道:
〃这些都没有奏效。中国客人聪明地——或者说狡猾地避开了实质问题。用一句中国成语来形容;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他们的冥顽不化;或者说;抱守各自立场的坚定不移;令人印象深刻。而美国式的’民主熏陶’似乎作用根本不明显……〃
(287)
田纳西。纳什维尔。
这是蒋夫人宋美龄的成长之地;正是在这里她渡过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并练就了一口柔软的美国南方口音。
夫人要求一定要在这里小住一些日子;委员长没法拒绝她。
一转眼在美国渡过冬天;进入了阳春。环顾四周;已是草长莺飞的季节。
蒋委员长一惊。——乐不思蜀?感觉不对了。
决计回国之时;突然传来了罗斯福总统因脑溢血去世的消息!
惆怅和遗憾爬上了中国客人的眉头和心头。
他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同罗斯福总统作一次深谈。
就职典礼和总统葬礼……竟然在一次访问的过程中全都遇上了。这短暂而又漫长的期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不免使人感叹人生无常。
毛泽东在离开美国的告别演讲中谈到:
〃使我深感悲恸的是;两位伟大的美国朋友都没有能和我们一起看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年前是卡尔迅将军;现在是罗斯福总统……
〃但他们将长久地活在中国人民心里;中美两国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中用鲜血凝结的战斗友谊;将会照亮两国的历史发展道路。〃
而在这一次令世人颇怀期待的历史性访问中;究竟有什么实质性成果呢?
恢复性的贷款?三峡、黄河永济段大型水力枢纽和发电工程的确定?化肥、机械、钢铁、建材、采矿、肉类联合加工等120个工农业项目援建的意向书?……某种程度上;这些是中国人在欧洲流血所交换来的自然价值啊。
或是双方对于向对方对等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美国接纳3万名中国建设急需人才的培养计划?还是对于未来世界多边化贸易组织的描绘和构思?……
两人忽然明白;这两个月期间;中国很平静。
或许这;就是这次邀请的成果……
(345)
丹麦。哥本哈根;嘉士伯海员俱乐部酒店。会议堂。
1946年8月;〃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全体成员会议在此召开。
会议的两项中心议程是:
一;讨论和研究是否筹备成立〃第四国际〃的问题。
二;将原中国共产党开除出各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组织。其原有席位由中华苏维埃满洲共和国执政党——中共(马列)取代。
这项动议由蒙古人民革命党、斯洛伐克工人党和罗马尼亚共产党联合提出;经过两天的激烈辩论;以三分之二的压倒多数票获得通过。
苏共中央书记日丹诺夫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会后发表了《新闻公报》。
中共正式代表缺席。在欧洲任职的陈毅作为唯一的观察员列席了会议;没有表决权。
会议间歇时;在海员广场露天酒吧;一位塔斯社记者对陈毅进行了采访;请他谈谈此行的目的和感想。
陈毅用法语表达:没有特定目的;我得到的授权只是观察。至于个人目的倒是有——这里是童话之都、啤酒之乡。我来吃吃啤酒、听听童话。
记者坚持要他谈谈感想;并希望最好用俄语表达。
陈毅表示不会讲俄语。随手取出一个活页本;在上面写下一首五言四句诗;撕下来送给记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记者摇头表示不懂;也不愿细听陈毅解释。坚持要他用俄语口头表达感想;陈毅认为这是俄国式的强制习惯。俩人越来越话不投机。
陈毅终于不耐烦了;顺嘴用对方更加听不懂的四川方言喝道:
〃啥子感想?锤子!喊老子开会为的啥子?为的喊起一班喽啰开除老子!你搞少数服从多数那一套;老子喝啤酒;不同你争!还要爪子么(作啥子么)?感想!〃
陈毅当下起身就走。行李也不拿;交给警卫员。自己去找安徒生故居;没找到;跑到港口和美人鱼雕像合了一张影;便坐船离开了哥本哈根。
记者后来写了两篇花絮式报导。
一篇是《中国党的列席代表——喜欢童话、啤酒和女人》;
另一篇是《从诗人到兵痞——四川人陈毅’变脸’很快》。
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畔。
又一批中国潮州籍劳务工人在此落脚了;他们的工作是开垦橡胶园。
根据美国杜邦财团分别与中、委两国的协议;中国为缺少劳动力的委内瑞拉提供数万名长期劳务;开垦土地、种植橡胶;产品由杜邦企业收买;向委内瑞拉政府纳税和交付少量土地费;对中国的补偿是;杜邦财团投资;在汕头建设一座大型硝基化学联合工厂。
类似的范例被善于计算劳动成本的美国和其他国家新兴资本家所仿效。在墨西哥、洪都拉斯、乃至巴西;陆续出现了这类种植园。
需要工业投资和军备款项资助的南京国民政府乐得推动此项政策;同时减轻人口压力;土地资源看紧的中国东南沿海农村过剩人口;既要吃饭;又不想在战乱中去充军当炮灰;能够飘洋过海见点世面;拿到一份略好于家乡的稳定生活;他们多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忍耐和知足。一时间远涉重洋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这是潮汕群体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又一次大移民。去向;不再是南中国海的那一边;而成了太平洋甚至大西洋的那一边。
优秀的、继承了客家文化的潮汕群体差不多是中华传统的第一流保存者;若干年后;反而是从这些早期移民身上才能找出那一时代中国人的痕迹。
但是;也并非中国人在各地都能受到欢迎;或者起码的公平对待。
虽然作为有影响的战胜国;中国的国际威望已非战前的三十年代可比;但是国家积弱日久、战祸连绵、眼前胜败未卜的形势;仍然没有改变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对于中国的看法。
新近在婆罗洲发生的排华、杀戮事件为此留下了注脚。
(346)
1946年的世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北加里曼丹。文莱;斯里巴加湾市。
从6月份起;这里发生了一系列流血冲突事件。
起因是;战后的荷属东印度获得了独立;建立了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但是新政权中各别军人执政者素质不高;长期对一些华侨实行勒索。遭遇拒绝后策动了报复;后来愈演愈烈;在爪哇、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等地都酿成了大规模排华事件。无助的华侨纷纷寻找避难之地。
此时负责护航中国到印尼之间石油航路的民国海军〃永兴号〃舰长陆维源中校;正在文莱的斯里巴加湾港口驻泊。日本战败时他也是在这里接收英国转让的日本舰艇船舶。因为他的姐姐嫁给当地一位侨领——罗元叔;他有机会常来常往。
看到印尼华侨遭受迫害、背井离乡;国家又忙于北方战乱;无暇顾及;陆维源是个36岁的热血军官;恻隐之心使他多次与姐夫罗元叔商量;从水路和陆路运送和疏导了许多华侨;来到相对安全、僻静的文莱和沙巴地区避难。
这里原是英国殖民地;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战后复被英国殖民统治。短时间激增的华侨引起了当局的恐慌。使用了多种措施制止不住;于是采用了武力;并逮捕了他们认定的〃始作俑者〃、华侨心目中的〃救难菩萨〃罗元叔;以及若干侨领。
陆维源中校为营救事宜几番交涉不果;并被英国殖民官侮辱——扬言也要将他拘留;而且打算处死罗元叔。陆维源遂下决心;组织武装劫狱。
劫狱成功;罗元叔和多名侨领被救。陆中校所带一干水兵却由于掩护大队;被英军陆战营围困山顶。坚守数日不支;尽皆战死。
陆维源的二姐本是滇军战将卢汉的遗孀。在陆维源于苏昂山被围紧急时;罗元叔通过她;与滇军首领龙云上将取得了联系。
龙云此时回国不久;正在河内休假;并且担心老蒋何时把他仅剩的5万人马家当送去西北战场。卢汉是他拜把兄弟、长期亲信、功臣烈士;前年战死罗马。
闻此消息;始终对罗马入城式受辱怀着一口恶气的龙云;当下就派出亲兵——别动营;快船直扑斯里巴加湾。但还是没有赶上给陆维源解围。
随后;龙云索性又旗号分明地打出〃中华护侨铁军〃的响亮名头;派遣滇军精锐60军;由军长、悍将曾泽生率领;在文莱、沙巴沿海大举登陆;包围了英军守备营和从沙捞越赶来增援的英、印、廓尔喀混编第29旅。
此外龙云还率部向印尼婆罗洲的东加里曼丹省推进;炮轰了省会三马林达;锋芒指向产油区——巴厘巴板。这是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在远东的基地;也是印尼新政府的财政渠道之一。
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惩办杀害华侨凶手;粉碎军人独裁政权!〃
史实是;曾泽生歼灭过英29旅皇家坦克营。51年11月;朝鲜高阳。
龙云的旧交、国军海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