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主编:崔长琦 副主编:宋有杰、袁静伟
上 篇
横空出世——气球、飞艇、飞机及航空兵的诞生
人类自从脱离动物直立行走、产生思维后,幻想与追求也随之而生。正是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与追求,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祖先的知识积累有时虽然还不是以使他们自觉地产生出神奇的发明,但他们一直善于从对自然界的模仿中寻找灵感。气球、飞艇、飞机的诞生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历尽沧桑 气球终升空
1783年9月19日,法国巴黎,凡尔赛广场。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众多文武官员的陪同下,冒着初秋的酷热端坐在广场观礼台上。广场四周挤满了10多万神采飞扬的巴黎市民。今天,他们将在这里观看人类历史上首次热气球搭载〃乘客〃飞行。从产生飞行的遐想到初步实现这一理想,人类经历了多少坎坷与曲折!这一历程是多么艰苦而漫长啊!
几千年前,生活困苦的人类祖先见到自由飞翔的鸟鹊时,产生出许多美好的遐想:要是能摆脱桎梏飞向蓝天,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那该多好!无论是在中国、印度,还是在古巴比伦、罗马,有关人类飞行的神话都十分丰富而壮观,例如嫦娥奔月、敦煌飞天以及长着翅膀的天使等。这些流传广泛的神话故事集中反映了人类对飞行的期盼。
尽管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还难以满足人类对飞行的期盼,但人们一直没有放弃过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探索。特别是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人民,更以他们的辛勤劳动为世界航空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建筑业祖师鲁班就制造出了能飞的木鸢(古书一般称木鸟为木鸢)。《墨子·鲁问篇》记载:〃班削竹拟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至西汉时代,我国出现了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升空的风筝。人们普遍认为风筝是最原始的飞行器,也是现代飞机的祖先。至王莽时期,有人模仿飞鸟形状,穿上用羽毛做成的翅膀从高处跃下,尝试飞翔,并成功地飞行了数百步远。
随着文明的进步,外国人也提出了飞行设想,并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公元5世纪左右,欧洲有个叫委兰的铁匠就制造了一套〃羽毛衣〃,进行了一系列飞行试验并获得一定成功。后来,委兰还穿上〃羽毛衣〃进行了一次复仇行动,他把仇人提到空中,将其扔下地面摔死。公元13世纪,俄国的查多赤尼克在手稿中也有类似记载:有人披着用绸子做的翅膀从很高的教堂顶上安全飞了下来。
尽管这一时期人类的飞行探索还处于对飞鸟的简单模仿阶段,尽管他们努力的结果常常是失败多于成功,但这些尝试无疑也同样促进了科学技术,特别是航空技术的发展。公元1300年左右问世的风车旋翼已经与现代飞机的螺旋浆十分相似。不过,那时大多数人还只是深信:实现飞行的有效方法是尽可能完善地模仿飞鸟,他们还是仅仅关注于鸟类的飞行技巧。
随着人类历史上最暗淡的中世纪的结束,欧洲迎来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文艺复兴时期。摆脱了束缚人类思维的重重桎梏重新开始向天空翱翔。人类对飞行的探索也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1495年,意大利美术家、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达·芬奇设计出了扑翼机的草图。而弗朗西斯科·泰齐尔在1670年描述的景象则更为新奇而恐怖:大批的飞行器在城市上空穿梭飞行,从空中向地面投掷武器,射杀地面毫无防御能力的市民。这个十分超前的设想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空中轰炸的记载。大约两个半世纪之后,泰齐尔的设想真正成为了现实,并且给无辜的平民带来了无尽的悲哀与痛苦。
1709年,一位名叫洛伦索·古莫斯的葡萄牙神父用模型滑翔机和热气球进行飞行实验,获得了成功。遗憾的是,承受了过多失败痛苦的探索者们此时对飞机的兴趣正处于低潮时期,古莫斯的发明并没有引仆人们太大的关注,因而未能得到及时推广。1731年,俄国工程师克良库特诺制作了一个布气球。他往球内注入热空气,在热气球下面系了一个绳套,把自己套进绳套里。结果,热气球上升的拉力把克良库特诺带上了桦树顶那么高的空中。
1782年,以造纸谋生的法国人蒙特哥菲尔兄弟经过试验发现:充满热空气的纸袋能够在空中飞起。尽管当时他们并不理解这种现象的理论基础,但他们敏感地意识到了这种现象的实用价值。经过多次实验和不断改进,蒙特哥菲尔兄弟终于用麻布和纸做成了第一个热气球。这个热气球直径11米,内充燃烧稻草和羊毛所产生的烟和热气。1783年6月5日,他们进行了首次热气球升空试验。热气球上升了近200米高,并在空中停留了10多分钟才降落下来。热气球成功升空的消息传到巴黎,引起了法国科技爱好者的极大兴趣。法国学术协会于是邀请蒙特哥菲尔兄弟到巴黎进行表演。
1783年9月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亲率大批文武官员来到凡尔赛广场,观看热气球表演,10多万巴黎市民闻讯后也兴致勃勃地涌入广场观看表演。蒙特哥菲尔这次使用的气球直径约12米,由轻质薄纱与牛皮纸制成,气球下方吊挂了一只笼子,笼子内还放入一头羊、一只公鸡和一只鸭子。上午10时,热气球连同挂在笼子里的〃乘客〃升空,大约8分钟后,气球上升到500米左右的高空,并在空中悬停了数分钟。广场上一片欢腾,人类首次搭载〃乘客〃的飞行获得巨大成功。由于风力的影响,热气球最终降落在了5公里远的巴黎郊外。
蒙特哥菲尔兄弟表演的成功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并极大地激发了巴黎人对热气球的兴趣。曾亲眼目睹气球表演的路易王宫内的侍卫罗齐尔对热气球更是到了迷恋的程度,并且开始研究体积更大、升力更大的热气球,他要尝试乘热气球升空!10月15日,罗齐尔乘热气球成功地上升到近30米的空中,成为真正安全升空的第一人。这次飞行开创了人类飞行史的新篇章。两个月之后,罗齐尔又与同伴阿兰德斯做了一次自由飞行。这一次他们乘坐的是一个饰有金色花纹的蓝底彩色气球。气球上升到了近1000米的高空,飞行了25分钟后安全降落地面。法国科学家对气球飞行的兴趣与探索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1793年底,物理学家查尔斯与罗伯特首次乘坐氢气球上升到300米高空,并在空中自由飘荡了两个小时。他们的这次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只气球中充的是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而不是传统的用加热法来使空气变〃轻〃。其后研制的各种飞行器大多采用了这一升空原理。
至此,人类在实现飞行的征途上已获得了初步的成果。与人类历史上的其他科技进步一样,这些成果几乎立即被强制运用于军事目的。1794年,法国人率先在陆军中成立了一支气球部队,这支部队在法奥战争中担任过多次重要的军事观测及侦察任务;为法军在弗勒鲁斯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但是,曾经横扫欧洲的拿破仑在这一问题上并不具有军事家必备的洞察未来的战略眼光,他只相信他那无与其敌的骑兵和大炮,认为这些庞大的气球只不过是部队的一种装饰而已,有时甚至是一种累赘。结果,这支前途无量的气球部队刚组建就被拿破仑武断地强制解散了。但19世纪的一些军事家则认识到,利用系留气球可以进一步提高战场观察的效果,因此他们重新把气球运用于战场。1860年爆发的美国南北战争、1870年至1871年的法德战争都使用了大量气球执行侦察任务。特别是在法德战争中,当巴黎遭德军重重围困,与外界的所有通信渠道被阻断时,气球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围困期间,法军一共施放了66个气球,其中58个由93名勇敢的气球操作员操纵,用于与外界进行联络、运送信件及人员进出巴黎,为巴黎最终摆脱困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几经探索 飞艇问世
然而,上述气球毕竟还是一种十分笨拙的装置,它既要系留,又得受风力的摆布,因而操纵、控制起来十分不方便。为了克服这些困难,19世纪的飞行爱好者们作了许多探索、努力,其中之一就是设法为气球提供某种形式的动力,使其能在空中作机动飞行。不过,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做到为气球提供必要的动力来源。与此同时,人们还认识到气球做成球体形状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缺陷——这种形状在空气中的阻力非常大。经逐步改进,球形气囊发展成为雪茄形的长形气囊,其机动飞行能力因此大大提高。飞艇由此而初具雏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动力装置相继问世,气球的动力来源得到了解决。于是,人们全面展开了对能飞的气球——飞艇的研究。1852年,法国工程师吉法德在椭圆形的气球下吊装了一台3马力蒸启发动机和螺旋桨,制成了第一艘软式飞艇。这种软式飞艇的主体是一个软而坚固的袋囊,袋囊依靠充压迫体保持外形。同年9月,吉法德进行了首次试飞并获得成功。
其后的多次试验发现软式飞艇存在不少问题,飞艇的气囊不仅难以保持外形的恒定,而且容易破损。于是,有人想法在气囊内固定了一个环形龙骨并获得成功。这就是半硬式飞艇。后来,德国一名飞行爱好者用木质材料为飞艇气囊制作了一个外部支架,将气囊固定在支架内保持外形,从而制成了硬式飞艇。这个改进不但彻底解决了保持气囊外形的难题,而且也利于飞艇的搬运。这种结构逐渐成为以后的标准飞艇样式。
1885年底,德国工程师本茨与戴姆勒联合发明了实用的汽油发动机,使人类拥有了推力更大的动力装置。从此以后,飞行器的发展越来越快。
1898年,德国的齐柏林首次设计和制造出了硬式飞艇。这种飞艇使用结构完整的骨架保持气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发动机作动力,因而飞行性能好,装载量大。1900年,齐柏林驾驶他那庞大的硬式飞艇成功飞越了康斯坦茨湖,引起轰动。1903年,法国的勒博迪兄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实用的飞艇。这艘飞艇在同年11月12日一次飞行了61公里。
此后,气球与飞艇的发展进入了极盛时期,在军事和交通运输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军事方面,德、法、俄、英等国相继组建了飞艇部队,把飞艇引入了战场。例如在1911年的意大利…土耳其战争中,意大利首次使用了3艘飞艇对土耳其进行侦察和轰炸;1914年8月5日,德国使用品柏林飞艇大规模轰炸法国要塞城市列日;一年以后,德国又出动5艘LZ-38型齐柏林飞艇横跨英吉利海峡轰炸伦敦;炸死7人,炸伤30多人,在英国人中造成了〃齐柏林〃大恐慌。在运输方面,德国于1910年6月28日在法兰克福与杜塞尔多夫之间建立了一条定期飞艇空中航线。在这条航线上飞行的是LZ-7型齐柏林飞艇,它可载24名旅客和12名空勤人员,飞行速度高达每小时70多公里。1912年,一艘齐柏林飞艇还用20天的时间实现了人类首次环球飞行。
就在飞艇蓬勃发展的时期,飞行启发展史上更为重要、更有意义的发明——飞机问世了,启发明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兄弟联手 飞机诞生
1903年12月7日,刺骨的寒风横扫着美国大地。这是多年来少有的低温天气,许多居民为了躲避寒流甚至没有出去上班。然而,此时此刻,在俄亥俄州的野外山地上,两个年轻人却忙得满头大汗。他们就是莱特兄弟。这一天,他们将进行划时代的飞机飞行试验。在场的还有几个不畏寒冷的帮手,他们也不愿错过机会,想亲眼目睹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莱特兄弟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和汗水。
莱特兄弟出身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兄弟俩都只读到中学就不得不辍学回家,以修理自行车独立谋生。可贵的是,生活的清贫并没有影响兄弟俩对知识的渴求,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收集了当时能找到的各种科技书籍,刻苦学习,认真钻研。记载人类对飞机的探索以及总结飞行经验的航空书籍更是兄弟俩经常涉猎的对象。没过几年,他们对航空方面的知识就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成为远近知名的航空问题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