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U-2飞机是美国著名的洛克希德飞机制造公司制造,1955年2月研制成功的。之所以用〃U〃作为飞机代号的前缀,是表示此种飞机为〃实用飞机〃,但起真正目的是为了掩人耳目。U-2飞机表面呈黑色,机身长,尾巴高,翅膀宽,装有1台涡轮喷启发动机,驾驶员座舱仅容1人。飞机瘦长的侧影,使它看起来很像滑翔机,整个机尾只靠3个螺丝钉附于机身。此外,U-2飞机还可以整个解体,装在运输机或货车内,运到飞机场。
作为一种间谍飞机,U-2有两个绝技:一是飞得高,它的实用升限为22870米,比RB-57D还高出2870米,这个高度不仅超过了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歼击机的飞行高度,甚至超过了一般地空导弹的射程,因此,U-2曾一度被认为是难以击落的;二是谍报本领强,它不仅可进行照相侦察,还可进行电子侦察。它装有一台73-B巨型航空摄影机,如果在20000米的高度以飞行速度每小时800公里计算,续航时间为8小时,那么它出动一次就可侦察9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U-2拍出的照岂不仅清晰,而且具有立体感。如果在9000米高度拍摄,地面人员所看报纸的标题字经放大清晰可见。
由于U-2具有如此出众的谍报本领,因此,它一问世即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青睐。1956年7月美国即把它用来对苏联进行空中间谍活动,为美国窃取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情报。
除了谍报本领出众之外,U-2的绰号之多,恐怕也堪称世界之最,最初有人称它为〃天使〃,用以比喻它飞得高,后来又有人称它为〃究竟〃。到了60年代,U-2又被封上了〃神秘女郎〃、〃黑色女谍报员〃的名号。不过,大多数人还是称它为〃蛟龙夫人〃。
1960年7月,台湾国民党空军从美国接收了2架U-2,此后不久,国民党空军的序列当中就出现一个代号为〃黑猫〃的神秘部队。为掩人耳目,对外谎称〃第35气象侦察中队〃。其驾驶员都是飞行时间在20000小时以上的上尉至上校衔飞行老手。他们的飞行技术精湛,且具有空中侦察经验。〃黑猫〃中队直接隶属于国民党空军总部情报署,实际上也是美国情报机构控制的1个战略侦察中队。
〃黑猫〃中队的U-2飞机由美国人维护,停放U-2的专用机库就连国民党空军的联队长、大队长都进不去。U-2起飞执行任务,由美国人直接下达侦察任务,指定侦察目标、航线和飞行高度。飞机一着陆,美国人直接将情报取走。国民党空军只是出人驾驶一下。当然,它也分享侦察得来的部分情报。
〃黑猫〃中队组建后,经过1年多紧锣密鼓的训练和准备,于1962年1月13日期开始进入大陆侦察,至6月底出动11架次,活动范围除新疆、西藏外,遍及全国各地。在这期间,人民解放军空军歼击机部队曾多次起飞拦截,但因U-2的飞行高度在人民解放军空军装备的歼击机的实用升限之上,始终未获战果。
巧设诱饵,智歼U-2
〃黑猫〃中队在几次得手之后,更是有恃无恐,〃蛟龙夫人〃的魔影在大陆上空频频出现。
对于在22000米高度上飞行的U-2,人民解放军空军只有地空导弹才能够得上它。然而,萨姆-2导弹是固定或半固定式,它适用于要地防空,它那庞大而又复杂的设备机动起来极其困难。当时〃543〃部队的3个地空导弹营全都部署在北京周围,但从1959年10月7日1架RB-57D被击落后,国民党空军的侦察机不再往人民解放军空军设置的口袋里钻,〃543〃部队〃守株待兔〃2年多,但一无所获。
就在人民解放军空军绞尽脑汁寻求击落U-2飞机良策之时,一次重大的国际形势变化,几乎把人民解放军空军〃543〃部队推上绝境。
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中苏关系不断恶化。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同中国签订的600多个协定,其中包括〃10月15日协定〃。苏联方面不仅撤走了全部地空导弹专家,而且停止向中国提供萨姆-2导弹及其零部件。而此时,中国的兵工厂还没来得及将萨姆-2仿制出来。1958年从苏联引进的萨姆-2导弹,打一发少一发,弄得〃543〃部队训练时只能摆摆空架子,连实弹打靶也不敢搞。
苏联背信弃义,美国严密封锁,〃黑猫〃中队频频〃示威〃,怎么办?显然,继续〃守株待兔〃是不行了。可是,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20000米以上的领空,只有3个营的地空导弹兵力把守,而U-2可以满天飞。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几经运筹,中国空军领导机关决定放弃〃守株待兔〃式的打法,将3个导弹营拉出去,在U-2活动的航线上机动设伏。
1962年8月29日夜,岳振华带着地空导弹2营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江西省境内的新阵地。为出敌不意,新阵地没有按苏联教令的规定设在平坦开阔地,而是设在两座小山之间的一片松树丛中。
时间一晃过去了好几天,但U-2始终没有露面。2营官兵急得直上火。
坐镇北京空军司令部,专门负责〃543〃部队作战的成钧副司令员也直皱眉头。他领着有关战勤人员又分析起来:1、U-2进入大陆侦察11次,其中8次经过南昌,这里似乎是U-2飞行的一个检查点,2营阵地设在南昌没错;2、东南前线部队一有调动,U-2多半要出来侦察。
既然如此,何不抛个诱饵,引它上钩!
于是,一道命令发了出去。
9月7日,一大群轰炸机呼呼啦啦地从南京飞到南昌的1个机场。
9月8日,南京又飞起1架大型轰炸机,以10000米高度直飞南昌以南的1个机场。
两次兵力调动进行得堂而皇之,台湾当局看得一清二楚。
〃大陆共军要干什么?〃台湾国民党空军终于坐不住了。
9月9日,星期天。信奉基督教的国民党空军U-2飞机驾驶员陈怀,例外地没去做礼拜。因为头天晚上,他接到了驾机到大陆南昌地区侦察的命令。
6点钟,东方刚泛起鱼肚白,陈怀驾机从桃园机场起飞,在2万米的高空,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进入大陆,经福州、直奔江西飞去。这一切被人民解放军空军部署在福建前线的雷达看得一清二楚。
〃营长,刘亚楼司令员来电话!〃
一直守在指挥所内的岳振华紧跑两步,抓起听筒。
〃岳振华同志,你看到U-2出来了吗?〃
〃报告司令员,看到了!〃
〃把它接下来!〃
〃是!〃
7时59分,U-2侧飞临近75公里,二营的制导雷达天线当即捕获目标。可是U-2并没有直飞南昌,而是在南昌以东70公里处突然转弯,向鄱阳湖方向飞去。
〃难道它不来南昌了?〃岳振华脑子里画了一个大问号。但他马上又联想起昨天1架U-2入侵广州时的情景。那架U-2先是在广州一侧70公里处侧飞,围广州市绕半圈,然后突然调转机头,对准广州一掠而过。这种先侧飞后突然进入的战术,目的是使地上的防空部队措手不及。这好比钓鱼,狡猾的鱼儿并不一口吞下食饵,而是用嘴先碰碰,你如果性急拉竿,那就上当了。
这一次U-2会不会是故技重施呢?想到这儿,岳振华用扬声器向各战斗岗位发出命令:
〃大家注意,大家注意,不可松懈,敌机很可能回窜南昌!〃
果然不出所料,U-2飞过九江市后,突然左转180度经黄梅、广济直逼南昌。
8时32分,随着岳振华的一声〃发射〃令,3枚导弹离地起飞。
〃轰!〃一声巨响,导弹与U-2在空中相遇,声如震雷。
北京,空军指挥所。
得知U-2被击落的消息,空军司令刘亚楼高兴得跳了起来,他当即打电话把这一喜讯报告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声说:〃好!好!这是个伟大胜利。前几天U-2入侵苏联,他们只提了警告,我们把它打下来了。〃
南昌市东南18公里罗家集。
U-2残骸散落在一片稻田里,机体被弹片炸得如同蜂窝。驾驶员陈怀身负重伤,抢救无效而毙命。根据刘亚楼司令员的指示,2营用棺木将陈怀安葬在附近的一个山坡上。
得知陈怀随机丧命的消息,蒋介石亲自出马到教堂为陈怀作礼拜,并将陈怀的名字改为陈怀生,还为他修建了一座〃怀生堂〃。国民党空军则授予陈怀〃高空气士〃的称号。不过,这一切对于九泉之下的陈怀来说,已毫无意义了。
新华社最先向全世界播发了U-2被击落的消息,但用什么武器击落的却只字未提。一时间,世界舆论纷纷猜测。有的说是飞行员叛变了,有的说是俄国人操纵的地空导弹击落的,还有的干脆说中共击落U-2是〃吹牛〃。
不过,是不是〃吹牛〃,美蒋当局是再也清楚不过的了。此后不久,U-2又接二连三被打了下来,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1962年9月21日,对岳振华来说是个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岳振华作为空军党代会的一名代表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见面,毛泽东即伸过他那有力的大手,将岳振华的双手紧紧握住,连声说:〃岳振华同志,岳振华同志,打得好,打得好哇!〃
〃克难英雄〃落难记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合同和协议,撤走专家,使中国人猛然醒悟:我们希望得到外援,但绝不能依赖它!只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唯一出路。
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一批又一批军内军外的科技精英神秘而又迅速地云集大西北,开始着手建立中国自己的尖端武器试验基地。
美国和台湾国民党当局都急于获得这些情报,可是〃黑猫〃中队的2架U-2,1架被击落,1架训练时坠毁。
美国人不惜血本,于1962年12月20日再次向国民党空军提供了2架U-2高空侦察机。
新来的2架U-2与前2架U-2相比,身上又多了一个〃新玩艺儿〃——电子预警系统。这种电子预警系统可以探测到萨姆-2制导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并能准确测定导弹阵地的方位,引导飞行员采取规避动作,逃避导弹的打击。
1962年3月28日,〃黑猫〃中队1架U-2从南朝鲜的某个机场起飞,直奔我西北地区而来。
部署在甘肃某地的地空导弹4营立即进入一等战备。然而,U-2飞至距4营阵地113公里时,4营刚打开导弹制导雷达天线,原本保控直线飞行的U-2突然飞了个〃S〃形航线,在萨姆导弹的射程之外溜走了。
1962年6月3日和9月25日,这种戏剧性的场面又重现2次。萨姆-2的制导雷达天线一打开,U-2立即飞〃S〃形航线,2架U-2安然归巢。
〃3·28〃、〃6·3〃、〃9·25〃战斗的失利给〃543〃部队敲响了警钟:U-2装上了新玩艺儿,照过去的打法不灵了。中国空军领导机关号召〃543〃部队人人开动脑筋,思考对付U-2的新战法。
从此以后,〃543〃部队的官兵们吃饭谈它,散步说它,睡觉想它,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
不久,有人提出一个主意:缩短开制导雷达天线的距离,把U-2放得很近再打开制导雷达天线捕捉它,使它来不及转弯机动。
可是,距离近到什么程度才是打开制导雷达天线的最佳时机?
一位细心的参谋在研究了前几次作战的经过后发现,每一次U-2都是在萨姆-2制导雷达天线打开后差不多有20秒钟时间才开始机动转弯。这说明U-2从发现导弹威胁信号到实施机动转弯有近20秒钟的反应时间。要击落U-2,只有在这20秒钟上作文章了。
可是按教令的规定,从打开天线到发射,完成所有操作动作需要6…8分钟的时间,现在要在20秒钟内做完,谈何容易。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岳振华和2营的官兵们真是绞尽了脑汁。他们研究完了上机练,练完了再研究。就连吃饭时大家也端着碗围在一起用筷子在地上比比划划。
〃营长,导弹接电预热需要2分钟,过去在开天线之后,现在把它放在开天线之前,这不缩短了2分钟吗?〃〃好主意!〃
〃营长,你那个口令简单点行不行?比如’开天线’简化成〃开’;’X波道发射’事先你和引导技师定好在几波道发射,到时候你喊’发射’不就行了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