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营长,你那个口令简单点行不行?比如’开天线’简化成〃开’;’X波道发射’事先你和引导技师定好在几波道发射,到时候你喊’发射’不就行了吗?〃〃可以考虑。〃
〃营长,我们试试能不能把某些开天线后应做的动作,改到开天线之前?〃走!到机上去看看。〃
。。。。。。
经过100多次的模拟演练和50多次的开机试验,2营摸清了开天线后要做的14个动作,有9个可以放到开天线之前去做。剩下5个动作,经过反复演练,可在10秒钟之内完成。经过精心计算,2营决定将开天线的距离缩短到38公里以内,这大大超出了苏联条令规定。这种方法后来被迫名为〃近快战法〃,并在所有地空导弹部队中进行了推广。
1963年10月,根据空军司令部的命令,地空导弹第1、2、3、4营,分别进驻江山、上饶、弋阳、衢州,由西南向东北,组成160公里的拦截正面,准备伏击进犯的U-2。
11月1日,空军副司令成钧在上饶召开作战会议,各地空导弹营营长、政委到会。
经过研究,会议决定:各营一律在距离37公里以内才可打开制导雷达天线。
就在作战会议正在进行之时,1名参谋来报:1架U-2于7时23分从台湾桃园机场起飞,经温州窜进大陆。
8时,U-2临近地空导弹群,可是它并未进入地空导弹群的火网,而是在地空导弹4营的东侧35公里处一穿而过,直向西北平去。
成钧副司令员判断:〃它又是到西北侦察,肯定还得回来,咱们打回窜之敌!〃
11时15分,U-2果然回窜。
成钧副司令员下令:〃各营指挥员火速回阵地!〃
岳振华冲出会议室,跳上吉普车:〃快!回营!最快速度!〃
这架U-2飞过三门峡,飞过信阳,飞过九江,直奔2营设在上饶的阵地飞来。
2营是在2天前才风尘仆仆地赶到上饶阵地的,长途颠簸使指战员们疲惫不堪,但一听说有情况,大家马上又来了劲头,有位连长还打趣地说:〃又送货上门啦!U-2,U-2,真是优待二营!〃
营指挥所根据航速推测,U-2已进至距2营阵地35公里处。
35公里,已经超出了当天作战会议规定的37公里开天线的要求。37公里已够紧张,35公里风险更大。
〃开,是有几分冒险,但如果不开,放虎归山,危害更大。〃岳振华不怕担风险,果断下令:〃开天线!〃
天线打开了,但3个跟踪显示器上均没有目标。
U-2越来越近了。所有的眼睛都盯着荧光屏。
〃就是它!〃高低角引导显示器右下边缘,半个米粒大小的信号露了出来。
说时迟,那时快,引导技师和跟踪操纵员相互配合,迅速转入自动跟踪。
岳振华大喊:〃发射!〃
〃射〃字尚未出口,排长王觉民的指尖已压向按纽。
从开天线到发射导弹:8秒!
第1发导弹迎头截击,眼看逮住U-2,忽见U-2一转机头猛然向右大片度转弯,导弹也跟着向右猛转,但因动作过猛而折断。幸好第2发导弹及时赶上,一口咬住U-2,接着轰隆一响,飞机解体。飞行员见势不妙,急忙弃机跳伞,落地后被解放军和民兵生擒。
驾驶这架U-2的是国民党空军少校飞行员叶常棣。他从1960年开始驾机侦察大陆,1961年入大陆侦察9次。1963年2月被派往美国接受驾驶U-2训练,8月至11月1日又3次驾驶U-2深入大陆侦察。他是台湾空军有名的〃克难英雄〃,曾2次受到蒋介石点名接见,获得过飞虎奖章,是蒋经国家里的座上客。就在这次被击落前10几天,蒋介石还接见了他。
〃当时,我已经看到海岸,满以为完成了任务,正准备出海下滑,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自己被甩出飞机。。。。。。〃叶常棣被俘后沮丧地说。
再次击落U-2的消息迅速传到北京,传遍大江南北,神州大地举国欢庆。党和国家以及军委的领导人纷纷打电话、电报向2营表示祝贺。2营再次受国防部通令嘉奖,立集体一等功。12月26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岳振华〃空军战斗英雄〃称号。
与此相反,国民党当局对这次U-2被击落一事,采取〃不承认主义〃,对外谎称U-2是因发生故障而坠毁的,并声称叶常棣已〃壮烈成仁〃。
然而,这种自欺其人的把戏并没有瞒过世人的眼睛。11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刊载一篇题为〃国民党空军:U-2和生日〃的文章,不无幽默地把击落U-2和蒋介石的生日联系起来:〃上星期,在蒋介石大元帅过了76岁生日的第2天,北京宣布已在大陆上空击落了另1架U-2飞机。〃
1964年5月8日,2营奉命从内蒙古赶赴福建漳州设伏。
6月6日,是2营大喜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2营〃英雄营〃的称号。
2架U-2被击落后,国民党空军又变换了以往的战术,将单批单机改为多批单机入窜大陆,对同一目标进行侦察。
7月7日9时34分,1架U-2由上海入陆,9时44分,另1架U-2由广州入陆。当2架U-2分别窜到新城、上饶附近上空时,上级指挥所向2营通报:1架RF-101可能于11时10分起飞入窜大陆。RF-101与U-2正好相反,是低空高速侦察机,低空和垂直机动性能都很好,加速也快,可在100…150米超低空飞行,最大时速1900公里。
2架U-2,配以RF-101,南北夹击,有高有低,而人民空军在漳州只有地空导弹2营,4发导弹,只能对付其中的1架,怎么打?
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已升任副师长兼参谋长的岳振华端坐在指挥车上,显得胸有成竹。一方面,经过多次实战的磨练,2营对〃近快战法〃运用得更加纯熟,开天线距离已缩短到33公里;另一方面,上饶一战之后,有关人员针对U-2飞机上安装的电子预警设备,也研究出了对付的办法。这种办法是:搞一个重复频率,它可以跟踪敌机,但不能制导导弹。跟踪敌机时,因为它是假的,U-2上的预警设备对它没有反应;发射导弹时再改用真频率制导导弹,这时候,虽然U-2上的预警设备有反应,但导弹已经尾随而上,它想跑也跑不掉了。
岳振华坚信自己部队的战斗力。
经推算,RF-101可能先于U-2窜入2营阵地上空。岳振华决定:RF-101先到先打,剩下1发,哪架U-2来,就打哪架。〃
4发导弹接电准备,然而,RF-101并没来,2架U-2离得还远,遂解除导弹接电。
12时05分,从上海入陆的U-2在离2营阵地110公里处,突然改变航向,直飞2营。岳振华下令导弹第2次接电,可它侧着身子又飞远了,导弹再次解除准备。
过了1分钟,目标指示雷达报告:〃方位200度,距离108公里,发现RF-101!〃
导弹第3次接电准备。然而,RF-101飞到距漳州74公里处,突然改变航向,向东出海返航了。
12时15分,从上海入陆的那架U-2,也由龙田出海返航。
当由广州入陆的U-2距2营阵地160公里时,又接上级通报:RF-101可能再次出动。
经推算,U-2和RF-101可能同时飞临2营上空,打谁?岳振华当机立断:舍低打高,专打U-2,因为萨姆-2更善于打高空目标。
2分钟后,U-2从汕头调头出海,RF-101也迟迟未露面。
〃难道敌人就这么回去了?可福州、漳州等重要目标还没侦察呀!这一定耍的是隐真示假的鬼把戏。〃岳振华心想。
他命令部队继续严阵以待。
果不其然,12时25分,从汕头出海的U-2在海面上绕了半个圈子,突然调头,直飞漳州。
导弹第4次接电准备。此时,U-2距离71公里。12时36分,U-2距离32.5公里。营长发令:〃开天线!〃
操纵员使用A周假重复频率,突然打开制导雷达天线,U-2正好出现在荧光其中央,它仍按原航线直飞,没有任何反应。
U-2距32公里。〃发射!〃从开天线到发射,仅3秒钟!
第1发导弹升空3秒钟后,操纵员灵巧地转动开关,改用B周真重复频率制导导弹,第2发、第3发升空。
U-2上的预警系统直到这时才发出告警信号,驾驶员急忙操纵飞机以30度的大片度转弯,想机动逃脱。然而为时已晚,一声巨响,U-2一头栽在漳州东南7公里的红板村,飞行员死于座舱内。
经反复检查,死者身上除手指上戴着一只刻有〃叶秋英〃字样的金戒指外,再没有任何可证明其身份的东西。〃叶秋英〃是谁?
7个月前被活捉的叶常棣一听到这个名字,一下子从床上跳下来:〃怎么?你们把李南平打下来了?〃
原来,叶秋英是李南平的妻子。
那么,李南平又是何许人也?
李南平是国民党空军〃头号王牌〃。1957年驾驶RF-84侦察上海,被击伤,侥幸逃命后由中尉提为上尉,后又升任国民党空军第6大队4中队少校分队长。1963年2月,他与叶常棣一起赴美接受U-2驾驶训练。回台湾后,12次驾U-2侦察大陆,12次安然归巢。为此,蒋介石曾4次召见,并亲自授予李南平为〃克难英雄〃。
不过,这一回幸运之神没有再次降临到李南平身上,他还是栽在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手里。
听到地空导弹2营再次奏捷的消息,毛泽东主席高兴极了,他对周恩来总理说:〃这个部队在哪里?我要见见他们。〃
1964年7月23日,穿戴整齐的2营全体官兵乘车来到北京东交民巷,受到毛泽东、朱德、彭真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地空导弹2营连战连捷,其他几个导弹营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1964年11月17日,内蒙古萨拉二十四顷地。这个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的小村子里,突然来了一大批车,一大批人。从车上下来的人都身着蓝色工作服,上面印着〃地质勘探队〃字样。他们一下车,就立即搭帐篷、安机器,白天、黑夜连着干,一频繁忙。当地人议论:〃我们这里地下可能有石油,地质勘探队来勘察啦!〃〃我们这里缺水,是给我们找地下水的!〃不管是找油还是找水,反正都要往地下钻窟窿打井,所以,当地老百姓称他们为〃打井队〃。
其实,他们不是什么〃打井队〃,而是人民空军地空导弹第1营的官兵们,他们到此地是专门来伏击U-2的。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西北地区成功爆炸第1颗原子弹。台湾当局为获取情报,频频出动U-2赴西北侦察,仅1964年10月至1965年1月的4个月内,就出动11架次,其中对兰州、包头地区的侦察达6次之多。这一时期,U-2活动又变换了新的手法,由原来的只是白天来,改为昼夜兼施;U-2身上又加装了一个〃新玩意儿〃——回答式干扰系统,这个系统能施放假目标信号,诱骗萨姆-2制导雷达,U-2自己则借机逃脱。就是这个系统,使U-2又多次逃脱了人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打击。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了对付U-2上的〃新玩意儿〃,人民空军领导机关组织技术人员协作攻关很快研制出了一种〃反电子预警2号〃装置,并迅速装备各个导弹营。
日历翻到了1965年1月10日。
18时,台北桃园机场。
国民党空军第5联队35特遣中队少校飞行员张立义,操纵3521号U-2飞机,展开那24米长的黑色翅膀驶入茫茫夜空。他在1964年10月至12月,曾3次到大陆侦察,被评为本年度国民党军〃克难英雄〃,两次受到蒋介石接见。
临行前,上司给他吃定心丸说:〃这次是按照最新情报定下的航线,航线上绝对没有共军的飞弹部队。〃
张立义可不信这番鬼话,他心里清楚得很,驾驶U-2入大陆侦察的35中队飞行员,哪年没有被共军接下来的?1962年是陈怀,1963年是叶常棣,1964年是李南平,那可是国民党空军的〃头号王牌〃啊!结果他接近共军导弹阵地仅3秒钟,就命归黄泉。那1965年呢?张立义不敢再想下去。U-2入陆的信息迅速通报给地空导弹1营,1营立即进入一等战斗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