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可是,第2枚、第3枚导弹却迟迟未能脱离发射架。工程师们进行了紧急检修。结果发现,原来制导室正处在导弹发射架与U-2之间,3点成1线,发射角为零,导弹当然发射不出去了。
与此同时,驻守在舍卢奇科的导弹营也接到攻击U-2飞机的命令。一枚枚导弹相继射向目标。
鲍尔士驾着U-2正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上空寻找新型火箭基地。突然飞机一震,回头一看,机尾冒出黄色火花,接着发动机熄火,飞机向下坠落。鲍尔士心里一沉,难道是发动机爆炸?可自己明明检查过,并亲眼看到发动机工作正常。
飞机急速下坠,鲍尔士来不及多想,一面向挪威布德机场发出〃小狗68〃的紧急呼号,一面发动引擎,但,没有成功。为了逃生,鲍尔士只好弃机跳伞。
本来,U-2飞机上安装了自动跳伞装置,并有一个定时装置与其相连。飞行员只要一按电钮,弹射装置就可将飞行员弹出,同时,定时装置引爆电动雷管和炸药,将飞机炸毁,从而毁灭机上一切间谍活动证据。
可是,在此之前曾出现这样一种情况,1架U-2作间谍飞行时,发动机出现故障,飞机失去控制,飞行员本可以跳伞,却不知怎的,没能跳出来,而是凌空一声爆炸,人机同归于尽。鲍尔士气自己多年飞行的经验猜测,这个定时装置,很可能是个骗人的把戏,哄着你在弹射跳伞时同时引爆身后的炸药,达到毁机灭机、杀人灭口的目的。政府官员便可在记者招待会上信誓旦旦地让上帝作证,把间谍活动赖得一干二净。所以他这次遇险跳伞,没有按上司的规定使用自动跳伞装置,而是甘冒风险,用手打开座舱盖,用自己的力量从急速下坠的飞机中滚跳而出,再拉开降落伞。。。。。。
鲍尔士刚一带地,立即被几个苏联国营农场的工人围住。他很识相,没有作一丝反抗,乖乖地举起了双手。
可是,苏联防空部队并没有意识到U-2已被击中。此时,导弹营指挥所的雷达屏幕上目标与干扰交织在一起。沃罗诺夫营的制导军官认为这是敌人惯用的手法——施放金属箔条,以躲避导弹攻击。营长同意了他的判断。而实际上,此时的雷达屏幕上显示的多是飞机碎片的回波。几分钟后,当沃罗诺夫意识到敌机可能已被击中时,屏幕上的小碎点也消失了。因为飞机的碎片已坠入地面。
这种消极干扰也欺骗了苏联无线电技术专家。在目标被击落30分钟后,上级指挥所的官员们仍坚持认为这是敌人施放的干扰,敌机仍在飞行。以往失利的次数太多了,以致于大家难以相信这回能这么容易就打下U-2。U-2飞机被击落的消息最终是在鲍尔斯的降落伞落地后才得到证实的。
空中,2架米格-19歼击机仍在继续执行〃搜索和攻击目标〃的任务,在一次次的盘旋飞行后,长机阿依瓦江和僚机萨弗罗诺夫失去了联系。这时,恰逢舒加耶夫少校的导弹营加入战斗。目标侦察员发现一个标高为1.1万米的目标。营长认为这正是敌机。索罗多夫尼科夫少将亲自下令向目标开火。在导弹的呼啸声中,一幕撼人心魄的悲剧发生了:萨弗罗诺夫上尉驾驶的米格-19歼击机在自己的国土上被自己的导弹击中,命丧黄泉,那时他还不满30岁。而长机阿依瓦江在搜索盘旋中,发现晴空中有一块不寻常的云团。不避开云层,他操纵飞机向下俯冲,这才使他幸免于难。10分钟后,舒加耶夫少校得到了U-2飞机早被击落的消息,但为时已晚。
在这场发生在平流层的角斗中,苏联防空部队取得了胜利,但也负出了血的代价。为掩人耳目,苏联方面对防空导弹误击己方歼击机一事守口如瓶。1960年5月,苏联发布了嘉奖击落间谍飞机有功人员的命令,21人荣获勋章和奖章。萨弗罗诺夫上尉被授予〃红旗〃勋章,但为保密,嘉奖令中删掉了〃死后荣获〃的字样。直到30年后的1990年,苏联《红星报》才详细披露了这一鲜为人知事件的经过。
战 后 余 波
防空部队击落U-2的消息迅速传到莫斯科。当赫鲁晓夫听完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的报告后,心中大喜。他严格交待马利诺夫斯基:〃封锁消息,不准告诉任何人,尤岂不能透露飞行员还活着这一绝密情况!〃
U-2飞机的残骸运到莫斯科后,赫鲁晓夫在马利诺夫斯基的陪同下,前往视察。
一名技术少将充当讲解员,指着实物向第一书记和国防部长详细介绍了U-2的一些主要部位:〃这是1架供高空侦察用的轻型喷气飞机,构造极其精巧,机腹下这7个窗口是照像窗口,装有广角照相机,可以在高空连续自动拍摄。这是1台磁带录音机,可以自动记录飞行地区的雷达信号和无线电信号。飞行员座椅后是毁灭器,它连着弹射跳伞装置,由定时期控制。可是我们找了很久,始终没有发现定时装置。显然他们哄骗了飞行员,根本就没有装定时装置。飞行员跳伞时没使用弹射装置从而保住了性命,也保存了1架相当完整的飞机。这种轻型飞机滑翔性能好,坠地时的冲击力不大,机内的各种设施,包括从事间谍活动的一切罪证均保存完好…。。。〃
技术少将口才极佳,讲解剖来滔滔不绝。赫鲁晓夫饶有兴趣地听着,不时插话提问,间或还发出一声感叹:〃好厉害的间谍飞机呀!〃
〃它再厉害,碰上我们的导弹部队就变成断线的风筝了。请您为我们这支英勇的导弹部队授勋。〃马利诺夫斯基不失时机地为导弹部队请功。
哪知,赫鲁晓夫摇摇头说:〃导弹部队并没有很大功劳。〃
闻听此言,把个马利诺夫斯基弄得莫名片妙,心中不由产生一团疑云:为何如此评价立下大功的导弹部队呢?
且不说打下U-2后俄国人如何扬眉吐气、再说美国一方此刻已是乱作一团。
当1010部队派驻布德机场的指挥官听到鲍尔士〃小狗68〃的紧急呼叫时,就预感到大事不妙。
下午1时,U-2没有按预定时间飞临机场。
下午3时,U-2仍不见踪影。按时间推算,它的燃油已经耗尽,最后一线希望破灭了。
这不仅仅是损失了1架昂贵的新型飞机,也不仅仅是减少了1名有经验的飞行员。由于U-2是在俄国境内坠落,如果俄国人弄清事情真相,会有何举动?会有何报复措施?难以设想。心慌意乱的1010部队指挥官立即用密码电报紧急报告美国中央情报局。
中央情报局长艾伦·杜勒斯得到噩耗,飞报总统艾森豪威尔。然而,这天是星期天,总统外出度周末,不在白宫。报国务卿赫脱,赫脱也不在,到土耳其参加北大西洋条约组织会议去了。
第2天,总统回来了。当他从杜勒斯那里了解到U-2飞机上弹射跳伞与自毁装置之间的奥妙后,放心了:〃俄国人只能捡到一堆无法辨认的飞机碎起和几块飞行员的碎骨头。〃便指示国家航空和宇航局发1个公报:1架从土耳其阿达纳基地起飞,由1名非军人驾驶的气象调查机,自5月1日以来下落不明。。。。。。
苏联在击落U-2飞机后几天之内,没作出任何反应。只是到了5月5日,赫鲁晓夫才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向大会代表宣布:1架入侵苏联领空的美国飞机被我们的导弹击落。但对击落的是什么飞机、飞行员是死是活,却避而不谈。
艾森豪威尔不知是计,他太相信杜勒斯说的U-2自毁装置,没料到飞行员会猜到其中的奥妙,死里逃生。因此,在发表公报不久,又让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再次出面,发表气象飞行计划、飞机数目、仪器装置及飞行航线等资料,企图以另一个侧面证明上一个公报的真实性。
赫鲁晓夫看罢美国的这两份声明后,心中涌起一阵狂喜:狡猾的山姆大叔,你也有上当的时候啊!他觉得到了戳穿美国人谎言的时候了。于是,5月7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的闭幕式上,赫鲁晓夫在开场白后,宣布了一条爆炸性新闻。他说,飞行员已被活捉,而且已经招供:他是奉命按既定航线飞行。在苏联领空进行间谍活动。赫鲁晓夫不仅举出人证,而且还拿出了U-2拍摄的照片等物证。
赫鲁晓夫这一招确实厉害:人、赃俱在,铁证如山,让全世界都看一看美国是如何撒下弥天大谎的。这一天,赫鲁晓夫情绪高昂,连讽刺带挖苦,吐出了4年来郁积在胸中的那股闷气。
不过,为了大国之间的和平共处,他还是掌握分寸,留有余地,给了艾森豪威尔一个台阶。他说:〃我准备承认,总统并不知道有1架飞机被派往苏联,而且没有飞回来。〃
赫鲁晓夫的一番演说,在美国,在西方,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U-2事件成为世界头号新闻,各大报社、通讯社纷纷抢发头条。对于这一切,美国政府尴尬至极。
既然赫鲁晓夫大发慈悲,网开一面,僚属们自然都主张为总统找一个替罪羊,使总统脱身。然而,艾森豪威尔不想领赫鲁晓夫的情。几天之后,他亲自站出来发表声明:U-2飞机对苏联从事间谍活动,是由自己亲自批准的。
艾森豪威尔赤裸裸的承认,使赫鲁晓夫大为恼火。在赫鲁晓夫看来,艾森豪威尔这一意外举动,包含着两种弦外之音:其一,我不领你赫鲁晓夫的情,让你狼外婆的〃好意〃见鬼去吧;其二,是我指派的,U-2飞机进去了,偷看了一切,你又能拿我怎么样?
赫鲁晓夫真的生气了,他下令在莫斯科的高尔基公园举办〃U-2飞机残骸展览会〃,并把被俘的飞行员带去参观他自己的飞机残骸,以便让国内外新闻记者和成千上万的苏联人能亲眼看见美国侵犯苏联领空,人赃俱获的铁证。
展览会从5月11日开幕,到7月15日才闭幕,长达56天,充分达到了赫鲁晓夫所期望的宣传苏联国力,揭露美国阴谋的宣传效果。
赫鲁晓夫又巧妙选择了8月17日——U-2飞行员鲍尔士31岁生日那天,在莫斯科公开审讯鲍尔士。在法庭上,鲍尔士采取了与苏联人合作的态度,有问必答,对自己接受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雇用,向苏联进行间谍活动的罪行供认不讳。经过3天详尽而细致的公开审判,最后,鲍尔士被从轻判处10年徒刑。
赫鲁晓夫的这几手,把个美国政府捉弄得狼狈不堪。鉴于苏联已经有了能打下U-2的新式导弹,再加上各方面的压力,艾森豪威尔只好下令:取消U-2飞机在俄国领空的一切飞行。
然而,艾森豪威尔哪里知道,苏联当时并非有什么新式导弹,U-2之所以被打下,完全是赫鲁晓夫指使克格勃唱的一出〃空城计〃。这个谜底,直到5年后,克格勃的一个重要官员巴托列斯基叛逃美国后,才算揭开。
鲜为人知的〃空城计〃
1960年某一天的深夜,克格勃中东及南亚地区负责人马林斯基的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赫鲁晓夫的副官格兰尼托夫。对于格兰尼托夫的深夜来访,马林斯基起感意外,连忙热情接待。
一阵寒暄之后,言归正题。
〃我从赫鲁晓夫同志那里来,他要我直接向您下达一个紧急而绝密的任务。〃格兰尼托夫表情严肃而又诡秘地说道。
〃是!〃任务竟然直接来自第一书记,马林斯基既紧张,又有点受宠若惊。
〃美国的U-2飞机,4年来多次飞越我国领空。这个,您知道吗?〃
〃知道。〃
〃它飞得太高了,高达68000英尺,我们的高炮、飞机、导弹,能用上的都用上了,也捅不下来,这个您知道吗?〃
〃知道。〃马林斯基心里涌起一团狐疑,他不知道这件事与自己有何关系。
〃知道就好。赫鲁晓夫同志命令你,把1架U-2给捅下来。〃
〃我?〃马林斯基大吃一惊,随即两手一摊,面露难色,说道:〃伟大的苏联军队都拿它没办法,叫我怎么高攀?〃
格兰尼托夫微微一笑,然后神秘地附在马林斯基耳边窃窃私语,向他传述了赫鲁晓夫的〃锦囊妙计〃。
当晚,马林斯基悄悄地飞往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通过克格勃在喀布尔的情报机关,找来了1名叫穆罕默德·喜兹尼·汗的阿富汗空军飞行员。他曾在苏联学习驾驶米格飞机,是克格勃发展的1名谍报人员。
一阵密谋之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肩负重要使命的穆罕默德穿过阿巴边界线,潜入巴基斯坦。经朋友介绍,穆罕默德在白沙瓦机场找到了一个扫飞机跑道的工作。
受过谍报训练的穆罕默德很快弄清了白沙瓦机场的情况:这是美巴?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