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哈里斯上尉率领的小队调整了瞄准点,有几枚炸弹直接命中桥上的公路和上层结构。浓烟从大桥上升起,脱离目标的机群以为大功告成,掉头飞向东京湾。事实上,清化桥依然安然无恙。
第二天下午,里斯奈尔中校再次率突击机群来到清化桥上空。这次担任攻击的48架F-105全部挂装8枚750磅级普通炸弹。在目标上空,美机遭到越军的猛烈反击,雷达控制的57毫米高射炮投入了战斗。在密集的高射炮火中,北越空军的一个米格-17歼击机飞行小队悄然避开了在空中进行战斗巡逻的F-100战斗机,向正在目标空盘旋、准备待机突击的F-105飞机猛冲过来,不待美机有所动作,米格-17的航炮便击落了2架F-105飞机,接着米格飞机高速脱离。
里斯奈尔中校气急败坏,他命令机群不顾一切地抵近投弹。结果,有300余枚炸弹命中目标,大桥布满弹痕,烟薰火燎,东面一节桥身已向下弯曲。然而,大桥仍然挺立在马江之上。
到1965年5月中旬,美国空军一共炸毁了越南北方的26座桥梁,但是唯独这座清化桥仍然屹立在那里,美机携带的〃小斗犬〃导弹和750磅级炸弹完全可以摧毁法国人设计的一些桥梁,但是,它们对于这座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帮助重建的大桥却无能为力。美军飞机的每次突击虽然都使这座桥梁暂时不能通车,但是经过越南人夜以继日的抢修,又能再次使用。从1965年5月底到1967年初,美国空军又对清化桥实施过多次突击,甚至用运输机投放水雷炸过桥,但仍然没有炸毁它。
就在美国军方对清化桥一筹莫展之际,美国的武器研究人员为越南战场送来了1批新式武器,其中包括一种新型的〃白星眼〃滑翔炸弹(即灵巧炸弹)。1967年初,1艘美国航空母舰驶离加利福尼亚的圣迭哥,载着1批〃白星眼〃滑翔炸弹开往北部湾。
〃白星眼〃是一种自由下落式滑翔炸弹,装有1000磅炸药,弹头前端是一部电视摄像机,用来跟踪和瞄准某一高反差度的瞄准点,摄影机将自拍的景物传送到飞机座舱内的显示屏上,飞行员通过显示屏识别目标和瞄准,将十字标线压在预定的反差点上,再指令〃白星眼〃炸弹对准这一点,然后在炸弹滑翔和制导距离之内投放炸弹。这种新型炸弹比普通炸弹射程远而且十分准确。
美国海军第212舰载机中队接受了用〃灵巧炸弹〃轰炸清化桥的任务。他们事先制作了一个清化桥模型,并用移动光源配合,推算出3月12日下午2时12分,在选定的瞄准点,阳光和桥梁将有最大的反差度。
1967年3月12日,第212舰载攻击机中队的3架A-4攻击机从航空母舰甲板上弹出,它们各挂载了1枚〃白星眼〃,给它们护航的仅有2架F-8战斗机,看来美国人对他们的这种新型炸弹充满了信心。
在目标区上空,3架A-4攻击机按〃灵巧炸弹〃的投掷要领,以500公里的时速向大桥俯冲。北越的高射炮向天空猛烈射击,炮弹的炸点不时出现在飞机旁。前2架A-4攻击机顺利地找到了瞄准点,投下了滑翔炸弹。只见巨大的〃白星眼〃乖顺地向瞄准点飞去,几秒钟后,飞行座舱显示屏上的清化桥被一片白雾所替代,2枚炸弹几乎同时命中。第3架攻击机在高射炮弹爆炸的气浪中上下起伏,十分费力地找到了瞄准点,并操纵滑翔炸弹飞向目标。
侦察机很快确定了这次攻击的效果;3枚〃白星眼〃全部命中目标,各炸弹弹着点距离均在5米之内,大桥受创,但预计3天之后仍可恢复通行。
在此以后,虽然美国又使用〃白星眼〃炸弹攻击过兵营、电厂和其他桥梁,并命中许多目标,证明了〃白星眼〃的命中率大大高于普通炸弹,但是,这种炸弹对清化桥仍然无可奈何。清化桥从此被美军誉为〃炸不倒〃的桥梁,有些美军飞行员甚至认为消化桥有〃上帝保护〃。
1967年夏季,美国空军空袭的目标扩展到河内、海防禁区。美国政府决定轰炸河内市及附近目标。这一新的作战计划包括以河内市中心半径16公里范围内的6个目标,杜梅桥被列为优先予以攻击的目标,行动代号为〃滚雷…57〃。
参加首次突击的为驻泰国的美军战术战斗机第355联队。突击梯队由1个〃野鼬鼠〃小队、1个压制高炮的小队和3个轰炸小队组成,每个小队4架飞机。第8战术战斗机联队的4架F-4战斗机负责对付米格机。〃野鼬鼠〃是美国战术空军给一种专门执行搜索和压制地对空导弹及高炮等防空武器任务的飞机起的绰号,这种飞机曾由F-100和F-4两种飞机改装过,机上装有特殊的电子搜索设备,能准确地判明防空武器制导雷达的工作参数,指示武器的配置地点,因而能很好地保障攻击机群完成任务。
美军突击梯队从泰国基地起飞后,转向飞往河内。进入北越上空时,〃野鼬鼠〃小队脱离了编队,飞在最前面,小心翼翼地搜索,侦听和寻找地对空导弹、米格飞机和炮瞄雷达,机翼下挂载的空地导弹和火箭在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一越过红河,突击部队猛然加速至0.9马赫,开始高速突防。即将进入目标上空时,每个攻击机小队变成4机梯队,开始做俯冲前的跃升。就在这时,北越85毫米的高射炮弹在飞机周围炸开,弹片飞舞。但飞在前面的4架攻击机顺利地进入了轰炸航路,在小队长的指令下,1号机和2号机在前,3号机和4号机在后,从高空俯冲而下。这次,攻击机携带的是重达3000磅的普通炸弹,威力巨大。美国桥梁专家已经做过准确计算,认为3000磅炸弹对付杜梅桥应毫无问题。果然,当带队长机转弯向东脱离时,他惊喜地发现杜梅桥的1节桥身已落入了水流湍急的红河。随后,美国驻泰国的3个空军联队又空袭了杜梅桥,36架攻击机一共投下了94吨炸弹,炸毁了大桥东端的1节铁路桥身和2节公路桥身。铁路运输被迫中断。但是,在越南军队紧急抢修后,运输又恢复了正常。
后来美国人不得不承认:清化桥和杜梅桥是最难轰炸的战略目标。在〃滚雷〃战役3年多的时间里,美军始终未能彻底摧毁这两座大桥。
喷气时代的空战
自从1965年4月4日美军在清化桥上空遭北越米格-17战斗机的突然袭击后,美国人就一直耿耿于怀。他们没想到,在1964年底仅有64架米格飞机的北越空军竟然敢于向美国空军挑战。美国情报机构加紧探听北越空中力量的虚实。通过各种侦察手段,美国人惊悉:到1965年3月底,北越已拥有31部早期预警雷达,2部测高雷达和9部高炮火控雷达;北越飞行员已经过地面引导截击训练。轻巧的米格-17机(空重4445公斤)在地面引导配合下,比起没有预警系统并满载弹药的F-105飞机(满载重量24494公斤)当然要占很大优势。
美国人开始认真对付米格机的威胁了。1965年4月,美军防空司令部的EC-121〃大眼睛〃预警机飞赴战区,并在美国空军实施突击时开始在东京湾上空进行巡逻飞行,用雷达监视敌机。EC-121预警机装备了能发出〃红色〃和〃黄色〃警告信号的装置,〃红色〃信号是警告美国飞行员有被米格机攻击的直接危险;〃黄色〃信号是警告美国飞行员有米格机在附近活动,要引起注意。
1965年7月10日,驻泰国乌汶基地的美国空军第2师第45战术战斗机中队的4架F-4C战斗机腾空而起,它们的机翼下分别挂载着4枚〃麻雀〃导弹和4枚〃响尾蛇〃导弹,杀气腾腾地直奔北越的安沛军械弹药库。
这4架F-4C〃鬼怪〃式并不是去突击弹药库,它们机翼下的8枚导弹全部是空对空导弹。这个4机小队是在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与米格机交战。它们跟在执行突击任务的F-105小队后面,保持无线电静默,以引诱米格机对它们发起攻击。
进入安沛上空不久,飞行小队长霍尔少校驾驶的1号机雷达就发现了目标,几秒钟后,3号机也截获了目标。霍尔少校立即命令该小队变成〃疏开2点队形〃,霍尔少校和2号机首先向米格机接近,3号机和4号机则拉大距离在后面掩护。
几秒钟后,2号机机长安德森上尉首先目视发现了2架米格机,它们正在转弯,霍尔和安德森急忙甩掉副油箱,打开加力,向左转弯扑向米格机,但灵巧的米格机也同时转到了3号机和4号机的后下方,这是米格机航炮攻击最有利的位置!
安德森通过无线电话大声呼叫:〃霍尔库姆!(3号机机长),敌机已咬尾!小心!〃霍尔库姆听到安德森的警告后率领僚机打开了加力想摆脱米格机,但米格机的转弯半径小,F-4被米格机紧紧咬住,距离越来越近,突然,米格机机头迸发出航炮射击的火焰,霍尔库姆急中生智,几个连续的〃剪刀〃动作,使米格机冲到了前面。好险!霍尔库姆出了一身冷汗。
这时,霍尔库姆的飞行高度在4000米左右、速度0.9马赫,米格机在其正前方,这是一个绝好的攻击机会。霍尔库姆果断地按下了导弹发射按钮,第1枚〃响尾蛇〃导弹射了出去,但没有爆炸;第2枚〃响尾蛇〃红外制导导弹则拖着桔红色火焰直朝米格-17的尾喷管飞去,转眼间便击中了那架米格-17,空中腾起一团巨大的火球,米格机凌空爆炸了。
与此同时,4号机的罗伯茨上尉也对另1架米格机发起了攻击,他一连发射了4枚〃响尾蛇〃导弹,直到米格机尾喷管冒着白烟向地面栽去,罗伯茨才一面规避地面高射炮火,一面退出作战空域。这一仗,美军击落了2架米格飞机,算是报了一箭之仇。这也是美空军飞机在越南战场上首开纪录。
但是,北越的防空系统又有了新的〃杀手锏〃。1965年7月20日,1个4机F-4C小队正在河内外围空域担任掩护任务,地面上突然飞来两枚银白色的苏制萨姆-2导弹,还没等美军飞行员反应过来,两团火球已在机群中炸开,1架F-4C当时就被锋利的弹片削去了机翼,一头栽向地面,另外3架也不同程度受了损伤。美国飞机在丛林上空面对的威胁不仅来自米格机和高射炮,现在又有了更加厉害的萨姆导弹。
美国空军为了对付萨姆导弹的威胁,专门组织了〃铁拳〃飞行小队,每个小队由4架F-105飞机组成,其中有1架为〃野鼬鼠〃飞机。这种飞机携挂有美国最新研制的〃百舌鸟〃导弹,能够在对方雷达发射的波束制导下飞至雷达所在位置并将雷达摧毁。
1966年6月29日,美军第355联队的16架F-105战斗机对河内油库发起袭击。指挥官凯斯勒上校预先向每个飞行员介绍了航线、突防战术、河内防御、战区气象等情况。河内的防空体系使美军飞行员们胆战心惊,那里高炮密布、导弹林立,仅河内附近就有约30个导弹营。
美机编队按预定时间和航线,越过红河向东飞行。为躲避雷达,美机采用超低空突防战术,飞行高度降到100米。机群沿北越东西走向的大山北侧隐蔽飞行,在大山的东端作90°转弯,向南直飞河内,突然,北越的高炮开了火,因飞机高度仅100米,高炮几乎是以起射姿态用肉眼瞄准射击的。机群作不规则的S形飞行,使炮手不易瞄准。12时10分,机群飞抵目标地区上空,爬高到3600米、准备俯冲轰炸。
冲杀在最前面的是EB-66电子侦察干扰机,它不断投放能反射电磁波的金属箔片,为后面的机群铺设一条〃箔条走廊〃;同时搜索地面雷达电波,一旦发现,立即施放压制性杂波干扰或进行偏性干扰。随后是4机〃铁拳〃编队,它们随时准备发射〃百舌鸟〃导弹摧毁北越雷达。越军的高炮和导弹火力很猛,但因雷达受干扰而命中率很低。
担负攻击任务的F-105机群轮番俯冲,一枚枚炸弹呼啸着飞向2个大油罐。油罐爆炸起火,火球、烟柱直冲云天。有1架美机在俯冲到拉起的一段时间偏离了〃箔条走廊〃,当即被炮瞄雷达跟踪,随即被击中起火。这是美国在越南战场上最成功的一次空袭,河内油库90%的设施被毁,美机只被击落1架,另有3架虽被击伤,但都还挣扎着飞回了在泰国的基地。
1966年7月3日3日,4机〃铁拳〃小队还用〃百舌鸟〃号弹、2.57英寸火箭和20毫米机炮突击了北越的3个防御严密的萨姆-2导弹阵地,但是北越很快就找到了如何对?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