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空中突击队组成后,除了对核反应堆模型反复进行模拟攻击外,还长时间地驾机在约旦和沙特阿拉伯沙漠上空往返飞行,目的是培养耐力和摸索沙特人和约旦人雷达防区中的〃盲〃点。更令人称绝的是,突击队员们还研究出一种奇妙的飞行队形,当机群按这种队形飞行时,在雷达屏幕上显示的是1个类似于大型商业班机的大亮点,而不是1个机群。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对以色列人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飞兵奇袭巴格达
1981年6月7日,西奈半岛埃其翁空军基地。
准备执行巴比伦行动计划的6架F-15战斗机和8架F-16战斗轰炸机已做好了起飞前的最后准备,一字排列在跑道尽头。
为了掩人耳目,这14架飞机的垂直尾翼上,全都漆成了约旦空军黑白灰3色圈标记。
以色列与伊拉克之间隔着叙利亚、约旦和沙特阿拉伯,为了穿越这些敌对国家而不被启发现,以色列可谓费尽心机。〃巴比伦行动现在开始!〃
耶路撒冷时间下午4点,以色列各海、空军基地,各战区司令部,〃摩萨德〃驻海外各情报站,担任奇袭任务的空军第2飞行大队,同时接到了空军司令艾弗里将军的命令。
零时间,6架F-15战斗机机腹下,总推力为20吨的两台100F-PW-100型涡扇发动机喷管立刻怒吼起来。紧接着,8架F-16战斗轰炸机的发动机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强烈的尾喷气流顿时吹得沙飞石走。
〃啦!啪!啪!〃3发红色信号弹在塔台上空腾起。这时,带队长机巴哈里上校的耳机中,传来了塔台指挥官〃起飞〃的命令。
外挂空对空导弹和副油箱、担任战斗掩护的F-15战斗机器飞了。
载着激光穿甲爆破弹的F-16战斗轰炸机器飞了。
电子战王国的〃千里眼〃——E-2C空中预警机,早已升空待命。
满载着高辛烷航空燃油的大型空中加油机KC-10A,仿如一头负重的老牛,4台功率强劲的发动机吃力地咆哮着,直到跑道尽头,飞机才腾空而起。
机群在空中绕场一周,编队完毕后,转向东方飞去。
这是一只钢铁长臂,它几乎囊括了人类军事科技的全部最新成果。从现在起,它就要以每小时1000公里以上的速度,朝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的那块低地挥去。这一次,它要砸烂的目标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30公里处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
以色列总参谋部军令处对所有军事行动都有备案,但此时,值班军官对面计算机屏幕上,莹绿色的字符显示却是:军事演习。代号:巴比伦行动。
战争的机器已经开始运转,但却被装上了〃消音器〃。极善此道的以色列人知道,唯有隐蔽性最大的突袭,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尤其是这种〃高技术、低强度〃的〃外科手术〃式战争,只有实现突然性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先发制人所具有的优势。
按照霍菲的要求,早已潜入伊拉克的〃摩萨德〃特工,从巴格达发来了〃一切正常〃的密码电报。在那个至今仍不为人知的秘密制高点上,通过一架西德〃蔡司〃公司制造的高倍望远镜,距巴格达东南32公里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里的一切,全都被〃摩萨德〃一览无遗。
除此之外,一个精干的特别爆破小分队正秘密向那里靠近,万一飞机轰炸未能彻底摧毁反应堆,那么,剩下的〃活〃将由他们乘乱进行。
天上,地下,一张密不透风的巨网已经织好,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在劫难逃了。
像以往一样,以色列对〃巴比伦行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除贝京和几个巴比伦行动计划的制定者外,绝大多数以色列人都被蒙在鼓里。
6月7日是星期天。下午,贝京让秘书发出一个通知:内阁全体成员下午5时到他的官邸聚集。
下午5时整,所有以色列内阁成员按时抵达贝京居所。他们陆续在会客室中落座,并不时地窃窃私语。他们在猜测这位总理大人把他们叫到家中来的原因。
不一会儿,贝京从大厅旁的私人书斋中走出来,面色严峻。他冷冷地告诉部长们:就在他谈话的这个时候,以色列的F-16和F-15飞机正向东朝伊拉克飞去,目的是摧毁巴格达郊外的奥西拉克核反应堆。
尽管这些部长们对贝京要袭击伊拉克核反应堆的意图早有耳闻,但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还是惊得目瞪口呆。
机群继续急速飞行着。
带队长机率14架飞机编队爬上8000米高空,尔后,从把沙特阿拉伯与埃及西奈半岛自然分开的亚喀巴湾最北端,沿约旦…沙特边界,经恰卡勒…木道瓦拉…哈拉尔阿马尔一线,循着预定迂回航线向东北飞去。
飞在编队最前面的巴哈里瞥了一眼舱外,几朵晚霞正向后掠去,机翼下方就是西奈半岛的尽头。这地方他再熟悉不过的了。作为参加过3次阿以战争的老兵,就在这里,他曾与阿拉伯国家的空军展开殊死的战斗。至今,在他的左臂胛骨里,还有1颗埃及高射机枪子弹的弹头。如今这里钻塔林立,在这看似荒瘠的沙漠下面,涌动的可都是无价的石油。正是为了争夺这块土地,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在这里已经厮杀了1/3个世纪。
由于实行全航程无线电静默,耳机里,只有机群左侧20000米上空飞行的电子干扰机发出的〃咝咝〃电流声。再过一会儿,这架E-2C〃鹰眼〃式预警飞机就将与机群脱离,沿以色列…约旦边境作往返巡逻飞行。从它那功率强大的电子吊舱中发出的有源干扰信号,将会使叙利亚和约旦所有的苏制雷达出现〃迟钝〃。这样,在它们的雷达扫描器上,由这14架飞机密集编队所产生的反射波投影,仅相当于一块带电的高空积雨云。
飞机飞到约旦…沙特边境的卡夫镇上空时,耳机中突然传来一阵阵频率极高的快速发报声响。按照预先的规定,这是基地指挥部给他们的最后一次暗号,告诉他们:在伊拉克方面,一切未见异常。
巴哈里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踏实多了。下面的事,就是如何应付沙特空中警戒区值勤官的查询。他知道,在沙特由美国引进的最新式的雷达监测系统面前,一切干扰都是无效的。
果然,没多久,在国际通用的应答频道上,出现了沙特空中管制官的英语询问。很显然,沙特警戒雷达已经发现了这些空中不速之客。
然而,巴哈里并不惊慌,极老练地用流畅的英语回答道:〃约旦空军,例行训练。〃沙特空中管制官信以为真了,这是因为沙约两国素来关系友好,两国军用飞机偶入国境是常有的事,况且此时14架以色列战机已涂上约旦空军的标志。
巴哈里在确认沙特阿拉伯已经不再注意他们这批〃约旦空军〃之后,用〃黄沙丘〃这句暗语,向总部发回了表示飞行顺利的密语电报,以色列空军总部从这短短的几个字中,可了解飞行编队的飞行情况。
尾随的KC-10A加油机左翼下,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红色信号,这是加油机悬垂着的加油管上方的红色指示灯。为了保持静默,空中加油只能由事先约定的灯光信号进行联系。在能见度大大降低的暮霭中,以军飞行员完全凭借平时练就的高超技术,完成了别人白天都感到困难的动作。
6时10分,突击机群飞临伊拉克领空。为了保持袭击的最大突然性和防备遍布伊拉克的苏制〃萨姆〃导弹,以色列机群又拿出了它惯用的低空突防战术。只见巴哈里一推操纵杆,紧随其后的另外13架战机骤然降低高度,钻进伊拉克雷达的〃盲区〃。
空袭,将从离地几十米的〃一树之高〃开始。
6时30分,经过整整90分钟的飞行,以色列机群准时飞抵目标上空。从空中望去,整个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工厂像一具凝固的塑像,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白色的建筑群与周围的景物呈现出对比强烈的反差。以色列飞行员们惊喜万分,触摸投弹按钮的手指开始发痒。
按照袭击方案,担任攻击任务的8架F-16战斗轰炸机迅速爬升至600米高度,转舵由西向东,进入轰炸航线。而6架F-15战斗机则上升至5000米高空,警惕地注视着伊拉克空军的动静。
以色列选择这个时间进行攻击是颇费了一番心机的。此时,飞机自西向东背着阳光发动攻击,视野清晰,可以准确投弹,保证命中精确度。而驻守厂区的伊拉克防空高炮部队,却只能对着阳光射击,准确性必然大打折扣。待轰炸结束,即将降临的夜幕又可成为以机摆脱伊拉克截击机群的最好屏障。
攻击的第1枚炸弹是由带队长机巴哈里上校投下的。这枚高爆激光制导炸弹,从距反应堆堆体550米的空中径直落下后,由重力加速度产生的巨大动能,使炸弹垂直贯穿了敷在反应堆堆体顶层厚达数米的防爆水泥隔层,引起了反应堆主体内部猛烈爆炸。
紧随其后的另外7架F-16,依次飞过带队长机的中心投弹点,投下了14枚炸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
直到这时,伊拉克防空部队才如梦初醒,防空火炮开始还击。苏制6管速射高炮的串串火舌,在空中交织成数道弹幕,硝烟和横飞的弹片充斥半个天空,附近居民门窗的玻璃全部被震碎,人们像往常躲避伊朗飞机空袭一样,纷纷躲进防空掩体。
从第1波攻击中冲出的以色列机群,此刻又绕回了背向阳光的西方。附近伊拉克空军机场正在开晚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飞机升空至少要20分钟。于是,巴哈里决定,把担任警戒掩护的另外6架F-15战斗机也投入轰炸编队。
接到巴哈里的命令,6架F-15转眼间就从5000米高空冲向地面,加入了第2波攻击。一枚枚激光制导炸弹沿着激光波束向目标飞去,紧接着是一阵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摧毁反应堆主体之后,以色列机群按预先分工,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反应堆附属设施进行破坏性轰炸。随着一声猛烈的爆炸声响,1架F-16用火箭助推侵彻炸弹击中核反应堆另一侧的埋在地下6米深处的核废料存贮罐,巨大的烟柱立刻冲天而起,浓烟席卷烈焰,火柱高达数百米。
6时45分,16吨炸弹被倾泻一空,伊拉克奥西拉克核反应堆已经荡然无存。
随着巴哈里一声令下,14架飞机垂直爬入高空,踏上了返航的归程,它们身后,夜幕开始降临。
在高爆炸弹的成千上万块金属颗粒迸击下,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心脏〃部位——生产铀238的重水堆机房已成一片废墟。巨大的粒子射线屏蔽钢罩被撕成几截,歪七扭八地躺在残垣断壁之中,安放巨型计算机的中央控制室房倒屋塌,千疮百孔,缕缕黑烟随着晚风四处飘游。
3天后,在一片晦暗气氛中,法国援建团由巴格达登机回国。临行前,援建顾问团团长与伊拉克总统侍从室主任通了一次电话:〃重建反应堆需要5亿以上的美元和大约5年左右的时间,如果伊拉克政府能够确保安全的话。〃还未等对方回答,这位团长挂断了电话。
6月8日早晨,一叠由美国卫星传来的照片送到了以色列总理贝京的办公室。照片表明,造价数亿美元的反应堆的全部选定目标均被彻底摧毁。
贝京站了起来,他拍了拍站在身旁的艾弗里将军的肩膀说道:〃巴比伦行动向世界表明,以色列决不允许一个怀有敌意的阿拉伯国家拥有原子弹!〃
以色列说到了,也做到了。
马尔维纳斯风云
——英阿马岛海空战
这是一个细雨霏霏、雾霭弥漫的上午,英国南部的朴茨茅斯军港,一艘艘军舰在海浪的涌动中上下起伏,像一条条海中巨兽延绵到天海交接的地方。平日嘈杂而忙碌的码头上,静静伫立着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他们默默地注视着这些军舰,注视着舰上他们的孩子、丈夫和兄弟。
这种场面不知已经历了多少次、多少代了。在这里,他们曾送走过纳尔逊、蒙巴顿、威灵顿、蒙哥马利。。。。。。他们为英国赢得了赫赫威名,用胜利一次次装点着不列颠民族的辉煌。可是这一次,惨淡的雾气似乎遮没了昔日〃日不落〃帝国的光芒,没有鲜花,没有笑容,有的只是人们阴沉的脸色、希冀的目光和默默的祈祷。
一声冗长的汽笛声打破了令人窒息的宁静,哗哗的铁链搅动着泛着白沫的海浪,大地一阵颤栗。庞大的舰队像巨大的鲨群,缓缓地驶离了港口。舰舷上,穿着崭新军服的水兵们像泥塑一般挺立着,向送别的人群敬礼。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