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担负轰炸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任务的是美国战略空军的B-52轰炸机。提起B-52轰炸机,那可是大名鼎鼎。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曾创造多项世界纪录: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重量最大的轰炸机,达到233吨;在美国的B-1轰炸机问世前,它是世界上载弹量最多的轰炸机,最大载弹量近30吨;它是世界上飞得最远的轰炸机,一口气可飞16100公里;它还是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轰炸机,从1955年服役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可谓是一名〃老兵〃。由于B-52能在16000米以上的同温层高空中飞行,因此人们送给它一个绰号叫〃同温层堡垒〃。
在美国战略空军中,B-52不仅是一个创纪录的能手,而且还是一个战功赫赫的功臣。在越南战争中,它常常采用令人恐怖的地毯式轰炸战术,给越南军队造成重大损失。这一次,为了降伏萨达姆,B-52再次披挂上阵了。
18日晨,太阳还没露面,一架架挂满穿甲集束炸弹的B-52轰炸机从土耳其和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基地腾空而起。在空中编好队后,机群向科威特西北部地区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的阵地飞去。几个小时后,机群飞临共和国卫队阵地上空。只见B-52轰炸机排着队用它那拿手好戏——地毯式轰炸战术,铺天盖地的向下倾泻穿甲炸弹。霎时间,共和国卫队的阵地上硝烟弥漫,爆炸声响成一起,B-52所到之处均化为一片焦土,苏制T-72坦克不时被击中起火。
在以后的十几天中,B-52天天都去轰炸共和国卫队,使其动弹不得。由于多国部队空军掌握着绝对制空权,因此,B-52的轰炸行动没有受到丝毫的威胁。虽然共和国卫队装备的高射炮、高射机枪拼命地对空射击,怎奈B-52是在它们的射程以外的高空进行轰炸,因此只能是干瞪眼没办法,白白挨炸。
1月31日,在战略空袭进行14个昼夜之后,施瓦茨科普夫将军命多国部队空军转入战术空袭阶段,主要对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军地面部队和防御阵地、坦克和装甲车集群、交通枢纽、桥梁、铁路和公路运输线、燃料和弹药库以及后勤补给基地等目标,进行猛烈的轰炸。施瓦茨科普夫是想通过这一阶段的轰炸,利用空中优势最大限度地削弱伊拉克的有生力量,为尔后地面部队的进攻扫清道路。
毫无疑问,这一次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仍将是被作为重点〃照顾〃的目标。不过,在飞往共和国卫队阵地的机群中,除了B-52之外,又多了两副新面孔,这就是美国空军的A-10攻击机和陆军航空兵的AH-64攻击直升机。A-10和AH-64是美国兵器专家于70年代为专门对付坦克而设计的。A-10的绰号叫〃雷电〃,AH-64的绰号叫〃阿帕奇〃。由于它们都有极强的反坦克火力,因此也有人称它们是〃坦克的克星〃。
A-10的机头装有1门30毫米7管速射机炮,其射速达每分钟2100——4200发。它使用的平铀穿甲弹,可以穿透伊军的任何一种坦克的装甲。此外,A-10的机腹和机翼上还装有11个挂架,可挂各种炸弹、火箭弹、子母弹箱、电视或激光制导炸弹。可见,A-10的反坦克火力是极强的。
不过,和A-10相比,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在反坦克火力上还要更胜一筹。〃阿帕奇〃不仅装有1门30毫米的机炮,而且还携带16枚〃海尔法〃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采用激光制导方式,打坦克可以说是百发百中。它的破甲厚度高达1400毫米,因此,伊拉克坦克的任何部位,只要被它击中,都休想逃脱。
B-52轰炸机与A-10攻击机和AH-64攻击直升机联手作战,再加上F-15、F-16战斗机、F-111战斗轰炸机、AH-1攻击直升机等在一旁助战,使伊拉克的坦克部队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在科威特境内和伊拉克南部地区,到处都是被击毁的坦克,它们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有些还在燃烧。
经过第1轮38天的角逐,多国部队空军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占尽了上风。伊拉克的所有战略目标除深藏在地下的之外,都被多国部队空军刮起的〃风暴〃扫得荡然无存。可怜萨达姆的百万大军,尚没有和多国部队的地面部队真正交火,就遭到了惨重的打击。伊拉克南线战区的54万大军,在多国部队空军疾风骤雨般的空袭下损失25%以上,重装备损失高达30…45%。伊拉克的4000多辆坦克有1600多辆成多国部队飞机的靶子,2800辆装甲车中也有840多辆被毁。萨达姆的精锐之师共和国卫队作为多国部队空军重点〃照顾〃的对象,损失更是惨重,它每天几乎都要遭到多国部队空军数百架次飞机的轰炸。至2月23日,第2阶段空袭结束,共和国卫队已损失近半,被打得七零八落,〃军中之军〃往日的威风早已荡然无存。
萨达姆的战争机器已严重受损,它的反击软弱无力,但它仍在顽强地运转。当有战场记者问萨达姆是否放弃抵抗时,他的回答是:不!绝不!于是,战争之神继续发出狰狞的微笑。
〃沙漠军刀〃一招定胜局
2月24日中东地区凌晨时分,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座大楼内的美军司令部灯光通明,充满着紧张的气氛。进进出出的男女军人全都步履匆匆,神情严肃。作战室内更是一片繁忙景象。
身高体壮的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站在沙盘前,两起很薄的嘴唇紧闭着。他抱着膀子沉思着什么,不时看看腕上的手表,在室内来回踱着步子。
前线不断传来消息:各路大军已按预定时间抵达出击地点;装满炸弹的飞机正一批批地轮番轰炸指定的目标;载有1.8万名海军陆战队的两栖登陆舰队已向科威特海岸逼近;空降师业已登机待飞。。。。。。
然而,施瓦茨科普夫在攻击时刻到来之前却显得有些不安。这位被人称为〃敢冒险的军人〃,对中东地区进行过多年研究,深知这场战争的风险。尽管经过一个多月的大规模空袭,萨达姆的地面部队受到很大削弱,而且他和他的将军们对〃沙漠军刀〃计划进行了反复推敲,并讨论了所设想到的每个细节和应变措施,但对萨达姆精心布下的地面防御阵式,仍无迅速取胜的把握。如果真像外界猜测的那样,陷入〃第三个越南战争〃的泥潭,那对美国来说就等于失败。
为了有效地利用前一阶段的空袭效果,一举冲垮伊拉克的防线,施瓦茨科普夫下了一个充满风险的大赌注,他把30万美国地面部队和数万盟国部队一字排开,准备全线出击,后面只留下1个美军师和部分沙特的部队。采用这种后来被称作是〃胆大包天〃的部署,如果成功,多国部队就能实现速战速决的目的,如果受挫,不仅前一阶段空袭夺得的主动权会丧失,而且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很难预料。但,事已至此,只得全力以赴,见机而行了。
根据〃沙漠军刀〃计划,空中力量在这一阶段的任务丝毫没有减弱,它除了要继续对伊拉克腹地的战略目标保持强大压力,使萨达姆不能向前线增援一兵一卒外,还要以强大的航空火力支援地面部队展开进攻。
2月24日凌晨4时,根据施瓦茨科普夫的命令,多国部队的先头部队相继跨过科沙边界和沙伊边界,一场关系到全局的地面攻势终于展开。几十分钟后,华盛顿五角大楼向全世界宣布:海湾战争的〃最后决战〃开始了。
地面部队的推进出乎意料地顺利,开战仅4小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师的6路坦克纵队就突破了伊军的第2道防线。
在远离科威特主战场的西部拉夫哈地区,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的300多架直升机像一群黄蜂,嗡嗡叫着,快速向沙漠深处飞去。〃阿帕奇〃式、〃眼镜蛇〃式、〃黑鹰〃式、
〃休伊〃式和〃奇努克人〃式直升机卷起的尘埃使天空变成绛红色。直升机排成6路纵队,在天空中形成6条黑色走廊。到24日傍晚,这些直升机已把2000名士兵、50辆运输车、大批榴弹炮、弹药以及大批评油运抵伊拉克纵深80公里地带。显然,第101空中突击师采用了它的拿手好戏〃蛙跳〃战术。
先头部队遇到的抵抗是软弱无力的,这说明前一阶段的空袭效果非常好,施瓦茨科普夫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决定提前14个小时将担任主攻任务的美国第7军5个师和英军第1装甲师投入战斗,发起总攻。
多国部队全线出击了。到24日下午,在500公里战线上,11路大军相继突破伊军防线,进入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天空中,轰炸机、攻击机不停地袭击伊军阵地和后方交通线,战斗机在空中往来盘旋,进行巡逻警戒;地面上,坦克和装甲车隆隆开进,炸弹从空中、海上和陆地向伊军阵地倾泻。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爆炸声、战车和飞机的吼叫声交织成一片。11路大军犹如11把〃军刀〃,直插伊军腹地,在飞机的支援掩护下,冲向各自的目标。
巴格达萨达姆地下指挥所的作战室里是一片忙乱景象。前线不时传来伊军阵地被攻陷的战报。萨达姆终于预感到形势的不妙,但天生的倔犟性格使他根本不考虑再打下去的后果,仍下令对多国部队实施反击。然而,制空权在多国部队手里,此时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内已处于多国部队空军的严密监视之下,伊军哪里还敢离开阵地去进行什么反击,萨达姆的命令无疑是想让他们以卵击石。
多国部队继续推进。美国第101空中突击师在建立前进基地后,又多次采用〃蛙跳〃战术,在伊拉克纵深200多公里的纳西里耶和巴士拉以北地区再次实施机降,2天内前进了160公里,配合地面部队突入到幼发拉底河畔,切断了10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北撤的退路。
26日,美第7军开始向伊科北部边界进击,其任务是消灭共和国卫队,攻占军事重地巴士拉。
共和国卫队不愧是一支劲旅。尽管在前一阶段38天的空袭中,它的实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面对多国部队上千辆坦克的进攻,它仍顽强地坚守着阵地。在这里,多国部队遇到了展开地面进攻以来最强硬的抵抗。
几次冲击受阻后,第7军紧急召唤飞机前来支援。没一会儿,一群〃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和A-10攻击机从远处天际闪出,急驶而来。〃阿帕奇〃从5公里以远的距离上向伊军坦克发射一枚枚〃海尔法〃反坦克导弹,而A-10则从更远的距离上发射〃小牛〃导弹。地面上,MA11坦克在2000至3500米的距离上也不停地怒吼。共和国卫队的抵抗不能说不顽强,但怎经得住美军这空地一体的立体打击。共和国卫队终于顶不住了,防线被撕开了个口子。为防止被围歼,共和国卫队只好丢弃阵地,退向巴士拉。
眼见多国部队的11把〃军刀〃直插过来,而多国部队的空袭强度仍丝毫没有减弱,萨达姆明白,对他来说败局已定,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再硬撑下去,只会招至更惨重的损失。于是,2月26日,萨达姆下令在科威特的伊军全线撤退,这等于是向多国部队摇起白旗。
然而,布什不愿看到就要到手的胜利功亏一篑,他命多国部队继续进攻。这正合施瓦茨科普夫的意,这位四星上将指挥11路大军展开了一场追击战。
由于路面和桥梁均遭到严重破坏,交通阻塞,伊拉克成千上万的车辆拥挤在一起,完全暴露在多国部队空军的打击之下,成了轰炸机、攻击机的活靶子。霎时间,在通往伊拉克腹地的各条公路上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公路上燃烧的军车排出几十里,形成一条条巨大的火龙。
越来越多的伊拉克士兵在围攻中缴械投降。一个多月来,由于多国部队空军的狂轰滥炸,伊军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他们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破旧,很多人身上长满了虱子。他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而这顿饭只是一个4两重的面包。许多人生了病,但却因缺医少药而得不到治疗。
27日凌晨,美国海军陆战队兵不血刃占领科威特城。
当天,布什总统召集他的战时委员会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前线传回的战报表明伊拉克军队已全部撤出科威科,布什总统当场拍板,于当晚宣布停火。
布什的助手们注意到,午夜停火标志着地面进攻战正好打了100个小时。布什很喜欢这个整数。于是,海湾的枪炮声就在午夜时分停了下来。
历时42天的争斗终于偃旗息鼓。在这场后来被称作〃高技术战争〃中,伊拉克的战争机器遭到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