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的。它在当时被列为欧洲最重要的防御阵地之一和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并被形象地比喻为比利时东边的〃大门〃,艾伯特运河防线上的一把〃锁〃。人们普遍认为该要塞固若金汤,坚不可摧。在这座近代化要塞的建造上,尽管比利时军队绞尽了脑计,但因要塞主要是为了防御地面进攻,所以有一点他们没有考虑到,那就是敌人有可能来自空中,降落在炮台和装甲炮塔之间的空地上。
埃本·埃马耳要塞的防守部队共1200人,由桥特兰德少校指挥,属第7步兵师。全部人员均可处于距地面25米以下的掩体内,并备有可供长迫使用的饮水、食品以及大量弹药。要塞的武器配备齐全,有安装在转动式装甲炮塔上的120毫米火炮2门,其射程对任何方向都是16公里;在要塞顶上的阵地内还有同样射程的75毫米火炮16门,60毫米反坦克炮12门,高射炮6门,轻、重机枪37挺。这些火炮和机枪只是要塞火力的一部分,因为它的火力是同野战工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沿着要塞的外缘,在壕沟和河旁,还有很多掩体和掩蔽壕,以及互相支援的火力发射阵地。对于一般的炮击,埃本·埃马耳要塞无疑是可以经得住的。实际上,防御计划已将敌人一旦突破山脚下的外围防线时向要塞顶部实施猛烈炮击的可能性考虑在内了。由于要塞如此坚固和火力如此强大,守卫这一地区的比利时第7步兵师接受了长达19公里宽的防御正面。
埃本·埃马耳要塞西北侧艾伯特运河上的坎尼桥、弗罗恩哈芬桥和费尔德韦兹尔特桥,是由东向西越过运河的必经之途。每座桥梁由1个班防守,包括1名军官和12名士兵。桥梁附近戒备森严,均筑有桥头阵地,在两岸桥头两侧600米范围内还筑有水泥地堡。各桥配备有反坦克炮1门和机枪等其他轻武器。为防止万一,桥墩上安放了炸药,设置有两种爆破系统:电子爆破和常用的引信爆破,后者的延迟时间也只有两分钟,这样随时都可以对桥梁实施破坏。平时这3座桥的守备分队属埃本·埃马耳要塞指挥,在要塞炮兵火力的控制之内。在要塞炮火的支援下,守桥分队可以经得起一场激烈的战斗。而且增援部队相距不远,一旦桥头吃紧可及时到达。即使桥梁失陷,埃本·埃马耳要塞的大炮也能制止对方的前进,使对方不管夺取哪座桥,都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委以重任的〃花岗岩〃突击队
德军一直对埃本·埃马耳要塞十分感兴趣,自1938年起,就开始搜集有关要塞的资料,至1939年已获得了要塞内部的详细设计图,并悄悄地对这个坚固防御体系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为了找到摧毁它的特殊方法和进行袭击的准备,根据情报人员的了解和要塞的设计图纸,德军于1939年秋天开始仿造了两个埃本·埃马耳要塞。在格拉芬弗尔军事训练中心造了一个规模完全一样的〃复制品〃,在希尔德斯海姆空军基地又造了一个小一点的模型。
希特勒本人对解决如何突袭埃本·埃马耳要塞这个难题也相当关心。出人预料的是,他就此问题征求了一个女人的意见。被征求意见的人是一位富有朝气的著名女飞行员汉娜·莱普,她是极少数与希特勒保持长久关系的女人中的一个。莱普小姐是一名熟练的滑翔机飞行员,当她听到希特勒说起攻击埃本·埃马耳要塞的困难后,立即建议使用部队乘载滑翔机进行无声的突击。希特勒对她的建议发生了兴趣,马上召见了戈林、斯图登特和航空工程师格哈特·康拉德。希特勒说他已决定把夺取埃本·埃马耳要塞作为一项特殊任务交给空军来担负,并告诉斯图登特,他想用空降突击攻打埃本·埃马耳要塞,但他又不愿削弱在荷兰进攻的伞兵突击力量,因为那里的伞兵突击力量不足。经过讨论,斯图登特估计,夺取要塞所需人数最少也得500人,而且这些人可以由伞兵和滑翔机配合发动攻击,这就证实了莱普建议的可行性。斯图登特指定了一名他了解并且深信会完成这种任务的年轻军官担任突击埃本·埃马耳要塞的指挥官,这位年轻军官就是他的一名参谋沃尔特·科赫上尉。
1939年10月下旬,希特勒亲自召见了科赫。他走到一幅比利时大地图前,指着埃本·埃马耳要塞说,一定要把这个要塞拿下来,还要夺取坎尼、弗罗恩哈芬和费尔德韦兹尔特等地的艾伯特运河上桥梁。希特勒拨给科赫的部队只有伞兵第1团的1个加强连,一些工兵和这次进攻所需要的容克-52飞机和滑翔机。希特勒命令他马上着手准备。于是,由科赫上尉担任队长的专门执行袭击埃本·埃马耳要塞任务的空降突击队就成立了。
针对要塞的地形特点,科赫计划使用滑翔机将突击队直接降落在要塞上面。将要使用的滑翔机是德国空军优良的DS-230式滑翔机,这是德军为执行空降突击任务于几年之前研制出来的。
早在1932年,当时设在瓦萨尔库帕的罗恩·罗斯济登公司就制造了一架长翼滑翔机,用飞机拖曳,能利用强烈的上升气流上升到高空进行气象观测。1933年,这架能在空中飞翔的气象观测滑翔机随同新组建的德国滑翔飞行研究所迁到达姆施塔特的格里斯海姆。在这里,它首先用做被拖曳飞行的教练机。当时还是德国滑翔飞行研究所女飞行员的莱普小姐,就是最早试用容克-52飞机拖曳滑翔机的人之一。后来任德国航空部长的乌德特听到这个消息后,前来达姆施塔特参观了这架滑翔机。他认为这种大型滑翔机完全能用于军事目的,可以用它把笨重的物资送到前线,也可以用它给被包围的部队运送弹药和粮食,说不定还能把相当数量的兵力悄悄地运到敌后。乌德特曾和一家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谈了这些想法。不久,这家研究所接受了制造军用滑翔机的定货。军用滑翔机由汉斯·雅克普斯设计制造,并命名为DS-230型。1937年,DS-230式滑翔机在哥达车辆厂投入成批生产。这是一种带支架的上单翼机,长方形的机身采用的是用亚麻布蒙着的钢管结构。机长11.3米,翼展22米。起飞后扔掉起特大的机轮,着陆时使用一个坚固的金属滑橇。这种滑翔机自重900公斤,能载1吨重的货物,也就是说,可以乘载1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由于它的着陆速度低,可达每小时50多公里,因此很受空降部队的喜欢。
从1938年秋天开始,在当时还处于绝密之中的斯图登特的空降部队里,就成立了以基斯少尉为首的小规模运输滑翔机指挥部。从演练的结果来看,当突击一个守备力量较强的狭窄地段时,滑翔机部队要比伞兵更有把握取胜。因为当运载伞兵的运输机飞抵时,总要先被敌人发现,然后才能空降。即使从90米的最低跳伞高度跳伞,伞兵也还要有15秒钟的时间在空中飘荡,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而且,即使伞兵以最快的出舱速度,在7秒钟内全部跳出机舱,1个班也要散落在300米长的地带上。着陆后,伞兵们还必须抛掉伞具,集合,寻找投下来的武器箱,这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使敌人有可能对最初的冲击作出及时反应,抓住对伞兵最不利的时机,争取战斗主动权。而运输滑翔机就全然不同了。它可以在黑暗的夜色掩护下,悄悄地进入目标区域,这就使奇袭的效果更为理想。滑翔机驾驶员可以使这些〃鸟〃降落在目标附近20米之内。士兵们从机身的宽大舱门跳下后,就能够立即投入战斗。
科赫接受任务后,对埃本·埃马耳要塞作了认真研究。他在格拉芬弗尔对要塞模型进行了详细观察,熟记了各种照片和地图,并利用侦察飞行从空中对要塞进行了实地观察。他所看到的一切使他深信,在白天进攻要塞,其代价必然很大,用那么一点兵力去攻击,实际上几乎等于去自杀。他认为只有在夜间让滑翔机直接降落在要塞顶部,才能成功地夺取要塞。为了提高攻击初期的突袭效果,他计划在攻击之前不实施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
科赫亲自把他的计划呈送给希特勒,得到元首的完全赞同。在斯图登特正式批准了整个作战方案后,科赫便开始制定具体作战计划。他把部队分成4个分队,每个分队约100人。各分队的任务十分明确,1个分队负责突击要塞,3个分队负责夺占艾伯特运河上的3座桥梁。各分队又进一步区分了任务,有喷火器组(用于致敌惊慌和摧毁地堡)、机枪组、反坦克组、迫击炮组及爆破组。各组都配备了适合于完成任务的兵器。科赫要求每个士兵通过训练至少能够掌握两种军事技术,以便在战斗中能够代替他人完成任务。如果这些组的成员和他们的分队隔开,他们也可以组成独立的单位继续战斗。
根据这些设想,科赫率领他的部队从1939年11月至1940年4月,用半年时间在遥远的、靠近捷克旧边界的格拉芬弗尔训练基地进行了极其艰苦和严格的训练。训练先从理论课开始,并利用沙盘和立体模型等形象教具施教。由于希特勒曾要求预行演习和训练要绝对保密,非经当局允许,泄密者一律处死,因此,突击部队在希尔德斯海姆空军基地组建起来后,就与外界隔绝了。这里没有休假,不准外出,信件要经过严格检查,禁止和其他部队的人员交谈。此外,每人还必须在一项规定上签名。规定上写的是:凡用书信、绘画或其他方式将本部队的性质及其任务泄露给他人者,不管有意或无意,格杀勿论。实际上,在训练期间,确有两人由于违反了这项规定被判处死刑。不过,他们在这次作战成功后得到了赦免。为了绝对保密,尽管士兵们都对要塞的内部工事设施了如指掌,但要塞的名字却直到所有训练结束后才告诉他们。继理论训练之后,开始了不分昼夜、不分好坏天起的外场训练。到1939年圣诞节后,他们就以苏台德地区、阿尔特法塔的捷克要塞作为假想目标进行实兵演习了。计划最后明确后,科赫利用模型反复演练达12次之多。所有的战斗组都乘滑翔机在狭窄场地上练习了几次夜间着陆。为减少滑翔机的滑跑距离,在滑翔机的滑橇上缠上了带刺铁丝,着陆时后面还可放出小型减速伞。起初,伞兵全都分配在突击埃本·埃马耳要塞的分队里,后来科赫又给每个攻桥分队分配了一个由13人组成的伞兵机枪班。为了能摧毁坚固的混凝土地下掩蔽体,还专门研制出一种50公斤重的锥孔装药炸药包。
训练卓有成效,各突击分队的战斗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心理效果。曾经空降到埃本·埃马耳要塞中执行过任务的工兵排长维茨希回忆说:〃开始,我们对即将发起的进攻有些胆怯。但是,我们逐渐对自己的力量有了信心。不久,我们就确信:从要塞上部发起进攻的一方要比在内部防御的一方安全得多。〃
科赫的突击部队于4月底结束训练,开到科隆的厄斯特哈姆和布兹韦勒哈尔机场待命。由于保密工作做得很严,就连机场部队的指挥官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滑翔机要在这两个机场的机库里开箱和装配。
斯图登特最后确定,突击队共700人,编成两个梯队。第1梯队400人,分成4个突击分队,使用滑翔机机降。第1分队代号〃花岗岩〃,队长威其格中尉,兵力85人,配备轻武器和2.5吨炸药,使用11架滑翔机,任务是夺取和破坏要塞表面阵地;第2分队代号〃水泥〃,队长沙赫特少尉,兵力96人,与科赫突击部队指挥部一起,使用11架滑翔机,任务是夺取弗罗恩哈芬桥;第3分队代号〃钢〃,队长阿尔特曼中尉,兵力92人,使用9架滑翔机,任务是夺取费尔德韦兹尔特桥;第4分队代号〃铁〃,队长施勒希特少尉,兵力90人,使用10架滑翔机,任务是夺取坎尼桥。各突击分队夺取目标后,扼守到正面进攻部队到达。第2梯队300人,在第1梯队后乘容克-52飞机伞降,任务是增援第1梯队袭击要塞的分队。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支援空降兵地面战斗。第1梯队的滑翔机将从荷兰方向进入目标,并在进入荷兰领空前就脱离拖曳机、悄悄地越过荷兰狭窄的领土上空进入比利时,滑翔距离100公里。
由于德国陆军总司令部将两线战役的开战时间定于凌晨3时,而滑翔机要准确地降落在指定地点,驾驶员必须能看清地形才行,这就是说,在滑翔机进入目标的决定性时刻,需要天色微明,所以科赫对此提出了要求:机降突击时间最晚也要和陆军相同,如果可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