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和地点出现了,潜艇便发出了识别信号,然而它这自作多情的〃媚眼〃却遭来一阵炸弹的攻击,原来这是一架偶然飞过的德国飞机。潜艇急忙下潜,等它再次浮上来时,己方的飞机已飞过这里到别处去了。后来又飞来一架飞机,艇员们又一次发出信号,这次遭到的却是英国战斗机用机枪进行的扫射,潜艇不得不再次下潜。又过了很长时间,这艘潜艇的艇长才和〃赫德逊〃式飞机联系上,完成了实验。
在1940年末使用的雷达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其最小观察距离总是稍大于夜间目视观察潜艇的最大距离。理由很简单:当雷达发射一束短促的大功率脉冲时,异常灵敏的接收机在近距离时必须关机,否则便会被烧坏,这样便使雷达对附近大约34英里处的目标有一个盲区。因此,当潜艇夜B间位于水面状态时,几乎总能够避开空中攻击。
1940年9月,英国空军上将鲍希尔向所属部队发布通知,要求全体军人为打败潜艇而献计献策,解决夜间攻击潜艇的技术难题。
利空军少校当时是岸防航空司令部的一名行政官员,本不应当知道英军高度机密的ASV雷达的情况,更不应当知道它有那些缺点可被潜艇利用。然而,他不知从什么渠道知道了这些情况:用ASV雷达能在夜间发现潜艇,但当飞机接近到1英里以内时,雷达会自动关机,潜艇将从雷达屏上消失。除非有月光或灯光使潜艇能在1英里以内被目视发现,否则将无法实施攻击。
利想到了探照灯。他设想在飞机上安装一个探照灯,到1英里以内时打开探照灯,便可发现德国潜艇。他克服了种种技术难题实现了这一设想。他发明的利式探照灯成为夜间攻击潜艇的有力武器。
1942年9月,德国潜艇找到了对付飞机夜间攻击的技术措施。德国海军早就知道英国反潜飞机上的ASV雷达,1941年德国工程师曾将一部缴获的ASV雷达装在一架〃兀鹰〃式飞机上,并进行了飞行试验。但在1942年夏天以前,这种雷达并未对德国潜艇造成严重威胁,利式探照灯出现后才根本改变了这种情况。邓尼茨不得不考虑采用新的对抗措施。
德国制造了一批简单的接收机,探测巡逻飞机上的ASV雷达的辐射波。接收机操作员位于潜艇无线电室内,当雷达发出的波束照射潜艇时,耳机中能听到一种嗡嗡声,这种声音警告潜艇〃敌机正在接近〃。潜艇得到警报后完全来得及在飞机攻击之前安全下潜。当时德国还没有永备式耐压天线,德国海军信号专家们先为接收机设计了一种简单的木框架天线,这种天线能紧夹在指挥室的构架上,用电缆穿过敞开的指挥室升降口通到无线电室内。下潜之前,由水兵将天线和电缆收回舱内。
这种接收机能捕捉到30英里外飞机发射的波束,比飞机上雷达员发现潜艇的距离远两倍以上。邓尼茨命令所有作战潜艇紧急安装这种接收机。
德国国内工业无法完成这项繁重的任务。所以,法国两家公司接受了大量生产这种接收机的定货,它们是巴黎的梅托克斯公司和格朗丹公司。以后这种接收机便被命名为梅托克斯接收机。
到9月中旬,几艘德国潜艇装备了梅托克斯接收机。在横渡危险的比斯开湾时,它们为没有接收机的伙伴护航。到年底,这种接收机几乎装备了所有德国潜艇。10月份,比斯开湾上空的飞机仅发现一次潜艇。德国空军元帅米尔其当时在笔记中写道:
元首告诉我,自从潜艇有了这种装备,在比斯开湾便没有再损失过一艘潜艇,而以前那里却是我们的坟墓。过去潜艇被敌人发现后,自己还一无所知便遭到敌人攻击。现在潜艇艇长对敌情了如指掌:〃啊哈!有人现在在打我的主意呢!〃
由于接收机采用的是木质交叉形框架天线,因此德国潜艇艇员们将这种天线亲切地称作〃比斯开湾十字架〃。这意味着潜艇又一次享受到在夜间通行比斯开湾几乎不受空中攻击的〃自由〃。
披着羊皮的狼
梅托克斯接收机使德国潜艇在比斯开湾得到了通行自由,然而好景不长,1943年3月份,U-333艇艇长施瓦夫海军中尉向司令部报告:
我艇在B5897海域,在未收到任何预先警报的情况下,遭到一架敌机的夜间攻击。我艇轻微损伤,敌机被击落。ASV是一种米波雷达,梅托克斯接收机也只能接收到厘米波雷达波束。当时德国人认为厘米波不具备反射性质,不能用于雷达。而现在,潜艇突然受袭事件越来越多,德国人已怀疑到厘米波雷达的出现是这些袭击事件的原因了。邓尼茨在他的战时日记中忧郁地写道:
敌人正在使用一种雷达,现在的梅托克斯接收机收不到这种雷达的信号。迄今为止,只知道在荷兰击落的那架飞机上有一个9.7厘米波长的雷达。。。。。。
确实,英国飞机上装备了新式ASVⅢ型雷达,这是一种厘米波雷达。
邓尼茨一方面命令加紧研制能接收到厘米波信号的纳克索斯-U接收机,另一方面改变潜艇的战术以应付目前的困境。这种战术就是反击战术。
新战术要求潜艇夜间潜航通过比斯开湾,白天上浮充电,因为白天潜艇能用目视发现巡逻飞机,在飞机攻击之前或下潜或反击。由于这种反击的费效比太高,不久邓尼茨又命令其潜艇编队通过比斯开湾,遇到飞机攻击时,不得下潜,而应集中火力驱散或击落飞机。
一开始,这种集群编队航行的效果很好。一对从大西洋返航的潜艇,结伴安全通过了海湾,于6月7日抵达布勒斯特。11日又有一对安全通过。但情况并非总是这么理想。12日,5艘德国潜艇结伴航行在湾内,1架英国巡逻飞机发现了这个艇群。但增援机群在天黑之前未赶到这里。潜艇夜间进行了潜航。次日傍晚,李中尉驾驶的一架〃桑德兰〃式飞机再次发现了那个艇群。飞机冒着敌人猛烈的高射炮火,对潜艇进行了致命的攻击,深水炸弹击中了一艘潜艇,但飞机也受到重伤,摔到了海里。受了伤的U-564潜艇离开艇群,在U-185艇的护卫下返回布勒斯特。6月14日正午刚过,1架〃威特雷〃式飞机发现了这两艘返航的潜艇。增援飞机还没到,机长本森中士便单机向潜艇发动了攻击。他用深水炸弹击沉了U-564潜艇,〃威特雷〃式飞机也受到重创。飞行员用无线电向基地报告飞机受伤,正在返航,后来又报告受到德国战斗机群的围攻,以后再也没有得到那架飞机和飞行员的消息。也许它已沉入了海底。U-185潜艇载着U-564潜艇的19名幸存者向布勒斯特驶去。
这种战术持续了两个星期,邓尼茨便感觉到得不偿失。他于6月17日改变战术,命令潜艇白天成群浮出海面,停留的时间只能以充电所需的最短时间为限,也就是每24小时上浮4小时。另外,他改装了一艘潜艇,把潜艇上88毫米的甲板炮拆除,装上两座装甲炮台,炮台上装有两座4联装20毫米机关炮和1座单管37毫米半自动炮,组成了强大的对空攻击系统。这就是所谓的〃诱杀飞机的潜艇〃。该艇载有67名乘员,超编16人,超编的人员中有一名艇医,两名侦察同盟国搜索潜艇手段的科学家和一些受过特别训练的炮手。它的任务十分明确——一定要击落敌机。
该艇开始了巡逻。1架〃桑德兰〃式飞机终于上钩了,它绕着潜艇盘旋,伺机攻击。潜艇上的炮手们一点也不着急,〃宝贝儿,来吧!靠近点儿,好,就这样〃。突然,艇后部的炮手惊叫AE 来:〃这是他妈的怎么回事!见鬼!〃他在起命地踢踹着那门4联装20毫米机关炮的炮座,炮座受海水侵蚀生了锈,转不动了。飞机正是在这个时候猛然冲进缺少13火B力的潜艇上方空域,投下了深水炸弹。不过飞机已经被击中,受了重伤。潜艇舵机被损坏,失去了平衡,摇摇晃晃地驶回布勒斯特。那架受伤的飞机在返航途中,遭到一架德国远程战斗机的截击而被击落。
这艘潜艇经过修理,准备执行第2次〃诱击飞机〃的任务。后主炮已修好,艇长冯·哈特曼完全相信他那艘威力强大的潜艇在战斗中可以风光一下。如果他的炮手能击落3架或4架飞机,再击伤2架,就可以给比斯开湾的盟军飞机一个下马威了。
7月8日,这艘〃披着羊皮的狼〃又驶出了布勒斯特,在海湾内徘徊了4个白天。但盟军飞行员似乎识破了它的真面目,没有去攻击它。一直到12日下午,英国空军第248中队的一个由3架〃勇士〃式战斗机组成的小队发现了它。本来这个小队是出来寻找活跃在这一区域的德国容克-88飞机的,但遇到潜艇又岂能放手。于是斯科菲尔德空军上尉带领他的小队一个俯冲转弯便向这个意外的目标冲去。出乎德国水兵的意料,这3架飞机并没有像其他反潜飞机那样投弹轰炸,而是用12门20毫米机关炮和18挺机关枪的联合火力对他们进行了快速俯冲扫射。
这时,如果冯·哈特曼采取下潜躲避的办法,他还可以逃掉,但他太相信自己的火力了,根本没把这3架飞机放在眼里。他命令所有炮手就位,对准实施第2轮攻击的敌机射击,于是激烈的对射开始了。炮弹爆炸,曳光弹飞窜。〃勇士〃式飞机的飞行员看到敌艇舰桥和甲板上挤满了射击的人。斯科菲尔德正向潜艇指挥室射击,忽然看到大约有一个板球大小的东西从他的座舱旁一闪而过,可能是一发37毫米的炮弹。波浪汹涌,潜艇剧烈地摇晃着,炮手们在这种条件下很难打得准,而飞机则在无线电指挥下,不停顿地从四面八方进行轮番攻击。飞机在第2轮扫射中的一个齐射击中了潜艇要害,一串炮弹穿进指挥室和炮位,像用长柄镰刀割草似的扫倒了艇长和炮手,10个水兵被打死,13人受伤。斯科菲尔德拉起飞机盘旋到有利的观察位置,准备再次攻击。他看到潜艇的全部炮火停止了射击,便命令飞机降低高度,狠狠收拾这匹〃狼〃。在德国潜艇上,唯一没有受重伤的军官就是外科医生气法芬格尔博士。当〃勇士〃式飞机对失去作战能力的潜艇进行第3次扫射时,他指挥艇员将伤员收入舱内。外科医生表现了惊人的冷静,他并不能断定飞机有没有携带深水炸弹,但他知道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下潜。就是这个下潜的命令,拯救了这艘潜艇,它安全返回了基地。普法芬格尔博士因此被授予了最高军事勋章——〃德意志十字〃勋章。
两次〃诱击飞机〃得到的教训是明显的。邓尼茨在日记中写道:
这次行动充分证明,潜艇不是打飞机的理想武器,。。。。。。
此后,邓尼茨命令潜艇仅在没有选择余地时,或在结队航行能够集中火力时,才可同飞机交战。改装过的那艘德国潜艇重新恢复了以前的任务,但还保留着大部分对空武器。
狼群的呻吟
针对邓尼茨的潜艇结队航行通过比斯开湾的战术,英国岸防航空兵经过仔细的研究,很快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机群攻击。这种方法与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极其相似,邓尼茨的〃狼群〃战术要求先用1艘潜艇对护航运输队进行搜索定位,再集中其他潜艇在其周围实施攻击。英国岸防航空兵的集群攻击战术是:用1个包括7架飞机的机群每天3次飞过横跨潜艇交通线上的两个区域(代号为〃步枪队〃和〃海参〃)进行平行搜索监视,如果某架飞机发现了敌潜艇群,便在其周围盘旋紧紧咬住,同时用无线电向司令部报告方位,司令部便命令该机群的其他飞机赶赴现场。每次巡逻的东西长度超过115英里,这是潜艇于水面航行4小时、水下航行20小时所能行驶的最大距离。如果该区域有潜艇通过,其被发现的可能性达1/3。〃狼群〃面临着灭顶之灾。
潜艇群在通过海湾时,空中的不断袭扰经常使它们彼此间失去联系。离群的〃孤狼〃便成为飞机攻击的对象。1943年7月8日,U-514潜艇通过菲尼斯特雷角时处于水面孤艇航行的境地。英军第224中队的一架〃解放者〃式飞机上的左炮手坎贝尔空军中尉发现了这艘潜艇。飞机一个转弯便进入了潜艇的正横攻击阵位。看来这艘潜艇是难逃厄运了,因为这架〃解放者〃式飞机不比寻常,驾驶它的是英军最优秀的反潜飞行员布洛克空军少校。他曾经单机粉碎过敌人的〃狼群〃战术,另外他刚刚度过7个月的休假回到岗位,在〃休假〃中他试飞了装备各种最新式反潜武器的〃解放者〃式飞机。布洛克对新式武器很感兴趣,他这架飞机上装备了8管空对舰火箭弹发?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