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脚跟,同时费力地转动着木质螺旋浆。海浪不停地涌溅到他们身上。有两架飞机的发动机一直发动不起来。不能再等了。7架飞机开始转向逆风,滑入起飞跑道。
7时30分,7架飞机升空,飞向64公里外的库克斯港。飞行员们坐在冰冷的敞开式座舱里,发动机功率在低温状态下也下降了。飞行高度很难保持,因为速度快不起来。
更糟糕的是,飞机飞临目标区时,浓雾把地面完全遮住了。没有一架飞机能找到齐柏林飞艇库。飞行员们只好转向西南。不久,他们发现在一个海军基地内停泊着一艘艘军舰。正在这时,地面高射炮火向飞机袭来,飞行员们冒着猛烈的炮火把几颗炸弹投向一艘巡洋舰和一个水上飞机基地。准确而猛烈的地面炮火击中了大多数飞机,有4架飞机因油箱被击中或者发动机被打坏,不得不在海上迫降。
只有2架飞机返回了水上飞机母舰。有3架迫降飞机的乘员被潜艇救走,1架飞机被驱逐舰拖带着救起,只有休利特上尉驾驶的135号飞机下落不明。后来才知道,休利特的飞机迫降在一艘荷兰拖网渔船旁边。当时的中立国荷兰扣留了他。
这次空袭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英国飞机突然出现在德国主要海军基地上空,大大超出了当时的空中攻击所能达到的范围。结果,德军不仅在库克斯港和威廉港,而且在所有易受攻击的军事没施周围都加强了防空力量。
英军的这次空袭牵制了德军的力量,同时证实了航空部队可以和舰队一起作战,从而向人们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作战方式。这种作战方式,在27年后奇袭塔兰托、偷袭珍珠港的作战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和具有毁灭性的。
空 中 猎 杀
英军对德国飞艇基地的空袭一直没有停止,而德国飞艇也飞过海峡空袭了伦敦。
1915年6月6日晚上10时,在英格兰诺福克海岸的一幢楼房内,一位名叫拉塞尔·克拉克的无线电爱好者用自制的短波接收机收到一些断断续续的莫尔斯电码。他报告给海军部,告诉他们接收的频道。这些电报正是德国飞艇部队的飞行航线信息。
因为齐柏林飞艇航线是精心制定的,极少临时更改,因此,英军航空部队准备截击这些狂妄的袭击者。
6月7日12时45分,皇家海军航空兵驻法国敦刻尔克基地指挥官阿瑟·朗莫尔中校命令第一中队的4架飞机起飞,前去拦截飞艇。
亚历山大·沃内福特上尉和约翰·罗斯上尉各自驾驶一架莫兰-索尼尔式单翼机腾空而起,穿过黑沉沉的夜幕,直奔比利时北部根特城上空。
两分钟后,威尔逊上尉和米尔斯上尉驾驶两架法尔曼式轰炸机向同一方向飞去。
在浓雾笼罩的比利时佛兰德以西海岸上空,3个巨大的灰色怪物正缓缓飞向多佛尔海峡,这就是德国人的齐柏林飞艇。飞艇队由德国名噪一时的大英雄林纳兹上校率领。一周之前,林纳兹曾指挥LZ-38号飞艇轰炸了伦敦。6月6日下午,林纳兹从布鲁塞尔附近的齐柏林飞艇库起飞,黄昏前,在布鲁日上空与LZ-37号和LZ-39号汇合。飞艇队飞过比利时海岸,向海峡对面的泰晤士河口飞去。 当飞艇飞临海峡上空时,大雾正笼罩着海峡,能见度为零。飞行员们焦急地等待着,正在这时,他们收到了基地拍来的电报:气候不佳,任务取消。
飞艇转头东返,这时又收到电令:在返航途中选择打击目标。林纳兹率艇群飞向加莱,并确定了打击目标——英军前线后方的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站。
当艇群向加莱飞行的时候,英国机群也正向该方向疾进,每架飞机上都挂载着6颗6公斤的炸弹。
英国两架单翼机飞行员保持着目视接触,平稳地飞行着。突然,沃内福特看到罗斯在摇晃着他的机翼,这是预先约定的遇险信号。罗斯遇到了麻烦,他的仪表指示板上的灯光灭了。在黑暗中,他凭直觉飞行着。在浓厚的大雾中,罗斯的飞机撞到了地面上,令人吃惊的是,他竟然没有受伤。
沃内福特独自飞行着。他看到了飞艇,开始减速盘旋。突然,地面高炮向他射击了。他猜测,一定是德国人听到了飞机发动机的嗡鸣声才开炮的。于是他关闭了发动机,驾机滑行。炮声渐渐远去,不一会儿便消失了。
他继续飞行看,漫无边际的大雾使他很难发现攻击目标。就在这时,一个巨大的影子出现在飞机的左下方。他减小油门,放慢速度,远远尾随着他的猎物,不想过早地惊动它。
天空渐渐亮了,他跟踪的是LZ-37号飞艇,飞艇正在下降高度,飞向贡特罗德飞艇基地。
正在此时,飞艇上的炮手发现了这架飞机。一阵炮弹飞了过来。 LZ-37号艇内,哈根上尉拿汽艇内话筒,朝炮手喊话:〃你在朝谁开炮?〃
〃一架飞机在艇尾方向,距离300米。〃炮手答道。
哈根迅速通知了吊舱上的4名炮手,其中两人开始向单翼机开炮射击。
沃内福特拉大距离,躲在飞艇炮手的视界盲区,小心翼翼地注视着飞艇的动向。他清楚地知道,飞艇的爬高能力比他的单翼机有很大优势。高度是攻击的基础。
沃内福特耐心等待着,随时准备用他那少得可怜的炸弹捕杀这只巨兽。
哈根突然下俯艇首,4台发动机加大油门,全速向基地的防空火力保护圈内冲去。
沃内福特也加大油门,使飞机处于飞艇的正上方,接着关掉发动机,开始大角度螺旋俯冲。当飞机下滑到距飞艇不到46米时,他投下了炸弹。
他驾机全速飞行,逃离飞艇上空以躲避爆炸。只听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沃内福特的小小的单翼机被上抛了60余米。他被从座舱里掀了出来,安全带拴着他,将他吊在飞机上。他看到,飞艇已变成了一个炫目的火球。
飞艇艇长罗默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震动,飞艇突然倾斜。他被震得双手撒舵,身体滑过陡直的甲板,头碰到一根金属柱子,撞得眼冒金星。他死死地抓住柱子。甲板上的其他人已统统被摔出了艇外。 飞艇在剧烈的燃烧中下坠着,吊舱穿透了伊丽莎白女修道院的宿舍楼顶,当场砸死两名修女和两个孤儿。
此时的沃内福特已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他爬回了座舱。发动机已熄火无法发动,他必须在敌后迫降。
在LZ-37号飞艇遭到攻击坠落后,LZ-38号也在面临死亡的威胁。威尔逊和米尔斯尾随这艘飞艇到了埃维尔齐柏林飞艇库上空,趁飞艇正在被拖进艇库的时候,对它实施了轰炸。炸弹穿透了艇库的屋顶,一连串的巨响之后,齐柏林艇库变成了一团大火。林纳兹和他的艇员们仓惶逃出了艇库。
沃内福特在一块开阔的田野上安全降落。他点了一支火把,检查了发动机,原来是一根油管漏油。他迅速用一段绳子把油管系紧,35分钟后,他又驾机起飞了。但是,飞机已不那么好操纵了,发动机间歇性地停俥。他偏离了航线。为了找到明显地物以确定航线和自己的位置,他飞向海岸方向。
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沃内福特终于看到了大海。他发现自己已偏离航线60多公里。重新确定航向后,他向着敦刻尔克径直飞去。然而,发动机不久便再次熄火,飞机失去了高度,降到一块平坦的沙滩上。
沃内福特撇下了飞机,一路搭乘便车回到了基地。36小时后,他获得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然而,不幸的很,10天后,这位战争宠儿便在一次飞行事故中丧生。
尽管沃内福特击落飞艇的事实证明飞艇是可以征服的,但英国民众却是在几个月之后才认识到这一点的。
对平民百姓来说,那些德国飞艇似乎可以在英国的天空任意飞行,狂轰滥炸。他们一时还看不到有什么力量能有效地遏制这些空中庞然大物。
直到1916年9月,居民们亲眼看到一艘来袭飞艇被皇家飞行队罗伯逊中尉击落在伦敦郊区,才相信了飞艇是可以被战胜的。
然而,罗伯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对飞艇的作战已取得了彻底胜利。齐柏林飞艇仍然不断地飞到英国来轰炸,而英国的飞机一次次去迎击,却总是不能取得任何战果。
直到1917年底,飞艇才遭到彻底的失败,而失败的原因不是由于英国的战斗机和高炮,而是由于天气。
在1917年10月的一个晚上,11艘齐柏林飞艇奔向英国,途中遇到了风暴。它们被吹得越来越高,其中4艘再也没能返回基地。从此,德国飞艇才从英格兰的天空彻底消失了。
热血当祭长空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格斗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行员们把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豪侠风度带上了蓝天。从此,勇敢而残忍的决斗走向了新的舞台。这些空中骑士们用青春、勇敢和智慧,用汗水、鲜血和生命促进了军用飞机的发展,创造了空中格斗的战术,为后人留下了简洁高速、勇猛顽强、精益求精的战斗精神。
最初的空中格斗
大战爆发之初,长期主宰战场的欧洲各国的陆军和海军对那些用木头和布料制成的歪歪扭扭的空中怪物并不感兴趣,而当时的飞机的确也不是专为军用而设计的。飞机的机身全都用木头制造,机身和机翼上覆盖着涂上胶的布料,没有任何武器装备。这时的飞机大多数是双翼机。两层机翼之间是密密麻麻的金属线。据说当时的飞机在机翼之间的金属线全部连接好后,要放一个鸽子在里面,如果鸽子逃跑了,那就说明必然有一根金属线断了。当时根本就想不到也做不到采用流线型的设计来减小风的阻力,以增大飞机速度。
陆军和海军中没有人真正想到飞机是一种作战的武器,只是把它作为陆军或海军的眼睛。英国和德国的飞行员们在空中相遇时,彼此并不交战,而是专心致志于各自的侦察任务,顶多挥挥拳头以示敌对。但是不久,这种互不相扰的局面就结束了。
由于飞机上没有专门的攻击性武器,所以飞行员和侦察员们在执行任务时往往带一支手枪或一支卡宾枪。但并非人人都带,也不是每次都带。
8月25日,由哈维-凯利中尉率领的英国皇家飞行队第二中队的一个3机小队发现了1架德国鸽式机正在对蒙斯南面的法军防线进行侦察。中尉立即向德机靠拢,在德机方向舵的正后方占位。另两架英机也在德机两侧占据了有利位置。靠得很近的英机使德国飞行员惊慌失措,他企图俯冲脱离,但这3架英机却死死咬住它不放,德国飞行员看到逃跑已不可能,只得匆匆选了一个地方着陆,然后弃机撒腿跑掉了。英机也跟着着陆,经过搜索没有找到那个德国飞行员,于是纵火将德机烧毁后,又重新起飞。这就是空中作战史上击落敌机的第一个战例,虽有点逗乐,但它清楚地说明了空中作战如同陆地和海上作战一样,人的勇气和智慧仍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
1914年8月5日,俄国飞行员涅斯捷罗夫别出心裁地在自己的机身后部装了一把刀子,并用这把刀子把一艘飞艇的蒙皮劈开了。后来他又决定在飞机尾部装一条带重锤的钢索,准备从敌机上面飞过,用钢索把敌机的螺旋桨缠住。
另一位俄国飞行员卡扎科夫上尉受涅斯捷罗夫的启发,在他的飞机上悬挂了一条带〃抓钩〃的钢索,抓钩上还联着一个雷管。从敌机上方飞过,用抓钩将敌机钩住,并靠钩住敌机时的撞击引爆雷管,杀伤敌机。
1915年3月19日,卡扎科夫在维斯拉河以西发现了一架德国〃信天翁〃飞机,他悄悄地开始跟踪,并巧妙地把钢索拉开,用抓钩钩住了德机。〃信天翁〃拼命想挣脱钢索的束缚,卡扎科夫哪肯放过。他想不出别的办法,于是决定把德机撞击下去。他降低飞行高度,第一次由于高度判断错误未能撞成,他又进行了第二次撞击,又没成功。卡扎科夫索性一个俯冲下滑,用机轮狠狠地撞在了笨重的德机机身上。两架飞机都受了伤,在一起飞了几秒钟后,卡扎科夫的飞机开始滑翔,直立着触在地上,上尉却意外地活了下来。而德机飞行员却没有这么幸运,一头扎下去,轰隆一声,摔了个粉身碎骨。这就是勇敢者创造的〃撞击战术〃。
初期的空战武器五花八门,砖头、石块也在飞行员之间来回投掷着。有些人经常把手榴弹带到飞机上,并接连地投出,去炸毁敌机。还有些人提出从敌机上方向下投掷像铅笔一样大小的钢镖,但不久就被否定了。
在探索新武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