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也许出于和首相同样的考虑,美国人也在伺机行动。2月3日白天,美国空军先对柏林作了一次大编队空袭。
事后,英、美两国商定,将在2月13日对德累斯顿进行大规模联合空袭。由于英国原来没有对该市的作战计划,有关的情报短缺,所以在这个决定做出之后,司令部情报室的一班人不得不忙得四脚朝天。
〃火源〃战术
2月12日,美国空军第8航空队电告英军,他们决定把次日上午的空袭目标定在郊外的火车调度场。为了互相配合,英军随即决定也在同一天晚上空袭市区。
13日一早的气象情报表明,德国东部地区上空的天岂不好,美国空军不得不把预定的行动推迟一天。这一变动,使英国空军成了打头阵的角色。
英国轰炸机部队司令哈里斯将军是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空军指挥官,他凭着以往的经验,决定此次空袭德累斯顿,轰炸机仍旧以3小时为间隔,分成两批出击,采取〃火源〃战术。
具体计划是:第1批轰炸机将集中向玛利安桥旁的体育场投弹,使这块面积为1.28平方公里的场地变成一片火海。
3小时后出发的第2批飞机,将正巧赶上德国人在进行艰难而紧张的抢救工作。可以想象,当英空军又一次把火的地毯劈头盖脸扑向他们的时候,他们是何等的狼狈!
这就是在空袭汉堡时创造出来的所谓〃火源战术〃。面对那一次大火,连久负盛名的德国消防队员也束手无策。
时间到了。1945年2月13日18点整,第1批245架英国飞机,已全部从安德兰特基地起飞完毕。
飞在最前面的是作为先导的〃蚊〃式高速轰炸机,继而是投掷绿色照明弹的1架〃兰卡斯特〃飞机,接着又是2架投掷红色目标指示弹的〃蚊〃式飞机以及1架作为空中指挥官座机的〃蚊〃式飞机,最后,就是黑压压一大片携带着大量炸弹的〃兰卡斯特〃重轰炸机机群。
攻 击
在指挥官座机里,指挥官莫利斯·史密斯中校敏锐的双眼,透过挡风玻璃,在照明弹绿色光焰的照耀下,查找着轰炸目标。
22点整,中校打破了沉寂,向负责投目标指示弹的〃蚊〃式机组长机飞行员多帕上尉呼叫:
〃多帕,情况怎么样?〃
〃看来云层很薄。〃
〃云高多少?〃
〃750米。〃
〃OK,攻击!〃中校下了命令。
多帕上尉一压机头,飞机向云层猛扎下去,事先在地图研究中就摸熟了的一条条街道,顷刻之间就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他的眼前,那个体育场也不例外。
令人惊讶的是,此时此刻,德累斯顿却沉浸在一派宁静和安详之中,连探照灯也没有。虽说已是战争末期,但剧院和影院仍像往常一样营业,夜空中回荡着华尔兹舞曲。一列火车,正吐着白烟慢慢地驶向中央火车站。简直是个不设防的城市。
在240米高度,多帕打开了炸弹舱,4颗目标指示弹悄悄地向目标落去,不岂不倚,正好扔在体育场上,一团红黄色的火球腾空而起。接着,僚机也投了弹,团团大火将空袭的目标点暴露无遗。
22点09分,当多帕机组返航时,市民们从充满恐怖的警报啸叫声中才知道遭到了空袭,但为时有些晚了。
为了避免空中相撞,〃兰卡斯特〃飞机分几个高度层通过体育场上空,然后按规定沿放射线形飞行,一边投弹,一边散开。
22点10分,第1枚炸弹离开炸弹舱,比计划投弹时间提前了5分钟。
飞在最前排的飞机都携带爆破弹,它们将古老的花岗岩建筑连根掀翻,同时将邻近房屋的玻璃窗震碎。后排的飞机则投弹纵火,燃烧弹如倾盆大雨般,随即把火焰灌进建筑物的千疮百孔之中。
史密斯中校飞在最高层,忙着用无线电对部下发出各种指示:
〃地面没设防,低空投弹!〃
〃投弹太马虎,看准标志点!〃
〃好!好极了!〃
〃目标奥托利,距离19至24公里,方位300度,已燃烧,不要放过!〃这一声令后,弹如雨下,可怜这繁华的市中心,就在一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在距市区西北方8公里处,有个不大的德国军用机场,驻有十几架夜间驱逐机。当德军指挥官从睡梦中醒来,弄清发生的事情并下令拦截时,已是22点55分。可是,在22点30分,史密斯中校就班师回朝了。
3小时后,午夜的第2批529架英国飞机临空,由于要攻击的目标早已烧成一片火海,所以空中指挥官临时决定另寻新目标。哈里斯将军的预计和现实竟如此合拍,排成长蛇阵的抢险车队真的沿着公路开来了。
这些首当其冲的目标瞬间变成了一条火龙。机群大摇大摆地在德累斯顿上空穿来穿去,倾泻下无数的重磅炸弹。大火腾起的热风,把双引擎的〃蚊〃式飞机冲得摇摇摆摆。烈焰闪耀的光芒,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最后飞离现场的〃兰卡斯特〃飞机飞行员事后作过这样的描述:
〃市中心方圆40平方公里内成了火的海洋,即使隔着风挡玻璃,也能感到热气逼人。远去160公里之后,天空还是那样通亮通亮。我怀着不安和内疚的心情踏上归途,并发誓今后决不参加这样令人可憎的空袭了。〃
然而,灾难并未就此中止。
第二天上午,当德累斯顿的大火还没有熄灭的时候,美国空军的1350架B-17〃空中堡垒〃式和B-24〃解放〃式轰炸机在P-51〃野马〃式驱逐机的护航下又蜂拥而至。
雨点般的炸弹纷纷落到列车调度场和市区北半侧,也许是云层太厚的影响,轰炸效果不太理想。P-51飞机则因为找不到较量的对手,便钻到低空,用机枪扫射四散的人群和车辆。
3次空袭共投弹3749吨,其中燃烧弹占75%,使该城变成一片废墟。
真正的营救工作不得不从14日黄昏才开始,来自柏林甚至遥远的奥地利的救护队员把受害者从地下室中拖出来时,他们多数已被烧死。
当柏林大本营派来的工兵队长汉佩将军匆匆赶到,驻足易北河远望时,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头从动物园逃生的大美洲驼。
一个戏剧性的插曲是,几千名英军俘虏由于偶然的机会,全部从集中营里逃了出来,而且躲过了盟军的炸弹,活了下来。
尾 声
事后,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怒吼道:〃我们死了202000人…。。。我们要用向英国施放毒气来回击。〃
在英国议会中,这件事很快成了有争议的问题。4月1日,丘吉尔对空军说:〃看来,对德国城市干得太绝,也许将给我方占领军带来不便。〃
虽然这场灾难已成为历史,但有关德累斯顿的争执却时平时落,始终没有停息。英国学者底彼德·阿宾格对那次大空袭作了较为客观的估计。一共死亡135000人,35470座建筑物被炸毁,其遭破坏程度仅次于受原子弹袭击的广岛。
对于这次灾难,人们尽可以自由争论,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无数血与火的事实证明,人类的悲剧,有许多不能不说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必然结果。
不知从何时期,每年的2月13日20点15分,德国东部每一个乡村教堂的小钟楼上,都不约而同地会响起沉闷而忧郁的钟声。
碧空铁血
——苏德战争初期的空中作战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天空一片漆黑,大地还在沉睡。1000多架德军轻型单、双引擎轰炸机,乘浓雾航行在杳无人烟的沼泽和森林地带,神不知鬼不觉地侵入了苏联领空。3时15分,德国轰炸机从高空俯冲而下,冲向预先侦察好的苏军机场,数百枚小型炸弹黑压压一起从天而降,落到整整齐平地停放在机场上的战斗机中间。希特勒全面侵犯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了。
突然性比飞机的数量更重要
德国空军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阶段的任务是简单又明确的:消灭苏联空军及平地面设施;这项任务完成以后,便集中力量支援挺进的德国地面部队。这两项任务分别被称为德军空军的第1任务和主要任务。因此,德国空军必须首先完成消灭苏联空军这个第1任务后才能集中力量去完成支援陆军的主要任务。
德军的新式作战飞机在设计上是比较先进的,但只局限在几种型号上。为了维持新式飞机的生产,德国当时主要依靠改装和改进,而不是制造完全新型的飞机。标准的单引擎战斗机是M-109式,这种飞机在6000米的高度最大时速约640公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世界上最好的飞机。双引擎轰炸机是M-110,它的作战半径比M-109大,在6000米高度的最大时速为570公里。对地面攻击的主要攻击机是〃容克〃87俯冲轰炸机,它是单引擎的,有别致的反鸥形机翼,由于受外部的炸弹架和固定起落架的影响,它的最大速度每小时只有500公里左右。这种飞机没有战斗机护航是不能作战的。
德国空军的编制是十分灵活的。它通常以航空队为基础,每个航空队辖1个或数个军。军里有几个航空师。每个师里有几个大队,大队长的军衔为上校,每个大队有100多架飞机,大队里有3个或3个以上的联队。联队是基本的战斗单位和行政单位,一般1个联队驻扎在1个机场里。每个联队下辖3个中队,每个中队约有10架或12架飞机。德军空军的1个空军师大约有900架飞机。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德国空军飞机的良好率只有70%。如果他们不是直到最后时刻才把飞机从西线调到东线来参加入侵,他们是可以把飞机的良好率提高到接近100%的。然而德国空军作出的决定是,〃突然性比飞机的数量更重要〃,因此,德国空军参加对苏作战的1280架突击飞机,在第1波次的突击中只用了868架。德国空军退役上将奥托·霍夫曼·冯·瓦尔道在他的日记里论及德国空军在苏德战争初期取得的成就时写道:〃突击之所以能取得成功,80%应归因于突然性。〃
为达成突然性,在关于首次空袭时间的选择上,德国陆军和空军之间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
陆军的态度很坚决。陆军指挥官希望在拂晓时发平地面进攻,以便在战术上达成最大的突然性,并避免夜间作战指挥不便的困难。而空军的使命则是消灭苏联空军,使陆军在作战时不致遭到苏联空军的突击,并使自己能为进攻中的地面军队提供空中支援。如果陆军发起进攻在前,势必会使苏联空军有所警觉,很可能撤退到德国空军袭击不到的机场上去,或对德军地面进攻构成威胁。
但由于〃巴巴罗萨〃作战事关重大,空军被迫采取了第2航空军布鲁诺·勒尔查将军提出的妥协方案,事先挑选领航能力突出的几十个优秀机组,使用特种杀伤炸弹,在陆军中央集团军群开始进攻的同时,突击苏联的重要机场。突击机群将以3机小队为单位,每个小队突击1个机场。起目的一方面是制造混乱,另一方面则是防止苏联飞机进行疏散。
对于执行任务的空军机组也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第1航空队新任情报处处长哈尔德格少校,事先为德国空军参加〃巴巴罗萨〃行动的每1个大队的大队长都准备了一套密封的目标档案,由大队长将有关的目标资料传达给各中队长,再由中队长传达给各个机组。保密工作由各单位自行负责,许多机组在起飞前8小时才明确突击的目标。德国空军最后定下来的〃巴巴罗萨〃行动第1波突击的目标是:31个机场,3个被怀疑是高级参谋部的机构,2个兵营,2处炮兵阵地,1处筑垒阵地,1个油料库以及塞瓦斯托波尔的港口设施。德军空军突击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德国人和苏联人都感到震惊。〃候鸟〃筑巢
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对希特勒的侵略野心并不是没有察觉,但对战争爆发的时间却未能做出符合实际的判断。他不相信法西斯德国会背离俾斯麦东方政策的传统,在西方进行作战的同时会向东对苏联发动战争。同时他还指望通过外交活动,尽量拖延开战的时间。
当时驻扎在苏联西部边境军区的部队是列宁格勒军区、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西部特别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和敖德萨特别军的部队,其总兵力共170个师另2个旅,290万人。防守国境线的有53个边防总队和9个独立边防大队。然而边境各步兵师均有很大缺额,接编制,一个步兵师应有14500人,但各师实际上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