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ば焕舴蛏俳蝗蚊矫婢挛被岬奶孛ù恚战当冢碧荻右黄鸪龇ⅲ挝袷窍蛉站玖畈刻岢鐾督堤跫剂旃醯孛嬷匾勘辍!?br /> 谢拉霍夫将军乘坐的运输机在哈尔滨机场上空转了个弯便开始着陆。从低空可以清楚地看到矮个子的日本兵朝机场跑来。飞机着陆了,自动枪手立即肃清了飞机场上的日本兵,占领了飞机库、修理厂和靠近机场的砖石建筑物。机场上只停着两架日本歼击机。当空降兵占领整个机场后,紧张气氛才稍微缓和下来。下午7时3分,谢拉霍夫将军给方面军司令发出了第1份无线电报:〃空降兵于19时整在哈尔滨机场着陆,并开始执行任务。〃半小时后,在机场办公室,谢拉霍夫将军会见了日本关东军参谋长秦彦中将率领的几个日军将官。他们穿着黄色长筒靴子,身穿咖啡色制服,头上戴着长帽沿的小军帽,一个个垂头丧气,情绪沮丧。经过交涉,他们接受了苏军提出的有关投降条件。19日,苏军在长春和沈阳机降了2个空降兵群;22日又分别在旅顺、大连机降1个空降兵群,占领了机场、铁路枢纽、武器仓库,迅速解决了守备部队的武装。为了加强主要地区的空降力量,航空兵向起行动地域多次补充机降了空降兵。在空降兵空降阶段,苏空军为空降、掩护和支援空降兵出动飞机5400架次,总共空运16500人、2776吨油料、350吨弹药和1500吨各种物资。
由于苏军地面先遣部队和空降部队占领了中国东北的主要行政、工业中心,彻底破坏了日军对军队的指挥,日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停止了军事行动。
在打败百万日本关东军的远东战役中,苏联空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无情的〃判决〃
——英军航母空袭塔兰托
航空母航号称〃海上巨无霸〃,在当今海空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一个国家海空实力的重要标志。
说到航空母舰在战争中曾发挥的巨大作用,人们总爱提起珍珠港。然而,早在珍珠港事件前1年多的地中海的一次海战中,它已经声名大震了。山本五十六也正是从这次海战中受到启发,才敢大胆使用航母空袭珍珠港的。
这就是塔兰托之战。
坎宁安的抉择
1940年,英国皇家海军的处境极为不利。在大西洋上,邓尼茨的〃狼群〃大打出手,四处游猎,已吞噬了上百万吨为英国运送物资的商船,英国海军部不得不抽调大批舰只为船队护航。与此同时,英国本土舰队还得严密监视德国主力舰队的动向,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地中海的形势则更为严峻。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11天之后,法国投降,并同德、意签署了停战协定,英、法在地中海上的共同防御崩溃,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活动受到意大利海军的巨大威胁。
意大利舰队的主力常驻塔兰托港,掌握着地中海中部的制海权,在岸基飞机的掩护下,可以随时袭击英国在地中海上的运输船队,使在埃及作战的英军后勤补给陷入困境。为此,英国地中海舰队不得不集中全力为运输船队护航。可是,尽管英国军舰在地中海上疲于往返奔波,护航运输队仍不断遭受袭击,而且运输船队出航的时间间隔被迫拖长,运输船只的周转率大大降低。因此,削弱意大利舰队,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保障运输船队的航行安全,已成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的当务之急。
在亚历山大港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部里,一位鬓发斑白、精神抖擞的军人正双臂交叉胸前,来回踱步,他就是当时已负盛名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安德鲁·坎宁安海军上将。他在心中默默地计算着双方的兵力。己方:航空母舰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26艘、潜艇10艘、其他舰艇8艘;而他的对手——意大利海军总司令伊尼戈·坎普奥尼则显得强大的多,其所辖舰只有:战列舰6艘、巡洋舰19艘、驱逐舰61艘、潜艇105艘、其他舰艇69艘。除了航母外,英军旗他舰艇都处于明显劣势。想到这里,饱经风霜的坎宁安上将也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
坎宁安将军缓缓踱到窗前,目光凝视着远方,微风吹拂着他那稀疏的银发。他于1898年15岁时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40多年的戎马生涯,使他具备了沉着、果断的良好军人素质,战争的烽火将他锻炼成为一名坚定顽强的海军领导人。他一生中南征北战,为大英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勋。而今,他怎能在强敌面前畏缩不前?!丰富的战斗经验使他坚信:战争不仅是双方实力的决斗,更是谋略和智慧的较量。古往今来,以少胜多、智取巧胜的战例何止万千!
坎宁安敏锐地看到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拥有2艘航空母舰,而对手的弱点也正在于此。尽管意大利空军能提供空中保护和远程侦察,但两个军种协同作战毕竟不便。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地中海上,英军真正地把握着制空权。只要他一声令下,航母上的舰载机就能立即腾空。另外,尽管意舰航速快,大炮射程远,但它们的装甲防护薄弱,以至于有人干脆叫它们〃纸板舰队〃。想到这里,坎宁安上将已胸有成竹,自信可以击败对手。
但是,事情毕竟没那么简单,决战只是坎宁安一厢情愿,坎普奥尼总司令似乎并没有这个想法。意大利海岸线长,意大利舰队得时时想着保护本土。所以意大利舰队采取保守战略,平日龟缩在塔兰托港内,从不贸然外出,只是偶尔前往北非护航,一有风吹草动,就如惊弓之鸟,匆匆返航。
一连几个月,坎宁安一愁莫展。他也曾派几艘驱逐舰和商船出海,企图诱出意大利主力舰只。但坎普奥尼似乎识破了机关,始终闭门不出。
意大利舰队的保守战略激怒了坎宁安。经与航空母舰司令利斯特海军少将研究,坎宁安作出了一个重大抉择:空袭塔兰托!
戒备森严的军港
〃如果把意大利海军比做一柄剑,那么瘫痪了塔兰托,这柄剑也就卷了刃。〃有人分析意大利军事地理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确实如此,塔兰托军事地位之重要,得利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险峻的地形。意大利半岛就像踏进地中海的一只靴子,塔兰托就深藏于意大利靴形半岛的底部。在这只〃皮靴〃的鞋跟和鞋掌之间,有一个向内弯曲的鞋弓弧,这就是塔兰托湾。它面对着浩瀚的东地中海,与西西里岛共扼地中海的咽喉。以塔兰托为基地的意大利舰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难怪英国人将平视为心头之患。
塔兰托分为内港和外港两部分。内港名为皮克洛,完全为陆地所包围,仅有一条狭长的水道与外港相通。外港称格兰德,港阔水深,是大型战舰的主要停泊地。圣皮埃特罗岛和圣保罗岛犹如哼哈二将把守住入口。数千米长的防波堤,从这两座岛屿延伸到岸上,像两条玉臂,将整个塔兰托港拥入怀中。在外港唯一的入口处,意军已设置了防潜网。一尊尊巨大的岸炮指向外海。看来,想从海上攻入港内,真是难于登天。
那么空中呢?
尽管空中对港湾的攻击尚无先例,但意大利人也不敢马虎。在开罗,年轻有为的英国情报军官波洛克海军上尉用一种老式的投影放大片,对侦察机从空中拍摄的塔兰托港照片进行了认真判读。他发现港内防御兵力很强,大约有300门高射炮和22个探照灯具。然而,使波洛克迷惑不解的是,所有的照片上都有一些小白点,这或许是洗印时出的毛病,或许是相机镜头有污斑。然而,小白点的排列颇有规律性,间距大致相等。这是什么呢?波洛克敏锐地断定:是拦阻气球。不久前为抗击德机轰炸伦敦,英国就曾使用过这种齐球,想不到意大利人这么快也学会了这一手。
拦阻气球是由金属线或钢缆系留于空中一定高度上的障碍物,通常设在港口、舰艇和重要军事目标的上空,以防敌机低空突袭。当飞机从低空进入时,就有可能撞上钢缆,从而机毁人亡。
塔兰托基地司令阿图罗·里卡迪将军对自己的杰作非常满意,他对不时来此视察的意大利海军官员,拍着胸脯保证:〃我的塔兰托固若金汤!火力、照明、拦阻都已勾联成网,任何一架飞机都别想钻进来!〃
博伊德和他的〃光辉〃号航空母舰
英国在地中海的两艘航空母舰,一艘是〃鹰〃号,它跟随坎宁安转战1年,曾多次遭到意大利岸基飞机的攻击,已显得老态龙钟;另一艘是〃光辉〃号,它刚刚服役4个月,显得生气勃勃。
〃光辉〃号航空母舰是皇家海军的骄子,它舰长226米,宽29.2米,排水量为2.3万吨,吃水7.3米,航速31节,载机36架,其中〃箭鱼〃式鱼雷机24架,〃管鼻燕〃式战斗机12架。和年轻的〃光辉〃号不太相称,〃箭鱼〃式鱼雷机是一种老掉牙的飞机,最高时速只有138海里。让它们在夜间溜进塔兰托港贴着水面低飞,在离目标几百米时投下鱼雷,那无异于送死。为此,对〃箭鱼〃飞机进行了改装,领航员被挤在后座上,炮手被取消,空位上加放了1个60加仑(1加仑=4.546升)的副油箱,以延长飞机的续航力。为完成突袭任务,还从舰队中挑选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抓紧进行夜间训练。驾驶员练习陡直下降,在快要碰到浪尖时拉起来,然后起飞一小段距离,朝模拟目标投雷。
就这样大吨位的舰只而言,〃光辉〃号的载机量也许过少。然而这正是英国人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当时的海军大臣丘吉尔敏感地预见到即将到来的空中威胁,他指示:〃宁可牺牲载机量,也要加强防护能力!〃
于是,〃光辉〃号和她的几艘姊妹舰,就成了与众不同的〃装甲航空母舰〃,和意大利的〃纸板舰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它的装甲防护能力极强,飞行甲板装甲厚度为76毫米,据称可承受2000米高空投下的225公斤炸弹。它还装有1部792型对空警戒雷达和16门114毫米高炮。通过雷达屏幕上神秘莫测的尖头信号,雷达兵可以昼夜捕捉来袭的空中目标,并及时报告给高炮手。
〃光辉〃号的舰长是博伊德上校。博伊德绰号为〃犟牛〃,这不仅因为他体格健壮,性情暴躁,还因为他有一种认准目标后便义无反顾的性格。博伊德早年是巡洋舰上的一名鱼雷长,然而,他却对飞行有着特殊的兴趣。当他还是个年轻中尉时,他就私下学会了驾驶飞机。起着他天生的犟劲,他硬是从一个普通的轻巡洋舰舰长,晋升为皇家海军中为数不多的攻击航空母舰的舰长。
鱼雷长出身的博伊德,对鱼雷感情深厚,当讨论攻击塔兰托时是使用鱼雷还是炸弹时,他坚定地选定了前者:〃从舰底进水比从舰上进空气有效得多!〃
博伊德选定炸弹攻击也不全是出于感情,更主要的是他对防雷网和鱼雷性能了如指掌。
防雷网是一种用金属制成的防雷设施,设置在大型军舰的周围或侧旁,防护军舰最大吃水线以下的舰舷。所以,即使鱼雷投掷再精确,也只能炸毁一段防雷网,而奈何不了战列舰。为此,博伊德起用了刚刚秘密研制成功的磁性鱼雷。这种鱼雷不同于一般触发鱼雷,它的引信装有一个感应装置。当鱼雷从敌舰船底下通过时,感应装置受舰船磁场的影响而动作,从而引爆火药,使雷头爆炸。舰船底部比两舷的防护力差,易于损毁,因此,磁性鱼雷的攻击效果比触发鱼雷好得多。更主要的是,由于磁性鱼雷不是直接触及舰舷时爆炸,而是从舰下通过时爆炸,定深可以适当靠下。意大利防雷网的设置深度为8米左右,英军可将磁性鱼雷定深为10米。这样一来,意大利人精心设置的防雷网就根本不起作用了。当然,这一切意大利海军当局一无所知。
向 西 挺 进
11月6日13时,坎宁安将军乘坐战列舰〃沃斯派特〃号,率领庞大的地中海舰队从亚历山大港起航,浩浩荡荡向西挺进。
坎宁安将军站立在旗舰舰桥上,不时环视四周,脸上露出坚定而严肃的神情。他感到肩上好像压上了千斤重担,心里暗自思忖:这次行动事关重大,可能使他成为在地中海上创造奇迹的人,但弄不好也将永远受天下人耻笑。然而,个人的功过在史册上究竟占多大分量倒是区区小事,重要的是,这一仗关系到大英帝国今后在地中海上的命运。
坎宁安将军清醒地意识到,这次袭击成功的关键是出敌不意。可做到这一点又谈何容易!英国舰队的一举一动都在意大利人的眼皮底下进行。航空母舰要横渡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