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苍诅咒的天才
第一章 被上苍诅咒的命运
湘水北流,贯穿湖南,直达洞庭湖。一路江波拍岸,水声激荡,风景无限。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缔造者毛泽东的故乡,同时也是很多对近代中国历史影响极大的人物的故土,曾国藩、左宗堂、胡林翼、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刘少奇、陈天华等等,还有已离任的有“经济沙皇”之称的朱总理同样也是出生于湖南。湖南历来以出产中兴名臣、国家砥柱而声闻于世。
这些伟大的人物深受湖湘文化熏陶,几乎每人都有湖南人典型的执着倔强、坚毅不屈、睿智机敏的共同品性。
我们的主人公龙镔就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无可避免,他亦身具湖南人的共同本性,并且由于他特殊的经历这种个性在他身上显得格外张扬。
湘中地带,丘峦起伏,万山叠翠,千溪漫流。在湘江的主要支流资江的流域里有一座千年小山城,山城东北部有一座熊山,绵绵数十里,高巍远峙,曾经到处林木蔽天。相传这是蚩尤的故土,也是他的埋身之所。不过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埋在哪里,毕竟那是几千年的过去,而且又没有文字记载相流传。本来林木蔽天风光无限的土地,在那史无前例的大跃进里树木竟被砍伐一空,大炼所谓的钢铁。
这是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钢铁当然是炼不出来的,炼出来的只是大堆大堆的铁渣。没有人想到这一切的后果是多么严重,溪水断流了,树木没有了,飞禽走兽没有了,就连当地村民基本的柴禾也成了严重的问题。树木对于当地的村民来说是他们的生命之根,没有了根,村民的生活极其困苦。没有树木保持水土,村民在那山上开垦的田土上种植谷物往往收成很低。这座山城是革命老区,同时又是全国的贫困县。
熊山西侧临江多是陡壁悬崖,离江面数百米,险不可攀,石壁上到处斑斓苍驳,茅草丛生。在资江与熊山交接的地段有一个大湾,在大湾的地段有一片大约百十余亩的沙滩,从沙滩往上看有一条不是很宽却很陡的小路,路上虽铺着碎石,但雨天仍是极难行走。路弯弯曲曲直达山顶。路的尽头就是大风村和古寨村的所在地。这也是熊山西端尚存的几处山林,山林的树木也不多了,不过还称得上是林。每到黄昏,山林里就到处都是鸟叫。顺着山林朝下,村民们祖祖辈辈开垦了不少梯田,上面种植着水稻和杂粮,村民一年的口粮全部在此,对村民来说比命还重要。大风村和古寨村两村全部人口加起来也不过一千五六百人,人多田少,所幸改革开放后精壮劳力到外打工,总算补贴了一些家用,比以前日子好过很多了。村民们的命根还有一个就是那个经年不息流着山泉的山洞,他供养着这里世世代代的千百生灵。小路是山村通向乡政府唯一的路,从小路下到河边就有将近4里,再从沙滩沿着江边艰难的小道走上十三四里才到天雷乡政府所在地。
天雷乡是隶属湘中山城的一个特困乡,书记姓段,乡长姓曹,都是外乡人,乡领导里只有人大主席齐运海是本乡人。政府旁边就是全乡唯一的集贸市场,每逢阴历一、六这个市场就会涌来无数赶集的人们。市场过去不到100米就是天雷中学和天雷中心小学的所在地,几乎全乡所有的比较优秀的学生都在这里学习,路程太远的就在学校寄宿。
一九九五年十岁的龙镔就在天雷中心小学读四年级。说起龙镔,大风村和古寨村的老人都知道一个传说,传说他的先祖是受到上天的诅咒,世代先祖永远只能留下一个后人,哪怕你生的再多,流下的这个后人只能是男丁,所有的龙家族人都不能超过30岁,而那些龙姓配偶最后都会在男人死后一年死掉,死去的原因不外两条一是发疯二是太过想念丈夫自尽而死。
这个传说在山村流传了几百年,没有人怀疑,因为龙家后院的小土坡上埋着的龙家先人几乎全部都是30岁之前就死的,而且据说全部是自己事先就挖好墓穴,打好石碑,只等一死就埋葬。先祖们早就认命,为了避免丢下的孤儿寡母无力操办自己的丧事,总是预先就准备好这一切。虽世居于此几近千年,但曾未见有人逃过此劫。龙家人知道这是命,就算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掉命运的主宰。
家谱上曾记载,龙家二十八祖在自己28岁时携带妻儿逃到云南,结果在三十岁生日前夜突然全身血管爆裂,只余最后一口气告知妻儿将骨骸运返故土并用血在家谱上写到凡我后代儿孙,不得妄想破除诅咒,否则惨不忍言。龙家四十七诅是名将军在明朝铁帅袁崇焕手下,在二十九岁生日那天与清军大战,莫名其妙吐血身亡。最后妻儿在两个亲兵的护送下,将骨骸运回老家。殊不知当夜妻子在丈夫棺木前吞金自尽,留下不足五岁的孤儿。为了抚养未长大的孤儿,又不能违背将军遗言,齐姓亲兵就在这个山上扎根将小孩抚养成人。至此,龙家就安守命运再没有人独自离开小城。由于当地人都不敢将自己的女孩嫁给龙家,所以龙家人历来都是在外娶(买)妻,并且将妻子带进门后马上断绝和妻家来往,以免诅咒祸延人家。对于龙家而言是没有亲戚的。他们除了出外谋妻,剩余的就是等待命运准确的裁决。
龙家的家谱是龙家三始祖在隋朝未年用青铜所制,历代先祖用刻刀在这仅仅二十页的铜版上篆刻,再用银子填充凹处,几乎每位先祖的字迹都铁画银勾,极其有力。翻开家谱,极为简单,尽管不少先祖娶过几房妻妾,也生养过几个小孩,但无一例外女孩都在未成年时就死,而男孩永远不会同时存在两个,如果大男孩在世那么小男孩决不会超过100天,要想小男孩活着,除非大男孩在小的100天之前就出意外。家谱上均记载了这些往事。每位先祖都多少刻了几条对后人要讲的至理名言。
所有的龙家男人都是极其健硕俊美的,龙家优秀奇特的基因决定了他们奇特的魅力,几乎有记载以来,他们的配偶全部都是非常美丽的,并且全部在龙家人告知自己家族的事情之后依旧义无返顾的嫁给他们。龙镔的母亲是湖北人,与龙家第六十三世传人龙行相结识于武汉黄鹤楼,半个月后就随龙行来到故乡,尽情享受着婚后的浓情蜜意。尽管是在山野,但是真挚的爱情淡化了艰苦的生活。
龙镔本有一个哥哥,谁知在他九十天时,他五岁的哥哥偷偷下河游泳,在浅水中淹死。父亲龙行悲痛欲绝,在小龙镔三个月时夜间行路由于精神恍惚,坠崖身亡,九个月后,母亲在整日以泪洗脸中生机丧失,发疯而死。小龙镔这时已经会走路了,他仿佛早就知道了这一切会发生,不管别人怎么抱他,他死命的抱着母亲的尸体,不哭也不吵,只用满是泪的眼睛死命的看着母亲的脸。
齐爷爷是齐姓亲兵的后代,齐姓在天雷乡人数很少,只有了了几人。乡人大主席齐运海就是齐爷爷的远方表亲,按辈分要叫齐爷爷的叔叔,不过齐运海从来不屑叫这个老头。齐爷爷是乡里的孤寡老人,没有儿女,他和龙镔的爷爷简直情同兄弟,由于祖辈的原因,齐龙两家历来以亲戚相称。坦白的说,齐家对龙家是恩重如山,几百年的倾心照顾,没有齐家就没有龙家。在龙镔看来更是如此。
失去了双亲的龙镔被年近六十的齐爷爷带着,两人相依为命,齐爷爷平时种种地,每逢赶集就背上龙镔来到集市卖草鞋、竹制品、山上挖的一些草药,还摆个地摊,写些红白喜丧的对联祭文赚点润笔费。一老一少的日子虽然清苦但是还不至于缺衣少食。
第二章 美好的童年
在小龙镔三岁半时,齐爷爷就开始教他认字。让齐爷爷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小家伙对书本知识有种天然的领悟力,尤其对字的结构更是举一知十。
齐爷爷最初为了让他怎样来理解汉字的含义,总是告诉他古人仓颉是根据什么来创造汉字的,什么形声、会意、指事、象形等等,结果他在三个月后就基本上会分解汉字。齐爷爷总是抱怨现代简体字简化掉了汉字的真正精华,所以,他根本就不教龙镔认识简体字,并且,他极力排斥什么钢笔、铅笔、圆珠笔,从一开始他就要求龙镔用毛笔写字。可怜三岁的小孩胖忽忽的小手抓着毛笔就如同千斤重担,最后齐爷爷只得暂时放弃毛笔写字,改由木棍在土地上划,直到龙镔五岁才用毛笔写字。
小孩子总是对一切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本能,每每在齐爷爷劳作时,小龙镔就独自儿在地上写划,从来不对齐爷爷瞎搅胡缠。在山村其他小孩还只知道一二三四的时候,不足七岁的龙镔已经认识完了将近八千汉字。当然齐爷爷满嘴的土音绝对教不准龙镔的发音。
龙镔最大的爱好就是翻阅齐爷爷柜子里的书,每天一完成爷爷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就是倒过来翻过去的看那些书,尽管对书中意思不尽了了,却兴致不减。
在龙镔三岁的时候,为了给小龙镔保证充足的营养,齐爷爷就喂了两头猪几只鸡,既要喂猪又要种地种菜,还要照顾小孩,这对于一个年过六十的老人来说,生活不免太过艰难。所以龙镔在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学会割猪草给菜地浇水,打扫房屋,喂鸡。在别的小孩嬉吵玩闹时,他总是在做事。
满村的人们无不在赞美和欣赏这小孩同时,又感叹于他未来不可避免的命运。
尤其是那些善良的女人更是在暗暗烧香拜佛,祈求上天不要再将那悲惨的命运降临在他的头上。
在龙镔六岁时,齐爷爷就带着他上山挖草药。熊山曾经是珍禽异兽,奇花异草的天堂,虽然四十年前的灾难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多多少少总还有些名贵药材。从山上采来草药,根据古法进行炮制后,卖到集上的中药店,一年下来,也是一笔收入。采药是要讲究季节的,什么时候挖什么药,非常关键,一旦误时,则药性大减。天雷乡中药店的老中医刘德许是齐爷爷的药材需要大户。有时,刘老中医需要新鲜的草药常托信给齐爷爷,齐爷爷从不误事。刘老中医的医术是方圆百里人所皆知的,治人无数。
熊山顶上美丽的风景是龙镔最为遐想的去处,但是去顶峰是没有路的,到处都是人深的灌木杂草,里头蛇虫鼠蚁防不胜防,很多有剧毒。这些剧毒生物很多都是很好的药材。
龙镔在随爷爷采药不到一年就基本上学会了识别和制药,学会了一些较简单的防治中毒和解毒的方法。在采药的途中,齐爷爷经常能找到一些小兽的洞穴,象狗灌、刺猬、穿山甲、豪猪等等这些比较容易捕捉的小动物,爷爷总是和龙镔一道用树叶点火生烟把它熏出来活捉。
这些动物拿到集市那可是山珍野味,可卖不少钱。
七岁的龙镔在小伙伴的眼里是不合群的怪物,在大人们的眼里是万中无一的好孩子,在齐爷爷和刘老中医的眼里是世间少有的天才。曾经有一次齐爷爷在刘老中医家里喝了点酒,把龙镔不到七岁就学会了八千汉字看完了几十本古书的事告诉了老中医,让老中医目瞪口呆了半天,直到对龙镔进行验证方才称赞不已。
※※※
一九九年农历七月十六,这天又是天雷乡赶集的日子。龙镔和齐爷爷早早起来,吃了一点昨夜煨在炕里的红薯,煮了猪食喂了猪,把鸡放出来后就背上药材和前天在山上下套新抓的一只果子狸下山了。爷爷已经六十多了,身子骨大不如以前,走走歇歇,十来里路用了两个小时才走到,到了集市已经是快十点了。
好容易在刘老中医的药店门口搭起板子,摆好写东西的文房四宝,集市上的人就越来越多。今天写对联的人很多,不少人都是老顾主了,对他们,爷爷向来只收一点纸墨钱,一副对联只要一块钱。仲夏的天气热不可挡,爷爷头昏得不行,刘老中医一探脉,中暑了,赶紧抬到屋里吃了点药,但是对联却无法再写下去。
爷爷的字是远近有名的,顾客们常常慕名而来。
眼见围观在爷爷身旁的求字者还有很多,龙镔抓起毛笔就把刚才爷爷没写完的写完,转身交给了那位村民。村民很是奇怪,怎么一模一样?的确,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这是这个七岁的小孩写的。接下来随着龙镔运笔如飞的写就村民们所需要的对子,四处响起一片啧啧称赞之声。果子狸卖了五十圆钱,龙镔跑到供销社买了一包牛奶粉一斤红砂糖,在刘老中医家用开水泡上了一杯浓稠的牛奶,放在齐爷爷床前。
刘老中医默默的看着这一切,心里感慨到:这是一个八岁的小孩吗?
集市散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齐爷爷也终于恢复如常了。刘老中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