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证诸天 作者:幻溪笔谈(纵横2013-06-03完结)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大家
《剑证诸天》全集
作者:幻溪笔谈
简介
一本小说、一个故事可以是一个世界,
不过一个世界却不是一本小说、一个故事可以描述完全的。
无限的位面,无尽的强者,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体系。
剑证诸天万界。
———————————
覆雨翻云——寻秦记——金庸群侠传——
小说关键词: 无限流异世穿越
第一卷 覆雨剑出
第一章 溪边对决
绝世有佳人,幽居深谷中。但是居住在深谷之中的,却就不一定是佳人了。
幽深的山谷中,山林茂密,郁郁葱葱,一溪流水划过山谷中央,叮咚的溪水声为幽静的深谷增添了些许欢快的气息,更显谷中幽静。
“我叫什么名字来着?忘了,似乎我姓君,那就叫君莫问吧。”一位身穿紫衫大概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站在溪流边喃喃自语。他长得剑眉星目,丰神俊朗,就像一个风靡万千少女的少年侠士,但当对上他迷离、空洞的眼神后,又会为他那孤寂落寞的忧郁而感伤。
“师傅。”身着紫衣的君莫问忽然转过身,正好一个白衣中年来到了面前,白衣人手持长剑,面容和蔼,微笑的看着君莫问,完全是一个关心弟子的好老师。
“君儿,你是我补天阁古往今来的第一天才,今日就是你的出师之战,你可准备好了吗?”白衣男子温和的问道,似乎这个考校就是一个过场,而不是师徒之间的生死对决。
“师傅,我们门派收徒之时是要斩俗缘么?”君莫问似是同样忽视了将要到了的生死之战,反而向自己的老师请教起了问题,就像他小时候与师傅在一起时,没有任何不同。
“哦?”白衣男子对君莫问提到的问题有些疑惑,不过还是回答:“当然,师门传统,只有了却尘世俗缘,无牵无挂才能真正问鼎武道巅峰。”
“我是在襁褓中被师傅收为徒,那时师傅直接将我偷走即可,为何要赶尽杀绝,将那一村人尽数杀光。”君莫问的语气忽然冷了下去。
“嗯!?那时你只有周岁,居然会记得当时发生的事?看来一时心血来潮把全村人都杀了还真做对了。”白衣男子些许惊讶后又平静了,抬起头仰望苍穹,如同君莫问幼年时一样,开始了教导。
“是呀。”君莫问眼神变得迷离起来,似乎被白衣男子的话激起了一段回忆,当时君莫问周岁,全村所有人一起为他庆祝,虽是一个小村庄,但在君姓村庄,村民之间友好相爱,都是亲朋好友一般,一有喜事就大肆庆祝一番。
之后他的师傅来了,师傅本是被村民们邀请参加聚会,可在看到自己的天资绝世之后,突然像疯了一样,先杀了自己的父母,之后抱着他杀掉了全村所有人。
“我魔门一脉传自先秦,于汉初时成派,分为两派六道,比当年的宿敌慈航静斋要早,这你是知道的,但斩俗缘的做法是自先秦时流传下来的。斩俗缘是否有必要?为师其实也是将信将疑,尘缘因果牵挂无影无形,并非为师所能明了,不过现在看到你居然会记得初生之时发生的事,古来的传统果然有其缘由。”
“为何师傅当初会选择我为弟子?”君莫问又问了另一个相关的问题。
“不就是我教过你的那门测试根骨的法门?”白衣男子呵呵一笑,似乎为君莫问的明知故问感到可笑。
“魔门秘传测根骨的秘法真的那么神奇,竟然可以测出还未长成的婴孩的武道天赋?”君莫问低声说道,似是自语又像是问向白衣男子。君莫问虽习练魔门功法十数年,深知魔门秘法诡异难侧同时又别有一番神妙,不过居然可以测出骨骼还没有完全成型的初生婴儿的天赋,这已经近乎仙道、魔法了?难道还会是修真中的灵根检测?
“一百年前的「魔宗」蒙赤行和「血手」历工,现在的庞斑和你君莫问,甚或唐初集补天阁与花间派两家之长的邪王石之轩,你说这魔门测骨之法神妙不神妙?
魔门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连当年的宿敌慈航静斋和净念禅宗如今都要靠紧闭山门以避尘世灾祸,魔门诸脉却仍行走江湖,未有泯灭,为什么?就是靠这门秘法寻找到的绝世天才们支撑的,不过在我看来应该还有斩俗缘的原因。
知道吗?好徒弟,魔门的测骨之法和斩俗缘其实是一起的,为师也是发现你的那一刻才知道这一点的。如果你只是普通的天才,刚好可以将补天阁一脉传承下去,我直接抱走你也就是了。
但是,在我测出你的根骨千万中无一,是绝世的练武奇才之后,当时,一种玄妙的感受从我心中升起,让我心中升起了杀光所有与你相关人的念头,竟像走火入魔一般,直到抱着你杀光了那个小村所有人才停止下来。
之后想来却是因为我使用测根骨的方法,在测出你的天赋绝代后,居然功法“反噬”,也不能说反噬,虽然我魔门功法习练之后会改变人的气质和心性,往往让人变得残忍嗜杀,但当时却非是这种情况,只能说是因势而为,因为施展了那门秘法才会斩俗缘,斩俗缘正好与这门功法匹配。”
听到这种秘闻,君莫问不禁慨然,最终那些村民还是因自己才会死的,不过不愧是能够证道虚空的武侠世界,居然已经接近仙幻世界了。
“好了,最后的遗留也教完了。出剑吧!”白衣男子就像是给学生讲完课后,要测试弟子的所学的老师,虽然事实也是如此。
君莫问看着自己的师傅,是他杀掉了自己的生身父母,还将自己引入这奇诡莫测的魔道门派,如今竟要自己再杀了他这个养育自己二十年的师傅,做师傅做到这种程度,这就是魔门吗?
杀还是不杀,君莫问此刻终于感受到了“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可奈何,自动沉浸在剑道意境中,眼神忽的迷离茫然起来。
“这是什么?”君莫问的师傅看到自己的徒弟霎那间竟似超脱了天地之间,翩翩然似是将要羽化仙去的仙人,完全捕捉不到身处的方位!并非与天地相合,天人合一的武道至境,让人难以不生出敬仰之情,反而是相反的一种超脱世俗的莫名诡异感觉,似乎其人根本就非此世之人,而是域外天魔一般。
“忘我意境!大概是?”君莫问茫然回答道。
其实君莫问自己也不知道究竟练的是什么,看到那些小说中的主角身负血海深仇,却又是被自己的仇人抚养成人,教育成才,之后到了真相大白之时,情义两难全的抉择,又不知如何面对。君莫问就常想自己对这种情况会如何面对?
到了这个世界,君莫问却比那些主角更可怜,因为作为穿越者,他从小就知道一切,二十年的谷中生活,情与义,师傅对自己的照顾,小村村民们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压在君莫问的心灵之上,沉重的君莫问难以背负了,如果可以忘掉该多好了!
君莫问的忘我意境不是混沌纪元里所谓的忘我意境,似乎从一开始就练错了。他并不能做到对环境的绝对把握,可以借助外界环境加强攻击,连雨点也可以变成杀伤力强大的暗器,反而是将自己从世界中忘记了,与世界上的一切都没有瓜葛,站到了世界之外。
不过对于君莫问来说,只要可以压抑自己的感性就可以了,他本来也只是冲着这个效果去的。
“忘我意境?果然不愧是魔门千百年来的第一天才,居然能练成如此符合我们魔道的东西!”白衣男子虽然不很明白这种不属于此世的武道是怎么回事,但毕竟与君莫问一起生活了二十年,这世界上最了解君莫问的就是他了,很快明悟起本质后,以欣慰的眼神看着君莫问。
白衣男子的夸奖没有引起君莫问的好感,反而到有些刺耳,君莫问练这个忘我就是为了让自己忘掉此世的一切,破碎虚空,超脱此世,不在被这害苦自己一生的魔门所束缚。
此时即使沉入忘我意境,但当时村民们的欢乐笑声与被杀时的惨叫声,这些片段总是被回响起来,心中沉寂二十年的怒火再也无法压抑。
君莫问对白衣男子讽刺道:“明明只是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阴暗刺客,专门做偷袭勾当的杀手,居然骚包的穿着白衣,想学人当剑仙呀!你以为自己是叶孤城还是西门吹雪。记住了,你只是一个杀手,只配身穿黑衣躲在黑暗中,还想学人去证剑道。”
“好了,出剑!”
白衣男子被突来的恶毒言语说的变色,正要反唇相讥,突然让之后的一声断喝打断,嘴角抽了抽,刚被打断想说的话,此时竟不知道在如何开口了。
“你不也是穿着一套紫衫,想当少年侠士吗?记住,你自己只是一个魔门妖人罢了!”白衣男子脸色变幻不定,突然失笑,还是将内心吐槽说了出来,一下子就心中畅快,念头通达了。
“哈哈哈。。。”到了最后白衣男子自顾自的畅笑了起来,感觉似乎回到了君莫问小时候师徒两人互相吐槽的欢乐时光。
“好了,出剑。”笑声过后,随着白衣男子的声音响起,师徒间的生死对决正式开始。
第二章 补天阁主
白衣男子为魔门补天阁一脉的当代宗主,姓杨杨名行之,虽然隐于山林,名声不显于江湖,但武功却是已经到了先天之境的级数,是当世的绝顶高手,且悟出剑意阴阳之境的转换,突破了历代补天阁剑法的窠臼,开出了另一番天地。
补天阁的武功源自《天魔策》,《天魔策》为魔门诸派源流,何为天魔,大自在天之主,超脱天地,与佛等同。实际上《天魔策》是假天魔之名,看似凶邪诡秘,其本质实应该纯正飘逸,尽述先秦百家精要,深奥莫测。只是其中还暗藏真正的上古魔道正宗残籍,托百家之名而暗传于世,不过不为人所知。
补天阁源自先秦刺客一道,取上古之时女娲补天之意而命名,先秦刺客又称剑士,如荆轲之辈,既是刺客,也是剑士,属于士的阶层,是当时社会的上流阶层。何为刺客?义之所趋,虽千万人吾往矣!为天下有志之士敬仰。
先秦刺客之道的补天阁真意到底为何?
补天缺!
天命所向,大势所趋,但杀一人而挽天倾,可乎!?
世人皆谓天道大势不可扭转,先秦刺客一脉一直认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只要找到天缺之处,就可逆转天地大势,以人道补天道。尽得上古女神改天换地的大气魄。
或许补天阁传承自刺客一脉的思想有些片面,天道大势所趋,真的无可阻挡,但历史潮流终需靠伟人英杰来引领,没有了引领历史潮流的人,还真的有所谓的天命所归吗?譬如荆轲刺秦成功,真的不能阻止秦统一六国?
这才是先秦一脉补天阁的真意,但魔门的补天阁,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演变,无数怀才不遇,郁愤填胸的注解诠释之下,如今补天阁武功典籍已经没有了上古女神敢补天之缺的雄伟气魄,舍弃了先秦刺士胸怀天下,杀身成仁,以己挽天倾的无畏剑意,反而极尽阴险诡诈之能事,变成了躲在暗处,循其破绽,一击必杀的偷袭之道。
不过杨行之却是一个异数,今时今日的补天阁典籍经过历代怀才不遇之士增添之后,早已非先秦之时记载的刺客之道,但毕竟都是真正的怀才之士,虽然心胸可能不足,但天资才情却不是作假的,否则也不可能将补天阁传承下来,杨行之居然想重修补天阁典籍,去伪存精,重现先秦刺客之道的真义。
杨行之生于元末,斯时蒙古人仍旧统治着中原大地,视汉人子民为猪狗,随意宰杀,残暴之行径简直罄竹难书。杨行之虽然家道中落,却也曾是书香门第,尝读史书,见暴秦肆虐,侵吞六国,有荆轲西去刺秦,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杨行之看到这里立时拍案而起,思即蒙元如暴秦,残害汉民百姓,当此之时,可有人敢行荆轲之事?!
杨行之敢为天下先,欲学陈胜吴广,散尽家财,密谋起兵反蒙,可惜书生意气,最终却是落得家破人亡,一事无成,只得披发入山,了此残生,幸而得遇上代补天阁主,自此学武修道,传承补天阁道统,但杨行之心中热血其实一直未曾消散。
杨行之的资质虽然优秀,却非绝世之才,传承道统可以,想将补天阁发扬光大却是不可能了,上代补天阁宗主也是寿元将尽,才会选了他继承衣钵。不过杨行之虽然天资所限,才情不足,但其人天生有改天换地的大气魄,立志要脱出补天阁历代武功的藩篱,重现先秦刺客之道的真传。
杨行之也知道自己的资质不足,难以完成毕生的志愿,一直寄希望与自己的徒?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