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缘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仙缘 作者:鬼雨
作品简介:
《仙缘》:新世纪的《西游记》
《仙缘》:修道入手的儒家仙人
“扬儒固我愿,修道为途径,世间任逍遥,本是一儒生”。
这是一本纯粹中国文化的武侠玄幻小说,一本奇遇不断、节节拔高、轻松愉快的小说,同时也是构思严密、气势宏伟、法理完善的小说,更是新解儒家、涵盖儒道释、内涵极为丰富的小说。描述的是一个博学多才的青年书生成仙成神而又入世为官的故事,涉及到书生、修道、成仙、入世、仕途、财富、奇缘、法宝、爱情、血仇等。跟着本书一路行去,读者可以领略到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深沉含蓄的美好情感、优美无限的自然风光以及奇妙莫测的仙家成长。
主人公的成长是一个路漫漫不断求索的过程,包括明儒、修道、参佛、解魔等各个方面,初为修道,继而修真,续而修仙,后而修神,进而是三清届的天神,最后成为天界人人景仰、跟玉帝佛祖并驾齐驱的“儒圣”。
本书汇总古今神仙,弘扬传统文化,纵横天地之间,囊括宇内之奇。被誉为新世纪的《西游记》!仙凡两界的《镜花缘》!此书不读,何书堪读?
作品首次采用了“形散神聚”的多系列构思,情节错总复杂而又紧密联系,悬念疑团此起彼伏,阅读魅力盛况空前。
鬼雨著 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编辑推荐:
2007年最值得珍藏的超级玄幻作品——《仙缘》系列颠峰登场!。鬼雨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玄幻奇异的笔触,完美的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创下网上千万人点击
,百万人推荐的骄人业绩。在海内外华人读者群中深受推崇。
本书是中国仙侠小说儒家学派的开山名著,一经出版立即荣登台湾金石堂武侠畅销书榜首,新浪、搜狐、腾讯读书版块联决推荐,并荣获2006年度十大人气青春、流行文学作品。被众多书迷捧为新时代的《镜花缘》,21世纪的《西游记》!
《仙缘》完整版利剑一出;谁与争锋!精彩风暴,不容错过!
本书的三大亮点:
1、一部轻松愉快而又开卷有益的小说,一部老少闲宜的童话故事。一部对中国仙学文化做出认真探讨的小说,寻找儒道释三教的基本教义,介绍新儒家的发展前景,缓解部分年轻人对儒学的偏见。
2、一部道法修行法理比较完善的小说,拥有独特的神仙系统、法器结构,以及符合多数人心理的神仙社会!既综合了各家神仙学说,又有很多独创之处,在文化内涵上比较丰富,游戏的角色和修行方式既有现实性,又有幻想性,很适合开发成典型的中国文化的游戏。是一部罕见的具有深度的产业链开发实力仙侠小说超级长篇小说!
3、一部贯穿古代神话故事的小说,重温华夏先人的丰功伟绩,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一部题材多元化、情节错总复杂变幻莫测的超级长篇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鬼雨,中国仙侠小说儒家学派开山大师;目前最有独到见解的仙侠小说作家,第一个尝试用现代科学手段解析传统仙侠理论的研究者。既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硕士学位,又拥有现
代科学博士学位和美国顶尖大学博士后经历,学贯中西,通晓古今,潜心钻研儒道释核心教义,认真吸取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积极探讨了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创作经历:
曾经在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文章三十余篇,03年转从文艺小说创作,。小说自发布一来,获得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推荐人次过百万。
前言
有人说金庸的文学成就高于古龙,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比古龙长寿,因而有机会重新修订早年的作品。后人只记得经过修饰加工的精品,很容易将粗糙的东西抛之一边。
网络作品写得快,缺乏推敲,因而大多昙花一现,更新完的那一天往往就是被人遗忘的那一刻。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离不开反复的修改和润色。尤其是对于功底不足的文学爱好者来说,修改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鬼雨求学多年,琴棋书画、兵法韬略多有涉猎,写小说却是第一遭。
道缘儒仙是我写的第一本书,开始写的时侯别说细致的提纲,就连大致的构思都没有。再加上文笔功力不够,写作技巧一窍不通,全凭着一腔热情去构思情节。这样写出来的东西缺点太多,处处遭人诟病,一度被讥讽为流水白骨派仙师。
本书网络版完成于05年春,其中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凭着独特的构思和自成一家的体系,被列入起点天地人榜的地榜之内,然而鬼雨知道,那只是毛坯,离成熟还远得很。
眼看又2年过去了,鬼雨闲暇之余将原稿看了又看,前后修改五遍,自觉大有进步,因而决定推出简体版,改名为《仙缘》。
改名的原因如下:
1、文章题目和内容更加贴切。
《道缘儒仙》是说修道成仙的儒生,道为手段,儒为结局。开始取名的时侯没想到后面会写到佛门和魔门,可是写到后来儒、道、魔、佛四家的篇幅差不多,这样一来,道缘儒仙四个字就不能涵盖所有的内容了。新书名《仙缘》是说成仙的缘分,描述的是一个立体的世界,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人生如游戏,叶昊天选了儒家的路,我们也可以选别的路。
2、新名字更容易理解。特别对于从未看过本书的读者来说,《仙缘》比《道缘儒仙》好理解多了。
3、改名是为了显示正版书的与众不同。
本书盗版很多,文字未经修订,错处比比皆是。正版书经历了反复修改,又经过出版社的三次校订,并请著名画家翁子扬先生作画,门乃婷工作室制定版式,由曾经培养出明晓溪、江南、九把刀、沧月、小椴的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从内到外,装帧一新,文字优雅,制作精美,与盗版大不相同。
现如今,鬼雨争得出版社同意,决定在网上发布简体版的内容。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这里发布的版本只是鬼雨提交给出版社的稿子,尚未经过出版社的三次校订。因而如果大家发现有错别字,不等于实体书上也有。
最后,本书的结尾还没定稿。有可能比网络版多。
序言
儒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尽沧桑两千年,蕴含着璀璨的瑰宝。
近百年来,随着国力的下降,儒学日渐淡泊衰微。
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日渐提高,然而民族文化的衰退并没有明显的转机。
鬼雨对儒学的这种境遇有着深深的忧虑。
我写此书的目的不是为已经淘汰的三纲五常招魂,而是想跟年轻读者一起体会传统文化的闪光之处,重温华夏古国文明的辉煌,陶冶个人情操,振奋民族精神。
本文通过仙侠小说的方式解析儒学,可谓用心良苦。
有人或许会说:“你将儒家并入仙学体系,是不是太牵强了?”
我只想问:“什么是仙?世上有谁见过真仙?谁又能真个长生不老?”
所谓修仙,就是寻求个人境界的突破,追求个性解放,超越升华,不为俗累,宛若大鹏神鸟,遗世独立,背云气,负苍天,翱翔太虚。
作为一个修仙者是这样,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又何尝不如此?
仔细想来,儒家的崛起乃至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不就像本书描述的叶昊天孜孜不倦追寻儒仙的历程吗?
第 一 章 大劫蚁虫徒有备,危情昼夜逃孤雏
岳麓山下,黄昏,冬日的夕阳真如一个衰弱的老翁,尽管西天仍是红云一片,但是却没有丝毫热意。几棵合抱的老松,在寒光朔气之中巍然挺立,好一派苍劲之气,松涛似海,北风如刀,那些许阳光更谈不上丝毫暖意了。
然而山麓边,清溪丛木之后。却露出一角茅屋来。一个少年正坐在屋旁大石上读书,约有十七八岁,生得剑眉星目,唇朱齿皓,端的是个俊美绝世的佳公子,只见他捧着一卷书,神色悠然地朗吟道:“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端的是绝代惊才——”
正在这时,忽然一个女子的声音从屋中传出:“昊天,吃饭啦”茅屋门呀然打开,竹门开处,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走了出来。这妇人面如满月,慈蔼可亲。
少年走进屋里,桌上菜蔬虽全是素菜,但是香气四溢,热气腾腾,上首坐着一个年约五十的老者,老者头发灰白,颔下银髯数缕,面色都红润得紧,而且目光奕奕,丝毫不见老弱之态。
老者横了他一眼,对看书的少年道:“天儿,你在看什么书?”少年答道:“爹,我在看北宋词选,这些词真好极啦!”老者笑叱道:“什么?又在看这些闲书,我们家什么时候能出个进士阿?”
妇人笑道:“你自己呢?整天钻在金石堆里,到现在还是个秀才”。虽是板着脸孔,但是掩不住她本来的慈祥面目。
老者掀着胡子对少年笑道:“你娘真是啰嗦。”
妇人道:“谁说我啰嗦?”
老者笑嘻嘻地咽了一把口水,低声道:“我还没说完呢,我是说‘你娘真是啰嗦得可爱。”
妇人忍不住扑哧笑了出来,团团的脸有如一朵盛开的牡丹。老人自以为答得十分得体,得意地呵呵大笑。
妇人皱了下眉头,叹了口气:“唉,眼看又是腊八,老爷子那里还是要去的”
老者听了这话,转过头去:“天儿大了,今年你们娘俩去吧,就说我老头子腿伤了,走路不方便,不去了”。
妇人道:“不去,怎么说的过去啊?”老者道:“你家门槛有点高啊,三个兄弟两个姐妹,家里竟然有七个进士,‘苏门七进士,交友满天下’,只有我还是秀才白丁阿。”
妇人道:“我那兄弟姐妹又没有给你脸色看,是你自己心里有病吧?”老者脸色有点发灰:“他们是没说什么,但你看看啊,他们衣着光鲜,谈吐飞扬,看我们的眼神里就有着一些怜悯,真让人受不了。”老者转头瞄着儿子:“天儿,我不管你干什么,进士一定给我拿一个回来,这是对你的最低要求。”
少年抬头望着父亲,平和的道:“是,爹,家里的书我已经读完了,我想到岳麓书院去看看。”
老者有点吃惊:“我收藏的书不下一万册,经史子集都有,你都看过了?去年你才看了一小部分啊?怎么这一年看这么快?是囫囵吞枣吧?”少年郑重的说:“我认真看过了,去年中秋月圆之夜,我遥望月桂,苦思冥想,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记忆方法,我叫它‘重叠星列法’。比如天上的星星,那么多无法分辨,而分成二十八宿以后就容易记忆多了。经过几个月的训练,我可以记忆很快,现在已经能够盏茶功夫背诵孙子兵法十三篇,所以家里的藏书很快看完了”
老者半信半疑的随便抽出一本古篆字的书,还没开口,少年说:“这是一本神农纪实录,主要是神农氏游历百年的自传”。
老者翻开泛黄的纸张,随便问了他几个问题,少年从容不迫,一一答出。
妇人也惊得嘴都合不上了:“我们家的进士有望了”。
老者道:“明年吧,明年爹送你到岳麓书院,那是千年学府,藏书据说有一百万卷,有很多珍惜孤本,够你看两年的了。”
老者高兴的看了一眼妇人:“腊八全家一齐去看老爷子,有这样的儿子,哪里都敢去啊!”
※※※
长沙城,腊月初八。
早上淡淡的阳光洒在城头上,街上的行人渐渐多了,城门大开,进出的人迎着朝阳,容光焕发,一天又开始。
太阳渐渐高升了,西城门边一个苍老的汉子,推了一辆小车停下,从车上拿下四只木脚架,手足颤抖地架起一个相命摊来。
这时正是乡下人进城卖物赶集的时候,人人都是匆匆忙忙,或是赶着驴拉的大车儿,或是挑着满担满篮的新鲜菜蔬鸡蛋,往闹市赶去交易,哪有人还会有暇来光顾这糟老头儿的测字摊了?
那老者半闭着眼,安详地坐在椅子上,似乎在欣赏芸芸众人,对于生意清淡,仿若并未放在心上。
过了一会,忽然城外一阵得得蹄声,缓缓走来八骑,伴着一辆马车,那老者蓦然一睁眼口中念道:“富贵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