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缘
园精华所在,远香堂为园中的主建筑,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四面厅,四周是落地玻璃窗,可观览周围景色,堂内陈设精雅。堂南小池假山,竹木扶疏,重峦叠翠。堂北,宽阔的平台连接荷花池,夏日荷花盛开,微风吹拂,清香满堂。匾额“远香堂”为当代文征明所写。堂北为主景所在,池中累土石作二山,西山上建“雪香云蔚”亭,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和元代倪云林所书的“山花野鸟之间”的题额悬于亭中。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山之间,连以溪桥,山间遍植花木,岸边散种藤萝灌木,野趣横生。
逛了一圈以后,叶昊天也像大多人一样,将目光集中在灯笼上。每个灯笼有一个谜语。有些灯谜已经被破解了,留下的越来越难。不远处就有十余人围着一个灯笼打转。叶昊天走近前一看,上面写着“天际孤帆愁别离,打一字”,略思片刻,叶昊天告诉守灯的童子“这是个
‘穗’字。”
守灯童子急奔而去,又有急奔而回,高叫着“又破了一个”,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走过来,将灯笼上的字谜取下,询问叶昊天何以作解。
叶昊天答道:“孤作‘一’解,帆象形‘虫’,愁”字别掉火部(‘离’于八卦为火)所剩下的‘禾心’,合起来刚好成为‘穗’字。谜作者用饱醮离愁的彩笔,渲染强烈的氛围,用远在天边的孤帆来表达离别之情。如此拆形造意,运法娴熟,字字落实,文词优美,平仄协调,诚属难得,其中犹可称道者,能于底字中挖出‘虫’来,则具脱旧翻新之心思,就此雕“虫”神技,即足以令人击节。
”
那人连声叫好,递给叶昊天一把折扇,叶昊天笑了笑接下来。众人也纷纷叹服。
又走几步见一灯谜,围观者更多,谜面是“忧愁幽思作离骚”,打一七言唐诗。很多书生打扮的人围着灯谜苦苦思考。叶昊天看了一眼就说这句诗是“
似诉平生不得志”。
众人不解。叶昊天解释道:“
谜底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说的是琵琶女透过‘弦弦掩抑声声思’的乐声,来诉说自己不得志的生平遭遇。这个谜语的关键在于‘平’字,这是屈原的字,底意为‘似乎是诉说着屈原生世之不得意’。当时楚国屡败于秦,楚国内部亲秦派势力抬头,屈原的抗秦立场不受采纳,‘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是屈原政治上失意以后的作品。班固《赞骚序》曰:‘离,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遭忧作辞”就是确切不移的‘诉生不得志’。而其间‘平’字作人入典,正是别解之功。
”众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如此一路下去,叶昊天盏茶功夫破解了十余个极难的灯谜,忽然那管家模样的人走过来对他一躬到地,说道:“先生,我家主人有请。”
叶昊天跟着那人来到一个阁楼上。阁楼地势很高,站在上面可以看到四面的灯笼和人群。一个五十余岁的儒生看见叶昊天进来,连忙离座迎接。
宾主落座,下人送上香茗。老者道:“贤侄才高八斗,不知道是哪里人士。”
叶昊天急忙拱手谦让:“哪里哪里,偶然猜中而已,小生长安人。”
老者询问道:“不知贤侄是否经过科举?”
“尚未,正待明年参加乡试。”
老人轻叹一声道:“以你的才华进士亦有望也。然如今朝廷昏暗,恐不是入仕良机阿。”
叶昊天道:“却待先生开解。”
老人饮了口茶,吩咐下人把门关上,接着道:“我见贤侄神清气朗,必非小人之辈,就实话实说了。如今圣上昏溃,宦官权盛,奸佞当道,残害贤良。老夫王献臣,两年前本为朝廷御史,因名门苏家被灭门一事说了几句良心话,却遭奸人当堂辱骂,圣上不加劝阻,满堂文武噤若寒蝉。当时我决意退出仕途,告老还乡。所以就建了这个园子。”
叶昊天心下感动,面上不动声色地问:“不知当时辱骂先生的有什么人?”
老人走到门口四周望了一下,回来低声说道:“大宦官王希及其死党权臣刘衡”接着又叹息一声道:“奸佞横行,无人可制啊。”
两人聊了一会儿,颇觉投缘。叶昊天环顾四周见有不少书籍,他一向爱书如痴,不禁提出要瞻仰一番的要求。
老人也是个书迷,能有人欣赏自己的藏书高兴还来不急,尤其是这样的青年俊彦。他对叶昊天招招手,道:“来,这里的书没什么,我还有一个藏书室,收藏的书都是举世罕见的,你跟我来。”
叶昊天跟着老人穿堂过户,来到一个小院,打开三道房门,进入一个房间,房间里充斥着檀香的气味。这是为了保护藏书燃的,可以防生书虫。书房里书并不太多,大约只有几千卷。他看了看,大都是失传的古籍。在后来的书目中一般只有书名没有原文。老人却收藏了一些珍贵的原文。
叶昊天赞不绝口,看看老人,那老人已经有点扬扬得意起来。
叶昊天从乾坤锦囊里取出在终南山得到的李白的诗词,递给老人看。老人接过去,开始没当回事,翻开一看是李白的真迹,收录的诗词自己竟然没见过,立即连声感叹,爱不释手。叶昊天:“这卷诗就送给先生了”。老人嘴上想客气一下,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手里还握得紧紧的。
叶昊天又说道:“我想年关这几天到先生这里来读读书。”
老人终于找到机会急忙道:“好啊!你住在哪里,不如就搬过来住吧!我这里房子多,你就不用住在外面了。”说着催下人跟叶昊天去搬行李。
叶昊天看老人这么热情,也就搬了进来。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端来热水,帮他梳洗,然后请他去客厅用餐,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两人匆匆忙忙吃了点心就来到书房。叶昊天首先浏览了一下书目,发现有五百余本很有价值,其余他大都看过类似的内容,不用再读。
经过元神的不断修炼,他现在看书的能力已经加强了数倍,一本书几下就可以翻完,同时也就记在心里,虽然他已经放慢了速度,无奈书太吸引人,结果越看越快,一上午竟然看了九十余本。
老人在旁边看着不太高兴,中午的时候实在熬不住了,道:“贤侄,你不用看那么快吧?”
叶昊天微微笑道:“我已经记住了。”然后随便拿出一本书来道:“这是我一个时辰前看的,第十五页第三行是“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老人接过书来一翻果然一字不错。
“你,你,神仙啊!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他惊呼起来,一脸惊愕地看着叶昊天。
叶昊天从乾坤锦囊里取出书,递了过去道:“先生,我还有一本书,您看看,或许对延年益寿有好处。”
老人翻开看了看,颌首道:“黄老之学啊,我也喜欢过,在国子监的图书室我曾经看过书,当时热衷功名,没有用心。这本书看来讲述的更加全面,高屋建瓴,好!”说着从一个书橱的暗格里摸出一卷书来,道:“我这也有本书,肯定是好书,但我看来看去不明白,你来看看。”
叶昊天打开来看,封面是书,里面有一章,赫然是书。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东西,有了这篇心法他就能元神和飞剑身剑合一了!文章不长,那一章只有短短数百字。他一眼看过去就记住了,然而对他来说真的是字字珠玑,直扣心弦。
回头看时,老人也已经沉浸在书里,良久,老人自言自语道:“到底什么是气?怎么才能丹田发热?”
叶昊天知道,老年人精气衰竭,炼气极其困难,普通人百日筑基,老年人恐怕一年也难以成功。他取出一粒自己炼制的补中益气丸,递给老人道:“这是一位仙长炼的丹,你服下就可以免了筑基,也就知道什么是丹田温热了。”
老人拿在手里,闻着一股淡淡的香味,看了叶昊天两眼,从叶昊天的眼神里看到的是真诚和宁静。他把丹丸放进了嘴里。
半个时辰后,老人忽然起身对叶昊天深深鞠躬,无限感慨地道:“真要谢谢贤侄了,我觉得身体轻盈,力气充沛,就像年青了二十岁,而且丹田温热,终于可以开始修炼丹道了。”
三天以后,叶昊天将老人的藏书都看完了,闲暇之时只是在拙政园四处浏览,中园西面还有西园,西园以池水为中心,主厅是一座鸳鸯厅,北厅为二十六鸳鸯馆,临池养有鸳鸯,南厅因前面小院内植有山茶花称十八曼陀罗花馆。池东沿墙筑有一条呈波浪形的临水游廊,俗称水廊。北半部池水环抱中有留听阁、浮翠阁、笠亭、扇亭等建筑。西园明静幽雅,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具意境。一边游览一边感叹,苏州园林真是构思精妙,独具匠心。
快到年关的一个下午,他走出“拙政园”,来到虎丘。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于其上,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虎丘高不盖云,深藏无形,“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冈岭起伏,古木荫翳,名胜遍布,池壑生风。”更兼得历代名人雅士品题诗咏,加之神话传说之渲染,以致也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苏东坡称“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宋王禹凭吊先祖,“一回来此便忘返”。
虎丘山水相连、亭台错落、殿宇参差、飞阁凌崖,古有赏景“九宜”、“三绝”之说,即山绝、景绝、池绝,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四时皆宜。
虎丘正门是断梁殿,入内经试剑石、真娘墓就可到达“千人石”。千人石后“别有洞天”内有剑池,其四周还有白莲池、点头石、云岩寺、冷香阁、第三泉、孙武子亭及虎丘塔等古迹。虎丘自古就为游览胜地,山上一石一木都有美丽的传说。
虎丘最吸引叶昊天兴趣的莫过于“剑池”了;古籍记载,阖闾墓即在剑池底下。进入该池“别有洞天”仿佛置身于绝崖纵壑之间,使人顿觉“池暗生寒气”、“空山剑气深”。剑池形狭长,状如宝剑,水深约两米。两壁陡峭,拔地而起,石崖上有众多古人题书。因吴王阖闾墓葬于池下,更给剑池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剑池既为阖闾墓地,又埋有大量金银财宝和名剑,古往今来,一直引人觊觎探求。相传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急欲得到阖闾吴王剑,但其时有虎当坟而踞,以剑击之不及,误中旁石,其虎西走二十里。剑亦无获。那石即裂陷成池,因号剑池。又传越王勾践和三国东吴孙权,为求珍奇,都曾派人掘过此墓,结果均一无所获,而剑池遂成深涧。
剑池石壁上镌刻有苍劲雄浑的四个大字“虎丘剑池”。据传这四个字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迹,字径二尺有余。进人“别有洞天”字样的圆石洞门后,眼前又呈现出“风壑云泉”四个大字,笔法圆润,为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所书。
石壁下两崖分开,一池碧水,窄如长剑,深二丈许,清澈透明,味亦甘美,莫测幽深。池旁两壁陡峭如削,藤罗挂垂,上有陈乡桥飞跨两壁。仁立池畔,虽觉寒气阵阵扑面,然则景象极为幽深;池旁两壁陡峭如削,高达数丈,藤萝垂挂;上有陈公桥飞跨两崖,桥面上凿有两个孔洞;从桥上孔中下视剑池,令人惊心动魄,如有深渊之险。
剑池的崖壁上,有石刻:“剑池水涸,见吴王墓门”等字样,这似乎孕含“天方夜潭”的禅机!
叶昊天一直以为三千宝剑只是传说而已,未曾想走在剑池,胸前的通灵宝玉竟然渐渐热了起来。“难道真的有宝剑?”他心里一热。沿着剑池慢慢行走,通灵宝玉越来越热。在剑池后二十丈的一个平地上,他停了下来,宝藏不是埋在剑池里面,而在剑池之外!抬头看日已西斜,他记下方位,决定晚上再来。
冬日白昼很短,用过晚餐没多久天就暗了下来。叶昊天跟老人聊了一会早早回去休息。大约两更时分,夜静无声,没有月亮,他飘身来到虎丘。由于功力深厚,已经不用灯火就能看清道路,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剑池。他先在四周摆了个小阵,防备有人进来,不想再像发现千年神龟时惹来麻烦。摆好阵法,他放手发掘。这次他准备了一只铁锹,所以比宝剑挖掘快多了。大约五尺深处,遇到阻力,向四周拓展,原来是是一排硕大的石棺。他没有动别的棺木,只是按照宝玉的指引打开了其中的两个,里面竟然摆满了宝剑,数量之多,恐怕真的有三千把。历尽千年,宝剑竟?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