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缘
出门。”
叶昊天道:“近年来沿海各省倭寇横行,等兄台金榜题名之后最好能外放到东南一带,那样你就有用武之地了。文武全才,国家栋梁啊!”
“是啊,我也这样想。”说到这里,罗开山的眼睛里放出一缕神光。
离会试大考还有十多天,叶昊天跟两人说要出去转转,届时会前去考试。毋需担心。
他骑马出了城,向东南方向而去。
离城八十里有一座道家名山……茅山。茅山的得名离不开三茅真君,那是是道教尊奉的三位仙人——茅盈、茅固、茅衷。茅盈之名,始见于汉代纬书,说他十八岁入恒山学道,积二十年,道成而归,回来时父母尚存,见了他大怒:“为子不孝,不亲供养,而寻逐妖妄,流走四方!”举棍痛打。茅盈跪谢……其父大怒不已,木棍断成数十段,……其父一惊停下。”问他:“你说得道,能不能使死人复活?”茅赢说:“如果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复生者,即不可起也,若无罪无恶横受短折者,即可令起也。”后来茅赢与父母宗亲辞别,登羽盖车而去,到了江南的句曲山,使远近之人,都受到恩惠,免除了水旱疾疠螟蝗之灾,当时人因此叫此山为茅山。茅赢的两个弟弟茅固和茅衷,曾经在汉朝为官,位至二千石。后来七八十岁的时候弃官弃家,过江寻兄。茅赢给他们服了一粒四扇散,返老还童,在山下洞中修炼四十余年,后来也得道成仙。
叶昊天一路行去,看到茅山风景优美,独特秀丽。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气候宜人,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密集,大小溶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织,绿树碧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
他走过一个又一个山峦,忽然觉得眼前的景象有点熟悉,似乎在何处见过一般。他取出龟镜运功察看,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一个老人正在蒲团上跌坐练功,身影在龟镜出现时似乎忽然晃动了一下。转到前面终于辨认出来,竟然是他一直想找的救命老人,正是由于他的灵符,叶昊天才逃过那场大劫。
叶昊天心里一阵激动,急忙快步前行,不久来到一座小小的道观。看见老人竟然在门口等着。他走向前去,在老人面前扑通跪下,口中说道:“感谢仙师救命大恩。”
老人把他扶起来,呵呵笑道“我刚才元神在外,心中忽然一动,正在莫名其妙出来察看时,你就来了。你是命不该绝,非我之功也。”仔细打量了叶昊天几眼后,他惊呼起来“天阿,两三年不见,你的修行到了如此地步!只怕是到了真人界中期了吧!”然后请他进去就座。
叶昊天未提自己还差三重天即将达到仙人界,口中只是再三感谢。他说了别后的大体经过,告诉老人自己已经拜在青城山,仇人也见过几个,只是为首者尚不得而知,况且苏家只是官宦人家,怎么会得罪此等高人,其中必有原因。一切还要假以时日才能水落石出。
老人静静听来,最后说道:“当日我曾仔细推算,行凶之人功力之强,势力之大,不可估量。你当谨慎为之。”
叶昊天取出一颗龟髓丹递过去“仙师,无以为敬,此丹请收下。”
老人接过来仔细看了看,忽然惊呼:“龟髓丹!”叶昊天笑着点头称是。
老人口中喃喃不休的道:“好,好,有此神丹,可省我六十年清修,早证大道有望矣!”他心里激动,人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想找点什么东西送给叶昊天。看了半天没找到满意的,忽然他停下来,对叶昊天说道:“青城的灵符之学自然不俗,但我们茅山的符箓更有独到之处,我就把自己百年来的一点体会传给你吧。”
叶昊天再次跪倒,聆听教诲。
老人让他坐下听讲,接着道:“茅山派自祖师三茅真君开派,历代以来人才辈出,第一代太师为南岳上真司命高元神照紫虛至道元君魏华存。第二代玄师为至德真君杨羲。第三代真为为至仁真君许穆…第十三代宗师李舍光是唐朝国师…第四十五代宗師刘大彬。茅山由晋朝魏元君始至元代四十五代祖刘大彬止共計一千年。其中高人辈出。”说道这里老人叹了口气“唉!近年来,茅山来了一批妖邪之辈,仗法欺人,致使大家误会茅山一派是邪派。名声一落千丈,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叶昊天插言道:“不知是些什么人?”
老人面色严峻,摆了摆手道:“此话等会儿再说,先传道法。”接着传了他茅山于吉百解灵符,可以消灾除邪;又传了茅山太乙火符,可以清除疾患;然后是茅山三茅君真符,可以谋事順利;最后是茅山华阳生死符,可以修道通神。足足讲了两个时辰,老人才停下来。
叶昊天反复记忆,闭目思索,感觉对符咒的了解大大增加了,跟以前相比不啻两重天。他又拜了两拜,对老人道:“我知道茅山的妖人了,下次来时我必将其连根拔起,还茅山一个清白,以谢师傅传法之恩!”
老人道:“我也要下山觅地潜修,你若能荡涤茅山,但请烧灵符一张,我即知也。”
叶昊天向老人躬身作别。
回到金陵,离大考还有五天。张成和罗开山还在看书,叶昊天让他们出去玩玩,他们怎么也不肯,说是没心思。
叶昊天爷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他仔细揣摩老人传授的各种符法,在脑海里画出一道又一道灵符,感觉应该极其灵验。尤其是最后的茅山华阳生死符,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想了一遍又一遍,感到收获非浅。
科举始于隋朝,所谓“科举”即分科举人之意。隋朝设置“志行修谨”和“清平干济”二科,选拔官吏。炀帝继位后,因其好文学,于大业二年始试策置进士科,打破门第等级,以考试取士。唐朝承袭隋代科举制又有改进。武则天时期,每年进行一次考试,渐而进士科成为风尚所钟。当时,每年参加礼部试的士子多达千余人,而考中进士者仅三十余人,可知考中进士是件十分不易之事。宋代以后,对考试的管理更严格规范,考卷采用糊名法,防止舞弊。
七月初六日,早上一起来天气就很热,没有一点风,每个人都弄得汗流浃背。叶昊天三人来到应天府会试考场。
考场大门边站了几个兵丁,正在核对身份,检查有没有携带作弊的物品。检查很细,有时候还要求举子们脱下鞋子看看。大门内有几十排长长的房子,被分隔成一个一个的小阁,每个阁子大约五尺见方,只能坐一个人。
三个人经过检查后鱼贯而入,各自找到自己的位置,走了进去。
叶昊天看看小阁,感觉还比较干净,门边有个书桌,已经放好了笔墨纸砚,后面有一把椅子。他在座位上坐下,将纸张摊开,砚台磨匀,一切妥当,静等开始。会试分三场,每天一场,今天只是头场。
没多久但闻一通锣响,有人过来发下试卷。叶昊天打开发现是书艺三篇,每篇限五百五十字,不能超过八百字。不满三百字者下科不得再考。身为儒生,每个人对书都不陌生。叶昊天博闻强记,不单能倒背书,还非常清楚历代各家对此书的疏注。他平心静气,运笔圆润,一字一划地写了三篇。完了一数,竟然每篇都是五百五十字,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真是奇迹。此时日刚偏西,大约是未时,离结束还有两个时辰。他坐了一会儿,墨迹略干后,交卷走了出去。
出了考场天还大早,他不知不觉又来到秦淮河畔,似乎想找到那个千般清丽,万般妩媚,两度相逢,梦魂牵绕的女子。他在河边踱来踱去,眼前始终呈现出女子最后露出的凄婉面容。
好久他才醒过神来,看了看周围,白天的秦淮河跟夜晚又有不同,湖面静悄悄的,热闹的是附近夫子庙一带。夫子庙就是孔庙,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金陵的夫子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
他迈步来到夫子庙,进去看了聚星亭、思乐亭、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很快转身出来。
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风味小吃店晚晴楼。他听说这里最迷人的就是秦淮小吃了。
门口的夥计一见他举子打扮赶紧招呼,领他来到楼上,请他在一个靠窗的雅座坐下来。不一会儿另外一个面目清秀的堂官过来“先生,您要点什么?”。
“不知道有什么特色的小吃?” 叶昊天问道。
堂官赶紧介绍道:“我们最有名的是“秦淮八绝”。做工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除此之外还有无锡的小笼包、三鲜馄饨、网烧卿鱼,镇江的蟹黄包、肴肉,盱眙的龙虾,天目湖的砂锅鱼头、地皮菜、菜干焖肉等。”各种小吃名字从他口中涌出,源源不绝。
叶昊天但觉有趣:“不知何谓秦淮八绝?”
堂官接着说:““一绝”雨花茶;“二绝”蟹壳黄烧饼;“三绝”鸭油酥烧饼;“四绝”豆腐涝;“五绝”什锦鸡丝面;“六绝”牛肉锅;“七绝”红汤爆鱼面;“八绝”为桂花夹心小元宵”。不知先生想要哪几绝?”
“每样都来一点,难得来一次,好好品尝一下。”叶昊天吩咐道。
“好!您请坐,一会就上来!”堂官跑了下去。
叶昊天从窗口望出去,对面秦淮河南岸,就是著名的乌衣巷,那里原是东晋名相王导、谢安所住之处,如今古巷仍在,人去楼空。口中不由低吟道:“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忽然有人接口“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徒唤奈何!”声音苍老而有力。
回头一看是一个五旬老者,儒生打扮,一缕长髯,面白如玉,神情暗淡,然而看那眉头却带着威严。
叶昊天拱手为礼:“学生一时感慨,打扰先生了!”
那人上下打量他几眼,面色不愉地道“我看你衣着应该是应试的举子,今日不去会试,为何在此留恋?”
叶昊天看了看对方,知道对方不是等闲人物,恭敬地回复:“学生是头场结束后方来的。”
老人看看天色,有点疑惑“从没见过结束这么早的,莫非是中途退场不成? 年轻人,中途退场者下科不准再试,你太鲁莽了吧!”
叶昊天赶紧回答“我已答完书艺三篇,不多不少,每篇五百五十字。”
老人呵呵笑了“牛不能这么吹吧?每篇刚好五百五十字,只怕神仙也为难啊!”这时候,他眼里的忧虑换成了调侃。
叶昊天未再争辩,只是说“待金榜出后,自见分晓。”这时,堂官陆续将菜端上来。回头看看,老人的桌上竟然也是同样的“秦淮八绝”只是看来他已经用过了,虽然每样还留下大半。
老人显然也注意到了,这时说“嗯,看来是同道之人啊。如此说来,只怕你所说不假,金榜出来时,我会留意的。”
叶昊天欲待请教名讳,老人却已经下楼而去。
回到客店,张成和罗开山竟然还没回来。又等了一会儿,两人才结伴而归。罗开山面色依旧。张成却面色严峻得很,一边走还一边说“难,难,不太妙!”。
叶昊天上前安慰:“好坏且待三场结束再说!”
第二天考的是策问。题目有三个,第一个是“治大国若烹小鲜”;第二个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第三个是“吏治清明一国之本”。叶昊天又是早早结束,等到天黑才见两人回来。这次张成面色更差,不住嘟囔“什么治大国若烹小鲜,哪有这样的题目?太不象话了!”
第三天考诗词歌赋。要求每人作一首诗词,不论体裁,但必须有花、草、山、水、春、雨、楼、香八字。叶昊天这时不知怎的,看见这八个字就有无尽的忧愁,眼前出现了岳麓读书,苏家大劫,华山寻宝,青城修道的一幕幕景象,接着浮现西湖兰舟、秦淮夜话,最后定格在那女子可爱可怜又令人心碎的面容,坐在那里,迟迟不能下笔。眼见日已西斜,时候不早了,只好提笔写了首诗:“杏花疏雨洒香堤,高楼帘幕垂。远山映水夕阳低,春愁压翠眉。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流莺枝上不曾啼,知君肠断时。”
回到客店,那两人早就到了,这次他出来的最晚!
罗开山说“三场已毕,听天由命。今晚去文枢阁开怀畅饮,不醉不休!”
三天以后是放榜时间。据说准确时间是下午未时,可是上午就有人早早聚集在礼部门前。午时过后,叶昊天也被张成和罗开山拉了去。大家望眼欲穿,焦急地等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