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缘
叶昊天故意板着脸道:“我是新任县令,还不速速打开大门,将所有人等召集到二堂议事!”
老兵面现迟疑,叶昊天将公文在他面前一晃。他瞄了一眼,急忙上前施礼,嘴里说道:“老爷恕罪,这里数月无人前来,实在没想到是老爷驾到。”说话间将大门打开,领叶昊天进了二堂,又跑出去招呼人过来。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的道:“又有新老爷来了,唉,还这么年轻!”
叶昊天叫住他,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老兵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道:“老爷,没什么,我是说大家都在盼着老爷来呢!”
叶昊天看了他一眼,眼睛里透出一缕神光。那人扑通跪下,道:“老爷,过去三年之间,一共有十个县令来此,没有人待足半年以上,大多另谋他职而去,有两位老爷矢志为民,结果。。。结果为倭寇所害,唉。。。。,好惨啊!”
叶昊天没想到情形这等严重。挥挥手道:“去,把人都叫来。”
不一会儿所有人员都来了,只有七八个人,“吏”“户”“礼”“工”“刑”“兵”六房竟然只有三个人,其余几人是原来的杂役。三个人一个是主管兵房的管带,姓李,名天乐,年纪约有四十岁;一个是主管户房的经承,姓王,名吉,比较年轻;还有一个是个捕头,叫郑龙,大概五十岁了。几个人看着叶昊天,眼睛里竟然有些怜悯。仿佛觉得又来了个可怜人,尤其是还那么年轻。
叶昊天将吏部的公文展示出来,众人一起上前行礼。
叶昊天先问王吉:“请介绍一下目前本县的情况。”
王吉道:“本县原有民众三十万,近年来倭寇横行,海水倒灌,山洪暴发,再加上瘟疫,实在是生活艰难,不少人被迫远走他乡,还有些人避在山里,估计人口只有十五万,大多分散在穷乡僻壤。城里鼎盛的时候有四万五千人,现在只有几千人。”一边说一边不住摇头。
“不知当前本县最大的祸患是什么?”叶昊天继续问。
“倭寇啊!”众人一齐愤愤地说。
王吉说道:“海水倒灌,山洪暴发,瘟疫流行,这些历来就有,不足为怪,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倭寇肆虐。每隔三月两月就有倭人成群结队上岸,多则数百人,少则几十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更有汉奸引路,所以为害甚巨,民不聊生。”
叶昊天诧异的道:“什么汉奸?”
王吉道:“本朝初建之时,方国珍为朝廷战败投降,其余党羽尚有部分散居於海岛,与倭寇勾结,不时劫掠内地,这些汉奸知根知底,所以危害比倭寇还重。”说到这里,大家都咬牙切齿。
叶昊天转头问管带李天乐道:“本县民团如何?可有防范之策?‘
李天乐摇摇头,道:“大人,本县民团早就散了,前任知县曾百般招集人手,无奈倭寇势大,一旦来袭,民团多半惨死,所以没人愿来。现在只有老弱残兵十余人,实在没有办法。”
叶昊天询问大家:“城里百姓生活如何?‘
王吉道:“粮食紧缺,百姓大多只能勉强裹腹,更有满门饥饿,全家饿死者。”语气极端低沉。
话还没说完,外面忽然传来呼天抢地的喊叫声:“快跑啊,倭寇又来了!”众人吓的面如土色,拔腿就跑,也顾不得县老爷的安危了。只有管带李天乐和捕头郑龙仍在。李天乐道:“大人,赶紧避一避吧。”说着就要拉叶昊天往里走。
叶昊天一摆手,道:“你们先躲起来,待我留在这里看看。”两人目露惊慌,心里以为这个县令只怕是疯了。这时情况紧急,没法解释,只好拔腿就跑。
叶昊天看四周无人,取出一个面具带上,施施然走出县衙。刚出来正好看到一伙倭寇挨家挨户劫掠物品。一个倭人右手提刀,正在狂叫着什么,地上一个老汉被劈作两半,肠子流了一地。还有几个人正围着一个中年妇人拉拉扯扯,语气下流,妇人的衣服已经被拉开了一半。
叶昊天怒火中烧,数丈外一掌按出,几个人立即倒在地上,浑身痉挛,口鼻鲜血直冒,眼见是不成了。那个提刀的家伙大概是其中头目,这时呜啦怪叫着,一会儿功夫聚拢来三四十人,将叶昊天团团围住。提刀人嘴里冒出生硬的汉语道:“你的什么人?”
叶昊天怒喝道:“你是什么人,敢到我中华上国烧杀掳掠,今天来了就不用走了!”
数十人呵呵笑着围过来,忽然五六人同时举起了长刀。叶昊天心内愤恨,毫不留情,
双掌齐出,一阵狂风吹得飞沙走石,风过后所有人都倒在地上,伸了几下腿就一命呜呼了。只有领头的那人似乎还有一口气。这时候才听见兵刃噼里啪啦掉在地上。
叶昊天回到县衙,取下面具,吆喝着:“哎呀,外面怎么没有动静了,大家出去看看啊!”喊了好几声,才有王吉从地窖里探出头来,大着胆子在门口看了一眼,见地上躺了一大片死尸,一时愣住了。远处静悄悄的,看来人都死光了,没有别的倭人在。他高声喊着:“大家出来看啊,天打雷劈,倭人全死了!”
大伙儿慢慢走出去察看,捕头郑龙忽然道:“大人,这里还有一个活的!”
叶昊天吩咐道:“起来仔细盘问!好好看着点,别让他死了。”
郑龙取出绳索将那人三两下来了个五花大绑,这一手倒挺麻利。
大家都呆呆的看着叶昊天,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叶昊天说:“我只是在门缝里观看,就见一个蒙面人从远处来,眨眼之间将这些人全杀了。”
大家听得一愣一愣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蒙面人。
叶昊天吩咐大家把尸体拉在一起,就地焚烧。管带李天乐说道:“倭人的长刀很锋利,可以收集起来。”叶昊天点点头。
众人上前,先将那些人身上的钱物搜集出来,然后把尸体罗在一起,就在衙门前点了一把火。新鲜的尸体并不好烧,还是郑龙拿了些木柴丢进去才烧了起来。
李天乐将搜到的银子凑在一起,竟然有两三千两,看着银子不知道怎么办。
叶昊天道:“今天本县初来乍到,无以为敬,这些银子不是公款,作为赃款也不知道谁是苦主。大家就分了吧,以后好好干!”
众人一阵欢呼。心里都说:“这个县令真的不一般,第一天上任就有这种好事,看来跟着他大有好处!”每个人竟然分了两百两银子,足够好几年的俸禄,所以大家全都眉开眼笑起来。有了钱好办事,所有人都来了精神,看着叶昊天的眼光也不一样了。
叶昊天从怀里取出一万两银票,吩咐王吉:“你去找人,拿这些银子到附近诸县购买粮食,发放给百姓,只要来城里定居者,每人发给粮食百斤。”王吉点头答应,领了几个衙役去了。叶昊天吩咐大家一起去帮忙。粮食是第一步,有了粮食才能聚拢百姓,有了百姓才能齐心协力。百废待兴,必须先有人。
晚上正待他准备提审那个倭寇的时候,郑龙跑进来说道:“大人,那倭人撞墙死了!”
叶昊天略微一惊,随即说道:“死了就死了,拉出去烧了!”
当天夜里叶昊天就在县衙内宅住下,内宅也破漏不堪,只有几间房子还完整。
兰儿竟然找到了一只锅,还有几斤米,然后就在厨房里淘了米做起饭来。叶昊天没什么事,就在灶前烧火陪她。屋里没有灯,好在叶昊天已经不需要灯,兰儿更不需要。不过当灶底的火苗窜出来的时候屋子里还是充满了光亮,在这冷冷清清的县衙里更显得格外温暖。
两天以后,大批粮食从附近各县运来。叶昊天吩咐大家将粮食摆在县衙大门外。他提笔写了张告示:“即日起,凡入城定居者每人可领粮一百斤,截止到五万人;协助筑城者,每人每月银三两。”并让大家广为张贴,使各个乡镇的百姓都知道。
大家见了告示目瞪口呆,这要多少银子啊?
王吉皱着眉道:“此城要修筑完毕,至少需要两千人,六个月才能完成,单此一项就要四万两银子,再加上分发粮食,一百斤需银一两二钱,五万人就是六万两银子。县里钱粮空空,不知大人有何良策?”
叶昊天取出五十万两银票递给他,道:“交给你全权负责。我祖上留下的银子还有一些,此番就用在这里了。但我不喜张扬,大家就说是朝廷的拨款。”
王吉接过去心里激动不已,从来没见过这样做官的,哪个人不是只进不出,进少了还不行呢。
刚见了告示,百姓半信半疑,有几个人过来看,结果还是真的,每个人扛了百斤粮食回去。回去后奔走相告,接着满城百姓都来了,领了粮食的人自发的过来帮忙。第二天附近山上的人也下来了。王吉一直安排人员出去采购粮食,运粮的车子增加到几百辆。随后几天附近各乡也有一些人赶过来。十天以后,县城人口迅速增加到五万,原来空空的房子现在塞得满满的。
县城的人气已经有了。有了粮食,短期内的生活也不用操心。叶昊天现在想的是如何筑城。他现在的实力杀几个倭寇固然没问题,但必须给本县的百姓留下保障,即使将来自己不在,百姓也能够自发抵御外侮。一道坚固的城墙就是很好的保障。
王吉已经召集了两千人就等他下令开工了。他却吩咐等等,令所有人上山采石,又派大批人员建窑烧砖。
叶昊天先围原来的城墙走了一圈,发现城墙矮小,厚度不够,而且残缺不全,已经没有修补价值。除了西面一段紧靠金溪还可以借用,其余都要推倒重建了。
他花了一天的时间勘查地形,发现县城可以适当扩大一点。回来以后他画了个图形,确定城墙北面靠山而立,东面向外扩展三里,抵达银溪,西面借用原来的城墙,南面向外扩展一里,东南西北各设一个城门,门上建城楼,各门道内设闸门,门外有瓮城,沿城墙建有供作战用的敌楼十座,供射箭用的雉堞一千个,城墙高一丈五尺,厚八尺。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各城门外设吊桥。
王吉看了倒吸一口凉气,道:“这工程太大了,能行吗?什么时候能完阿?不如把原来的城墙修补一下算了。”
叶昊天道:“千年大业,不能马虎。如果照我画的图形修筑,至少可保本县五百年安宁。”
王吉问道:“城墙主体用何结构?”
叶昊天道:“外用青砖,内填方石,非常坚固,京城就是这么造的。”然后让王吉吩咐下去,先做准备。
第一步是采石。附近山上石头很多,但开采不易,搬运更加困难。一天下来,叶昊天发现才采了不到百方。这样太慢了,他吩咐下去“采石五方并搬运到位者额外赏银一两”。这下众人争先恐后,城里人几乎全部出动了,漫山遍野都是去采石头的人。果然石头的供应快了一些。不过由于石质坚硬,路途较远,还是不能增加很快。
夜幕降临,叶昊天走出城外,来到山上,运起玄功将一块块巨大的石头切割成小块,然后用乾坤锦囊运到城墙边,来回搬运了几次,然后回去练功休息。
第二天众人一来就看见城墙边的石头多了好几倍,议论纷纷说是老天爷在帮忙。
第二步是烧砖。叶昊天征集了两千人,在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连建了十个大窑,在有经验的师傅指点下日夜烧制。要求每块青砖长三尺,宽两尺,厚两尺。后来发现制砖的速度还是不够快,干脆又派了两千人,加造八个大窑,同时烧制。
第三步是伐木,山上树木极多,伐木比采石容易,所以这点倒不用担心。叶昊天宣布“伐木六方另赏银一两”。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三天以后第一批青砖出炉。叶昊天亲自指挥大家筑城。他要求城墙特别是外墙,要一律从上到下修得笔直,不能有一丝突出的地方。不合格的地方要推倒重来。
全城几万人共同努力,齐心筑城。叶昊天专门组织了一大群老人妇女煮饭烧水,凡是参加筑城者全部免费用餐。石料,木材和青砖源源不断的供上来,这城倒是修的很快。三个月就修了一大半,而且后面还越来越快。
虽然已经是十一月的冬天,乐清城却不算太冷,百姓依旧卖力的干着。有的小伙子干脆穿了单衣上阵,看得人也觉得心里暖融融的。
中午的时候忽然山上采石头的人往回跑,一边喊着:“不好了,倭寇来了,一大批阿!”
所有人都慌了,眼看城墙只修了一半,大家心里都一片冰凉。
叶昊天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