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缘
叶昊天道:“待晚辈给您看看。”说着走上前去,三指搭在三木真人的脉门,一点神灵游遍全身,发现他的上中下三焦完全错乱,三焦之间的通道被烈火焚烧完全阻塞,所以阴阳不通,孤阳上亢。
辨明症状以后,他运起春风化雨大法,一道真气如泉水般注入三木真人的脉门,沿着手太阴肺经直上,先至上焦,将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焰当头浇灭;然后向下来至中焦,上下游动,将阻塞之处慢慢疏通;最后到达下焦,鼓动其本身的阴气上行;良久之后阴阳之气终于汇集中焦,天地交泰,水火既济。
盏茶功夫行功结束,三木真人恢复了淡黄自然的面色。他试着运行真气,发现久已不通的经脉如今畅通无阻,看来再休养一段时间,功力就会完全恢复。于是感激的对叶昊天致谢道:“多谢少侠,没想到你的真气竟能跟我派完全融合,似乎曾经修炼过我派的功夫一样。”
此时叶昊天才将玉珠递给他道:“一切因果尽在此中。”把发现经文的经过讲了一下,最后将经文背给他听。
三木真人如梦初醒,万分感激的道:“若非少侠大恩大德,泰山功夫从此绝矣!有了这段经文,不出三十年,贫道或许就能应付那妖人的赤阳神功了!”说着将玉珠又还给叶昊天,同时递过来一个玉符,道:“少侠请代我保管此珠,等铲除妖人之后再还给本派,万一贫道不幸,还请少侠垂怜,使泰山一脉不至从此断绝。这个玉符你也收着,只要是本派弟子都会认得,但有所令,莫敢不从。”
叶昊天没有推托,接过来放入乾坤锦囊。转而问道:“不知别的道长是否还在山上?”
三木真人摇了摇头道:“我三个师弟都被押走了,同时被押走的还有很多第二代的弟子。都是修道好手,对方好像只要功夫高深的,所以第三代弟子被我遣散时,他们也不追赶。”
叶昊天回头注视那被捉来的妖人。那人似乎还在琢磨刚才的经文,嘴里念念有词“气聚中焦,神游太虚。。。。,不对啊,跟师傅传的不一样。”叶昊天低喝一声道:“醒醒阿老兄!你是什么人?”
那人闭口不答,只是眼珠滴溜溜乱转,似乎在想逃走的方法。
叶昊天不想耗费时间,先发了一个“恐”印,那人身体哆嗦了一下,兀自坚持不肯开口;又发了一个“志”印,将他的志灵抽了出来。失去意志,那人再也无法抵抗,忽然爬在地上磕头求饶,口中道:“仙长饶命,我是赤神真君的第八个徒弟,没做过什么坏事,仙长饶命!”
叶昊天喝道:“没作坏事?伤了几条人命了?”
“不超过十条,仙长饶命!”
听了这话,叶昊天恨恨的踢他一脚,喝问道:“你师傅何在?”
那人头摇得像拨浪鼓,道:“我不知道,师傅来去如风,只有大师兄可能知道。”
叶昊天听了,接着问道:“你好像有不少师兄弟。到底有几个?你们属于什么宫的?”
那人回答:“我师兄弟好多,师傅一高兴就收徒弟。不过他最喜欢的只有三个,那三人的功夫比我高多了。我们都是“赤神宫”的。”
“赤神宫在哪儿?”
“每次进出都蒙了面,我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你师傅找那么多修真高手作什么?”
“不知道阿!他从来不讲,又不许问,实在不知道。”
叶昊天连续问了一盏茶的功夫,开始还有问有答,后来那人张口结舌一个也答不出,只是叫着“饶命,饶命阿!”。
看着他爬在地上的可怜样子,叶昊天犹豫着要不要杀他,回头看了三木真人一眼。
三木真人上前来一掌拍碎了那人的天灵盖,口中道:“不但害了十条人命,而且折磨我一年,竟然还想活命,你若能放,天下何人不可放?”然后跟叶昊天拱手作别,道:“少侠保重,我要觅地潜修,同时找找正派同道,这场浩劫总要想办法挽回。”
第十四章 神尺监天护国运,独手赈灾挽民颓
叶昊天看着三木真人安全的走出近乎百里,才转身飞向雁荡,中间只停息了两次,不到一个时辰就回到了三千里外的雁荡家里。
回家的感觉真好,尤其是属于自己的家。不提泰山的凶险历程,就算在兰儿家里受到最好的招待,也总是有点拘束,不能完全放开。
此时兰儿也现出身来,圣洁的脸上增加了很多暖意。她在叶昊天身上看了又看,道:“公子,好凶险阿!让我看看你身上烧着了没有。”说着在他周围转了一圈,叫道:“哎呀,背上的衣服有一个大洞!”
叶昊天脱下来察看,果然在后心处烧了一个一尺大小的洞,他呵呵笑道:“原来我是光着身子跑了半天,还飞了三千里,吃大亏了,我的玉体都被妖魔鬼怪看去了!”心底却暗暗震惊,幸亏自己事先加了几道灵符,所以一直没什么感觉,不然只怕又要受伤了。
兰儿抿嘴一笑,道:“平常身子裹得严严密密的,给别人看却那么大方。”
叶昊天狠狠的盯了她一眼,凶巴巴的道:“你想看什么?”话未说完,身子向前逼近了两步。
兰儿吓得转身就逃,娇笑着逃进自己的房间,连门都关上了。
好久叶昊天才收起轻松的心情,将自己沉浸在炼神还虚的功法里。“炼神还虚”,这个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怎样静坐才能无限制的停在虚空里?他最多只能将元神化作虚空一个时辰,长了就会受到阴神的干扰,这是一场阳神和阴神之间的交锋。阳神就是由元气炼成的元神,阴神则是由血、津、液构成的本体,两者之间怎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是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过不了这一关,干脆通过兵解来抛弃阴神,让阳神彻底摆脱干扰,那就成了尸解仙,也可以称作散仙。尸解仙虽然也是仙,并且可以幻化出形体,跟真的人看起来差不多,但毕竟失去了本体,丧失阴阳调和的大成机会,将来再想提高功力变得极其困难。而且还要经历几次大劫,逃得过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叶昊天的元神修炼得益于灵丹妙药,所以提高得很快,然而阴神的修炼却没有跟上,这就是不能进一步提高修为的原因。看来有必要修炼一下阴神了。他琢磨了一夜,发现春风化雨大法是调和阴阳的极佳功法。此外,当务之急是炼制一炉“阴神丹”,服下之后加上春风化雨大法,可以在大补阴神的同时进一步修炼阳神,进境应该很快。
天亮的时候走出木屋,叶昊天惊奇的发现两个月前种下的几棵番薯已经爬了好大一片,必须修整一下了,否则,因为雁湖四季温暖如春,番薯只怕要爬得到处都是。
然后他到雁荡山诸峰采集了一些上佳的沙参、麦冬、石斛、玉竹、黄精、贝母、构杞、百合等数十样珍贵药材,准备炼丹。除此之外还需要两味关键的主药…龟板和鳖甲。龟板已经有了,在王屋发现的万年神龟的腹甲还在,那可是难得的神品。还缺一个就是鳖甲,寿命越久越好。他在雁湖转了几圈没有找到合适的老鳖,却在湖边找到了另一件珍品墨旱莲,通常的旱莲只有一尺高,而这株已经高达丈许,不知道长了多少年,大概是“山中无甲子,春深不知年”吧。他只是取了顶端的一点叶子,觉得足够了。
到哪里去找鳖甲呢?药店里当然可以买的到,但那种凡品对仙家炼丹作用不大。
正月十六叶昊天来到县里,询问了一下各项事务。王吉报告:“上次南洋贸易带回来的货物基本上已经卖出了,一趟下来总共赚了三十八万两银子,去掉各项支出净赚三十万两。银子已经入库。”叶昊天点点头道:“好,天气暖和以后还要继续下去。”
工房报告说五个小城的修筑基本完工。叶昊天道:“好,我等下去察看。”
其余各房也纷纷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展,最后礼房的人提醒他道:“今年的童试应该开始准备了。”
叶昊天吩咐其余人下去,让礼房的经承稍等片刻,自己准备好笔墨,摊开纸张,一会儿功夫就出好了题目,嘱咐对方下去刻印。经承看他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随后他令人去叫韩丰。时候不久,韩丰来了,看着他不知道有什么事。叶昊天先将玉符给他看了一下,韩丰立即恭恭敬敬的上前行礼。叶昊天又将经过情形讲述了一遍,嘱咐他千万不要回去。然后跟他聊了一会儿,询问他的功夫进境,并仔细指点了盏茶功夫。韩丰走的时候心里已经把他当作师门长辈,只是不知道他是如何一下掌握泰山功夫的。
交代完一切事务,叶昊天准备到馆头、大荆、北监、白沙、蒲歧所这五个小城去看看。这些小城处于县里的不同方位,最远的离县城约有七十里。大白天还是骑马比较方便,好久不骑,他的黄龙马竟然还认得他。他跨上马背,不急不缓的行着,不久经过芙蓉湖。这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湖面足有万亩,水光潋滟,山色空朦。湖中有个小岛,岛上似乎还有建筑,像个小庙的样子。天气渐暖,湖水没有结冰,已经有人撑了小船在湖中垂钓。南国春早,柳芽刚刚冒出头来。
叶昊天停了下来,来到湖边,发现垂钓的是一位老翁。他翻身下马,向前走了几步,拱手问道:“老人家,是不是春天青黄不接,家里没有吃的了?”
老人瞄了他一样,将船划近岸边,答道:“什么话,自从新县令到来,家里吃饱是没问题了。在家憋了一冬天,我这是出来透口气。”
叶昊天看着广阔的湖面,问道:“老人家,湖这么大。里面有没有老鳖?”
老人不假思索的道:“多了,你到惊蛰后来看,湖边随便走走就能看到。小的像手指盖,大的跟面盆一样。”
叶昊天又问:“您见过更大的吗?”
老人想了想道:“三十年前见过,大概有磨盘那么大,当时吓得我愣是没敢去捉,一会儿就不见了。”
叶昊天指着湖中的小岛道:“老人家,能不能送我到岛上看一眼,我看那庙位置很好。”
老人看了看道:“那庙有几十年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很难走得过去。以前曾经有个和尚,也不知他是怎么将庙建起来的,好多年不见他了。”说着招呼他上船。
叶昊天将马留在湖边,自己轻轻上了船,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来到岛上。他递给老人一块碎银子,让他先去忙,等会儿再来接他。老人推托了一阵将银子收下,高高兴兴的去了。
叶昊天站在岛上放眼望去,周围绿草如茵宛如三月景像,围着岛走了一圈,发现小岛近乎八角形,每个方位都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石块排列成先天八卦的模样,小庙刚好处于八卦阵的中央。不知道是因为处于湖心还是由于阵法的影响,岛上的温度明显比外面要高一些,所以绿草已经高过脚踝。
他计算方位一路来到小庙前,庙里空无一人,只留下一尊佛像笑看春花秋月,佛像前一只巨鳖驮着个很大的石碑,此情此景令他感觉十分怪异。他走近前去观看,石碑上刻了一首诗: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诗的末尾署名朱玄匡。
叶昊天想来想去不知道朱玄匡是什么人。他对石碑下的巨鳖倒是很感兴趣,上前将石碑取下横放在地上,露出那只巨鳖来。大概因为背负石头几十年,巨鳖的背上明显有两块背甲突出来,刚好可以顶住石碑,就像人的肩膀经常挑担大椎突出一样。叶昊天用宝剑平平的削去,砍下两块儿鳖甲来,下面仍然没有见肉。巨鳖似乎很受用的样子,对他频频点头,他低斥一声“去!”那鳖一步一回头的爬走了,速度竟然甚是快捷。
他回过头来,欲待将石碑重新竖起,忽然发现石碑的底部露出一条三分厚两寸长的铁片。他伸出两指捏碎周围的石头,才夹住铁片,运起两分神力缓缓抽出,原来竟然是一把铁尺,长约两尺,宽两寸,厚三分,上面刻着一个大大的龙头,还有“朱玄匡”三个字。
他将铁尺收起,看看周?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