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缘
他感觉有了仙品榜真好,这样大家都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力和不足。这也大概是仙人们修炼不辍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不敢放松,力图在仙品榜上的位置逐步提升。仙品榜只列前十名,大概是为了保密的缘故,否则那些排在前面的人只怕要忙死了,面对无数后辈的挑战谁能应付过来?他感到很是吃惊的是神界竟然有那么多人,总数不下两百五十万,不知道那些人都在哪里。大概是无数星云的神人总和吧。
兰儿也高兴的从乾坤锦囊中出来,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数千本易书已经被她剔除了绝大多数,剩下的十余本都有明显的标记,可能与所要的口诀有关系。她把那些书摆在宽大的床上,一本本的指给叶昊天看。每本书的最后一页都用蝇头小楷写了一句诗。叶昊天将那些诗句全部抄在一张纸上,花了半天的时间终于将其中的九句组合起来,成为一首词:
“长恨东风,沙鸥飞散愁多少。岳阳楼外,鸬鸣耳边绕。倏然伤情,原为春将老。薰香小径,一般芳草,独有暮归好。”
兰儿看着他将那首词写出来,心中有些不解,口中不停的念叨着:“公子,这是什么词啊?是老爷子自己作的吗?普普通通的一首词却分散写到几本书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等等,哎呀,长,沙,岳,鸬,倏,原,薰,一┄┄独┄┄暮!嗯,长沙岳麓书院寻一独目人!”她高兴的摇着叶昊天的手臂,叫道:“是吗?是这样的吗!”
叶昊天点点头,岳麓书院自己很熟,那位独目人不就是看守岳麓书库的留着长髯的老夫子吗?以前几乎天天见,谁能想到他竟然跟外祖父有很深的关系!
夜长梦多,迟则生变,叶昊天感到必须立即前去。夜已深了,兰儿不想打扰父母,就在桌上留了封短信,说自己跟叶昊天有事暂时离开,请父母放心。
两人一会儿的功夫就飘身落在岳麓书院的书库前,幸运的是看门的老人屋子里还亮着灯。叶昊天让兰儿隐起身形,自己戴上先前读书时所用的面具上前敲门。
时候不大门开了,老夫子站在门内看见是他,感觉有些奇怪的道:“好久不见了,年轻人,你怎么样啊?中举了吗?怎么现在这么晚来了?”
叶昊天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道:“老先生,我有要事相告,不知能否入内一叙?”
老夫子招手让他进去,接着请他入座。叶昊天进屋后随手将门关上,然后大礼参拜,口中激动的道:“老人家,我来晚了!实不相瞒,我是苏家的后人,到今天才找到您啊!请您老恕罪。”
老人一时呆住了,上下看了他半天道:“我见过苏家人几次,跟他们并不熟悉,不知道你为何找到我。你虽然看起来不是坏人,但面相跟苏家差别太大,若说是苏家后人,实难令人相信。”
叶昊天随手取下面具,露出果敢坚毅而又丰神如玉的脸来,特意将身上的浩然正气散发出来。
老人看了不觉一震,心中已经相信了八、九分,一只独目有些湿润了,口中依然问道:“小哥有什么信物吗?”
叶昊天想了想道:“苏洵安是我的外祖父,当日全家遭难,只有我一个逃了出来,仓促之间未曾携带什么信物。不过我这里有些书,正是通过这些书才找到您老人家的。”说着他将那些写了诗词的书取出来,顿了一下又道:“刚才那副面具也是外祖父给我的,他当年还给了我一封信,待我找找看。”说着将手伸入乾坤锦囊,里面的兰儿早已将书信准备好。
老人接过书信读了一遍,泪水涔涔从眼角流下来,良久才点点头道:“你终于找来了,我等了好久!”
叶昊天也很激动,望着老人问道:“请问您老是什么人,跟苏家有何关系?”
老人抬头望着房顶,回想了半天道:“我从小是个孤儿,没有名字,整天靠偷鸡摸狗为生,眼睛就是给人捉住打瞎的。十三岁那年我在街上见了一个官人,上前行窃又被捉住了,正在怕得要死的时候,那人却放了我,而且还给了我一些银子,劝我去学点手艺,以后堂堂正正的做人。我当时感动得痛哭流涕,问能不能跟着他,情愿做个奴才。那人把我收了下来,给我取名苏文宛,不但对我如子侄一样照顾,而且闲时还教我读书写字。我跟着他东奔西走整整三十年。那个人就是你外祖父。”
叶昊天听了心中震惊,急忙要上前叩头,却被老人拦住。
老人接着道:“三十年前,老爷告老还乡回到这里,看到长沙城的教育实在差强人意,就联合了几个乡绅大户,合资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重新整修扩建,另外聘请名师教授悉心教导,后来书院才逐渐红火起来。我是老爷派过来监理书院财务的。至今苏家仍然是岳麓书院最大的股东。不过老爷当年投入那些资金纯粹是为了做件好事,并没有想去赚钱,所以行事很低调,外人并不知道。而且过了那么多年,少数知道的人也快忘记了。”
叶昊天听了不住摇头叹息,简直觉得难以置信,这些事恐怕连自己的父亲也不知道,要不然当年父亲说起“来年送你去岳麓书院”的时候口气不会是那样。沉默了一会儿,他问道:“老舅,后来姥爷是否交给您什么东西?那个东西很重要,苏家能不能报仇,可能就靠它了。”
老人仿佛忽然从回忆中惊醒过来,道:“苏府出事前几天,老爷神色不定的来找我,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让我转交给苏家以后找到这里的人,若是没有人找来,就在十年后交在孔府当家人的手里。少主,待我将东西找给你。”说着挪开墙边的一个柜子,再揭开一张字画,取出墙洞中的一个小包裹。
叶昊天接过老人递过来的包裹,一层层的打开,发现里面有几本薄书和两张信笺。一张信笺写满了经文,应该是封闭监天尺的口诀了。另一张是一篇概述,上面写道:“余苏洵安,初习制举业,先大人谕以八股,投时美技也。然而窥天人奥、存帝王师,非异书不为功。每有奇闻,辄欣赏之。以故阅九流陈言,间废寝食。一日遇奇人传授《易经秘奥》,合计九册,《太公》、《阴符》《心镜》、《毕法》、《互变》、《中黄》、《心印》、《指掌》、《神煞图位》,云出自九天玄女,为灭蚩尤授之轩辕,上六千百年间,周有子牙,越有少伯,汉有子房,三国迄今,仅蜀孔明青田而已。余得此异宝,遂潜究六壬,寒暑不辍,访学天下,以求大成,奈何资质有限,更因无内家功力相辅,故而数十年间仅具两、三成神通,难以勘透三界众生。近日忽心中惕惕,仓促之间急起一卦,知苏家大劫难逃,避无所避,唯文宛处尚为安全,故留‘易’派墨宝于此。盼后人得之,勤学不辍,发扬光大。盖此等神书,食精蕴可以养性全身,吐余绪可以料敌知胜,约而可徵,管而能远,指南捷径,无踰于此。”
看罢之后,叶昊天心潮澎湃,将信笺递于老人观读,同时双膝跪倒,郑重的对老人磕了三个响头。老人还待拦阻,叶昊天泪光涔涔的道:“纵然不提您跟随外祖父数十年、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单是保存下来这些书籍、信笺就可以挽救无数人的性命。这几个头您还是受得起的。”
老人听了此言,才安然受了他几拜。
随后叶昊天将包裹收入乾坤锦囊,同时取出两颗柏芝附草丹来献给老人,亲切的道:“老舅,外甥无以为敬,仅有此丹,您服下可能有些好处。”
老人听他口称老舅,不觉心中温暖,接过丹药当即服下一粒。盏茶之后竟然遍体舒畅,隐隐然增加了几十年的功力。正在非常兴奋、欲待感谢之时,却见叶昊天已经飘然而起
,驾起云头去了。老人一时看得呆住,心中不停的祷告,感谢老天这下苏家有望了。
离开长沙,叶昊天直飞雁荡故居,不一会儿就到了雁湖边的小木屋前。此时刚过三更,月明星稀,万籁俱静。三位大儒早已在各自的玉室中安歇了。两人悄悄进入小木屋,将粗如儿臂的红蜡烛点起来,小屋里顿时充满了温馨。叶昊天将先后得到的五段封闭监天尺的经文取出来,反复默读几遍牢牢记在心里,然后将外祖父传下的九本书取出来一页一页的翻看。兰儿依偎在他身边跟他一起静静的阅读。
饶是叶昊天读书破万卷,看起这些书来仍然感觉比较吃力,好在他底子扎实,对易经并不陌生,所以才能在两个时辰之内看完三本,回头看时已是红日初升,霞光万道,兰儿早就在自己身边面含微笑睡着了。她那如玉般柔嫩的面庞沐浴在霞光里,红红的脸颊如同盛开的玫瑰。叶昊天心里明白,按说兰儿早已过了神满不思睡的境界,这种睡眠只不过是心理习惯,一时难以克服罢了。
他没有惊动兰儿,自己取了一颗天青石在手,静坐练起功来。功行三遍,睁眼看时,身边的兰儿已经不见了。走出门外,见兰儿正在教三位大儒烧烤番薯,十余个番薯刚刚烤好。
叶昊天上前跟众人打招呼,同时捡起一只番薯,一边剥皮一边告诉他们春秋派的大儒已经找到,只是没想到又被九阴教给捉去了,而且急切之间无法相救。
朱璨听了并不着急,宽慰他道:“那就等有机会再救,这种磨炼对他的修行会有好处。”
叶昊天不无担心的道:“我怕他熬不住折磨将所有事情都交代出来,那就麻烦了。而且妖人之中有人功力极高,精通分精解魄之术,只怕他很难保守秘密。”
孔修文笑着摇摇头道:“没事,我被关了半年多,对方也是用尽了肉体折磨以外的各种手段,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这可是我们大儒修行难得的成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儒家的修身不单要培养浩然正气,而且要炼心守志,最后炼成的是铁骨丹心,即使对方功力再高也无法将大儒的神魂魄意志分散开来,最多是将神识全部抹去,却不能使他屈服。九阴教目前正在扩张势力的时候,有的是时间和耐心,不到狗急跳墙的时候不会杀他。”
叶昊天听了佩服不已。别看儒家修行外表看来手无缚鸡之力,他们心志之坚、魂魄之凝固却是佛道所无法比拟的。这样想来自己倒是不用着急,可以从容不迫的安排解救的方案。他又悉心询问三位大儒在此生活是否满意,不知道还需要什么东西。
三人摇摇头道:“儒家的修行其实很简单,讲究的是随遇而安。如果刻意追求舒适的生活就违背了儒家的真谛。”
叶昊天感到跟他们交谈每每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真的很庆幸将这三位国宝救出来。
他来到湖边看了看以前种植的不死草,发现不死草长势不错,只是繁殖极慢,几个月了也没见新苗长出来。相比之下倒是番薯长得太快了,不得不经常铲断疯长的藤蔓。
他举头看看周围的环境,发现跟以前差不多,增加的三个玉室并没有破坏仙境的韵味,反而给雁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看到这里他又从乾坤锦囊中取出一个以前打造的玉室来,跟另外三个大儒居住的玉室排成一列,然后将祖父保存的数千册易经有关的书籍连同书架都放在里面,自己只将关键的九本书带在身上。这个玉室就作为专门的藏书室了。
忙完以后他回到小木屋继续参详另外的几本书,一直看到日渐西沉才将九本书全部看完。这时他感到自己的视野大大拓宽了,对易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惊佩夫子所著的《周易》不愧是儒家流传于世的灿烂瑰宝。《周易》的思维方法是辨证的、发展变化的。它讲“太极分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一件事情提出来就要分两个方面来看,“两仪”就要讲辨证了,“分阴分阳”、“分柔分刚”。阴阳两个方面的因素又分为少阴、少阳、太阴、太阳,标明它们所处的状态、作用的程度和发展的趋势,经过“筹、策、计、算”,把这些积极与消极元素及其所处的状态、相互作用程度和发展趋势分析后形成“卦”。但是“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各种元素变化发展,相互作用,应该通过“错、综、复、杂”等方式及时认识和把握。
经过“筹、策、计、算”画成卦,根据卦情分析,然后去定“吉凶”,去判断做一件事情的“好坏”或应该不应该。其中所谓“知几”、“钩隐”,就是要把各类有用的元素全面纳入,这样筹算的才能准确,判断决策才能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趋利避害”,维护发挥积极的因素,避免消极?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