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神碗 作者:羊小懒(起点2012-8-1vip完结,种田)
稹?br />
嘿嘿,今天准时吧。好吧,其实是今天要陪妈妈去看电影,所以上午写的。小懒已经在电影院了。
正文 第两百零一章另起炉灶
收费章节(12点)
第两百零一章另起炉灶
周晓白回到家里,周根生这么问起,她倒是一副不在意的样子。这些麻烦的事情就交给商洛染去了。
这几日都忙活着儿女私情,倒是家里的事情没有看了。不过家里的事情,人家燕大娘一家子都帮着操心完了,房子也基本上要起好了。
而神仙茶的事情也是如火如荼的办了起来。这几日周晓白一直没有落屋,就是回来了,也是给提亲的事情闹的。结果今个一回来,就给村里的几个大叔大婶给围住了。
“晓白啊,你可算是回来了,俺们找你好些天了。”见到周晓白一进门,他们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倒是把周根生给挤在了一边。
周晓白本来以为他们是来说八卦的,毕竟前几天,商家两个少爷都来求亲,这不算是什么小事。但是没有想到,他们一开口便说的是神仙茶的事情。
原来这几天,天气转热,日头又燥热了起来,周晓白的神仙茶消暑下火的功效倒是看出来不少,所以这些天卖的相当的好。大伙儿见着,也都眼气的紧,所以到周晓白这里来看看,还能不能弄几个小推车。
周晓白也是没有想到没有自己的神仙茶竟然卖的这般的好。简直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但是见着大叔大婶们这么热情的模样,周晓白却是没有一口答应下来。
和周根生一道,好说歹说算是把他们劝了回去。周根生不明白了,“丫头,这神仙茶生意这般的好,你怎么就不答应了下来呢。”
这些天,卖神仙茶的钱都是交给周根生拿着的,初时他还觉得不过就是一门小生意,但是没有想到,这见天的钱都多成这样了,万万叫他想不到。所以现在就想劝周晓白趁热打铁,多挣一笔。
但是周晓白却是不这样想着的,自己在镇上也差不多已经弄个四个小推车了。每天也是十几二十几桶的茶水。虽然现在是卖的不错,但是小池镇也就这么点人,若是再多了话,怕是就不成了。
再加上镇上大大小小的还有那么好几家茶楼,周晓白可不想那么小打小闹,她倒是也想开间茶楼,只不过她这个茶楼并非像是他们传统意义上的。而是类似于现代的这种奶茶店,针对的受众也并非寻常士绅,而是寻常的百姓。
寻常的人家哪里有功夫,在店里坐着啥也不做,就这么墨迹一下午的,都还要干活的。所以周晓白也不打算要个很大的店面,就弄一个临街的店面就差不多了。
当然了茶水也不能只弄神仙茶一种,反正她那里的凉茶配方多的去了,材料更是不怕浪费,所以就打起了开店这个主意。
“爷爷,我不想弄小推车了,我想在镇上开店。”周晓白把自己的主意和周根生一说。
难得的这次周根生没有反对,反倒是这么点点头。虽然周晓白是个姑娘家,但是这么几次做生意,倒是挣了不少,所以他对这个生意上的事情倒是没有意见。
周晓白说干就干,商洛染听说了,周晓白这个点子,倒是也很看好。虽然现在商家的事情,他不插手了,但是还是帮着周晓白找了一间合适的店面。
这些工作都很是顺畅,周晓白有了商洛染的帮忙,如虎添翼,店面快就开了起来。生意也是见天的好了。
在这当中,周晓白家的房子,也盖起了,找了个良辰吉日,周家一家就一起搬了进去。房子是按照周晓白的意思起的,宽敞明亮,反正周家四处没有别的人家,房子就起的格外的大,屋子也分外的大。
虽然周家现在没有几个人,但是周晓白想的宽,自家地里之后肯定是要请人的,少不得要请些长工来。一请人,住的地方自然是要解决的,所以周晓白这次起房子的时候特地多起了几间。
房子是新的,里面的家具也是新的,甚至里面所有的用具,周晓白也很是大方,直接全部买的新的,说是要个好彩头,里里外外全部都是崭新的。
周晓白的生意,也和这新家一样,有了新的开始。不过周晓白的亲事,却是成了个大难题。商洛染一直和家中说不通,只是暂时压下了商略行要上门下聘的事情,其他的却是不成,只能这么暂时的先拖着。
小池镇这个乡镇正处于三县的交界附近,犹如一个倒写的“Y”字形一般联系着三个县城。这一带几个县城,都是正东方向道路稍稍宽阔一些,过了秦州就是名城西京。可是,无论是向西南的路,还是向东北的路,由于山丘渐渐多,山路蜿蜒,坑坑洼洼不说,而且道路也窄了许多。
因此,去西北的商人们到了小池镇附近几县的时候,总不得不换车拉货。而小池镇由于其地理的优势,成为远近闻名的货物转运站。当然了,往年里西北平静,来往的客商大多是本地人不说,而且数量也少。
可是,去年边境不平,羌人作乱,朝廷图谋征讨。从军队而言,讲究“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在商言商的话,有战争,那物资需求必然加大,生意自然要好做一些。这就是所谓大发战争财了。
因此,来往小池镇的商人日益增多,这装车搬运的脚夫也一下子多了起来。甚至于有周家村的人也来做这个活计,对于老百姓来说,能多赚钱那就是幸福了。
虽然,周晓白的合作社,让周家村人富裕了一些,可是权责划分太明确,每个人都有一两天休息的日子,于是,都跑来做工。
烈日炎炎,整个小池镇就犹如掉入一个火笼中,别说干活了,就算在街上随便转悠一圈儿,就如在桑拿房里蒸过了一般,沾满了汗水的衣服黏在身体上,难受急了。
更不要说,那些扛着麻袋、抬着行囊,装货卸货的脚夫了。三文钱能喝一大碗茶水,对于脚夫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太奢侈的事情,更何况,周晓白家的茶水,还真的是清凉解渴,消暑去躁,而且随着天气的变热,还有周家茶名声逐渐打响,不仅仅是脚夫喜欢喝一碗,就连小池镇的百姓也是养成了每天来喝一碗的习惯。看到这样的情况,周晓白明显的意识到,自己成功了,现在应该走第二步棋了。
现在周晓白的生意看起来红火,其实走的是薄利多销的思路,就像淘宝上刷信誉一样,赚钱不?赚,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名声,至少要让周家茶在小池镇乃至附近三县打响名声。
现在名声有了,她就准备“上品位,上档次”了,这消费的主力军就不会脚夫了,而是士绅、学子。于是,周晓白就开始寻思这找一个茶楼。
其实这个茶楼,周晓白早就已经有了主意。就是自家店面对面的田家茶楼,其实也不是周晓白专门想和他打对台戏,只不过是刚巧儿遇到的店面这么合适就定下了。
本来想着两家做生意的受众不一样,应该是八竿子打不到的关系,周晓白主要是针对脚夫和寻常百姓,而田家茶楼则是针对学子,读书人。
可没有想到周晓白的凉茶卖的那叫一个好啊,虽然店面不大,但是却是吸引了不少的人,就连原来只在茶楼里面喝茶的读书人,也经常会差人来买上一碗,所以田家茶楼的生意渐渐的也就败落了。
这么间接的,周晓白算是坏了人家的生意。但是田家老爷算是厚道人,倒是也没有暗地里给周晓白下绊子什么的。
只不过见着田家茶楼生意一天天的差了下来,周晓白却是存了一份想把他家的茶楼盘下来的心思。
可谁想,田家老爷竟然也是有这样的心思,倒是不是因为周晓白,而是他有自己的思量。
田家的人却也无心在生意上了,听闻要打仗,虽然这里距离前线还有点距离,但是田员外已经心生退意了。田员外要走,听起来很突然,其实也正常。
第一呢,是因为战乱将起,虽然小池镇距离前线还有点距离,边境线太长,羌人又是起兵,说不定他们会避重就轻,从小道杀进陇右来,翻翻历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更重要的是,太后临朝大赦天下,原本犯了错误的田员外被赦免了,他可以回老家西京去了。这种情况下,田员外就放出了风声,准备变卖财产、举家迁移。
听到了这个风声,周晓白可不就是找上了田老爷。
“周姑娘,你是为茶楼来的吧,老朽可是等你好久了”见周晓白赶来拜访自己,人老成精的田员外立刻就猜到了周晓白的来意。
周晓白一点也不拘束,直接冲着田员外翘起大拇指,直截了当的说道:“员外说的不错,我听说员外就要内迁西京,一来是为给员外送行,二来是为了田员外未来的生计,这三嘛,就是为了田员外的茶楼。”
田员外怔了一下,摸了下颚下长须,问道:“为了我的生计而来,这做和解啊?”
推荐好友的书。
《田园谷香》小说作者:沈阅
重生农家小萝莉,家长里短是非多。
家穷势薄遭人欺?不怕有爹有娘有大哥哩
一家齐心好温暖,看咱带着家人奔小康。
夫君?咳咳,伦家还木有想好挑哪个呢……
正文 第两百零二章小碗新用
收费章节(12点)
第两百零二章小碗新用
天朝皇室源于陇右豪族,原本是异族小朝廷下的大将,天下大乱之时,趁机起事逐鹿中原,千辛万苦方才建立天朝,其“胡化”的作风相当明显,而开国元勋也大多出至于陇右,这陇右地处边境,与边境外的羌人交流颇多,不仅民风彪悍,男女之别也别中原小的多,妇人抛头露面的很多,禁忌也少。
这样的人物建立的天朝,民风自然开放了许多,至于一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民风相对前朝而言改变颇多,女人在外经商做事儿,再也不会别人指指点点,甚至于前些年还出了一位苏大家,诗词歌赋不让于男子,以至于朝廷都赏了她一个诰命头衔,被好事者成为“千古第一奇女子”。当然了,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个女人在朝廷内当官,如果太后、皇后一类的头衔不算官的话。
这就是为什么周晓白还能这么一直在这里经商的缘由,虽然大家会很吃惊她这么年轻,但是见惯了,倒是也把周晓白当做大人,当做男人来看待了。
所以这会儿,田老爷,也倒是恭恭敬敬的。田老爷怔了一下,摸了下颚下长须,问道:“为了我的生计而来,这做和解啊?”
周晓白既然能来,自然是做足了功课的。周晓白笑道:“我不知道田老爷当年究竟犯了什么事儿。但恕我直言,田老爷犯了事儿,被发配到了边境,却能落在小池镇,而且能吃喝不愁,想必这事情不大,但是当初恐怕也付出了一番代价的,但是,比起秦州而言,小池镇又是穷困了好多,田老爷没有去秦州,而落户在了小池镇,除了田老爷想低调意外,恐怕家中无力支撑也是一个原因吧。田老爷在小池镇数年,虽然经营着一个茶馆,可收入恐怕也不多吧?田老爷回到西京,这生计岂不堪忧”
周晓白想法很简单,你这可是举家迁移啊,要说西京田老爷还有房子家产,周晓白绝对是不相信的,全家都发配了,天朝还会好心好意的流着你的房产不动吗?
就算天朝不动,这家人在几十年都可能回不来的情况下,会留下一处家产在西京吗?
就凭田老爷在小池镇这些年置办下来的家产,他到了西京不发愁才怪,就算有亲戚朋友那也不行啊,想来是救急不救穷,要是每个明确的行当养家,以后的日子,说不定还不如在小池镇呢
田老爷为这个事情,其实发愁了很久,但是好不容易把皇帝熬死了,熬到太后当政,终于大赦天下了,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如果再不回去,以后想回去也有点难了。
要知道,朝廷可是不鼓励百姓到处闲逛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想从西京到汴京,可以,但是你要有路引,没有那个东西的话,那你就等着被盘剥吧。现在回去,还有太后赦令在,很容易就恢复原籍,以后的话,那可就要花费大把的银子了。
可回去以后的生计,怎么办呢?田老爷问道:“周姑娘,你向来精明能干,这是又有什么好主意了,别瞒着了,赶快告诉老朽啊如果,真是好主意,这茶楼我送给你,分文不要。”
田老爷倒是大方,不过,这茶楼如果是在西京,可估计能值不少钱,可是在小池镇,却是不值几个钱。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周晓白现在正处于资本积累期间,肯定是能省就省了,如果真能白得一个茶楼,她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