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
努力度过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小小变化也在无言中教导我们其重要性。比如,北极圈的冻土地带中,在短暂的夏天里,很多植物一齐发芽,尽可能多开花、多结果,聚集所有力量度过极其短暂的一生。通过这样,为长长的严冬作好准备,把自己的生命传递给下一代,真正心无杂念过好“现在”。
非洲干涸的沙漠中,一年才下一两次雨。一旦甘霖喜降,植物们迅速发芽、急忙开花。在一两周短暂的时间里育种,在下一次降雨前忍受严酷的热沙,为下一代传递生命。
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都在赋予它的时间里、在一个个有限的瞬间中,尽最大努力认真活着。通过努力过好“现在”,就能把小小的生命与明日连接起来。植物尚且如此,我们人类岂能输于花草。所以不要虚度每一天的光阴,必须认真地活着。这也许是让我们来到世上、让人生有价值的宇宙和我们人类之间的一项约定,也是使人生这台戏充实圆满的必要条件。
“热爱”是点燃“激情”的火把
要成就一番伟业,必须做能够自我燃烧激情的“自燃性”的人,我把它表达为“自我燃烧”。
物质有三种类型是:
(1)靠近火就燃烧的可燃性物质
(2)即使靠近火都不能燃烧的不燃性物质
(3)本身就可以产生燃烧的自燃性物质
人的类型也一样,既有无需周围的人要求什么,就自我熊熊燃烧起来的人;也有即使周围给它能量,不知是麻木,还是摆酷,冷若冰霜,一点也燃烧不起来的不燃性的人。这种人也可以说是有能力,但缺乏热情和激情,多数人最终没有能够发挥能力,生命就结束了。
从组织上来看,不燃性的人并不遭人喜欢。自己冷若冰霜就算了,有时这种冷酷还会消耗周围的热情。所以,我经常对部下说:
“不燃性的人不必留在公司。希望你们成为自我燃烧的自燃性人。至少是当靠近燃烧的时能一起燃烧起来。”
成事的人是自我燃烧、还把能量传弟给周围的人,他们绝对不是按照他人吩咐、等待他人命令才开始行动的人,而是在指令到来以前,自己率先而为并成为别人的榜样,是富于能动性、积极性的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燃性的人呢?如何才能获得自我燃烧的体质呢?其最大且最佳的办法就是“热爱本职工作”。我曾经这样写道:
“从事一项工作需要相当大的能量。能量能激励自我,燃烧激情。燃烧自我的最佳方法是热爱本职工作。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只全力以赴地去干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的反复中你会更加热爱工作。这样,无论怎样的努力,都不会觉得艰苦,最终能够取得优秀的成果。”
总之,“热爱”才是最大的动机,意愿也好、努力也好、成功之路也好,所有这些基础都是“热爱”。
“情人幽会,千里也成一里”,“爱好、是进步的动力”,正如这些世代相传的俗话谚话一样,如果热爱,自然而然地产生积极性、作出努力,在最短时间内进步。在别人看来是千辛万苦,而本人非但不认为苦甚至当做乐趣。
因为工作繁忙,我很少呆在家里,所以,附近的邻居担心地对我的妻子及家人说:“您先生什么时候回家啊?”乡下的双亲也曾写信忠告:“这样辛苦工作当心搞垮身体啊。”
但是,当时我本人毫不在乎,因为喜爱,既不难受也没有觉得疲劳。
实际上若不如此热爱工作就不可能产生如此上卓著的成果。无论哪个领域,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沉醉于自己所做的事的人。热爱你的本职工作这可以说是通过工作使人生丰富多彩的唯一出路。
超越自我改变人生
那么,无论如何都不能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怎么办才好呢?不管怎样,首先,竭尽全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本职工作。
这样,渐渐地在痛苦之中逐步产生喜悦感和成就感。“热爱”和“全神贯注”就如硬币的正反两面,是因果关系的循环。因为热爱才能全神贯注,全神贯注之中自然而然热爱上了。
当然,最初难免有些勉强。但是,必须要反复对自己说:“自己正在从事一项了不起的工作”,“这是多么幸运的工作啊”。于是,对工作的态度自己而然就有了大转变。
无论什么工作,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就能创造佳绩,从而渐渐产生乐趣、兴趣。一旦感兴趣,积极性将更高,就会成果频出。在良性循环中,就能感觉自己在某一个时间里爱上了这项工作。
前面已经讲过,我大学毕业后就职的公司是一家随时都有可能倒闭的破烂不堪的公司。很多同事相断辞职,只留下我一人。没有办法,我只能想“不管怎样,首先要努力做好眼前的工作”。不可思议的是决心一定就不断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当然,研究变得更加有趣,我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由此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期。
尽管感觉厌烦工作,仍坚持再作一些努力,忍辱负重、积极向前,这将导致人生的根本大转变。
可以说,此时最重要的是“战胜自己”。所谓“战胜自己”就是要抑制利己欲望、自我告诫不要姑息自己。否则,既不能成就任何事业也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具备的能力。
例如,有人认真学习得了80分。与此相对,有人头脑灵活、精明但不好好学习得了60分。后者对前者说:“那个人是个努力学习功课的好学生,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当然的。我只要认真学习,分数一定比他还高。”
这样的人进入社会以后,自己不努力成不了大事,还贬低他人以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他大学时代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的成绩比他好几个数量级。”
如果仅仅针对潜在能力来说也许有道理。但是,对待事物的态度、热情有天壤之别,按照“人生方程式”,将导致彼此的人生出现逆转。
所谓努力学习功课的学生,是指想看的电影、电视不看,不安于舒适,从正面与困难作斗争的学生。社会上取得成功的人也同样,一定是抑制自己想玩的心情而辛勤劳动的结果。鄙视这种人的人,不正视自己的逃避与懒惰,却斜眼远观别人真正的辛勤劳动。
这里所说的一个人的真正能力,也许还包括坦率地对待事物的克己之心。即使有非凡的能力,但自己乐于安逸,舍不得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欠缺“运用自己与生俱来的才能”的能力。
要在人生这个长长的大舞台上演绎一台出色的戏,取得丰硕成果,这种能力,不是单纯比较脑细胞数量的多少。而是无论何时,一丝不茍地工作,面对困难,百折不挠,这是成功的唯一途径,也是我们日常应该牢记在心的原理原则。
认真、拼命,尽力工作——听起来也许有些平凡。但是,正是这些平凡的语句里隐藏着人生的真谛。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在京瓷公司,职工之间、各部门之间经常出现半吵架半认真的争执,“不是那样的”,“不对,应该这样”等,莫衷一是。比如,关于新产品的交货期、价格等,如果制造部门说是A,那么营业部门反驳是B。
还是我在当总经理的时候,各部门之间一旦发生争执,总也不能下结论的事情,“那就去总经理那儿吧!”多数时候他们让我作最终裁决。于是,我在倾听双方陈述理由后,得出“应该这样、这样更好”的结论时,大家都表示信服,好像刚才唾沫横飞争论不休都是假的,又都轻松愉快地返回工作岗位。
问题得到解决,不是因为地位最高的权威者一言九鼎。而是因为,从远离利害关系的第三者立场出发,冷静地解析问题,发现多数纠纷的原因其实是极其简单的,我指出了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部门之间有纷争,呈现出奇怪复杂情况的时候,当你像拉开缠绕的线头的似的,解决问题后就会发现,多数时候的原因是疏忽了必要的联络,少说了一句感谢的话这样简单、琐碎的而且是利己的理由。基于此,我作结论时都立足于什么是正确的做人准则这一本质,因而我的判断就成了“大冈裁决”(译者注:从忠臣大冈裁决公正引申为公正又有人情味的裁决)。
为了作出准确、公正的判断、用干净的眼睛看待问题是最必需的。而且,不要被细枝末节所惑,而要着眼于问题的“根本”。
如果这样来观察,你就会发现有很多如下的情况:大到国际间的问题,小到家庭内的纠纷,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当事者各有意图,各有道理一大堆,使得原本十分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怪异了。
所以,越是错综复杂的问题,就越要回到原点,根据单纯的原理原则进行判断。面对很棘手的问题,用朴实的眼睛、根据简单明快的原理,对事情的是非、善恶进行判断即可。
担任稻盛财团副理事长、世界著名数学家广中平佑先生如此表述出他的真知灼见:“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的投影。”
这是先生在解答出迄今为止谁都没有解开的数学难题时说的。通常,数学等自然科学问题通过分解要素进行求解。但是,先生却反其道理而行之,从更高的层面求得正确的解答。
通过用三维的观点来观察二维的问题,就可以导出简单明快的答案。先生用我们这些门外汉容易理解的比喻给我们作了说明。
“这是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因为没有红绿灯,所以车从四个方向涌进来,进退不得,引起了交通大混乱。如此这般,混乱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但是,这是因为想在平面交叉的世界中求解。如果加上‘高度’这个因素,即加入立体的视点来看,将怎么样呢?”
“就是说,这个十字路口不是平面交叉而是立体交叉是的,即使没有红绿灯,汽车也可以顺畅流动。我的想法就是这样。看似复杂的现象,多数不过是简单的结构的投影。所以,改变视点,或者把视点提高一个观察角度重新来看待问题,其实答案就简单明快地出来了。”
我们确实应该具备广中平佑先生所说的把事物简单化、直截了当把握本质的“高远视野”。只有远离自私利己的狭隘心胸,拥有博大,光明磊落的利他心怀,才能拥有这种“高远视野”。
国际问题、国家间摩擦单纯化
以前,因为从军慰安妇问题及南京大屠杀问题,日本和中国关系紧张的时候,在某一次座谈会上,有人提及日本是否应该向中国谢罪的话题。我一说应该道歉后,当时在座的大学的先生们露出惊讶的表情。
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非同小可的事情,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谢罪是万万不可能,也是绝对不允许的。理由是那将失去一个国家的权威,在国际法上也将遭受不利。
我也能理解个人感情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应该另当别论。但是,尽管如此,日本侵略了别的国家,践踏、蹂躏了该国国土,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应该道歉的还是道歉为好,我现在仍然这样认为。
向被伤害的对方真诚地道歉这是超越常识与理由,或者在顾及利益与体面之前,人人应该履行的普遍性的“正义”。它是理当遵守的规范,简单却绝对不能动摇的基本原理原则。所以,即使因为谢罪而失去什么,应该讲的道理也还是必须讲。
这样真挚、诚实的态度一定能被对方接受。相反,日本的谢罪一直不被中国、韩国接受,难道不是因为谢罪中混杂了面子、政治交易的因素吗?而且,因为原本单纯的事被考虑复杂了,这是致使问题更加复杂的一个实际证明。
像这样,对于国际纷争或经济摩擦问题等,只要站在原点考虑,就能看见解决问题的线索。越是错综复杂的问题,就越要根据简单的原理和朴素的思想进行判断和行动。我想这是拨开云雾见南山,直接洞悉事物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比如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贸易收支不平衡,之所以发生该问题是因为有“国界”。因为各个国家执行独自政策、拥有各自的货币,不同国家发生贸易黑字或贸易赤字,经济磨擦也就相伴而生了。
经济已经全球化,人与物都可跨越国界、自由往来。然而,不同国家的政策和通货制度却成为障碍,产生贫富差距的磨擦。那么撤去国境,整个世界为一国,统一政策和货币,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基于如此简单的原理和思想,以前,我曾提出一个“世界联邦政府构想”。亦即,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民族废止国界,形成一个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