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赋
我想,如果光绪出逃成功,脱出了慈禧的直接掌握,跑到武汉去见张之洞,那么天下震动、吏民惊骇是免不了的,以慈禧为首的清廷会一下子乱了手脚,惊慌失措,慈禧此刻会既发电报又派人逼迫张之洞交出皇帝,到底交不交皇帝张之洞会犹豫一番的,这时各地的封建大吏以及其他势力之间必会有异常舌枪唇剑,会有一轮接一轮的斡旋磋商,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英、日、俄、美等列强估计会于此时出手,至少他们会放出话来,说他们愿意保护光绪皇帝的安全,然后他们就会以各种手段干预干涉慈禧重新控制光绪的努力。因此这时候的大清政局、人心会陷入极度的混乱之中。
不过,列强当时是不愿意大清彻底的乱起来,这将损害他们诸多的在华利益,,但是列强们又显然不很喜欢慈禧,而是倾向于支持有维新思想的光绪,所以此时列强向慈禧施加压力,要她还政于皇上的可能性最大。在列强的劝诱、威胁之下,估计许多封疆大吏会妥协的,张之洞等人和洋人搞“东南互保协定”就是他们会妥协的有力证明。
包括武汉在内的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当时是英国的势力范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和康有为私交甚深,李提摩太对英使馆的大员有相当的影响力,戊戌政变后康有为逃难,就多亏了李提摩太的帮忙方逃出虎口。那么,光绪皇帝逃到了武汉,李提摩太肯定会极力活动,请英国的使、领馆设法营救光绪,英国人一参与进来,这局势就会变得极端复杂。
日本、德国、俄罗斯不会甘心英国独自保护光绪,他们可能也会来加入,冀望分得一杯羹,当然,他们也可能选择支持慈禧太后,不管是哪种情况,大清的天下要维持表面的统一,估计是难上加难了。
作品相关 袁世凯的驭人术
《黄花赋》解读——袁世凯的驭人术
作者:玩月楼主
《黄花赋》一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教育、革命以及历史疑案、会党形态及各种民主思潮和民族认知,其中的既有英雄慷概就死,也有美人儿女情长,既有枭雄玩弄权术,也有刺客前赴后继,牧鹤等爱《黄花赋》的几个人让我写帖子解读此书,想来想去,我就从书中的驭人术说起,也算是给石头帮一点小忙。
一.袁世凯的驭人术
《黄花赋》中的重量级人物如慈禧、袁世凯、孙中山、康有为等各有一套驭人之术,其方法各有特点,对我来说,最感兴趣的是袁世凯笼络人心的办法。袁世凯这个人有特点,他不搞任人唯亲,他手下的几员大将如著名的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祯等就和他没有一点点亲戚关系,但这几个人懂军事有本事,袁世凯就重用他们,并且用手段使这几个人对他感恩戴德,心甘情愿为他卖命。且看《黄花赋》中的这一段描写:
当年北洋常备军新建时,出任高级军官必须经过考试,王士祯、冯国璋两员虎将早早就通过考试,当上了协统,可同受袁世凯器重的段祺瑞考来考取就是考不上,袁世凯知道段祺瑞有本事,但又不能坏了自己定下的规矩,心中着急,便在成立第三协时,早早将考协统的试题暗里告诉了段祺瑞,段祺瑞这才通过考试,当上了协统。段祺瑞对此事常铭于心,练兵打仗格外卖力,以报答知遇之恩。当然,袁世凯对冯国璋、王士祯,以及后进的曹锟、王英楷等各有笼络之术,在当时的北洋军系中,大家都把袁世凯当衣食父母看待。(第39章——月照燕山,惹起狂潮卷)
袁世凯这个小把戏耍得很高明呀,他既要落任人唯贤的名,要按考试提拔任用人才,又让人才知道老袁对他们的知遇,这家伙能在很长时间里让北洋军对自己忠心耿耿,那不是常人轻易能办到的。
袁世凯二度出山后当上了总理,冯国璋在武昌前线急于立功没好好听老袁的命令,狠命死打,老袁很不高兴,就下令让段祺瑞代替他,然后调冯国璋回京。这把冯国璋吓坏了,他去拜见老袁时心情是诚惶诚恐的,但袁世凯并没有声色俱厉的训斥他。《黄花赋》中对这一段是这样写的:
袁世凯笑眯眯将冯国璋让到客堂坐下,态度极是亲切和蔼,问寒嘘暖。冯国璋却心中害怕,不安的问:“总理,我是不是什么地方做错了事呢?”
袁世凯笑着摇头,说:“没有没有,华甫怎会做错事呢,你我这些年来肝胆相照,即使做错了事,那也没有什么。”
冯国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小心翼翼的问:“那么总理招我进京是?”
袁世凯哈哈大笑起来,说:“华甫呀,原来你是担心这个。哈哈,调你来京,自然是要重用你了。”
冯国璋面露喜色。
袁世凯压低声音说:“你这次在湖北连取两城,可喜可贺,朝中亲贵以及文武百官对你都极为看重。”
冯国璋忙说:“这都是总理指示机宜,将士用命,国璋不敢居功。”
袁世凯笑问:“兵士减员情况如何?”
冯国璋心一沉,说:“减员不少,死的伤的,还有投降的、逃跑的,总数当有三分之一。”
袁世凯长叹了一口气,十分惋惜的样子,然后说:“华甫呀,北洋军是你我多年的心血,我能当总理,你能当男爵,全赖北洋军的将士,如果真能将民军控制的各省尽数荡平,你想想,那时我北洋军还有得剩吗?没有了北洋军,你我又俱为汉人,那时候朝中的亲贵还能如现在这般看得起你我吗?”
冯国璋悚然一惊,在武汉前线时,他只想到攻城掠地,哪想到这些,此刻经袁世凯一提,顿觉自己的见识想法与袁世凯差得太远,想到那时频频请战,急着要攻城立威,不由暗生惭愧之心。
袁世凯继续说:“取了汉阳,却丢了南京,你若挥军苦战打下武昌,难道革命党便不能从江浙北上,攻掠山东威逼北京吗?为帅之道,须洞察全局,能战能和,方为大将之才。”
冯国璋既佩服,又惶恐,忙扒下叩头,说:“总理一席话,使国璋茅塞顿开,感佩之意无以言表。以后国璋听总理的约束,再不敢任性胡为了。”
袁世凯忙将冯国璋拉了起来,笑道:“自己人这样干嘛,快起来。”
冯国璋爬了起来,说:“总理开导,我铭记在心。总理现在要我干什么,我一定尽心竭力,不负总理之望。”(简本第六十九章烽火渐敛,孔雀东南飞)
这种驭人办法可以说是“攻心为上”,但袁世凯并不总是这样和蔼可亲,他有时也是很威严粗暴的,比如在北京兵变之后,该管乱兵的曹锟跑来见他:
乱兵所在的第三镇统制曹锟冒冒失失闯了进来。曹锟一身戎装,圆头圆脑,一进门就立正向袁世凯敬礼,说:“报告大总统,兵变之事已经妥了。”
袁世凯呼一声从椅中跳了下来,盛怒之下脸皮也紫胀了,恶声喝道:“你带的好兵呀,给我跪下!”
曹锟被吓得一愣,随即赶紧乖乖跪下。
袁世凯戟指骂道:“混账王八蛋,你摸摸你的脖子,脑袋还在上面不在?”
曹锟不敢说话,诚惶诚恐只是叩头,袁世凯上去便用脚踢他。(简本第七十五章鸿翅雁影里,爪痕鸣声都是渔歌)
我初看这一段时哑然失笑,随即我又恍然大悟,曹锟是个没脑子的家伙,袁世凯对他自然不能和对待冯国璋、段段祺瑞等一样。该发威时就发威,该语重心长时就语重心长,这个袁世凯真不愧是个枭雄呀。
驾驭自己的部下或者相对容易一些,但对于非部下甚至上司该怎样笼络呢?杨度是个文人,很有些学问本事,袁世凯爱才心切,就推荐他到朝为官,当杨度从日本回了国,进京拜见袁世凯时,《黄花赋》中描写的情景如下:
杨度回国,先到湖南湘潭自己与熊希龄等合办的华昌公司去看了一遭,问起经营境况,得知资金短缺,杨度就说:“不要发愁,资金由我来解决。”然后飘飘然北上入京。
杨度到了北京,先奔袁世凯的府第锡拉胡同而来。袁世凯满面春风迎了出来,执杨度之手而笑,说:“旷世逸才杨先生来了,立宪之事这可就全靠你了。”说着将杨度迎进客堂。
杨度说:“这是我一直盼望做的事。我会尽我的所能,把事情做好。不过,我有一不情之请,还要请袁大人帮帮忙。”于是说了华昌公司欠缺流动资金、希望袁世凯以官款协助银帮助的事。
袁世凯爽快地答应了,说:“没问题。这点小事要都办不了,那还不让杨先生你小看我了。”
杨度连忙称谢。这时侍女报说饭菜已经备好,袁世凯即命将饭菜端到会客室。立刻就有五六位下人忙活起来,片刻工夫摆好了桌椅,然后一盘盘菜肴端了上来,宽大的八仙桌上海陆横陈、色香俱美。袁世凯吩咐下人:“传克定,克文来拜见杨先生。另外请周老师也来作陪。”(简本第四十章归去来兮,且看国士识似大海,笔如巨椽)
此时这个老袁的做派真是“平易近人”呀,此刻他是军机处的大臣,地位极高,相当于今天的副总理,而杨度仅仅只是一名书生,但袁世凯没有一点架子,“满面春风迎了出来”,并且“执杨度之手而笑”,还送给杨度一定高帽子,叫他“旷世逸才”。我想,中国的书生何时能得到权贵人物的这般礼遇?杨度得到了这种礼遇,他能不死心踏地为老袁效力吗?
袁世凯在直隶当总督时,奕劻即将被提拔为军机大臣的领班,奕劻这个人比较爱钱,袁世凯对于这样的重要人物自然是要笼络的,当他得知消息后,马上就行动起来了,他
立刻派赵秉钧持银票,夤夜入庆亲王府,说:“袁宫保贺王爷高升,派小的送些零碎银子供王爷赏人用。”
奕劻一惊说:“哪有此事!袁宫保不要乱猜。”
赵秉钧笑道:“宫保的消息绝对错不了,王爷等着,这几天祗报就要下来了。”
奕劻半信半疑,呆愣愣正想此事的可能有多大,赵秉钧却把银票递了上来。奕劻一看竟是二十万两,吓得跳了起来,说:“这么多怎么敢收,袁宫保出手太阔绰了。”
赵秉钧笑道:“宫保孝敬王爷,少了拿不出手,你将就着先收了,袁宫保以后就是你的人了。”
奕劻双手乱摇,说:“太多,太多,决不敢收。人要知道了,我的差事就保不住了。”
赵秉钧说:“放心,袁宫保做事慎密得很,绝不会有人知道。”
奕劻想了想,说:“宫保的官够大了,他难道还想升官?”
赵秉钧说:“不是,宫保只想和王爷成为自己人,别无他意。”(简本第三十一章万寿庆典沈绣传)
除过以上哪些办法,袁世凯还有很对别的法门,比如拜把子、拜老师等等。拜把子是中国人拉关系并固化关系最普通最常用的办法,但把这个最通俗的办法能用活用精却不容易。老袁应该算是将此法用活用精了的,因为他竟然设法和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拜了把子。慈禧太后的心思,李莲英是最先知道的,和他做了把兄弟,那就等于成了慈禧肚子里的蛔虫,做的事说的话自然样样都和慈禧的心思。那么,这样的袁世凯,谁能搬倒他呢!
作品相关 孙文的驭人之术
《黄花赋》解读——孙文的驭人之术
比起袁世凯来,孙文几乎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他是一个海外流亡者,别说没有钱贿赂人,没有官位赏人,有时他连自己的安全也成了问题,但是在这种处境中孙文仍能次次化险为夷,不但能设法筹钱组织起义,还能呼唤风云,指挥许多人为了他的想法计划而奔走。孙文没有过人之能,没有驾驭他人的高超本领而做到这些,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黄花赋》里,孙文最可怜也最危险的时候是伦敦蒙难,他被清史馆抓住关了起来,并将被秘密送回国内。若送回国内,那他肯定就没有命了。但这时孙文被幽禁于使馆内一间房子里,铁门铁窗,别说人逃出去,就是弄一张纸条出去也办不到。门外负责看守他的人又奉令不与他说话,孙文能接触到并能讲上几句话的人,就是每天来房间打扫卫生的英国人柯尔。且看孙文是怎样说服柯尔帮助自己的:
马凯尼却昂首阔步走出了门,吩咐门外的两个壮汉小心看守,不得擅离,然后下楼。楼梯上上来了给孙文打扫房间的柯尔,马凯尼又吩咐柯尔:“不许替孙文向外传递东西,孙文若要求你什么事,立刻来向我报告,每报告一次,我奖赏你一个英镑。”
瘦弱而勤谨的柯尔连忙点头答应。这柯尔也是英国人,受雇于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