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赋
的事。
原来胡汉民随孙文北上后,陈炯明代之为都督。此时广东的各路民军有五十多支,人数多寡不等,军纪散漫,对陈炯明这个都督也不甚恭顺,陈炯明急于遣散他们而无从下手,只好先以自己的“循军”为主体组编正式陆军,逐渐排挤其他民军,其他民军对陈炯明就愈发反感。这时孙眉由南洋回到家乡广东,许多民军首领便欲推孙眉为都督,驱陈炯明下台。
孙眉耿直、老实,见众人拥戴自己,大为兴奋,就也跃跃欲试,想做回都督。
有了孙眉这块招牌,反对陈炯明的民军不免对陈炯明更加藐视,“石字营”的首领石锦泉竟然就私自截留陈炯明采买的枪械,用以武装自己的人马。陈炯明大怒,立刻发兵抓住石锦泉予以枪决,并藉此事将“石字营”就地遣散,接着,以文、武两种手段逼各民军自行解散。民军自然不肯解散。陈炯明就出兵镇压了“惠军”、“仁军”、“协军”,然后派前清巡防营的统领吴详达率兵绥靖地方。吴详达以宴请为名,将潮汕一带的民军首领许雪秋、陈芸生等诱至潮州,当场枪杀。
诱杀许雪秋、陈芸生后,剩余的民军见陈炯明手段强硬狠辣,但武力上又抗不过他,于是只好联合起来,利用孙眉的身份大做文章,大造舆论,强力拥戴孙眉。许多对陈炯明不满的同盟会人这时也纷纷发电给南京临时政府,要求撤换陈炯明,以孙眉为都督。
孙文对大哥却是极其了解的,知他耿直厚道,绝非从政之才,并且拥戴他的人也并非真心拥戴,只不过要借他对付陈炯明而已。当下吩咐胡汉民拟电发给陈炯明。要他安心治理广东,勿因心疑而生退意。同时劝解孙眉说:“大哥,你还是别从政为好,实业也能救国。你要么发挥特长办实业,要么息影林泉以娱晚景,但绝不要沾官场的边。”
孙眉兴冲冲而来,哪料到弟弟竟一点也不支持自己,当即大怒起来,喊道:“当年你闹革命时,我宁愿破产,也资助你起义,难道我对革命没有贡献?如今革命成功了,你却让我回家歇着,你能当大总统,我为什么当不了都督?”
兄弟俩吵过一场,闹得很不愉快。蔡元培知道了,赶来相劝,对孙文说:“孙大哥毁家纾难,有大功于革命,即任都督也不为过,还望总统考虑。”
孙文摇摇头,叹气说:“功有功在,但家兄却非都督人选,其为人质直急躁,又嫉恶如仇,却无做官的手段,委他只会害他。”
孙眉见做都督无望,心中大恨,回到广东翠亨村老家,赌气将过去与孙文合影的镜框摔得粉碎,吼道:“从此后各走各的道,我再也没有这个当大总统的弟弟了!”
这时候,南北议和对各主要问题都达成了协议,除议定袁世凯迫清廷退位后,即可任民国的总统,同时对自动退位的清室施以优待政策,清帝不但可以住在紫禁城内称孤道寡,而且民国政府还每年向其提供四百万两白银,称作优待费。但关于国都建在南京还是北京,南北双方却分歧甚大。袁世凯极力要将首都建在北京,孙文、黄兴坚持首都应建在南京,双方为此各述理由,互不相让。
章太炎是将安天下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的,他也全力主张以北京为首都,汪精卫、胡汉民等也支持北京建都。南方的意见不统一,只好请以各省代表会议改建的参议院投票表决。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参议院以二十票对八票的多数通过了建都北京的议案。孙文大怒,说:“北京是袁世凯的老巢,袁若有变,那时谁可以制住他?”于是断然否决此议案。
黄兴是全力支持孙文的,立刻派人给参议院传话,说:“首都问题再议,若不以南京为首都,我即派宪兵入参议院,将其中的同盟会员全捆起来!”
在孙、黄的坚持下,参议院第二次开议,终于确定以南京为首都,同时按孙、黄的意思,议决将政体改为内阁制。
孙文对袁世凯能否忠于民国始终心存极大的疑问,故要设种种限制以防他,在建都南京与内阁制两事确定下来后,孙文又命宋教仁起草“临时约法”,要同时以首都、内阁制、临时约法三个问题为谈判条件,迫袁世凯就范。
袁世凯得讯大怒,骂道:“奸恶的孙文,你自己当总统,就搞总统制,该我当总统了,你就搞内阁制,给我处处使绊子设障碍。”恼怒之下,使劲的讨价还价,但孙文在这三个问题上寸步不让,除要袁世凯答应建都南京及内阁制政体外,还要他答应在作总统时,必须宣誓效忠临时约法。
袁世凯气急无奈,偏偏这时候良弼又串通了铁良、载泽、溥伟等人和他为难,在亲贵子弟中大肆活动,要以君主立宪为政体。禁卫军中有一批良弼的支持者,隆裕太后也一向对良弼青眼有加,良弼又有“宗社党”作依托,便不遗余力和袁世凯相抗,到处散布说:袁世凯已和革命党约好,要联手推翻大清。甚至说袁世凯早已加入了革命党,和南方的议和只是做做样子。这些话传到隆裕的耳朵里,隆裕将信将疑,但对袁世凯忠心耿耿的印象不免大打折扣,袁世凯叫苦不迭。
袁世凯的亲信赵秉钧、胡惟德等忙向袁献策,说:“和南方的议和就这样了,小心夜长梦多。他们既允你做总统,其他事情都好商量,倒是朝廷这边,须得尽快设法才对。”
袁世凯无语点头,心中感觉沉甸甸的,思虑半天,别无他法,便赶往宫中,给隆裕汇报议和的情况,说:“南方的党人坚决不同意君主立宪,必欲以共和制为国体,臣派人和他们谈了这么久,他们只答应皇室退位之后,给与优待。”说着将每年四百万银子的优待费以及继续居住紫禁城,保留尊号等优待条件一一讲了出来。
隆裕很不高兴,说:“这不是让大清亡国吗,这怎么能答应?”
袁世凯低着头说:“如与南方争持日久,则民军对朝廷的恶感越甚,试想法国革命时,王室若能早顺民意,那至于惨罗大祸!如今革命党争的是政体,而不是君位,如坚决不允其所请,那么,太后能忍心祖庙震惊,宗社不安吗,还请太后深思,俯察大势,以顺民心。”
隆裕大惊下哭了起来。前几天还信誓旦旦一心要保大清的袁世凯忽然态度大变,如此威胁朝廷,那大清还靠何人来撑持呢?隆裕太后心惊神乱,只是流泪哭泣。袁世凯跪在下面,也眼泪汪汪,陪着太后伤心。
隆裕哭了一会,用手绢擦擦眼,又用手摸了摸小皇帝溥仪的头,然后对袁世凯说:“此事兹大,我要好好考虑考虑,你先去吧。”
袁世凯答应一声,恭恭敬敬给隆裕叩了头,然后退出,径回内阁。老朋友徐世昌在内阁等着,问他奏请的结果,袁世凯红着脸,尴尬万分,说:“我是硬着头皮将要说的话说完了,可是太后只是哭,弄得我老脸发烫,我最怕的便是女人流眼泪。”
徐世昌笑道:“你将该说的话说了,这就行了,此后让赵秉钧、胡惟德他们出面就可以了。”
袁世凯点头。
袁世凯退出后,隆裕太后仍旧痴呆呆坐在大殿上,满脸泪水,唏嘘不已。这时接替李莲英的太监总管小德张启奏说:“太后呀,若不答应革命党的要求,他们带兵杀到了北京,您与皇上都是性命难保。”
原来小德张早让袁世凯用银子买通了,这时就趁机出言吓唬隆裕。
隆裕听言心惊更甚,怕得厉害。恰好此时良弼、铁良、载泽、溥伟在外求见。隆裕停了唏嘘,如一个溺水之人见到了救命的稻草般,忙命他四人进殿。
良弼等进殿来跪下磕头请安,隆裕也不问他们所来为何,却先哭着将袁世凯刚才的话说给他们,要他们帮忙拿主意。
良弼怒道:“袁世凯这分明是和革命党联手了,如今要保大清,就非处死袁世凯不可!不然,大清不亡于革命党,也一定会亡于袁世凯之手。”
隆裕战战兢兢,说:“袁世凯如今大权在握,军中将领全是他的人,你却有何法与他斗呀?”
良弼说:“禁卫军中有亲贵子弟一千多人,他们都是臣的宗社党成员,杀一个袁世凯,也不需要多少人,只要太后点头就是。”
隆裕忙说:“千万不能冒这个险,若杀他不死,那朝廷岂不就遭大难了,你们人少力弱,那斗得过他呀。”
良弼等欲说服太后,一再声称杀了袁世凯北洋军未必就反,但隆裕是个胆小的妇人,哪敢做这样的主,只是一个劲的求恳他们不要蛮干。
良弼等四人无奈告退出宫,但心下不甘,就到处传言警告袁世凯,说袁若敢坏了大清的江山,宗社党决饶不了他,又散布言论,说袁世凯便是当今的曹操,表面伪善,内心奸恶无比,请各大臣、王公多多提防于他。
袁世凯忧心忡忡。这时候孙文提出了解决南北问题的五条办法,由唐绍仪密电袁世凯。五条办法是:一。清帝退位,由袁照会驻京各公使,并电告南京的民国政府。
二。袁世凯必须宣布政见,表明自己绝对赞成民主共和制度。
三。接到清帝退位的通知后,孙文即行解职。
四.由南京的民国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民国总统。
五。袁当选后须到南京就任,并须宣誓遵守“临时约法”,方能接受事权。
孙文声称,这五条若袁世凯还不同意,那就表明袁无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此后战争再起,一切后果由袁世凯承担。
袁世凯将孙文的五条办法翻来覆去看过多遍,先是怒声哼哼,后来却又笑了起来,说:“看来总统的位置是跑不了啦。孙文无奈下把总统位置让我,心里总不大舒服,因此啰里啰唆,要我去南京就职,又要我宣什么誓,孙文呀孙文,宣誓这一套洋人的东西,怎能在中国真的起作用呢!”
这样一想,袁世凯的心情好了起来,立刻发电给唐绍仪表示同意五条办法,同时吩咐备车,又入宫去见太后,催促隆裕尽快拿定自动退位的主意。哪知隆裕这时有了准备,反驳袁世凯说:“前次议和称国体问题由国民会议解决,如今国民会议未开,此事还是暂缓为好。”
袁世凯暗暗恼怒,说:“若等国民会议议定国体,那么优待皇室的条件能否保留,臣就不敢预料了。太后圣明,还请早下决心。”
优柔寡断的隆裕此刻心乱如麻,却无论如何下不了决心。袁世凯气哼哼的退了出来,束手无策下,想强行逼宫,又怕坏了自己的忠厚之名,坐上马车朝回赶,一路上一会儿恨隆裕不识大体,一会儿恼良弼威胁自己,正自又恨又怒时节,忽然耳边一声巨响,接着一股大力涌来,马车立刻被掀翻在地,袁世凯被扣在了车厢之内,紧接着又是两声巨响,威势惊人。车下的袁世凯吓得面无人色,一颗心狂跳不已,只是想:“我要死了吗,我要死了吗?”
这时候传来了大批军警的喝叫声,然后马车被人抬了起来。车夫刘二与一个巡警合力将袁世凯从地上扶了起来。巡警说:“总理受惊了。刺客已经逃走,大批军警追下去了。”
袁世凯强自镇定,点了点头,但一看眼前的情景,不禁又大吃一惊。只见自己随车的四五个护卫亲兵躺倒在血泊之中,侍卫队长袁金标也被炸死了,袁世凯倒抽一口冷气,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两名侍卫又找了一辆马车过来,崔袁世凯快快上车。袁世凯二话不说,快步登车,催赶车的刘二说:“快走,快走,朝锡拉胡同走”。
刘二乱鞭抽马,马车飞一样的驶入锡拉胡同,一直进了袁府的院子。袁世凯下了车,冷汗满身,对迎上前来的妻妾苦笑道:“今日好险呀,我差点就万寿无疆了。”
袁世凯自遇刺后,就躲在家中不出,却打发人去巡察局探问消息,看抓到了刺客没有。按他的推测,行刺者一定是良弼的宗社党人所为。但消息很快就出来了,巡警已经抓住了两名刺客,证明良弼和这次行刺没有一点关系,行刺者乃是京津同盟会的党人所为。
原来汪精卫南下后,袁世凯在南北议和中首鼠两端,反复变化,又以兵威胁迫南方,京津同盟会的志士杨禹昌、黄之萌、张先培等极为气愤,遂商定杀袁以助南方党人。那料到袁世凯命大,竟然毫发无损就躲过了这场精心策划的行动。
袁世凯被炸的消息传到宫中,隆裕太后吓坏了,接着又传来消息,刺客为革命党所派。隆裕叹道:“大家都议论袁世凯是革命党的人,真是冤枉好人哪,多亏袁世凯未死,不然,这乱局可靠谁来收拾。”于是忙派小德张代表朝廷去看望袁世凯。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