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赋
是胡汉民的字。
宋教仁却说:“我也隐隐和展堂有同感,清廷已退,国家此时的当务之急是迅速统一,发展民主政治,首都在南还是在北,纯为义气之争。”
一时南京城内颇多议论,怪怨孙文的说法居多。上海的章太炎、张謇等人也是倾向于袁世凯的,反对孙文小题大做。原立宪派人物如汤化龙、熊希龄、汤寿潜、赵风昌等,更大声呼吁将首都设在北京。更为可怕的是,南京的浙军司令朱瑞、粤军司令姚雨平,光复军司令李燮和、第一军团长柏文蔚,以及第七师师长洪承点等实力人物也主张建都北京。
黄兴立刻派人欲说服朱瑞等人支持孙文,但这几人拒不改变态度。黄兴大怒,这几人都隶属于联军参谋团,黄兴便以解散参谋团相威胁,可朱瑞等拒不接受解散的命令。
湖北的黎元洪这时也通电反对建都南京,通电说:“舍南京不致乱,而舍北京必致亡。”
黎元洪这时已坐稳了都督的位置,他拉孙武而排斥蒋翔武,将以蒋翔武为首的文学社人逐步排斥,最后连蒋翔武的战时司令也免了。孙武以拥黎之法弄倒蒋翔武,意气扬扬,但见南京政府成立后除黎元洪做了个无实权的副总统外,给首义英雄没有一个席位,心中不满,便更加拥黎以自重,而黎元洪是拥护袁世凯的,觉得在治国的阅历手段、圆滑老道以及实力上,袁世凯都要胜过孙文。孙武见机,便组织了一个党派,起名“民社”,推黎元洪为首领,与孙文为难。
面对各方压力,孙文烦恼异常,但却决不退让半步,声称:“若袁世凯不来南京就职,便是想以满清的继承者自居,不认我民国临时政府为合法政府,如此,我南方革命同仁决不答应!”
袁世凯见孙文不让半步,心中也着急得厉害。长子袁克定欲助其父一臂之力,就发电报给上海的盟兄汪精卫,请汪说和,劝孙文及早退位,以便南北统一。
汪精卫这一段久与各方人物打交道,知道南京政府政令不通、困窘殊甚,在拥袁的浪潮下,临时政府的命令影响难及南京城外。汪精卫也是拥袁派的,虽然对孙文的尊敬与仰慕依旧,感情上也亲近,但他觉得治国做总统非袁世凯莫属,孙文只能是个职业的革命家。于是汪精卫启程赶赴南京,欲劝孙文放弃争执,引身而退。
胡汉民得知汪精卫的来意后,摇手制止,说:“不用劝了,没用的。先生的脾气难道你不知道,我劝过多次,除招惹先生之怒外,什么效果也没有。”
汪精卫说:“以民国大局为重,我必须去劝,从爱护先生声誉、保全先生令名而言,我更须去劝,先生怒我恼我,那又何须计较。”
胡汉民说:“先生烦恼忧愁,情绪激动,你若劝解,言辞须得温婉舒缓,或有效果。我的几次劝说都太冲动了,对先生行同顶撞,现在我正后悔不迭。”
汪精卫点点头,连夜入总统办公室求见孙文。孙文见了汪精卫,点头微笑,十分欣喜,请他就坐。汪精卫看见孙文却鼻子一酸,孙文虽然精力弥漫,神采如昔,但明显的操劳过度,眼角眉梢,已大显憔悴之意,人也瘦了许多。汪精卫想:“南方各省自行其是,革命党内又是意见纷纭,先生的心中一定很苦。”
两人说了一会儿时事,汪精卫几次欲说正题,却都欲言又止。孙文便说:“兆明此来,有话便讲。”
汪精卫想了想,说:“现在外边有很多传言,不知该不该讲。”
孙文道:“说来我听。”
汪精卫说:“传言说先生恋栈大总统之位,辞而不退。”
孙文看着汪精卫,目光灼灼,大声说道:“别人不了解我,难道你也不了解我吗,我是贪恋权位的人吗?”
汪精卫避开孙文的目光,把头低了低,说:“那么先生就该行动了。共和已成,民国已立,袁世凯一代枭雄,必有治世的良方,先生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孙文嚯地站了起来,怒发上冲,舞手说道:“你等朝夕鼓噪,唯恐我不让位于袁世凯,我孙文何许人也,岂是恋栈权位之徒。但请你记住今夜,记住孙文的话:革命尚未成功。”
汪精卫为孙文气势所摄,那敢再说。
孙文激动得厉害,在房间内走来走去,将汪精卫反复训诫。汪精卫诺诺连声,此刻早没了置辩的想法,只知点头应声。最后孙文说:“我已安排了蔡元培为迎袁专使,不日即启程北上,你也一同去,把袁世凯给我迎回南京来!”
二月十八日,以教育总长蔡元培为专使的迎袁队伍自上海乘船北上。孙文发电报给袁世凯,将迎袁专使及其它人员作了介绍,并请袁世凯在专使到达之日欣然南下。本来迎袁没有安排宋教仁去,可是宋教仁认为民国初成,民主政治的舞台既宽又广,正是自己大展雄才之时,于是也以迎袁名义附船北上,要借此一观北方的形势,为将来重新组建政党做准备。
日本。寓居于神户须磨的康有为归心如箭,越过波涛碧浪隔海怅望神州,心心牵挂不已,可他却不能回国。南方执政的孙大总统,曾是与他们死战数年的对头,而北方掌权的袁世凯,则是过去出卖他们的仇人。康梁师徒流落海外十多年间,对袁世凯的抨击、咒骂不绝,后来袁做了内阁总理,提名梁启超入阁,似乎表示了某些善意,但此人居心叵测,怎能不防。
这时候梁启超建议将“帝国宪政会”改为政党,以备国内局势明朗时以之为凭恃,重返国内政坛。康有为雄心一振,说:“好主意。”于是立刻发电给各埠的负责人协商,各埠的回电很快就来了,称宪政会早不存在了。
康有为大吃一惊。
原来武昌起义之后,海外的华人激动不已,人人倡言革命、心盼共和,过去信奉保皇的人十之八、九投入了革命派的阵营,帝国宪政会顷刻之间分崩离析,会员散尽,许多地方连宪政会机关的牌匾、桌椅也被革命派拆卸砸烂,号称会员达五十万的一个庞大组织就这样星流云散、冰消瓦解,各埠的负责人大部分也转向革命了,未转向的个别负责人曾来电向康有为温婉说过宪政会的窘况,但当时武昌起义初起,康有为的注意力全在国内,未想到问题严重到如此程度。如今确切的知道宪政会已经不复存在,康有为不由仰天长叹、老泪横流。
梁启超趁机又劝老师退隐,说:“宪政会虽散,但国内别有天地,不如便由弟子回国去冲杀一番,老师您便不操这份心了,退隐林泉、诗酒度日吧!”
康有为心中不满,但又确知当今国内怎能再容自己施展抱负,即使能回国,在政治上恐怕绝无可能有所作为了,当下便问梁启超:“你欲回国,却以何策应对袁世凯与孙文?”
梁启超说:“弟子已想好了。改‘仇袁’为‘和袁’,改‘反革’为‘慰革’,则可消我派与南北之间的宿怨。我前几日发电给国内的张謇、汤化龙等人,请他们向孙、黄善自解释,谋求谅解,北方的袁世凯过去已首先向我们示和。因此,此时若拥护共和,在国内还是大有一番作为的。”
康有为意兴阑珊、黯然神伤,说:“以共和立国,以我国的国情,只会导致军阀割据,国分裂而民涂炭。我老了,也管不住你们了,你欲赞成共和,却不要扯上我,免得千秋之后,污了我先知先见的大名。”
梁启超能理解老师此刻的心情,但欲回国参与政治的念头丝毫不受影响,他还年轻,不愿就这样做一个遗老,了却一生。
这时候,汪精卫忽写信给梁启超,说共和之治,毕露萌芽,请梁回国以博学多识之人望指导国民,为民主政治奉献才智。梁启超见信,雄心勃发不能自抑,遂决心回国一搏。
正文 第七十五章 爪痕鸣声都是渔歌
蔡元培等人于二月二十七日经天津乘火车到达北京,滞留上海的唐绍仪也随他们一同入京。袁世凯派了人在正阳门外高搭彩棚,沿大街遍布军警护道。鼓乐喧天声里、彩旗飘舞之中,胡惟德领了京中名流显贵将蔡元培一行接下火车,迎入煤渣胡同内的迎宾馆住下。
蔡元培等入京的当日,北方八省的当权人物便相继通电,反对以南京为首都。当晚,京中名流举行宴会招待蔡元培一行,席上所言也多不愿袁世凯南下。蔡元培心情沉重,汪精卫闷闷不乐,宋教仁说:“待明日见到袁项城本人再说,如今忧愁也是无用。”
汪精卫叹道:“我等接受的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袁世凯精明强干、聪明透顶,如今的形势对他是百般有利,他岂能舍北而南,自投罗网。”
第二天,蔡元培一行到锡拉胡同谒见袁世凯。袁世凯笑意殷勤,大开中门相迎,将众人接入客堂坐下,茶点水果流水般端了上来,袁世凯笑容满脸,问候众人辛苦。
蔡元培当下将随员一一介绍给袁世凯。每介绍一位,袁世凯就说一句“久仰”,夸赞几句。当介绍到宋教仁时,袁世凯哈哈大笑起来,说:“鼎鼎大名的宋渔夫呀,你在《民立报》写的文章袁某常常拜读,佩服不已。兄弟我也曾是渔夫,咱们俩看来大有缘分。”
蔡元培不解,说:“袁大总统怎么又曾是渔夫了,元培不解?”
袁世凯笑道:“当年我被清廷开缺回籍,垂钓于漳河度日,还不是渔夫吗?”
众人一齐笑了起来。
介绍完随员,蔡元培便将参议院的通告及孙文致袁世凯的亲笔信取出,双手呈给袁世凯,说:“此次迎请大总统南下就任,不过碍于法理,须得如此。就职之后,一切自然由大总统决定,还请袁总统欣然就道,孙文孙总统如今在南京翘首以待,南方诸同志也急于一睹袁大总统的风采。总统此行,既可视察南方军民的现状,又可联络南北间的感情,避免将来之冲突,实属必须必要。请大总统早定行期,以慰南方军民殷切之望。”
袁世凯点头微笑,说:“蔡专使与各位辛苦北上迎我,兄弟受宠若惊,待我安排好北京的留守之事,即与各位一同南下。不过我欲从京汉线先到武昌见见黎副总统,然后再到南京与孙总统晤面,蔡专使以为如何?”
蔡元培又惊又喜,料不到袁世凯这么好说话,一句推辞的话也没有便慨然答应南下,惊喜下蔡元培连连点头,说:“好啊,好啊,袁总统既然答应南下,走哪条路都是好的。”
中午时分,袁世凯设宴招待众人,席间自是言笑晏晏、气氛融洽。宾主尽欢之后,袁世凯派人将蔡元培一行送入迎宾馆休息。不过,北京的名流显贵纷纷前来拜会,众人那有休息的时间,直到第二天的晚上,访客才渐渐少了,蔡元培松了一口气,于是和宋教仁、汪精卫等在宾馆餐厅悠闲的晚餐,边吃边谈论着。
忽然有炮声自外面传来,众人一惊。汪精卫、宋教仁忙出外探看,却见胡同外面的大街上市民如织,到处花灯辉煌,彩旗飘飘,游行的队伍以舞狮打头,兴高采烈在街上行过,游行的人众手中挥舞着小彩旗,提着各式灯笼,一路高呼“民国万岁”,还不时放一两下铳子,声如雷震。
汪、宋一打听,却是北京的市政当局通知市民狂欢三天、提灯游行,以庆祝民国成立,并以此表示对迎袁专使的欢迎。汪、宋相视一笑,说:“袁世凯的花样真不少呀。”于是返回餐厅,继续用餐。
但没吃上几口饭,外面又出现了散乱的枪声,接着惊呼声、尖叫声也传了进来,蔡元培的眉头皱了起来,说:“不对呀,为什么又有枪声,惊呼尖叫之声也有点异乎寻常。”
汪精卫笑道:“老袁的花样常常翻新,以求出人意料,咱们要是能识破他的花样,那也不必辛辛苦苦的来迎他了。”
汪精卫的话声刚落,外面枪声大作起来,凄厉的哭喊声一波波传来。蔡元培、宋教仁等大惊下站了起来,一齐说:“不对,一定出了什么事了。”
这时候门外的胡同近处也是几声枪响,接着脚步杂沓,乱哄哄有人大笑,说:“袁大头要走了,谁能管得住咱们弟兄,趁机会多抢点。”
又有人说:“袁世凯一走,谁给咱们发饷,还是先杀了迎袁专使最好。”
立刻一大帮人轰然响应,说:“曹老哥说得对,迎袁专使要把咱们的衣食父母袁宫保弄走,就先给他们点好看。”
餐厅内众人脸色大变。蔡元培急呼道:“乱兵不可理喻,大家快逃。”
众人四散而走。蔡元培跑到宾馆后院,翻墙进入左邻,哪儿却是一个教堂,不一会其他人全翻墙进入教堂,战兢兢听外面乱枪之声不绝,半夜时分又有几处火起,火光中房屋燃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