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赋
众人大笑声中,拉了黎元洪起身。
15.孙文巧遇财神(足本第37章——海轮密访昌立宪)
客轮越过地中海,汽笛长鸣声中,驶入了苏伊士运河。孙文站在甲板上,极目处可以看见西奈半岛上贝都因人的骆驼。贝都因人世世代代在这片干枯、酷热的地方游牧,居无定所,四处漂流。从圣经时代开始,世世代代就是这样,不肯作任何改变。孙文摇摇头,长叹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过追求的东西要实现,是多么难啊!”
站得久了,孙文感觉有点累,就走下甲板,进了舱房,想静静地坐一会,想些问题。从广州起义至今,十个年头了,但革命似乎越来越艰难,革命的骨干一个一个牺牲了,革命的经费也严重不足,留欧学生又劝他坚决不能重用会党,这些问题孙文都需要好好的考虑。但这时有人敲门,极有礼貌的轻敲了三下。
孙文忙从床上站了起来,同时说道:“请进。”
门开处,一辆轮椅推了进来,推轮椅的人放好轮椅,又迅速退了出去,并小心的掩好舱门。坐轮椅的人是位三十岁左右的神秘男人,这人双腿明显残废了,他的脸以及身子都很瘦,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但他的精神状态很好,十分自信的微笑着,向孙文问好。孙文按礼节也向来人致意,心中却在纳闷,脑子里飞快的分析来人的身份,以及来人的用意,但这个人实在面生,残疾的双腿与豪奢的衣着也让人感觉神秘莫测,孙文一时竟揣摸不出一点头绪。
那神秘人物笑吟吟的,说:“孙先生,你不用想在哪儿见过我,你我从来没有见过,我是慕名来拜访你的。来得冒昧,但我知道你需要我,所以我就来了。”
孙文试探着问:“请问先生你是?”神秘人说:“这个我自然会告诉你,但我先要和你说说我对你的了解,如果你确实需要我,那我们就可以好好谈谈,如果你不需要我这样的人,那我立刻就扭头走开,不再烦你,你看如何?”
孙文从容坐下,说:“先生你很坦率,那么你请讲吧。”
那神秘人说:“哈哈,不愧是鼎鼎大名的孙先生,表现得如此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我有点服你了。”
孙文说:“先生客气了。你请讲吧,孙文洗耳恭听。”
神秘人收敛了笑容,很认真严肃地说:“据我的观察和推测,你目前欠缺两样东西,第一你缺钱,第二你缺人,所以你的革命越来越艰难,如今是你最困苦无奈的时候。”
孙中山周身一震,目光如电射向那人。那人迎着孙文的目光,平静如恒,仍然以刚才的语调,继续说道:“缺钱,是说你募捐的钱不够维持你的活动所需,常常捉襟见肘;缺人,是说你还没有把革命者都收归旗下,以你现在的力量,要推翻朝廷,那简直毫无可能。”
孙中山警觉起来,沉声问:“先生你到底是什么人?”
神秘人板着脸说:“你先回答我,我说得对不对?”
孙中山一字一句地说:“你不是一个普通人,你在暗地里观察我许久了,但我孙文也不是受人愚弄的人,不弄清你的身份和来意,我是不会轻易相信你的。”
神秘人物开始微笑了,他笑眯眯点着头,慢条斯理的说:“我来,就是要看你孙先生在盛名之下,眼光到底如何?我是什么人,孙先生你自己判断便是。”
孙中山慢慢冷静下来,他仔细观察着来人。见那人虽很瘦削,但脸上的笑容是舒展的,很开心,那笑意甚至有点甜甜的味道,而在微笑的掩饰下,隐隐有一层睿智的光芒浮现出来,孙中山凌厉的目光射向他的笑脸,力图剥开他那层笑意掩饰的表象,但那人不为所动,依旧含笑不语。
孙中山凌厉的目光维持了几秒钟,脸色慢慢缓和下来,他迈步在小舱房内绕了一个小圈子,然后回转身来,对着神秘人说:“你是一个奇人,来头不小,但你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你来,是想帮助我的,对不对?”
神秘人呵呵而笑,点着头说:“不愧是孙文呀,眼光很老到,也很辣,刚才看得我心中冷簌簌的,真有点招架不住了。”
孙中山笑了起来,然后关切地问:“先生你准备如何帮助我呢?我要听听你的想法。”
神秘人说:“你缺钱和人,我帮助你,当然是想办法给你筹钱,并告诉你那儿有人。”
孙中山半信半疑的看着这个人,又问:“你如何给我筹钱,人上面你又有什么好的办法?”
神秘人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纸条,递给孙文。那纸条上写着一串阿拉伯数字,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文字。孙文抬起头,疑惑不解的看着神秘人物,问:“这是何意?”
那人说:“这是我在巴黎的通信密码,你缺钱的时候,通过这个密码给我发电,电报上不要任何汉字,只要一个西洋的字母就行。”
孙中山说:“一个字母能说明什么问题?”
神秘人说:“当然可以,你发一个‘A’,表示你需要一万大洋,‘B’表示你需要两万大洋,其他以此类推,当然,电报上还要写上你的账号。”
孙文大喜,同时笑问:“我需要的钱可是不少,你难道不怕破产?”
神秘人也笑道:“如果你的革命早早成功,我想我还不致破产,不过,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破了产,我也心甘情愿。”
孙文赞道:“奇人方能做出奇事,孙某钦佩高义,拜服之至。”
神秘人却问:“孙先生完全相信我的话吗?”
孙文笑道:“说真话,我希望你说的是真的。不过我此刻却是信疑参半,不敢相信有这么好的事情。”
神秘人说:“我很佩服你,你说的是真话,没有骗我。”
孙文又问:“人的方面,先生却有什么高见呢?”
神秘人闭上眼睛,想了想,又睁开眼,说:“孙先生对联络学界一直重视不够。”
孙文说:“留学生的数量太少,欧洲的学生不足百人,日本的学生多一些,也就三四千人,其中却又多纨绔子弟,真心革命的不多。”
神秘人说:“形势已经变了,留日的学生如今几达万人之众,先生到了日本就会知道,大批的革命者如今也都聚集在日本了。”
孙文大惊,说:“留日学生竟会增加得这么快?”
神秘人说:“日俄之战快要结束了,日本胜了,中国人认为小小的日本能胜,教育上一定有独到之处,所以青年学生络绎不绝,东渡日本,同时官府也大量派遣官费生前往,使得那儿的学生剧增。”
日俄之战孙文一直是关注着的,却不知战争的影响如此之大,连留日学生也被战争的结果刺激得剧增。日俄战争此时还没有完全结束,但已在方方面面对中国的人心产生影响了。
神秘人物接着说起日本留学生界轰轰烈烈的闹革命思潮,革命者在国内难以立足时,又多逃亡日本,混迹于留学生之间,推波助澜,使得革命一说在留学生中十分流行。孙文听了悠然神往,心想:“联络学界,是时候了!”
17.赵声与苏曼殊(足本第48章——西风吹散马蹄疾)
苏曼殊在上海与陈独秀、刘师培等分手后欲南下礼佛,路过南京,见街巷间儿童跳绳拍手,口中唱歌:“不为奴隶为国民,此是尚武真精神,野蛮政府共推倒,大陆有主归华人。”
苏曼殊惊奇不已,问儿童道:“这歌唱得好,谁教你们的?”
儿童说:“东门外三十三标的士兵,人人会唱。”
曼殊一阵惊喜,想:“作此歌的,一定是我的朋友赵声。”于是徒步往访。
赵声在营内听士兵报告说:“营外一年轻僧人,自称是标统的朋友。”就笑了起来,说:“一定是苏曼殊来了。”于是大开营门迎了出来,却见苏曼殊穿一袭紫色袈裟,背一个破旧包囊,廋骨伶仃,老远就招手喊道:“赵兄,赵兄,你升官了,须得好好招待我吃喝一次。”
赵声大笑,携苏曼殊手入营,命兵士置办鸡鸭美酒,陪苏曼殊饮宴。两人连干三碗美酒,苏曼殊说:“多日未饱餐了,今日我须尽兴一搏。”
赵声道:“自当让法师如愿。”于是独自饮酒,看苏曼殊手舞筷飞,据案大嚼。
片刻之间,苏曼殊独自吃完了一只鸡,一只鸭,外加三斤牛肉,然后手托肚子,呻吟道:“赵兄豪于饮酒,我却雄于进食,但如今腹内疼痛,却将奈何?”
赵声笑道:“我有一消食之法,可为法师解忧。”便命兵士牵来两匹健马,促曼殊上马。
两人并辔出营,纵马钟山之麓,望长江盘绕如龙,钟山雄峙如虎,赵声扬鞭,豪兴逸飞,说:“如何河山,壮美如画,却被妖云笼罩,他日我定当提劲旅,澄清天下,恢复神州。”
苏曼殊说:“他日赵兄大志得偿,我定当呼朋引友,痛餐十日,哪怕腹痛欲死,也在所不惜,以为赵兄贺!”
赵声哈哈大笑,笑罢叹道:“神州恢复,不知要流尽多少好男儿的热血,那时候我或许早就魂归竹林,荒草拱墓了。法师到时别忘了遥祭我三大碗美酒。”
苏曼殊说:“这个一定,曼殊决不会忘。”
两人纵马到了一处绿草如茵的山坡之上,坡侧一株古柳。苏曼殊累了,连声喊停。两人于是下马,系缰于古柳之上。苏曼殊卧倒草上歇息,赵声则拔剑而舞。苏曼殊笑道:“壮士横剑看草檄,美人携瑟请题诗。赵兄啊,何时方能到这一天哪?”
赵声横剑转身,说:“法师,且听我答你。”于是旋舞宝剑,纵声高唱道:“舞剑舞剑江南道,一幅图画位置英雄好,钟山如龙城如虎,长江匹练相缠绕,绿杨夹道杏满城,锦绣江山慰怀抱。吾侪何以报国家,愿将赤血染上青青草。”
苏曼殊拍手叫道:“答得好,答得好。不过,赵兄说‘绿杨夹道杏满城’,我却说:满清待我如奴隶,这绿树杏花里的的城市便是废城一座,赵兄的剑舞豪歌引动了我的画兴,我要画一幅《荒城饮马图》送给赵兄。”
赵声大喜,忙说:“有幸得法师赠画,赵声快慰无限。咱们这就回去,趁你画兴正浓,一挥而就。快走,快走。”
三天之后,苏曼殊的“荒城饮马图”画了出来。画中残阳下的荒城苍苍茫茫,云横城上,城外的古柳下溪水潺潺,一员大将牵马饮于溪畔。马俯首溪中,大将则身背长剑,仰望城头斜横的云气,颇有不平之意。画成,苏曼殊题字其上:“终古高云簇此城,西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能平——伯先兄嘱画,曼殊。”
题完了词,苏曼殊歪着头左右端详画面,爱不释手,就对赵声说:“赵兄,此画笔墨,实超出了我的意外,平日作画,难以到此境界。待我再观赏几日,揣摸一番,我南下学佛前,方送于赵兄,可好?”赵声说:“你又去干什么,既然饮酒吃肉,又何必去学什么佛?”
苏曼殊叹了口气,说:“我必须不停地走,不停地寻找,在佛的空灵中忘掉现实的痛苦,又在酒肉之中忘掉佛的枯寂。肉体之乐伴随着灵魂之苦,我要在灵与肉之间寻找一条通道,人或以为我傻,我却以傻为灵肉平衡的境界。”
赵声笑道:“率性而为,无拘无束,这就是佛的境界了,不需再去学了。”
苏曼殊大摇其头,说:“佛性若隐若现,神秘飘忽,进入佛境,无可言说,惟有放声痛哭,此所谓大悲,大悲即是大乐,我今生恐永远难以到此境界了。”
赵声赞叹而退。
第二天,苏曼殊将《荒城饮马图》装入行囊,背了行囊,不告而别,南下香港。赵声无奈,大笑下只得罢了。
18.慈禧痛哭(简本第18章——勇者无兵,义师无款八国联军将进北京时候)
仪鸾殿内,顶戴花翎满屋,亲王、郡王、尚书学士、各一品大员齐集。这些太后平日依为国家柱石的高官显贵们,此刻却是瑞瑞不安,各自心怀鬼胎。慈禧面南而坐,一脸忧虑,问道:“洋人的联军将出天津,攻我京城,谁敢做带兵的主帅,在半路截杀洋兵,以保我京师重地的安全?”
众官下跪时本来便低着头,这时就将头更加垂下,不与太后的目光相接。
慈禧叹一口气,只好直接点名,就叫:“荣禄,你便作了大帅,领兵前去与洋人厮杀可好?”
荣禄一脸惶恐,忙磕头说:“太后,奴才虽赤胆忠心,但确实不知兵事,战守布阵之法,炮兵步兵的配合等等,这些奴才都一无所知。命臣做大帅,只会误了大事。”
慈禧怒道:“武卫军一直是你掌管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