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草灌带,缓坡兴修宽梯田,沙棘最后锁峁边,沟道打坝拦泥沙,等荒山全部得到治理后再建起一个苹果园,其余的坡耕地全部种植牧草,养羊养牛,发展畜牧业。可我们真是低估了大自然的力量,没白没黑地大干了两年,可山还是荒山,地还是荒地。后来,当地经济发展了,到处开始盖起大楼,修街道,需要建筑材料。可巧这两座山,一座是石山,一座是土山,我们就地取材办起了一个石板厂,一个砖瓦厂,只几年功夫钱就赚了不少,等到两座大山掏成了蜂窝后,我们一拍屁股走了,却给当地祖祖辈辈还生活在那里的老乡们带来了祸患,想起来真是愧疚啊!我说的这个事例,大概就是领导们说的没有进行可持续发展吧。电视里说,如今我们海山市找到好多的资源,可再多的资源也有挖完的时候,如果挖的时候不考虑以后的事情,现在的领导走了,我们这代人死了,那后人们咋办?不是有句话叫‘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吗?不考虑后果的乱挖一通,岂不成‘利在当代,害在千秋’了!”
“说得好!”尚进赞许地说着,带头鼓起掌。“哗啦啦”的掌声持续了很长时间。
这次常委扩大会只有海山日报一家媒体参加,他们精心选派了八名精兵强将,这还不算正式参加会议的周望。整个采访由余震坐镇指挥,负责前方采访的执行总编左韵事前给大家进行了严格的分工。会后,所有记者编辑立即进入岗位,有条不紊地进行采访。赶回到报社,大家连饭都顾不上吃,立即进行讨论,确定每篇稿子的角度,力使内容既相关联又不重复。周望和余震坐在办公室里一遍遍地看着交上来的稿子,直到深夜才最终确定稿件。
《第一声问候》一上市就令读者耳目一新。远远地就可以闻到报纸散发出的油墨的清香,拿到报纸一看,是非常独特的那种瘦报,“H”型的人性化版式设计体现出“中路出彩,两翼齐飞,当家花旦稳坐包厢”的特点。以头版为例,左上角是国内、省内的重要新闻,中间位置既有发刊词,也有配发的一张由本报记者拍摄的大照片,画面反映的是一个花甲农民蹲在南瓜地里满脸愁云显得十分无奈,下面的标题“污水浇出烂南瓜”,一目了然地点破了主题,在倒头条位置刊发的是全世界人民都在关注的本·拉登的消息。头版最下面的黑体写了十四个大字:群众利益无小事,党报和您心连心,紧接着公布的是两个免费热线新闻电话号码。其它部分加边框排列了三条新闻的黑体标题:我市明年将新增两万就业岗位。市政府将拿出一千万用于冬季取暖补贴。石寨清河水库成为“天鹅湖”(组图)。这三篇新闻的内容都在二版和三版。当然,头条中所谓最好的包厢位置,是留给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的报道,这个不足千字的消息打破了以往会议报道的惯例,又浓又黑的特大号标题是“普通党员列席市委常委会将成为制度”,副题是“市委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我市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而“切莫利在当代,害在千秋——一位普通党员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道出的心声”安排到二版,在这篇足有半版的长篇通讯里,写作风格一改过去那种文章结构呆板、叙述语言生硬的传统模式,把市委常委会议鲜活地呈现给读者。早上一上班,报社刚刚公布的两条新闻热线,不,几乎所有办公室里的电话都接二连三地不断响起,不久便被打爆了。
周望无暇顾及这些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而是很冷静地处理着马上要付印的《海山日报》。一张老报应该和新报互动起来,刚刚出现的好局面应该说只是取得成功的一半,必须要使今天出版的正报绝对不能出任何纰漏。鉴于和《问候》的发行渠道一致,读者也基本相同,故“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讨海山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头条稿子不再需要进行长篇叙述,要突出主题,简洁明快,这正好符合了正报改革要从要闻版入手,大刀阔斧地改革会议报道和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使其版面安排和字数达到要求。倒是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党内民主新风扑面来》就“普通党员列席市委常委会”这一新闻事件配发的评论观点突出,言简意骇,加上活体字排列,更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当然,头条的大部分位置被提前准备好的“海山三变——我市经济开始跳跃式发展述评”所占。看到还有一条“海山酒厂产销两旺”的稿子,周望便和韩水平商量,这种没有时效性的文章最好撤了,换上新华社凌晨发出的两条国际油价出现暴涨和世界银行加大环境保护贷款项目的消息。韩知道这些消息是周望刚从网上看到的,便悻悻地说着“好的,好的”,心里带着愤懑,脸色自然也不正常,虽有情绪,他还是手忙脚乱地撤换了稿子。不过在内心里他不得不承认,今日上市的“两报”,正报头版作足了时政要闻、深度经济报道,《第一声问候》头版以大标题、大照片报道焦点事件,关注百姓民生,无论版式还是稿件质量,即使是和省级媒体相比也绝对属于一流。这个版绝对会荣膺本年度全省好新闻奖的最佳版面奖。
两个小时后街头零售传来消息,上市的二千份报纸已经销售一空。党报进报亭就算是新鲜事了,而且仅仅在两个小时里,人口不足百万的海山城竟销售出二千份报纸,这件事情本身已是石破天惊的新闻。
到了正午时分,网络中心发布了消息,据统计,海山新闻网当天的点击量已超过了四万三千人次,“普通党员列席市委常委会将成为制度”一稿的跟帖数达到一千二百多条,同时,包括新浪、搜狐、网易、雅虎等在内的知名门户网站和人民、新华等媒体网站以及至少数十个其它网站对这组报道进行了转载。目前,点击量仍在持续攀高。
同样,这期报纸得到了远在全国各地的报社策划班子的一致好评,晚上,周望冷静地坐在电脑前给顾问们逐一回复邮件,恳请他们再出谋划策。
次日,《第一声问候》头版头条刊发的是“市民有话您就说,评评哪个部门作风好——我市将举行万人行风评议活动,五十六个部门接受群众‘说三道四’,”二条是“消费者何时才能改变‘冤大头’命运”,说的是房地产建筑商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把劣质楼盘转嫁给购房百姓。接着头版转二版的是来自农村一线的报道“金秋时节走农家”。而一张大照片“宠物尸体哪去了?”呈现的是在高楼林立的闹市区里,两只毛茸茸的小狗的尸体躺在街道上的特写。在倒头条位置是海山市民评述“普通党员列席市委常委会”,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机关干部、一般市民对昨天报道的看法,可以看出,讨论相当激烈,也有人问出如果普通党员参加研究人事的常委会,会不会涉及到泄漏会议内容甚至涉及到机密的问题。在随后的跟踪报道里,接受专访的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谈及这个问题时幽默地说,对于提拔任用干部这一敏感话题,与其让地下组织部长们发布小道消息,还不如叫我们的党员在不违反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发布大道消息,何况,我们提拔使用的干部最后都要在媒体正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呢!
一报两编两印、两种风格、两次发行的做法,赢得了读者的厚爱。很快,《海山日报·第一声问候》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主流报纸,别说机关干部、职业人员,就连街头许多小手工从业者,开门市的、卖水果的、钉鞋的、拉车的见了《第一声问候》也互相抢夺着“问候”,竞相阅读。
第十四章 欢腾的记者节
这是第四个记者节。早在国庆节前,海山市委宣传部发文通知各媒体,为了隆重庆祝记者们自己的节日,要求各新闻单位尽早准备丰富多彩的节目,今年的记者节期间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市委领导将与新闻单位进行节日大联欢。其实,记者节设立以来的前三个节过得很是平淡,顶多也就是以宣传部的名义召开座谈会,大家吃顿饭喝点酒以示庆祝,像宣传部提前发文专门安排部署庆祝活动并明确强调市委领导要参加联欢的事真是少见,由此看得出对“无冕之王”的尊敬,市委领导对《海山日报》改革的关注与期待。
11月7日,是记者节的头一天。这天,海山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或许因为上午才下过一场透雨,午后天空便开始退云,到了下午时分天空变得瓦蓝瓦蓝的,地是潮湿鲜润的,远远望去,硕大的天幕像被水清洗过一样清澈明亮,苍穹里轻飘飘地浮着几朵白得耀眼的薄云,薄云或透或隐地装点着天穹,像散步的人们那样缓慢而无目标地飘荡着,显得是那么的随意和宁静。
海山大地上则没那样的宁静了。下午时分,各家媒体早早地走进饭店、酒店进行节日聚餐,觥筹交错其乐融融的。当然,他们顾及晚上的活动也都不敢放开痛饮。到了晚上七时,当灿烂的晚霞正在西天悄然而剧烈地最后燃烧时,气球高悬、彩旗招展的海山文体中心被晚霞映照得红彤彤的,中心里张灯结彩,围着几十张圆桌坐着脸上荡漾着喜气的人们。海山市委、市政府庆祝记者节联欢茶话会随着欢快的锣鼓声拉开了喜庆的序幕。这样的庆祝会,除了给党过生日,再就是春节团拜会有过这样的规模,其它节日还真没这样气派地过过。海山市里的各家媒体除了值班的、出差采访的编辑记者外,几乎都是倾巢出动,大家都不想错过这样的机会。粗略算起来,大小新闻单位和驻海山的外地记者站人员竟来了有六七百人。
伴随着“步步高”的轻音乐,海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冠军满脸春风地走到舞台上,宣布2003年海山市委、市政府庆祝第四个全国记者节联欢茶话会开始。身材高大的朱冠军四十多岁,脑门中央毫发不生,本来就贼亮贼亮的,在喜庆的色彩笼罩下更是显得光亮,简直可以和舞台上方的灯光争辉相映了。
兴许是因为尚进另有节目的缘故,市长罗平安代表市委、市政府做了节日祝词。紧接着联欢茶话会的主持权交到了电视台一对俊男靓女主持人的手里。“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邀请市委书记尚进同志表演节目。”红纱加身的靓女脸上闪现出幸福降临的光芒,用亢奋的声音说道。
在台下最前排中央,尚进、罗平安、朱冠军和周望、市电视台台长及省报站长雷向阳等几家省级驻海山的媒体记者站领导围桌而坐。在热烈的掌声里尚进迈着稳健的步子登上舞台,此时,一束灯光照到他的身上。“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在这个喜庆的节日,我给长期以来为了海山的繁荣和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安康默默奉献在宣传岗位上的新闻工作者们送上最真诚的祝福:走过千山和万水,忍着雨打和风吹,每天受累又受苦,心中无怨又无悔;讴歌英雄鼓干劲,鞭挞丑恶净社会,镜头捕捉白与黑,文章记录是与非!祝大家节日快乐!明天更美好!”
“大家说尚书记朗诵得好不好?”
“好!”
“再来一个要不要?”
“要!”
掌声像大海的波涛一浪高过一浪。尚进盛情难却,翻看节目单后与主持人窃窃私语几句,俊男主持人拔高了声调,“请允许我提议,大家再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尚书记和我台文艺部编导雅丽女士合作一首诗朗诵,‘献给你,我的爱人’”。
一袭红裙的雅丽高贵典雅地走上台来,尚进微笑着先是和她握了手,嘀咕交流了几句,雅丽便坐在闪着黑亮光芒的钢琴前,弹起了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最为拿手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
随着流畅而抒情的音乐在大厅里流淌,尚进深情饱满地朗诵起来:
在黎明快要到来之前
在我的梦还未结束时
无数的彩蝶给你引路
围着你欢快地舞蹈
在你飘洒的柔发里
为我们
种植
甜美的爱情树
在明媚的阳光里
在我的心颤抖不已中
捧着高贵的爱情
轻吻你
粉红色的脸颊
你潮湿的眼睛里
骚动的不安的欲望
勾我
敲打钢琴的键盘
吟唱
爱情咏叹调
我们的心里
早就荡漾起醉人的春风
一缕一缕
一阵一阵
在自由欢快地流动
滚过黄土高坡后
便见
满世界里
是红艳艳的山丹丹花开
……
这是尚进当年上大学时给他的同学也就是后来的爱人写的一首情诗。此时,只不过把后面部分“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