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可新闻能搞到如此程度真是很不简单,说穿了,里面的奥秘只有一条,那便是他不断努力学习、深入思考。周望不是也说过,世界上只有懒人,没有笨人。
为了减轻财政给养负担,尚进指示市编制办财政预算人员要拿出初步“断奶”计划。从这个计划里,他惊讶地看到,连海山电视台、报社、电影公司和民间艺术剧团等等这些完全有能力创收的单位多年来竟也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这可真是天下奇闻,看看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哪家不是赚得盆满锅溢的,而海山电视台这类单位还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吃着大锅饭,尚进很快指示市电视台,作为改革试点电视台必须马上“断奶”,为全市事业单位做出榜样。电视台要全面实行包括台长在内的全员招聘制度。尚进指示后,市广播电视局很快行动起来,除他们推荐的三个候选台长外,周望毛遂自荐,成为第四位台长候选人。当时,四人各拿出一套改革办法,其他三人的改革方案很普通,而周望的方案既参考了央视和南方几个电视台的成功经验,也结合了海山的实际,在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改革力度更大也更彻底,赢得了各方的广泛好评。再加上他平时的人缘不错,在民主测评中独领风骚,拨得了头筹,这一切都为他顺利入选奠定了基础。
按照尚进书记给组织部定下的每个领导职位必须有候选人的要求,电视台的四名候选人最后都拿到了市委常委会上,当讨论到周望时,大家对于他的新闻水平和敬业精神没有任何争议,但多数常委认为他是喜欢搞批评报道的记者,显然大家很不放心这样的记者能否作为媒体的主要领导。会上有人调侃说电视台是何等重要的场所,哪个国家只要发生政变,叛乱分子首先占领的就是国家电视台和通讯社,所以这个台长应该要由政治可靠的人去当,然后再谈什么经营和改革。常务副书记刘平化提出,如果周望把握不住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后万一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出了错误导向的事情,到时候该谁来负责?
尚进在海山倡导的这种党内民主的气氛,常委们都是喜欢的,大家看他是外来干部,在干部使用上目前还没有培养起自己的亲信,所以常委们往往敢于带着自己的观点争论,偶尔也敢把和自己有关联的人公开提到桌面上进行推荐。大家发言起来很是踊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各有千秋,尚进倒是认为这样可以帮助自己熟悉海山,提高认识。大家嚷嚷了一会儿,尚进认为已经过了充分的民主阶段,该进行集中了,他便首先肯定了大家的发言,大家的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推进电视台积极而又稳妥地改革,对于周望同志的担心也是可以理解的。周望喜欢舆论监督报道不假,我们应该看到他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是坏,是在帮忙还是在添乱;其次,大家兴许还没有注意到周望更多的报道,有时间的话请大家打开互联网,看看他的那些很有些见地的经济论述和观察与思考方面的深度报道,也看看他为海山党委、政府工作而进行的大量宣传报道;第三,客观地说,既然电视台的改革已经交给了评委和群众,市委就不应该再介入更多的意见,否则这叫什么改革,和过去的直接任命又有何不同呢?见大家交头接耳,尚进继续说道:“但为何又要上常委会研究决定呢?就像大家担忧的,我也知道电视台的责任重大啊!在今天上会前,我可以说是破天荒地和四位台长候选人都谈过话,当时组织部长也在座,是周望同志的一句话打消了我的疑惑,大家知道他说了什么吗?他说,屁股决定脑袋!坐在台长的位置上,他的脑袋就和过去的长法、想法不一样了。有了这句话,我就彻底放心了,我相信,在周望的领导下,海山电视台一定能成为我市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明亮窗口,更能成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的样板典范。”书记的调子一定,谁都没话了,常务副书记刘平化张张嘴,但也没有勇气再说出该谁负责任的话来了。
周望出任电视台台长后,对电视台全力改革,优化了人员机构,全面实行制片人制度,合理分配了设备和技术资源,改革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仅在半年之后,经济和社会效益便开始直线上升。电视台的改革成功促动了海山一大批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海山日报社也由全额预算单位改为财政拨款百分之五十的差额预算单位。
电视台改革成功后,海山日报社如何尽早改革也纳入了尚进的全盘考虑之中,只是一个近百万人的海山市要他考虑的事情太多了,同时更重要的是党报的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电视台改革都过一年多了,尚进仍然在思考、在停滞不前中观望,连在仇平稳总编面前也未提过有关报纸改革的具体事情。尚进认为,党报迟早要改革,但不是在条件不成熟的现在。
仇平稳的意外去世促使尚进正式考虑报社的新的应对策略,过去有仇平稳在,报社还能正常维持,现在没有“班长”了,作为执政党的舆论阵地说不定哪天会出纰漏的。组织部部委会拿出的意见是,年龄差不多到二线的社长黑明亮调任市委宣传部调研员并兼任讲师团常务副团长,副总编余震和韩水平分别出任社长与总编辑,再从报社内部提拔两位副总编辑。鉴于报社改革的条件不成熟,组建一个仅仅作为过渡的班子,这不妨算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考虑到一次在报社内部提拔四名领导有“近亲繁殖”的忌讳,尚进向组织部长建议可否与文化系统甚至其它系统的干部进行调整交流。至于黑明亮,尚进对他以患病为由几年不上班的做法很不感冒,因为不管怎么说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对安排的工作岗位不满意就不上班的话,还有没有点组织纪律原则,现在,在黑明亮临近退休时,把他从事业差额单位调进党政机关担任虚职,这本身就是对他的关照,但讲师团是业务性、理论性都很强的部门,叫一个大老粗兼任常务副团长显然也不合适,他建议组织部长再重新考虑对黑明亮的安排。
就在组织部按照尚进的意见准备对报社和文化局领导之间进行一次大的调整时,尚进和市委常委们接二连三地收到表扬余震的匿名信,有的信表扬起来十分肉麻,很令人反感,有说余震的业务水平早该获得“范长江新闻奖”和“韬奋奖”,有说他的思想境界和焦裕禄、孔繁森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这些信的内容勾起尚进的联想,当年他所在的浔州市有一个列入提拔对象的县委书记,组织上拟任他到一个贫困市里担任副市长。在这个关键时候,县委书记等不及了或者是为了提拔到更好的地方,先是请县里的老干部们吃饭,接着不顾原则地给老干部报销医疗费。等到省委考察组来的时候,他指示一些骨干人员组织起百余名老干部,用车轮战不停地到考察组成员的驻地给县委书记说好话,还联名给省委书记打电报,纷纷要求省委留住他这个人民爱戴的好县委书记。好话说的太多了倒是引起省委的疑问,其结果适得其反。认为里面存在问题的省委书记决定以此为典型进行剖析,指示组织部派人员下去调查,很快查明了事实真相,省委后来抓住这个典型杀一儆百,把县委书记就地予以免职。现在,尚进面对这些手法几乎同出一辙的匿名信,不得不重新考虑报社的班子配置问题。思前想后,他还是准备印证“长痛不如短痛”这句老话,眼前出现的复杂人事问题逼迫他把海山日报社的改革推前,而推进的人选非周望莫属。当他再次推出周望时,由于电视台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改革成果,大家对周望的提拔没有任何异议。当然,还是“屁股决定脑袋”这句出自周望嘴里的名言,成全了他的社长总编“一肩挑”。
第五章 走近周望
刚过不惑之年的周望,出身于野战部队大院,是那种从小调皮捣蛋的孩子王,他掏雀窝,打架斗殴,在小朋友里很有威望。他的父亲在军队大院里资历不浅,曾参加过渡江战役,上过朝鲜战场并在战后留守朝鲜长达五年,老人一辈子却混得窝囊,按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已是正营级干部,但由于他的性子太直,敢说实话,得罪了不少人,一辈子出生入死的他官位就是提不上去,最高级别也是止于文革前的野战部队副团长,到晚年时候在省军区离休时才弄个正团待遇。老子虽说不行,儿子周望却很出挑,在同龄小朋友中出类拔萃,未上小学便当上了大院的孩子王,之后的级别一直是“司令”级。他的司令级也是凭真本事硬打出来的,头上的五六块伤疤大概是他英勇“战斗”的最好诠释。打小的时候,周望在同伴里便显得很是另类,有两件东西总是不离他的手,一件是自己亲自制作的手枪,这枪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着,由起先的弹弓、水枪、火柴枪到后来能打石头的机械枪;再就是各种五花八门的书本,既有《金光大道》、《艳阳天》等当代小说,也有和小伙伴们从破落的图书馆里偷出的《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这类书。没故事书看的时候,他的手里会出现《三字经》、《百家姓》甚至老皇历等封资修的东西,反正打小就养成了毛病,是逮啥书看啥书,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他常常对“部下”说,自己早就落下了毛病,上厕所不看书拉不出屎,所以每当他要如厕时,部下便把早准备好的书递到他的手里。书中自有黄金屋,虽说他捣蛋调皮,整天玩耍,可学习成绩一直属于特好的那类。
初中一毕业,周望挎包里藏着《巴顿将军传》,抱着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信念,和大院里的其他孩子们一样,低龄特招到了部队。以他年幼的机灵和当了多年“司令”的老练,三个月新兵集训后,被野战部队的陆军团长选中当上警卫员。两年后,团长准备提拔他到基层当排长去锻炼,他却想抓住陆军指挥学校刚恢复考试招生的机遇,请求团长放假两个月突击复习。两个月后,他终于以扎实的功底如愿进入了军校。在军校里他的学习成绩依然名列前茅,毕业时按照他的要求分配到野战师的连队里,正好赶上对越自卫反击战。面对炮火连天战场的残酷,整天蹲在猫耳洞里的他迷上了新闻写作,当《火红的青春在老山闪耀》、《战地入党》、《闪亮的军功章》等一批稿子陆续在军内报纸甚至还有的刊登在《解放军报》时,他开始忘记了巴顿将军,悄悄地把新闻事业当作自己的惟一追求。战争结束后,他被选拔到师参谋部担任作战参谋,正为完不成军里下达的通讯报道任务而犯愁的师首长在军区报上看到他写的关于全师进行大练兵的报道文章后,马上把他调到宣传科当上了专职通讯干事,真正干起了新闻采访工作。一次,他到师部医院采访因保护战友而光荣负伤的某位英雄时,邂逅了全师一枝花的护士范丽,英雄的事迹感动了他,但美人范丽更是令他神往,于是,死缠硬磨的他拿出越南战场上工兵排雷精神,排除横在自己和范丽之间的一个个障碍。当范丽转业时,他正好遇到了升迁的机会,权衡利弊后他做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决定,在副团职的位置上提前结束了军旅生涯,被海山美人范丽牵着鼻子,两人双双一道转业回到贫困的海山市。范丽分配到了市人民医院,本来已分配到市政府办公室的周望,望着海山最高建筑的市政府大楼,看着里边那些正襟危坐的公务员们却却步了,便拿着这些年发表的新闻作品剪贴本找到电视台领导,顺利地当上了一名电视台记者。
在之后十多年的职业记者生涯中,天性里充满好奇又胆大的周望采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面对那些本地媒体和本台不敢曝光的新闻事件,只要他认准的事情,就和许多外地媒体联合起来,对丑陋事件毫不留情地进行曝光。这样做时,他总是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工具和技术手段,能用视觉新闻自然最好,条件不成熟时便给报纸、电台或者是网络发稿,总之,一定是想方设法地把稿件发出来。他的稿子角度独特,问题尖锐,而且图文并茂,深受全国各家媒体的喜爱,他最多时曾担任过二十多家全国各大媒体的特约记者和特约撰稿人。在进行大量的舆论监督报道时,他也多次抵制住金钱的诱惑,多次经受了电话的恐吓,即使曾有小口径子弹打碎他家的玻璃时,他也从没感到真正的害怕,仍然我行我素,一如既往地前行,坚信邪不压正这个最朴素而简单的道理。
在周望采写和摄制的数百条(篇)舆论监督报道中,影响最大、最具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