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001
”
这番动作和语言,把一家人都吓坏了!崇绮更是长跪请罪,而赛尚阿余怒不息,把湖南兵败,革职充军的那些怨气,都发泄在儿子身上,痛斥崇绮不孝,责他空谈理学,甚至说他中状元,也只是朝廷看重蒙古旗人,并非靠他的真才实学。
旗人家规矩大,家法严,崇绮的妻子,荣禄同族的姐姐瓜尔佳氏,看“老爷子”发这么大的脾气,领着几个儿子,在丈夫身旁环跪不起。而赛尚阿因为抚今追昔,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牢骚越发越多。最后把未来的皇后请了出来,也要下跪,这才让赛尚阿着慌收篷。
当然,谢恩的折子需要重拟,两个并成一个,是赛尚阿率子崇绮,叩谢天恩。递到御前,正碰上慈禧太后心境恶劣,召见军机时,冷笑着把赛尚阿狠狠地挖苦了一顿,连带便谈到后族的“抬旗”。
皇后身分尊贵,照理说应出在上三旗,但才德俱备的秀女,下五旗亦多的是,或者出身下五旗的妃嫔,生子为帝,母以子贵,做了太后,则又将如何?为了这些难题,所以定下一种制度,可以将后族的旗分改隶,原来是下五旗的,升到上三旗,名为“抬旗”。赛尚阿家是蒙古正蓝旗,照京城八旗驻防的区域来说,应该抬到上三旗的镶黄旗。
“不能一大家子都抬,那算什么呀!”慈禧太后说,“赛尚阿用不着瞎巴结,承恩公轮不到他,抬旗自然也没有他的分儿!”
这些地方就要看“恩典”了,如果两宫太后对赛尚阿有好感,恭王又肯替他讲话,则“一大家子”抬入上三旗,也未始不可。照此刻的情形,赛尚阿求荣反辱,结果只有崇绮本支抬入镶黄旗,赛尚阿和他另外的两个儿子,仍隶原来的旗分。
两宫太后对立后曾有争执,外面已有传闻,但宫闱事秘,颇难求证,等看到崇绮本支抬旗的上谕,见得后家所受的恩遇不隆,似乎证实了立阿鲁特氏为后非慈禧太后本意的传说。当然,这种传说一定会传入慈禧太后耳中,使得她颇为懊恼,越发眠食不安,左右的太监和宫女,无不惴惴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为了什么原因会触犯了她的脾气,所以举止语言,异常谨慎。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
后一页前一页回目录
三一
因此,这天半夜里,内奏事处的总管太监孟惠吉来叩长春宫的宫门,坐更的太监便不肯开,隔着门说:“还有一个时辰就开门了,黄匣子回头再送来。”
“这是江宁来的‘六百里加紧’的折子,耽误了算谁的?”孟惠吉在门外大声答道:“你找你们有头有脸的来说一句,我就走。”
这一下,坐更的太监不能不开门。接过黄匣子来不敢看,也不敢问,直接送到寝宫,于是那里的宫女可就为难了。
“刚睡着不多一会儿,我不敢去叫。”
“你瞧着办吧!我可交给你了。”那太监说,“我劝你还是去叫的好!大不了挨一顿骂,耽误了正事,那就不止于一顿骂了。”
想想不错,那宫女便捧着黄匣子,到床前跪下,轻声喊道:“主子,主子!”
声音越喊越大,喊了七八声慈禧太后才醒,在帐子里问道:“干吗?”
“有紧要奏折。”
“是甘肃来的吗?”在慈禧太后的意中,此时由内奏事处送来的奏折,必是最紧要的军报,不知是左宗棠打了大胜仗,还是打了败仗,那个城池失守?所以这样问说。
“说是江宁来的。”
一听这话,慈禧太后顿时清醒,霍地坐起身来,连连喊道:“赶快拿灯,赶快拿灯!”
掀开帐门,打开黄匣,慈禧太后映着灯光,急急地先看封口“印花”上所具的衔名,看是江宁将军,倒抽一口冷气,失声自语:“坏了!曾国藩出缺了!”
京外奏折,只有城池光复或失守,以及督抚、将军、提督、学政出缺或丁忧才准用“六百里加紧”驰奏。江南安然无事,而如果是他人出缺,必由曾国藩出奏,现在是江宁将军具衔,可知定是两江总督出缺。
不会跟马新贻一样吧?慈禧太后这样在心里嘀咕着,同时亲手用象牙裁纸刀拆开包封,一看果然是曾国藩死了,当然不是被刺,是病殁——二月初四下午中风,扶回书房,端坐而逝。
“唉!”慈禧太后长叹一声,两行热泪,滚滚而下。
宫女们相顾失色,但谁也不敢出言相劝,只绞了热手巾来替她擦脸,同时尽力挤着眼睛,希望挤出两滴眼泪,算是陪着“主子”一起伤心。
慈禧太后当时便叫人把折子送到钟粹宫。慈安太后想起曾国藩的许多好处,建了那么大的功,做了那么大的官,却不曾享过一天的福。为了天津教案,顾全大局,不肯开衅,还挨了无数的骂,想想真替他委屈,忍不住痛哭了一场。
这时外面也得到了消息,消息是由两江的折差传出来的,江宁驻京的提塘官,送了信给兵部尚书沈桂芬,于是军机大臣全都知道了。这是摧折了朝廷的一根柱石,足以影响大局,料知恭王急着要跟大家商量“应变”的处置,所以纷纷赶进宫去。
“想不到出这么个乱子!”恭王愁容满面,“那里再去找这么个负重望的人,坐镇东南?”
“王爷,”沈桂芬人最冷静,提醒他说:“一会儿‘见面’,就得有整套办法拿出来,此刻得要分别缓急轻重,一件一件谈。”
“谈吧!”恭王点点头,“我的心有点乱。先谈什么,你们说!”
“先谈恤典。”文祥说,“第一当然是谥法。”
拟谥是内阁的职掌,而在座的只有文祥一个人是协办大学士,所以恭王这样答道:“这自然该你说话。”
第一个是“文”字,不消说得;第二个“少不得是忠、襄、恭、端的字样。不过,”文祥把视线绕了一周,徐徐说道:“有一个字,内阁不敢拟,要看六爷的意思。”
大家都懂他的话,文祥指的是“正”字。向例谥“文正”必须出于特旨,内阁所拟,至高不过一个“忠”字。文祥是建议由恭王面奏,特谥“文正”。
“这可以。不过内阁的那道手续得要先做。马上办个咨文送了去。”
于是一面由军机章京备文咨内阁,请即拟谥奏报,一面继续商谈恤典。主要的是谥法,既谥“文正”,自然一切从优,决定追赠太傅,照大学士例赐恤,赏银三千两治丧。赐祭一坛,请旨派御前侍卫前往致祭。此外入把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在原籍及立功身分建立专祠,生平史迹,宣付史馆立传,以及生前一切处分,完全开复,都是照例必有的恩典。至于加恩曾国藩的后人,那是第二步的事。
谈到继任的人选,可就大费踌躇了。两江总督是第一要缺,威望、操守、才干三者,缺一不可。文祥怕京里有人活动,徒然惹些麻烦,所以首先表示,两江的情形与众不同,非久任外官,熟悉地方政务的不能胜任,主张在现任督抚中,择贤而调。
恭王同意他的见解。一切大举措,经此二人决定,就算决定了。于是先从总督数起,首先被提出来的是直隶总督李鸿章,这固然是适当的人选,但直隶总督的遗缺,又将如何?而且李鸿章正以“全权大臣”的身分,与日本外务大臣柳原前光在天津交涉签订“修好规条”及“通商章程”,事实上亦无法抽身。同样地,陕甘正在用兵,左宗棠亦决不在考虑调任之列。此外资望够的操守不佳,人亦颟顸。四川总督吴棠,两广总督瑞麟,决不能调到两江,况且川督、粤督也是肥缺,更是一动不如一静。
于是话题便移到了巡抚方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都是首先想起山东巡抚丁宝桢,但第一念如此,再转个念头,便都不肯轻易开口了。
就在这相顾沉吟的当儿,只见御前大臣伯彦讷谟诂,出现在军机处门口,因为他也是王爵,所以连恭王在内,一齐都站了起来,他无暇寒暄,匆匆一揖,随即向恭王说道:“上头教问:曾国藩死在任上,是不是该撤引见?是几天?”
“啊!”恭王被提醒了,看着文祥问,“该辍朝吧?而且一天好象还不够。”
“应该三天。”
“既然是三天,”沈桂芬说,“该奏结的案子,今天得赶一赶!”
“对了。”伯彦讷谟诂说,“上头快‘叫起’了,各位快进去吧!”
这一下搞得大家手忙脚乱,一面传懿旨,撤去“引见”,让各衙门等候召见的官员,回去候旨,一面催问军机章京,把必须奏结的案子,都理出来。反把原来在商量着的,两江总督继任人选的那件大事忘掉了。
这里还未忙完,养心殿已传旨“叫起”,将出军机处,恭王摆一摆手说:“慢着,到底是谁去两江?咱们还是得先谈一谈。”
“这会儿来不及了。先照规矩办,第二步再说。”文祥又加了一句,“得好妹儿商量,今天不宜轻易定局。”恭王站定脚,沉思了一会,突然抬头说道:“好!走吧!”
到了养心殿,只见两宫太后和皇帝都是眼圈红红地,君臣相顾,无限忧伤,慈禧太后叹口气说:“唉!国运不佳!”
这句话大有言外之意,恭王不敢接口,只是奏陈曾国藩的恤典,提到谥法,恭王这样说道:“曾国藩老成谋国,不及丝毫之私,应该谥忠;戡平大乱,功在社稷,应该谥襄;崇尚正学,品行纯粹,应该谥端;不过臣等几个,都觉得这三个字,那一个也不足以尽曾某的生平。是否请两位皇太后和皇上恩出格外,臣等不敢妄行奏请。”
其实这就是奏请特谥“文正”,不过必须如此傍敲侧击地措词,两宫太后都懂他的意思,皇帝不甚明白,开口问道:“是不是说,该谥‘文正’啊?”
“皇上圣明。”
“我也想到了!”慈禧太后不容皇帝再发问,紧接着恭王的话说,“曾国藩不愧一个正字,就给他一个‘文正’好了。”
“是!”恭王又说,“如何加恩曾某的子孙,等查报了再行请旨。”
“好!”慈禧太后想了想又问:“曾国藩生前不知道有什么心愿未了?倒问一问看,朝廷能替他了的,就替他了啦吧!”
“两位皇太后这么体恤,曾某在九泉之下,一定感激天恩。”恭王又说,“河南巡抚钱鼎铭在京里,他替曾国藩办粮台多年,一定知道曾国藩有什么心愿未了?等臣找他来问明了,另行请旨。”
“曾国藩的遗疏,怕还得有两天到。”慈禧太后问道:“不知道他保了什么人接两江?”
这一问,自恭王以次,无不在心里佩服,慈禧太后真是政事娴熟,才能想到遗疏举贤。不过,“曾国藩是中风,”恭王说,“不能有从容遗嘱的工夫,遗琉必是他幕府里代拟的。再说,依曾国藩的为人,一向不愿干预朝廷用人的大权,所以,臣断言他不会保什么人接两江。”“那么,谁去接他呢?这是个第一等的要紧地方,一定得找个第一等的人才。”
“是!两江是国家的命脉,不是威望才德具胜的人干不了。臣等刚才商量了半天,在现任总督当中,竟找不出合适的人,想慢慢儿在巡抚里面找。”
“丁宝桢怎么样呢?”
想不到是慈禧太后先提及此人!连慈安太后在内,无不有意外之感。自从安德海伏法,她提起丁宝桢,总说他识大体,肯实心办事,大家一直以为她是故意做作,从未把她的话当真。照现在看,竟是真的赏识!这雅量却实在难得。
因为如此,不免微有错愕。恭王方在沉吟时,看见对面的宝洌В硖阈湎碌氖衷谝∽牛馑际潜硎痉炊裕床恢炊缘脑蚝卧冢勘阍椒⑽薮踊卮鹆恕?br /> “宝洌В 贝褥蠓⒕趿怂亩鳎澳阌谢八担俊?br /> “是!”宝洌Т友凵械玫搅斯醯男砜桑け纲┵┏麓剩账盗司洌骸按蠡榈淅瘢浇写焓录!绷⒓次褥蟠蚨狭嘶啊?br /> “啊!这不行!”
这是说丁宝桢不宜当两江总督。大婚典礼的经费,名为户部所拨的一百万两银子,其实在“天子富有四海”的大帽子下,各省都有报效,或者说是勒派,两江、两广是富庶之地,所派最多,而又不是勒派现银,是采办物品,以助大婚,名为“传办事件”。两广被“传办”的是木器与洋货,两江被传办的则是“备赏缎匹”。
“备赏缎匹”一共开了三张单子,总值二百万两银子,此时正在讨价还价。而丁宝桢一直以刚健廉洁著名,如果调到两江,对“传办”事件,不能尽心尽力,有所推托,所关不细。所以作为户部尚书的宝洌В荒懿皇孪裙寺牵褥螅嗖荒懿桓谋渲饕狻?br /> “沈葆桢呢?”慈安太后说,“他丁忧不是快满期了吗?”
这当然也是一个够格的人选,但是,“沈葆桢跟曾国藩不和。”恭王迟疑着说,“似乎不大合适。”
“是不合适。”慈安太后收回了她的意见:“我没有想到。”
再下来就只有安徽巡抚英翰了。在旗人中,他算是佼佼者,两宫太后也很看重他。但是,他一直在安徽做官,对两江地方虽很熟悉,却跟湘军的渊源不深,或者会成为马新贻第二,所以不是理想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