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推门进来的刘妈妈,听到这话,边应下,边转身往外走。不由心下一咯噔,两个嫡女,太夫人这是没将三房算到贺家里去啊。。。
二夫人现下正得意,有贺太夫人过问行明的婚事,不怕嫁不好。是太夫人亲掌的眼,过的目,就连嫁妆也能丰厚些。
刘妈妈拐过抄手游廊,石纹栅栏里种着的青草,在暖炉熏染下,青草香混着松凝清露,沁人心脾。
暖阁里行昭低着头,撑着绣花绷子做针线。
行明或执起茶盅又放下,或凑拢过来看看行昭的针线,或拿本《左氏春秋》来看,抬头一看,是刘妈妈来了,不禁眼神一亮,赶忙下炕跻上绣鞋,连声问:“可是祖母让我们过去?”
行昭一抬头,将绷子轻搁在绣笼里,看刘妈妈笑着点头,也忙下炕套上鞋子,和行明一道往正堂去。
一进去,就看到二夫人站在太夫人跟前,一脸喜气洋洋,行明暗道不好,来不及想多,就听二夫人笑盈盈说:“过些日子,咱们一大家子都去定国寺祈福。让行明给您做个抹额可好?”
抹额,做工简单,两日就能做完,又是戴在外面的,别人一眼就能看到。二夫人无论是为了展示行明手艺也好,显示太夫人对行明上心也好,太夫人都乐意顺水推舟。
果然,太夫人乐呵呵地说:“好啊,做个兔毛鹤纹样式的,人老了就想把头发给箍得紧紧的,显得精神。”
二夫人一听笑得更欢了,从行昭这个角度看过去,可以看到行明垂着头,手缩在袖里。行昭心里一叹,黄家有什么不好呢?最少能得安稳一生,岁月静好。
二夫人拉着行明规规矩矩行了个礼,告了安,便欢天喜地往外走,行昭去送,回来后,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太夫人靠在西番莲纹八福软垫上,看行昭眉眼郁气,笑说:“怎么了?不乐意去定国寺?”
行昭长呼出一口气,看坐在上首的贺太夫人,一笑眼角已有几缕纹路了,罢了罢了,先解决前一桩事儿吧。
行昭出人意料地,“噗通“一声跪在毡毯上。
“四姑娘这是做什么!仔细膝盖疼!”张妈妈一声惊呼,赶忙下来扶,却被太夫人拦住。
只听太夫人沉声地吩咐道:“所有人的出去。玲珑你留下,莲玉留下。”
太夫人是如何睿智的人,行昭一跪,就知道她这是要将堂会的事儿原原本本说出来了。
雕葫芦万福楠木朱门“咯吱”被关上,一时间厢房内,只留下了四个人,与满室的静谧。
行昭在安静中,率先开口,小娘子的嗓音还很清脆稚软,却还在力求肃穆端严:“堂会上,应邑长公主离开了近一个时辰。。。”
第一卷 第十五章 坦白
太夫人边听边点头,示意行昭继续说下去。
行昭抿了抿嘴,想了想,继续说道:“但在这一个时辰里,应邑长公主并没有在偏厢休憩,而是在一个久无人居的院落里。。。和一个男人在一起。。。”
太夫人蹙着眉头,直觉这个男人和临安侯府有关系,没开口问,沉住了气,颔了下颌,继续听行昭说。
行昭说到这里,抬起头,眼眸如星般光耀,她看到太夫人面色渐渐严肃起来,掩了眸,轻轻却一字一顿地说出声:“阿妩,听到的是爹爹的声音,应邑长公主让爹爹休掉母亲,母亲被休回方家后,她就能嫁到贺家了,和爹爹白首偕老。”
清亮干脆的破瓷声陡然而起,圆口青花绘缠枝莲的旧瓷茶盅被一下拂落到了地上,青黄的茶水顺着缺口流到毡毯上,细绒的白毯瞬间被染成了茶色一样的污浊。
满室噤声,茶盅是太夫人一怒之下拂落的,贺琰年少时的情事她隐约知道些,那时贺琰出入宫闱甚繁,去的时候笑逐颜开,回来的时候喜气洋洋。大周民风开放,在贵家士族里尤胜,年纪轻轻的小娘子与小郎君暗生情愫也没什么了不得,只是都明白家族比天大,终会顺应长辈安排,嫁娶于家族有益的对象,再斩断前尘情缘,好好经营一生。
只是没想到,贺琰钟情的是应邑。更没想到,事到如今,尘埃落定了,两人竟然还密会相商要铲除挡路石,再续前缘。
这会给贺家带来多大的震荡,会给贺方两家的关系带来多大的影响,会给景哥儿的前程带来多大变数,他们想过吗!
太夫人心知未完,沉声问:“侯爷是怎么说的?”
“父亲说,母亲未犯七出之罪,贸然休弃,怕方家不会善罢甘休。”行昭语声很平静,再抬首,眼里却有泪光,殷殷看着太夫人,继续说:“应邑长公主却说,方家如今惹了圣上的眼,就算是母亲死在贺家,方家自顾不暇,又怎么会管呢。爹爹听了,语气变得高兴极了,连声问询细况。后来,有人来了,阿妩就回听音堂了,再后来,应邑长公主也回听音堂了。”
行昭不知道朝堂上究竟会发生什么,却记得在前世,大夫人方氏自尽而亡后,贺家将此事压下不提,对外只说大夫人是暴毙,方舅爷远赴定京提枪来问,是太夫人出面以贺家全族作保,方家才肯就此罢休。到后来太夫人抵死拦着,不许应邑进门,是王太后出面,太夫人妥协,却带着贺行景避到庄子上去,贺琰穿着素服背着木荆去接,她没有回去,应邑抱着新生儿子去接,她也没有回去。
行昭暗忖,前世里,太夫人应当是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的,但也是母亲死后才知道的。劝退方家,是不得已时必须保全贺家的颜面。不许应邑进门和带着行景避到庄子上,这是在内疚中,保全自己的良心。
行昭在赌,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赌注太大了,禁不起输。
当这件事还能够挽救的时候,太夫人绝不会因为方家的暂时动荡而袖手旁观。
屋内的四个人都没说话了,好像安静得连呼吸都会嫌重,行昭稳稳地跪在地上,她并不打算继续说了。
静默半晌,知子莫若母,听太夫人冷哼一声:“看起来应邑长公主知侯爷甚深啊,句句话都挠在痒处。临安候这个位置坐稳了,方家的助力不需要了。这个时候,应邑就来了,既成全了少时的情怀,又能为今后的仕途保驾护航。我怪道他成亲这么些年,还瞧方氏不顺眼,连看景哥儿也不亲近!”
张妈妈在一旁听得惶惶然,她是太夫人身旁服侍了几十年的心腹,太夫人曾不止一次地说,侯爷完完全全是贺家的种,将老侯爷身上的自私与自负继承得丁点不剩。
太夫人说完,见小娘子强忍着泪,却还能在这样的情形下,一句贺琰的坏话都不说。太夫人心头一阵疼,贺家的女人艰难,是因为摊上了贺家这样薄情寡义的男儿汉,连声唤:“阿妩,你快起来。你有何错,要跪天跪地啊!”
行昭仰着脸,摇摇头,梗直了颈脖说:“阿妩昨日偷听,应邑长公主言之凿凿,似有胜券在握。心下惶恐,既恐应邑长公主仗势欺人,谋害母亲,又恐父亲受人蒙蔽,背弃母亲,还恐阿妩无错却要眼看慈母被休,哥哥无错却要与亲父相悖,母亲无错却要变成飘零浮萍!阿妩只求祖母庇护!”
最后一句话说完,行了一个叩首大礼,俯身在地上,久久不起。
一旁的莲玉哭得泣不成声,也一把跪在地上,连声哭说:“万望太夫人庇护!四姑娘昨儿个翻覆一夜,又想去看大夫人,又怕露了话出来,连遇见侯爷,都不敢看侯爷眼睛。”
张妈妈抹了抹泪,脑子里却无端地想起了老侯爷还在的时候,贺琰的学业他是半点不问,却天天在崔氏房里考校贺现。贺琰五六岁的时候,被一起子坏心的奴才怂恿,把书都给撕了,那时候的太夫人也是这样一边梗直脖子忍着哭,一边狠狠地打贺琰的手板心。。。。
太夫人走下堂,佝身将行昭扶起,搂在怀里,一下一下拍着她的背,温声安慰:“祖母庇护,祖母庇护。我们贺家是承有太祖皇帝下发的丹书铁券的大家贵族,你母亲是贺家的宗妇,应邑不敢堂而皇之地来谋害她。你母亲是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八抬大轿嫁进贺家的。你爹没道理,更不能将她休弃,若你爹有这个念头,我头一个不答应。”
行昭贴在太夫人怀里,心里有句话,却不敢说,应邑是外人她自然不敢来三番两次地贺府害人。而贺琰可是贺家人,和大夫人一起吃一起住的枕边人啊,他想说个什么,做个什么,易如反掌。
“您知道的,母亲性懦,禁不起风雨,连万姨娘都能惹得她只晓得哭。哥哥又搬到外院去住,阿妩想搬到正院陪陪母亲。”行昭闷声说。
太夫人点点头,这样也好,搬到正院去,挨着方氏住。若是贺琰说露了嘴或是应邑按捺不住了,行昭好歹能警觉些,劝劝方氏,就怕铸成了大祸。
“好好好,今儿个就收拾箱笼,本来按照规矩是满八岁再出去单独住,现在出去也说得通。正院里的有个小苑,离你母亲的正堂近,离荣寿堂也近。等下让张妈妈去开库房,选点好东西去摆着。”太夫人连声应诺着,不经意间余光瞥到了还跪着的莲玉,目光一凛,继而说:“这丫头跟了你也有些年头了,这次就不跟着过去了,在荣寿堂留下吧。”
行昭一惊,忙脱开身来,她能理解太夫人这样做的用意,莲玉不是张妈妈,没有岁月积淀下来的情分在,一个奴才晓得了这么隐秘的事,主家有千万种办法让你说不出来话。她不能让莲玉又受牵连,扯着太夫人的云袖,急忙说:“昨儿个您派素青姐姐去问她,她都没说。可见她是忠心护着阿妩和贺家的,这样的奴才,阿妩身旁除了她可再没有别人了。”
张妈妈也劝:“您安知莲玉就不是另一个玲珑了呢?”
玲珑就是张妈妈的闺名。
太夫人看了看,伏在地上瑟瑟发抖的莲玉,又听张妈妈的话,心头一软,语声硬气却到底温和了许多地朝莲玉说:“你主子信你,那我也信你。张妈妈在我身边是怎样的体面,你是看到了的。忠心为主,不搬弄口舌,迟早你也会有张妈妈的那份体面。”
莲玉泪都顾不得擦,连忙又磕了几个头,嘴里唱着:“莲玉不敢,四姑娘一直都是莲玉的主子,四姑娘护着莲玉的心,莲玉永生不忘。”
行昭仰脸向太夫人抿嘴一笑,又贴了过去,紧紧回抱住太夫人的腰,喃喃地说:“幸好还有祖母,爹爹一定也会怜悯我们的。。。”
第一卷 第十六章 豪赌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正堂四人的情绪都平静了很多了。太夫人扬声唤进来丫头们,素青领在前面,小丫头们或端着装了温水的喜鹊阳纹铜盆,或端着装了妆粉帕子的黑漆描金托盘,一溜地小碎步进来,行昭和莲玉重新梳洗抹面。
太夫人又吩咐了两个小丫头去东厢房收拾归置,又给了对牌让张妈妈带着素青和莲玉去库房选东西。斜斜靠在榻上,手里翻着一本日历册,鼻梁上架着一副玳瑁眼镜,嘴里在念叨着:“大后天就是个好日子,宜迁居破土。和黄家约定的是腊月二十五去定国寺上香,正好搬了就去。明天就把小苑收拾好,再通通风,要搬就尽量在年前搬完。”
行昭静静地听,靠在太夫人身上,连连点头。
太夫人扳着指头算:“今儿是腊月十六,让仆从们收拾到腊月了腊月十九,就搬过去。大东西就不用搬了,往后你总还要来荣寿堂住。姑娘房里应有两个大丫鬟,四个二等丫鬟,一个管事妈妈。你往前在荣寿堂住,和我房里的丫鬟们都是混着用的,除了莲玉莲蓉和王妈妈,就没个得用的二等丫鬟,也要再选一选。”
话说到这儿,太夫人叹了口气,搂了搂行昭,说:“按道理,哪儿能这样急的搬家啊,总要请人来算算,还要改一改小苑的格局才好。。。我是晓得你的,出了这样大的事,你哪里坐得住。早点搬过去也好,安你母亲的心,也安你的心。只一点,侯爷总归还是你父亲。”
若说前话里是舍不得,那最后一句话明显带了些无奈。行昭郑重地点点头,大周以孝治天下,允许父弑子,却不许儿女有半分忤逆,无论长辈对与不对。
祖孙俩正说着话,就见张妈妈带着人撩帘子进来,手里拿了本册子,边翻边唱:“。。。小苑里本就家俱是齐全的,就在库里翻了点东西去把八宝格填满。一对广彩青花撒金官窑方斛,一个密金仙人青铜香炉,一个掐丝珐琅罗汉。。。”
太夫人听得极认真,时不时点点头,等张妈妈念完,又吩咐:“把库里那台十二幅红珊瑚碧玉楠木屏风抬过去给四姑娘镇宅,再把陈云之的那幅《窠石早春图》带过去,还有我房里那台白玉红玛瑙莲纹水珠的摆件也别忘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