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分明是顾太后宫里得信重的丹蔻!
行昭还来不及问出话儿来,冲方皇后福了福身,林公公便急急忙忙地过了来,一声尖细的音儿又让行昭将话儿吞进了口里。
“江南发水涝了!六皇子和黎大人都被卷进了河里!”
第一百四六章 牵连(上)
皇子落水,这件事将天都捅破了,何况当今圣上膝下只有三位皇子,其中一位身患腿疾!
天子一怒,伏尸万里。
皇帝尚未来得及花时间去查,下了大力气救援,沿着陈河两岸五里一兵,十里一哨地挨个排查,总算是在下游寻到了六皇子周慎与黎令清的踪迹,泡在水里两天一夜的皇子高烧不退,大夫不让挪地儿,皇帝便拨了旧邸让两人好好将养。
江南一向是富庶之地,水涝堤防不固,让天家血脉遭蒙此难,一时间江南官场人人自危。
庙堂之上的事儿,方皇后想管也管不了,只能在找着六皇子的消息还没传到宫里的时候,好好拘束六宫——宫里人势利得很,那两天王嫔的宫门都快被提着八色礼盒上门的人给踏破了,行早礼的时候方皇后狠狠责难了几个妃嫔,“……眼皮子都放宽点儿!无风不起浪,你们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若是宫里再起波澜,就一个个都收拾东西滚去浣衣苑!”
话儿说得重了,自然有人不服有人哭,几个小美人儿哭哭啼啼去寻皇帝,却又被皇帝骂了回来。
一桩事儿接着一桩事儿,原本宫里头还在风传方皇后气得顾氏卧病的谣言,可一听皇帝仍旧信重着方皇后,谣言不攻自破。于凤仪殿而言,反而因祸得福。
行昭素手交叠,牵着蒋明英的手,跟在方皇后身后,走在九月的重华宫宫廊中,陆淑妃是个好静风雅的人,除却一应的红墙琉璃绿瓦,左拐出了游廊,便有几幢红泥小筑映入眼帘。松松垮垮的栅栏篱笆,曲径通幽的石板小路,清水墙,朱绛瓦,像是哪个乡绅的乡间庭院,不像是端严肃穆的掖庭内宫。
行昭身上戴着母丧,不敢穿红着绿,穿得素净走在这重华宫里倒也相得益彰。
一入内室,欢宜便眼圈红红地迎上来,先是带着哭腔和方皇后行了礼。“皇后娘娘恕罪,母妃起不来身子,在内厢躺着……”一边说一边将人往里头带,账幔被风吹得起了卷儿,便能透过缝儿隐隐约约看见陆淑妃的样子。
泪眼的人儿靠在床沿上,皓腕从被褥里伸出来一截儿,套在其上的翡翠镯子空落落的。碧莹莹的光悬在瘦得没有光泽的腕上,还空出了好长一截儿。
行昭心头一酸,连忙屈膝颔首,示了礼。
陆淑妃眼神木木愣愣地,僵硬地扭头望过来,见是方皇后,眼圈顿时便红了。
“……定云师太给老六算过命数,说是一辈子都和水过不去,那小子看起来温温和和的,内里的性子却倔得很,非要去太液池学凫水,扑棱了两个夏天好容易学会了,我心里头的石头放下去了,如今又出了个这事儿……”
话里头带着心有余悸。陆淑妃伸手去拉方皇后,一道说一道止不住地哭:“我原就不让老六去。老六非得去,说是要去挣前程。我拗不过他,如今好了!被人从水里头捞出来,病得回不了宫,心里舒坦了!翻过年才十四岁,小胳膊小腿的挣什么前程啊!一辈子慢慢悠悠地过就好了,富贵荣辱老天爷自有安排,他争个什么劲儿啊……”
行昭垂着头听,突然想起来那天夜里头一回听到六皇子落水消息时她的反应,心慌。
是的,心慌。
前世的六皇子没有跟去江南,自然也不会落水,若是因为她重活一世,倒叫旁人不得善终,她一辈子也安不了心。
六皇子在水里熬了两天一夜,她又何尝不是熬了两天一夜,白日陪着欢宜去妙经阁抄佛经,夜里来重华宫守着陆淑妃,整日整日寝食难安,一落睡便会梦见那晚在太液池旁六皇子将信递给她的模样,就算是睡得迷迷糊糊的,心里面也酸得想哭。
每日方皇后只在重华宫正院里坐一坐,却不敢进来,大约是不知该如何劝慰淑妃。
方皇后端了根杌凳陪坐在床沿边上,笑中有泪:“小郎君愿意争气,拿出一条命去搏,是男儿汉的气魄。你应当欢欣才是。亏得老六硬气,非得把凫水学会,听来回禀的人说,老六还拖着黎大人游了好长一段儿,菩萨保佑菩萨保佑,总算是峰回路转……”
方皇后说得风轻云淡的,行昭却听得心惊肉跳。
淑妃性子绵和,于朝事并不关心,只问六皇子什么时候回来?病得重不重?能不能带信去?
方皇后虽没当过母亲,可一个欣荣一个行昭,都当是自家女儿在养,由己及人,也懂得淑妃的心绪,更不欲将朝事与淑妃明说,笑着顺话儿劝慰:“皇上派了九城营卫司的人手去接,总要养好了些再动身,否则车船劳度,若是又有个好歹该怎么办……带信肯定是能带的,皇上晚上过来瞧你,你便求上一求,看能不能再送点贴心的东西去……”
六皇子找着了,对陆淑妃而言就是顶天的大事儿,只要儿子没事儿,管他皇帝老子,她只顾着高兴便好。
可方皇后却不这么想,从重华宫一回来,将阖上门,便教导起行昭来:“想事情做事情,要由表及里。你好好想想,这件事皇上会怎么了结?”
这是在将行昭当儿子养。
“太后病重在前,皇子涉险在后,两厢的怒气加起来,皇上不可能善了。”行昭迅速从先前的情绪中镇定下来,先给出结论,再进行分析:“户部此去江南是为了查堤上的款项清白,江南官场一向护短又封闭,可他们还没这个胆量谋害皇嗣——这就是为什么皇上默许六皇子跟随黎大人往南行的缘由。先前回禀说是六皇子在跟船查访的时候,被卷进了水里,当时只有黎大人与几位亲随在场,出行是偶然决定,带的人手也是一向得用知根知底的,船上并无他人,这也杜绝了谋害的可能。如果不是谋害,那就是天灾,水涝连年,朝廷拨重款修缮堤防,疏通河道,治理水患,可讽刺的是皇嗣出行仍然深受水涝之害,这是逼着皇上下重手去查江南官场是否有贪墨之举。九城营卫司一向是皇城护卫,皇上却派了九城的人马去接六皇子与黎大人,只是因为保险起见,还是猜忌江南官宦,其中寓意都叫人深思。”
方皇后眼神亮极了,她还清晰地记得最初一手一脚给小娘子教导朝政时,小娘子手足无措的模样,可如今都已经可以侃侃而谈,见微知著了!
“照你的意思,六皇子落水一事,是偶然,而非人为了?”
行昭越来越觉得,若是事情乱得像一团麻,快刀斩乱麻是行不通的,斩开之后呢?还是一团缠在一起的线,丝毫没有帮助。
她需要做的是手里掐着那根线,一点一点地往下找,总会找到头。
“阿妩认为是偶然,而非人为……”行昭脑子里面过了过,将一条条线串在一起,轻轻点点头,渐显笃定。
“若并非人为,皇上派九城营卫司出动又是防的谁呢?”方皇后循循善诱。
“水清则无鱼,浑水摸鱼之人比比皆是,前有梁平恭于山西府遇害,已经在皇上心里敲了警钟,若是有人趁着水浊将手伸进去,皇帝只会更难查证。”行昭挺了挺身,那皇帝防的是谁呢?
六皇子一死,谁获益最多?
自然是二皇子。
龙椅近在咫尺,路上已经没有了对手与障碍,触手可得。
王嫔出身不显,母族低微,会让皇帝如此忌惮吗?准二皇子妃闵寄柔出身信中侯闵家,百年士族,又与二皇子结为姻亲捆绑在一起,皇帝以为他们会出手相助,成就从龙之功吗?
行昭抬头看了看方皇后,面庞明丽,与母亲相似的大大的眼里尽是鼓励与赞赏。
九城营卫司是皇帝的亲卫,严密得油都泼不进去,任他外臣武将手里握着再大的权柄也不能安插人手,在里面培植亲信,难保皇帝就没有防范着方家……
她在宫里住得越久,心里的恐惧便越深,她没有办法想象方皇后是怎么走过这漫长的时光的,遇事想三分,话前想三分,真正的孤立无援,宫里的温情价值千金,可也分文不值。凡事要想得面面俱到,手腕要软硬兼施,若是一时疏忽,便是一条人命。
皇帝要防的人太多了,防不胜防,最后连枕边人的熟悉眉眼也能看出三分猜忌来。
行昭艰难地抿了抿唇,再艰难地摇摇头。
方皇后笑颜越深,笑着将行昭拉过来揽怀中,轻声缓语:“我也认为是偶然,可皇帝已经怕了偶然便必然这一出戏码了,索性早些下手防备,连江南府邸都不让老六和黎令清住,另外选址收拾旧邸给他们住。应邑辞世,梁平恭身亡,对贺家失望,顾氏病重,皇帝意识到他已经老了夺嫡立储该提上日程了,可皇帝却不承认他老了,否则按照他个性会暗地里派人去护卫,守株待兔地等藏浑水里人自己按捺不住,浮 面。”
;Ps:推荐好友姽婳力作《史前女尊时代》,看简介就炒鸡好看!
第一百四七章 牵连(下)
方皇后是想说,若是皇帝下定决心立储,就应当把六皇子当成一个饵,引诱那些藏着坏心人上钩,后才能得出立储人选和判断。可皇帝并没有这样做,反而选择把护卫之意摆明处,震慑着那些人把利爪都收回去
行昭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倚方皇后怀里问:“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意思吗?”
方皇后笑着点点头,
行昭垂眸,轻手轻脚地扳了扳套方皇后拇指上那个嵌八宝绿松石扳指,轻声道:“可江南官场却恨不得将水越搅越浑,陈河水后一定会浊到京城里来”
方皇后微愕,笑问:“阿妩缘何如此笃定?”
行昭缓缓抬头,唇角一勾,细声细气地轻笑回之:“因为现任江南总督刘伯淮是临安侯贺琰门生,江南总督这个位子还是昌德十年,临安侯圣上面前帮着求呢——这是阿妩问过林公公往事。”
方皇后心下大慰,将小娘子搂得紧紧,静默无言。
宫里头平静无波了很些时日,朝堂上却惶惶不可终日,六皇子病好启程返京第二天,贬谪江南总督刘伯淮圣旨就下来了,雷霆之怒下,刘伯淮被一撸到底,革了功名,虽无性命之忧,可一辈子也别想再涉足官场了。
刘家是诗书传家,刘家尚有人朝中做官,可做到一方总督刘伯淮是刘家第一人,他一跨,他亲眷,好友,姻亲纷纷避之不及,刘家开了宗祠将刘伯淮从宗祠中除了名。旧日一方大员如今像丧家之犬,谁听见了都只会道一句可怜,可除了可怜别人还能再说什么?圣意就是天意,天意如此,只怪他气运不好罢。
江南官场涉及面之广,打击之大,堪称近五十年之最。
谁都猜测皇帝是想借六皇子落水一事,把江南肥脂软膏拾掇妥当再重划定这片富庶之地归属之权,可知晓内情却不以为然,皇帝盛怒之下。责罚重些,牵连广些,只是情绪使然。压根没想那么深,手段没那么狠。
“皇上连账目都没拿到就定了刘伯淮罪”
临安侯府别山之上,贺琰阖眸静坐于黄花木大书案之后,手一下一下地扣木沿边上,语气颤得像筛子:“刘伯淮是我举荐。皇帝会不会收拾了江南人,就将眼神落我身上了”
再睁眼,却见太夫人屏气凝神,手里数着佛珠像什么也没听见。
贺琰承认他慌极了,应邑他眼前身亡,七窍流血。嘴里鼻里全是黑血,他眼睁睁地看着应邑慢慢阖上眼,他想破门而出。脚下却走不动道,等向公公再进来,又让两个小内侍把应邑脸蒙上架担子上往外抬时,他就什么都明白了。
应邑想让他去大觉寺,不过是知道自己要被赐死前想见他一面!
一壶茶,两个杯子。就算到了后,应邑也没舍得把那杯茶递给他喝!
他就知道他贺琰运气一向好得很!应邑死了,梁平恭死了,顾太后瘫了,他们都得到了报应,只有他,他还是当朝临安侯,还是稳稳地坐享一辈子富贵荣华
“不会,应邑死后,我去见皇帝,皇帝都没有异样,没道理现把十年前我举荐刘伯淮旧事再拿出来说!”
太夫人没回应他,贺琰手抖得越来越厉害,语气笃定地提高了声量,却终究是不确定地再开口问询:“这件事会就这样终止了吧?江南官场腐朽经年,皇上定也是这样想”
太夫人手下一顿,佛珠便滞了两指之间。
她有多绝望,如今就有多失望。
按下大夫救方福是因为事情已经发展到了那一步,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