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策 作者:董无渊(起点女频vip2014.03.29正文完结)






    分明是顾太后宫里得信重的丹蔻!

    行昭还来不及问出话儿来,冲方皇后福了福身,林公公便急急忙忙地过了来,一声尖细的音儿又让行昭将话儿吞进了口里。

    “江南发水涝了!六皇子和黎大人都被卷进了河里!”


第一百四六章 牵连(上)

    皇子落水,这件事将天都捅破了,何况当今圣上膝下只有三位皇子,其中一位身患腿疾!

    天子一怒,伏尸万里。

    皇帝尚未来得及花时间去查,下了大力气救援,沿着陈河两岸五里一兵,十里一哨地挨个排查,总算是在下游寻到了六皇子周慎与黎令清的踪迹,泡在水里两天一夜的皇子高烧不退,大夫不让挪地儿,皇帝便拨了旧邸让两人好好将养。

    江南一向是富庶之地,水涝堤防不固,让天家血脉遭蒙此难,一时间江南官场人人自危。

    庙堂之上的事儿,方皇后想管也管不了,只能在找着六皇子的消息还没传到宫里的时候,好好拘束六宫——宫里人势利得很,那两天王嫔的宫门都快被提着八色礼盒上门的人给踏破了,行早礼的时候方皇后狠狠责难了几个妃嫔,“……眼皮子都放宽点儿!无风不起浪,你们是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若是宫里再起波澜,就一个个都收拾东西滚去浣衣苑!”

    话儿说得重了,自然有人不服有人哭,几个小美人儿哭哭啼啼去寻皇帝,却又被皇帝骂了回来。

    一桩事儿接着一桩事儿,原本宫里头还在风传方皇后气得顾氏卧病的谣言,可一听皇帝仍旧信重着方皇后,谣言不攻自破。于凤仪殿而言,反而因祸得福。

    行昭素手交叠,牵着蒋明英的手,跟在方皇后身后,走在九月的重华宫宫廊中,陆淑妃是个好静风雅的人,除却一应的红墙琉璃绿瓦,左拐出了游廊,便有几幢红泥小筑映入眼帘。松松垮垮的栅栏篱笆,曲径通幽的石板小路,清水墙,朱绛瓦,像是哪个乡绅的乡间庭院,不像是端严肃穆的掖庭内宫。

    行昭身上戴着母丧,不敢穿红着绿,穿得素净走在这重华宫里倒也相得益彰。

    一入内室,欢宜便眼圈红红地迎上来,先是带着哭腔和方皇后行了礼。“皇后娘娘恕罪,母妃起不来身子,在内厢躺着……”一边说一边将人往里头带,账幔被风吹得起了卷儿,便能透过缝儿隐隐约约看见陆淑妃的样子。

     泪眼的人儿靠在床沿上,皓腕从被褥里伸出来一截儿,套在其上的翡翠镯子空落落的。碧莹莹的光悬在瘦得没有光泽的腕上,还空出了好长一截儿。

    行昭心头一酸,连忙屈膝颔首,示了礼。

    陆淑妃眼神木木愣愣地,僵硬地扭头望过来,见是方皇后,眼圈顿时便红了。

    “……定云师太给老六算过命数,说是一辈子都和水过不去,那小子看起来温温和和的,内里的性子却倔得很,非要去太液池学凫水,扑棱了两个夏天好容易学会了,我心里头的石头放下去了,如今又出了个这事儿……”

    话里头带着心有余悸。陆淑妃伸手去拉方皇后,一道说一道止不住地哭:“我原就不让老六去。老六非得去,说是要去挣前程。我拗不过他,如今好了!被人从水里头捞出来,病得回不了宫,心里舒坦了!翻过年才十四岁,小胳膊小腿的挣什么前程啊!一辈子慢慢悠悠地过就好了,富贵荣辱老天爷自有安排,他争个什么劲儿啊……”

    行昭垂着头听,突然想起来那天夜里头一回听到六皇子落水消息时她的反应,心慌。

    是的,心慌。

    前世的六皇子没有跟去江南,自然也不会落水,若是因为她重活一世,倒叫旁人不得善终,她一辈子也安不了心。

    六皇子在水里熬了两天一夜,她又何尝不是熬了两天一夜,白日陪着欢宜去妙经阁抄佛经,夜里来重华宫守着陆淑妃,整日整日寝食难安,一落睡便会梦见那晚在太液池旁六皇子将信递给她的模样,就算是睡得迷迷糊糊的,心里面也酸得想哭。

    每日方皇后只在重华宫正院里坐一坐,却不敢进来,大约是不知该如何劝慰淑妃。

    方皇后端了根杌凳陪坐在床沿边上,笑中有泪:“小郎君愿意争气,拿出一条命去搏,是男儿汉的气魄。你应当欢欣才是。亏得老六硬气,非得把凫水学会,听来回禀的人说,老六还拖着黎大人游了好长一段儿,菩萨保佑菩萨保佑,总算是峰回路转……”

    方皇后说得风轻云淡的,行昭却听得心惊肉跳。

    淑妃性子绵和,于朝事并不关心,只问六皇子什么时候回来?病得重不重?能不能带信去?

    方皇后虽没当过母亲,可一个欣荣一个行昭,都当是自家女儿在养,由己及人,也懂得淑妃的心绪,更不欲将朝事与淑妃明说,笑着顺话儿劝慰:“皇上派了九城营卫司的人手去接,总要养好了些再动身,否则车船劳度,若是又有个好歹该怎么办……带信肯定是能带的,皇上晚上过来瞧你,你便求上一求,看能不能再送点贴心的东西去……”

    六皇子找着了,对陆淑妃而言就是顶天的大事儿,只要儿子没事儿,管他皇帝老子,她只顾着高兴便好。

    可方皇后却不这么想,从重华宫一回来,将阖上门,便教导起行昭来:“想事情做事情,要由表及里。你好好想想,这件事皇上会怎么了结?”

    这是在将行昭当儿子养。

    “太后病重在前,皇子涉险在后,两厢的怒气加起来,皇上不可能善了。”行昭迅速从先前的情绪中镇定下来,先给出结论,再进行分析:“户部此去江南是为了查堤上的款项清白,江南官场一向护短又封闭,可他们还没这个胆量谋害皇嗣——这就是为什么皇上默许六皇子跟随黎大人往南行的缘由。先前回禀说是六皇子在跟船查访的时候,被卷进了水里,当时只有黎大人与几位亲随在场,出行是偶然决定,带的人手也是一向得用知根知底的,船上并无他人,这也杜绝了谋害的可能。如果不是谋害,那就是天灾,水涝连年,朝廷拨重款修缮堤防,疏通河道,治理水患,可讽刺的是皇嗣出行仍然深受水涝之害,这是逼着皇上下重手去查江南官场是否有贪墨之举。九城营卫司一向是皇城护卫,皇上却派了九城的人马去接六皇子与黎大人,只是因为保险起见,还是猜忌江南官宦,其中寓意都叫人深思。”

    方皇后眼神亮极了,她还清晰地记得最初一手一脚给小娘子教导朝政时,小娘子手足无措的模样,可如今都已经可以侃侃而谈,见微知著了!

    “照你的意思,六皇子落水一事,是偶然,而非人为了?”

    行昭越来越觉得,若是事情乱得像一团麻,快刀斩乱麻是行不通的,斩开之后呢?还是一团缠在一起的线,丝毫没有帮助。

    她需要做的是手里掐着那根线,一点一点地往下找,总会找到头。

    “阿妩认为是偶然,而非人为……”行昭脑子里面过了过,将一条条线串在一起,轻轻点点头,渐显笃定。

    “若并非人为,皇上派九城营卫司出动又是防的谁呢?”方皇后循循善诱。

    “水清则无鱼,浑水摸鱼之人比比皆是,前有梁平恭于山西府遇害,已经在皇上心里敲了警钟,若是有人趁着水浊将手伸进去,皇帝只会更难查证。”行昭挺了挺身,那皇帝防的是谁呢?

    六皇子一死,谁获益最多?

    自然是二皇子。

    龙椅近在咫尺,路上已经没有了对手与障碍,触手可得。

    王嫔出身不显,母族低微,会让皇帝如此忌惮吗?准二皇子妃闵寄柔出身信中侯闵家,百年士族,又与二皇子结为姻亲捆绑在一起,皇帝以为他们会出手相助,成就从龙之功吗?

    行昭抬头看了看方皇后,面庞明丽,与母亲相似的大大的眼里尽是鼓励与赞赏。

    九城营卫司是皇帝的亲卫,严密得油都泼不进去,任他外臣武将手里握着再大的权柄也不能安插人手,在里面培植亲信,难保皇帝就没有防范着方家……

    她在宫里住得越久,心里的恐惧便越深,她没有办法想象方皇后是怎么走过这漫长的时光的,遇事想三分,话前想三分,真正的孤立无援,宫里的温情价值千金,可也分文不值。凡事要想得面面俱到,手腕要软硬兼施,若是一时疏忽,便是一条人命。

    皇帝要防的人太多了,防不胜防,最后连枕边人的熟悉眉眼也能看出三分猜忌来。

    行昭艰难地抿了抿唇,再艰难地摇摇头。

    方皇后笑颜越深,笑着将行昭拉过来揽怀中,轻声缓语:“我也认为是偶然,可皇帝已经怕了偶然便必然这一出戏码了,索性早些下手防备,连江南府邸都不让老六和黎令清住,另外选址收拾旧邸给他们住。应邑辞世,梁平恭身亡,对贺家失望,顾氏病重,皇帝意识到他已经老了夺嫡立储该提上日程了,可皇帝却不承认他老了,否则按照他个性会暗地里派人去护卫,守株待兔地等藏浑水里人自己按捺不住,浮 面。”

    ;Ps:推荐好友姽婳力作《史前女尊时代》,看简介就炒鸡好看!


第一百四七章 牵连(下)

    方皇后是想说,若是皇帝下定决心立储,就应当把六皇子当成一个饵,引诱那些藏着坏心人上钩,后才能得出立储人选和判断。可皇帝并没有这样做,反而选择把护卫之意摆明处,震慑着那些人把利爪都收回去

    行昭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倚方皇后怀里问:“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意思吗?”

    方皇后笑着点点头,

    行昭垂眸,轻手轻脚地扳了扳套方皇后拇指上那个嵌八宝绿松石扳指,轻声道:“可江南官场却恨不得将水越搅越浑,陈河水后一定会浊到京城里来”

    方皇后微愕,笑问:“阿妩缘何如此笃定?”

    行昭缓缓抬头,唇角一勾,细声细气地轻笑回之:“因为现任江南总督刘伯淮是临安侯贺琰门生,江南总督这个位子还是昌德十年,临安侯圣上面前帮着求呢——这是阿妩问过林公公往事。”

    方皇后心下大慰,将小娘子搂得紧紧,静默无言。

    宫里头平静无波了很些时日,朝堂上却惶惶不可终日,六皇子病好启程返京第二天,贬谪江南总督刘伯淮圣旨就下来了,雷霆之怒下,刘伯淮被一撸到底,革了功名,虽无性命之忧,可一辈子也别想再涉足官场了。

    刘家是诗书传家,刘家尚有人朝中做官,可做到一方总督刘伯淮是刘家第一人,他一跨,他亲眷,好友,姻亲纷纷避之不及,刘家开了宗祠将刘伯淮从宗祠中除了名。旧日一方大员如今像丧家之犬,谁听见了都只会道一句可怜,可除了可怜别人还能再说什么?圣意就是天意,天意如此,只怪他气运不好罢。

    江南官场涉及面之广,打击之大,堪称近五十年之最。

    谁都猜测皇帝是想借六皇子落水一事,把江南肥脂软膏拾掇妥当再重划定这片富庶之地归属之权,可知晓内情却不以为然,皇帝盛怒之下。责罚重些,牵连广些,只是情绪使然。压根没想那么深,手段没那么狠。

    “皇上连账目都没拿到就定了刘伯淮罪”

    临安侯府别山之上,贺琰阖眸静坐于黄花木大书案之后,手一下一下地扣木沿边上,语气颤得像筛子:“刘伯淮是我举荐。皇帝会不会收拾了江南人,就将眼神落我身上了”

    再睁眼,却见太夫人屏气凝神,手里数着佛珠像什么也没听见。

    贺琰承认他慌极了,应邑他眼前身亡,七窍流血。嘴里鼻里全是黑血,他眼睁睁地看着应邑慢慢阖上眼,他想破门而出。脚下却走不动道,等向公公再进来,又让两个小内侍把应邑脸蒙上架担子上往外抬时,他就什么都明白了。

    应邑想让他去大觉寺,不过是知道自己要被赐死前想见他一面!

    一壶茶,两个杯子。就算到了后,应邑也没舍得把那杯茶递给他喝!

    他就知道他贺琰运气一向好得很!应邑死了,梁平恭死了,顾太后瘫了,他们都得到了报应,只有他,他还是当朝临安侯,还是稳稳地坐享一辈子富贵荣华

    “不会,应邑死后,我去见皇帝,皇帝都没有异样,没道理现把十年前我举荐刘伯淮旧事再拿出来说!”

    太夫人没回应他,贺琰手抖得越来越厉害,语气笃定地提高了声量,却终究是不确定地再开口问询:“这件事会就这样终止了吧?江南官场腐朽经年,皇上定也是这样想”

    太夫人手下一顿,佛珠便滞了两指之间。

    她有多绝望,如今就有多失望。

    按下大夫救方福是因为事情已经发展到了那一步,情?